急!!求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中英文资料!! 美国诗人惠特曼诗的特点英文篇

作者&投稿:赤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文:沃尔特·惠特曼(1810(一说1819)~1892)
英文:Walt Whitman
惠特曼,美国诗人,1810年5月31日,华尔脱·惠特曼(另一种译法)出生于美国纽约长岛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庭经济能力有限,他只读过几年小学,11岁就退学了。惠特曼做过勤杂工、学徒、排字工人、乡村小学教师、记者、编辑等。 惠特曼的民主主义思想有两个主要来源,少年时代,他多次聆听了他家常客托马斯·潘恩的谈话,后者激进的民主倾向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给他留下深刻影响,使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个潘恩式的民主斗士。成年以后,适逢超验主义运动兴起,他为爱默生的学说所迷醉,更加热爱大自然和普通的劳动人民,强化了自己的民主立场。 惠特曼从1839年起开始文学创作,写一些短诗,同时参加当地的政治活动。1842年他担任《纽约曙光》报的编辑。1846年初,他又担任《布洛克林每日鹰报》的编辑,因在该报发表反对奴隶制度的文章,于1848年1月被解职。后来还担任过《自由民》报的主编,终因政见不合而于1840年离开新闻界。 从1850年开始,惠特曼一方面从事体力劳动,作木匠和建筑师,一方面展开了他的旺盛的诗歌创作活动,他开始在报纸上发表自由诗,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由民主生活的赞颂,南北战争爆发后,积极支持林肯解放黑奴的主张,并亲身参加战斗。抒发了自己追求民主进步的理想。内战期间,诗人自动到纽约百汇医院作看护,后来又在华盛顿的军医院里服务。1873年,惠特曼不幸得半身不遂之症,迁居新泽西州卡姆登养病,于1892年病重去世。 惠特曼的第一部诗集是《草叶集》,1855年在纽约出版时只有94项,包括12首诗作,到1882年版时,已增加到372首诗作;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这个时期,他写下了真实记录这场革命战争的《鼓专用集》;林肯总统被刺后,他写下了沉痛表达美国人民对林肯被刺而哀思的《啊,船长!我的船长哟》、《今天的军营静悄悄》等诗篇,表示了对林肯的沉痛哀悼;在有名的《神秘的号手》一诗中,他乐观地描绘了未来的自由世界。惠特曼是美国著名的民主诗人,他歌颂民主自由,体现了美国人民对民主的渴望,他赞美人民创造性的劳动,他的诗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生气勃勃的精神。 晚年的惠特曼看到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造成的严重的弊端,理想化社会远未到来,曾著文予以抨击并提出改良的方案,他为民主理想的实现奋斗了一生。 惠特曼的名字,中国人民是早已熟悉的。五四时期,诗人郭沫若在名诗《匪徒颂》中就赞扬过惠特曼为文艺革命家。 惠特曼是土生土长的美国诗人,他创造了一种新型诗体:自由体诗。即不受格律、韵脚的限制和束缚,人思想和语言自由自在的发挥,诗作《草叶集》奠定了美国诗歌的基础,并对美国及其他国家的诗歌艺术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825 全家迁至布鲁克林。父亲放弃农业,成了一个城市木工。惠特曼就学于布鲁克林公学。

另一个简介
姓名:惠特曼 出生年月:1819年-1892年 国籍:美国惠特曼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民主诗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职员。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编入《草叶集》。惠特曼的创作分三个时期。南北战争前,他的诗歌主要是反对奴隶制和民族压迫,歌颂自由和民主,歌颂劳动和劳动人民,描写大自然和人。这时期创作了《自己之歌》、《一路摆过布鲁克林渡口》等诗篇。南北战争期间,他激励人们投入反奴隶制战争,歌颂战争英雄,哀悼被刺的林肯总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诗集《桴鼓集》。战后,惠特曼的诗歌揭露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讴歌欧洲革命运动,赞颂人类物质文明。诗作有《神秘的号手》、《通向印度之路》等。在艺术上,惠特曼打破传统的诗歌格律,创造了"自由体"的形式,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的创作对欧美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大。《自己之歌》、《桴鼓集》、《一路摆过布鲁克林渡口》、《神秘的号手》、《通向印度之路》等。
瓦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创作的《草叶集》代表着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精品。《草叶集》反映了美国在内战前后从农业经济发展到一个工业大国的进程,用一个新的乐观的声音歌颂一个新民族的崛起。惠特曼不为附炎宗教与现行制度而创作,也不屑于附庸上流社会品茗赏画的琐碎风雅。他歌颂的对象都是处于社会下层的体力劳动者,如车夫、矿工和农人等,并对美国的前途充满了信心,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诗人。在风格上,惠特曼彻底摈弃了古板的格律,用自由体的形式抒发自由的思想。在写意上,他受当时刚发明的摄影技术的影响,除了追求写真外,一行诗句捕捉一刹即遁的时刻,静态中表现出动感。更具开创性的是,他打破了一千多年以来的宗教禁忌,石破天惊地高声讴歌“同志之爱”(Comradeshi­p),并且乐观地预言同志之爱的新时代将到来,而这种情爱将推动社会的前进。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惠特曼诗歌中所表现的理想与进取精神仍是美国以至各国同性恋者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力量源泉。然而,惠特曼的自我解放却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心路。

惠特曼十一岁时辍学,以后也没有过稳定的职业,一直过着波希米亚人式的生活,与码头工与车夫等下层人民打成一片。在他初期的创作中,他强烈的欲望处于压抑,心灵还处于迷茫。在《轮渡布鲁克林》里,他写道:
在登岸和离岸时,
我听到年轻人用清亮的嗓音愉快地喊出我的名字,
我站着时他们搂住我的脖颈,
我坐下时他们的身体无意识地贴着我,
在街头,在渡船上,在公共集会上,
我多少次看到这些令我钟爱的人,却无言吐露。
1848年惠特曼应邀去新奥尔良法语区做当地报纸的编辑,醉心于那里的拉丁激情,但三个月后突然离去。传说他与当地的一位贵妇人有染,差点闹出丑闻,所以不得不在事发之前匆匆离开,他那时所创作的一些表达爱慕异性的诗歌也似乎证明了这一点,直到后人于1925年发现这些手稿,才真相大白。为了出版便利,诗人把手稿上原有的男性称谓改成了女性,例如《我穿过闹市》的原文应该是:
以前我穿过闹市,总留意街头的摆设、建筑与风俗,
现在我穿过整座城市,只想着那天偶遇后一直令我牵肠的人。
日以继日,夜已继夜,我们时刻相守,遗忘了尘间的一切,
我眼里只有他热烈的拥抱。
一次次迷茫,一次次欢爱,一次次分离,
他紧握着我的手,不想让我走,
我看到他紧贴着我,紧闭的双唇在颤抖。
看得出诗人虽然初尝禁果,但世俗的禁忌使他难以接受和回报对方的爱,内心的恐惧使他不得不逃离快乐。
1855年,《草叶集》(Leaves of Grass)第一版问世,代表着诗人思想的转变。草叶既不开花,也不结果,即使任人践踏,任野火燃烧,仍遍布于大地,表现出无限的生命,这不正是同性恋的写照吗?《草叶集》高歌性爱的力量,并且经常流露出对男性身体的赞美,在当时相当先锋前卫,以至于没有一位出版商敢接手,最后诗人只能自己筹资出版。尽管如此,他还是不得不进行删节与改动,如通过把男性称呼改成女性来掩盖同性恋色彩。“掩盖,刻意的掩盖。有些段落不得不显得晦涩。”诗人对来访的英国同性恋运动先锋、“布鲁斯布里集团”成员爱德华·卡宾特(Edward Carpenter)说。①然而,诗人对生命的热爱是任何环境压力都掩盖不住的,而这种激情在诗集一开场就跃然而出:
我要歌唱女人,也要歌唱男人。
生活充满了激情,心跳与力量,
快乐吧,神圣的自然已经赋予我们自由,
我要歌唱现代人。
诗集中有不少作品是诗人写给自己的,所以这个“现代人”正是以惠特曼为代表的蔑视现成制度与秩序,追求灵魂自主的进步趋势。
草叶手牵手,
人不分老幼!
在密西西比大河上,在大河的支流与小溪上,
船夫与技工们!粗旷的人们!
成双结对的人们!你们这些在街上行走的人们!
我要加入你们的行列直到有一天看到你们手牵着手共行。
1858年与1859之间,惠特曼与一位叫M的男士相恋。②这场恋爱使他彻底完成了自我接受。遗憾的是,M没能很好地回报惠特曼的爱情。诗人心力交瘁,几乎绝望得要自杀。“我热烈的爱情没有得到任何回报,就让我把它诉注于纸上。”1860年《草叶集》再版时,诗人不顾出版商和朋友们的竭力反对,坚持收入了这期间创作的《芦笛集》(Calamus),开始大胆地歌颂同性恋。
我要让这团烈火熊熊燃起,燃遍我的身心,
我要让埋藏在烟雾下的激情迸发喷跃,
我要完全抛去遮掩,
我要预言和高歌同志与爱。
在美国芦笛长于东部的池塘,源名于河神卡拉默斯(Calamus),他因同性情人卡普斯不幸湮死而悲恸欲绝,泪洒处长出茂盛的芦笛,形状如挺起的男性性器。惠特曼以芦笛为题,其中所反映的同性恋情感已暴露无遗。
在无人踏过的草径上,
在碧水外溢的池塘边,
消遁的灵魂又展现了生命,
禁锢我心灵多年的关于享乐、利欲和循规蹈距的教条
都已消失无影。
虽然没人会首肯,但我的灵魂清楚地感到,
我歌唱的人沉浸在同志的欢爱中。
远离尘世的喧嚣,
我们的言语吐露着芬芳,
在这个无人来到的角落里我自由自在,无所顾忌。
强大的生命伴随着我,向我显示了我所追求的一切,
我决心只高歌同志情谊,
让这首歌延续到我生命的尽头,
把这份充满活力的爱延续给后人。
四十一岁第九个月的这个下午,
我为所有年轻的和曾经年轻的男人而活,
我要说出日夜陪伴着我的秘密,
我要欢庆同志的爱情。
(在无人踏过的草径上)
来吧,我要向你袒露我宽阔的胸脯,
我要冲破这片窒息与压抑;……
我要植下同志之爱,让它丰厚得如遍布美国河岸、
湖边和原野的树丛,
我要用同志之爱
使各个城市如臂膀搂住脖颈,永不分离。
有人说我想摧毁制度,
但我既不赞同也不反对制度,
(我究竟与制度有多少共识?究竟与它的毁灭有多少共识?)
我要在曼哈顿,在每个城市,不管是内陆还是海边,
在田野上,在丛林中,在水平线上每一寸土地里,
不要大厦不要法规不要商贾不要任何争论,
建立起亲密的同志之爱的制度。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惠特曼由于超龄而被分配当护士。充沛的精力,强烈的个性魅力和对病员的悉心照顾使他获得了很多士兵的爱戴,连医生都说有惠特曼在场经常能象耶稣基督一般奇迹地使病人转危为安,而诗人则相信同情、友谊与爱比任何药物更能医治伤痛。“我从里到外都是神圣,被我触过和触过我的人也会变得神圣。”他也曾爱上过其中的一些士兵,甚至提出要与他们共同组建家庭,但战争结束后都各归其路了。尽管如此,诗人与许多士兵保持联系,每封信总以“亲爱的孩子与同志”开头。
这场经历使惠特曼进一步认识到同志之爱的力量与重要性,使他对同性恋的歌颂超越了个人情怀。他认为对同志之爱的承认不仅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同时这种爱本身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诗人思想的升华体现在他所作的《展望民主》中,并为他创作《自我之歌》作好了精神铺垫。
内战结束后,惠特曼结识了一位名叫彼得·道耶尔(Peter Doyle)的十九岁的马车夫,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充实的爱情旅程。那是1866年的一个冬夜,诗人坐上了彼得驾驶的马车。“当时车上没用其他的人,我见他只在肩上披了条毯子,冷得瑟瑟发抖,于是想过去安慰他一下。当我把手放在他的膝盖上时,我们四目相视就熟知了对方的一切。他一直坐到终点,然后又和我一起回来。从那时起我们就成了最紧密的朋友。”这是彼得在1895年接受采访时这样回忆他与惠特曼的初次相见。
惠特曼与彼得在后来的几年中相守。惠特曼每天等着彼得下班,两人总是在晚上驾车出游,同出同归。有时他们在月光下漫步,一起躺卧在星辰下。彼得不识字,于是惠特曼就教他语文、算术与地理。虽然后来两人各随家人搬迁,劳燕分飞,但保持定期的会面。“彼得是个很非同一般的人。他一点不懂书本,却了解生活中的一切。他是一个时刻洋溢着活力的如神灵一般大方的劳动者。”惠特曼说。充实的爱情生活使诗人歌颂同性恋达到了极其开朗的境界,并写出后来增录于《草叶集》中的代表他创作最高峰的《自我之歌》(Song of Myself)。
我相信你,我的灵魂,你是我的另一半,我不会贬损你,
也决不会让别人贬损你。
我们懒懒地躺在草地上,我解开了你上衣的第一粒纽扣,
不想有言语,不想有音乐或节奏,不想有任何习俗或训导,
不想有任何其它的东西,
让我沉醉在这片寂静中,沉醉在你铜管乐一般浑厚的嗓音中。
记得另一个透明的夏晨,我俩躺在一起,
你的头卧在我的胯间,轻轻地翻转,
你解开了我胸前的衬衣,你的舌头伸入了我裸露的胸脯,
触到了我的胡子,又摸到了我的双足。
我立刻感受到超越了琐碎尘世后所带来的宁静与理识,
我知道上帝之手就是我的未来,
我知道上帝之灵就是我的弟兄,
所有的男人都是我的兄弟,所有的女人都是我的姐妹,
爱是创世的依靠,
爱犹如原野上坚挺与疲软的草叶一般无穷,
爱在蚂蚁集居的洞穴里,
爱在长满青苔的篱笆上,在乱石堆里,
在毛蒌、接骨木与商陆草里。
惠特曼与彼得的情谊一直维持到诗人去世,但即时在弥留之际,惠特曼仍满怀着对生命的热爱。
虚弱缓慢的血液里烈火仍在燃烧,
对同志与爱情的信仰仍然常青。
一个世纪过去了,惠特曼的诗歌已被广泛传颂,而他向往的同志之爱的理想世界还没有到来,但诗人向世界所作的宣言永远激励着广大的同志,正如英国同性恋运动先驱即后来成为惠特曼学生的卡宾特在1872年的一封信中所言:
“道路虽然还很漫长,但我一想到那美好的未来,迷茫也虽之消失。亲爱的朋友,你的努力已经使全球男子牵手共行变得日益可能。为了这个梦想,你献出了生命,你的后人也会不惜一切赴汤蹈火,因为这场奋斗带来的精神报酬超越了任何折磨与苦痛。”
“我们虽然还很难定义强烈而宜人的同志之爱,即男人间的感情依偎,但这种情爱却贯穿着救世原则,而这种原则并不以时空的转换而有所改变。当这种情爱发展成熟,深如人心时,一个民族充满希望与安乐的未来已经到来。”[一个伟大的诗人,难到这一辈子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成为一个同志?我理解他们的处境,但不要把这个词条变成纯粹的同志宣言。惠特曼的最大贡献在于新诗,而其它方面以及性取向,则不是重点。(这句话是上一个词条编辑者所留下,但因为言辞有些过激、不妥,所以做了一点修改。)]
——摘自惠特曼《展望民主》
注:
①“布鲁斯布里集团”为本世纪初剑桥大学的知识分子所组织,成员多为同性恋者,包括作家E.M.福斯特,亨利·詹姆斯,弗吉尼亚·沃尔夫,历史学者列顿·斯特拉奇与经济学家凯恩斯等。见本刊第六期《凯恩斯探秘》。
②后人发现惠特曼的手纪里对所有相爱的人都只以名字的开头字母称呼,并在出版前把所有的男性称呼改为女性。要真实领会惠特曼的原意,阅读他的诗歌时应该把对女性的赞颂改为男性。

惠特曼,美国诗人,1810年5月31日,华尔脱·惠特曼(另一种译法)出生于美国纽约长岛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庭经济能力有限,他只读过几年小学,11岁就退学了。惠特曼做过勤杂工、学徒、排字工人、乡村小学教师、记者、编辑等。 惠特曼的民主主义思想有两个主要来源,少年时代,他多次聆听了他家常客托马斯·潘恩的谈话,后者激进的民主倾向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给他留下深刻影响,使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个潘恩式的民主斗士。成年以后,适逢超验主义运动兴起,他为爱默生的学说所迷醉,更加热爱大自然和普通的劳动人民,强化了自己的民主立场。 惠特曼从1839年起开始文学创作,写一些短诗,同时参加当地的政治活动。1842年他担任《纽约曙光》报的编辑。1846年初,他又担任《布洛克林每日鹰报》的编辑,因在该报发表反对奴隶制度的文章,于1848年1月被解职。后来还担任过《自由民》报的主编,终因政见不合而于1840年离开新闻界。 从1850年开始,惠特曼一方面从事体力劳动,作木匠和建筑师,一方面展开了他的旺盛的诗歌创作活动,他开始在报纸上发表自由诗,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由民主生活的赞颂,南北战争爆发后,积极支持林肯解放黑奴的主张,并亲身参加战斗。抒发了自己追求民主进步的理想。内战期间,诗人自动到纽约百汇医院作看护,后来又在华盛顿的军医院里服务。1873年,惠特曼不幸得半身不遂之症,迁居新泽西州卡姆登养病,于1892年病重去世。 惠特曼的第一部诗集是《草叶集》,1855年在纽约出版时只有94项,包括12首诗作,到1882年版时,已增加到372首诗作;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这个时期,他写下了真实记录这场革命战争的《鼓专用集》;林肯总统被刺后,他写下了沉痛表达美国人民对林肯被刺而哀思的《啊,船长!我的船长哟》、《今天的军营静悄悄》等诗篇,表示了对林肯的沉痛哀悼;在有名的《神秘的号手》一诗中,他乐观地描绘了未来的自由世界。惠特曼是美国著名的民主诗人,他歌颂民主自由,体现了美国人民对民主的渴望,他赞美人民创造性的劳动,他的诗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生气勃勃的精神。 晚年的惠特曼看到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造成的严重的弊端,理想化社会远未到来,曾著文予以抨击并提出改良的方案,他为民主理想的实现奋斗了一生。 惠特曼的名字,中国人民是早已熟悉的。五四时期,诗人郭沫若在名诗《匪徒颂》中就赞扬过惠特曼为文艺革命家。 惠特曼是土生土长的美国诗人,他创造了一种新型诗体:自由体诗。即不受格律、韵脚的限制和束缚,人思想和语言自由自在的发挥,诗作《草叶集》奠定了美国诗歌的基础,并对美国及其他国家的诗歌艺术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825 全家迁至布鲁克林。父亲放弃农业,成了一个城市木工。惠特曼就学于布鲁克林公学。

另一个简介
姓名:惠特曼 出生年月:1819年-1892年 国籍:美国惠特曼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民主诗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职员。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编入《草叶集》。惠特曼的创作分三个时期。南北战争前,他的诗歌主要是反对奴隶制和民族压迫,歌颂自由和民主,歌颂劳动和劳动人民,描写大自然和人。这时期创作了《自己之歌》、《一路摆过布鲁克林渡口》等诗篇。南北战争期间,他激励人们投入反奴隶制战争,歌颂战争英雄,哀悼被刺的林肯总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诗集《桴鼓集》。战后,惠特曼的诗歌揭露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讴歌欧洲革命运动,赞颂人类物质文明。诗作有《神秘的号手》、《通向印度之路》等。在艺术上,惠特曼打破传统的诗歌格律,创造了"自由体"的形式,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的创作对欧美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大。《自己之歌》、《桴鼓集》、《一路摆过布鲁克林渡口》、《神秘的号手》、《通向印度之路》等。
瓦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创作的《草叶集》代表着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精品。《草叶集》反映了美国在内战前后从农业经济发展到一个工业大国的进程,用一个新的乐观的声音歌颂一个新民族的崛起。惠特曼不为附炎宗教与现行制度而创作,也不屑于附庸上流社会品茗赏画的琐碎风雅。他歌颂的对象都是处于社会下层的体力劳动者,如车夫、矿工和农人等,并对美国的前途充满了信心,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诗人。在风格上,惠特曼彻底摈弃了古板的格律,用自由体的形式抒发自由的思想。在写意上,他受当时刚发明的摄影技术的影响,除了追求写真外,一行诗句捕捉一刹即遁的时刻,静态中表现出动感。更具开创性的是,他打破了一千多年以来的宗教禁忌,石破天惊地高声讴歌“同志之爱”(Comradeshi­p),并且乐观地预言同志之爱的新时代将到来,而这种情爱将推动社会的前进。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惠特曼诗歌中所表现的理想与进取精神仍是美国以至各国同性恋者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力量源泉。然而,惠特曼的自我解放却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心路。
创作生涯

惠特曼十一岁时辍学,以后也没有过稳定的职业,一直过着波希米亚人式的生活,与码头工与车夫等下层人民打成一片。在他初期的创作中,他强烈的欲望处于压抑,心灵还处于迷茫。在《轮渡布鲁克林》里,他写道:
在登岸和离岸时,
我听到年轻人用清亮的嗓音愉快地喊出我的名字,
我站着时他们搂住我的脖颈,
我坐下时他们的身体无意识地贴着我,
在街头,在渡船上,在公共集会上,
我多少次看到这些令我钟爱的人,却无言吐露。
1848年惠特曼应邀去新奥尔良法语区做当地报纸的编辑,醉心于那里的拉丁激情,但三个月后突然离去。传说他与当地的一位贵妇人有染,差点闹出丑闻,所以不得不在事发之前匆匆离开,他那时所创作的一些表达爱慕异性的诗歌也似乎证明了这一点,直到后人于1925年发现这些手稿,才真相大白。为了出版便利,诗人把手稿上原有的男性称谓改成了女性,例如《我穿过闹市》的原文应该是:
以前我穿过闹市,总留意街头的摆设、建筑与风俗,
现在我穿过整座城市,只想着那天偶遇后一直令我牵肠的人。
日以继日,夜已继夜,我们时刻相守,遗忘了尘间的一切,
我眼里只有他热烈的拥抱。
一次次迷茫,一次次欢爱,一次次分离,
他紧握着我的手,不想让我走,
我看到他紧贴着我,紧闭的双唇在颤抖。
看得出诗人虽然初尝禁果,但世俗的禁忌使他难以接受和回报对方的爱,内心的恐惧使他不得不逃离快乐。
1855年,《草叶集》(Leaves of Grass)第一版问世,代表着诗人思想的转变。草叶既不开花,也不结果,即使任人践踏,任野火燃烧,仍遍布于大地,表现出无限的生命,这不正是同性恋的写照吗?《草叶集》高歌性爱的力量,并且经常流露出对男性身体的赞美,在当时相当先锋前卫,以至于没有一位出版商敢接手,最后诗人只能自己筹资出版。尽管如此,他还是不得不进行删节与改动,如通过把男性称呼改成女性来掩盖同性恋色彩。“掩盖,刻意的掩盖。有些段落不得不显得晦涩。”诗人对来访的英国同性恋运动先锋、“布鲁斯布里集团”成员爱德华·卡宾特(Edward Carpenter)说。①然而,诗人对生命的热爱是任何环境压力都掩盖不住的,而这种激情在诗集一开场就跃然而出:
我要歌唱女人,也要歌唱男人。
生活充满了激情,心跳与力量,
快乐吧,神圣的自然已经赋予我们自由,
我要歌唱现代人。
诗集中有不少作品是诗人写给自己的,所以这个“现代人”正是以惠特曼为代表的蔑视现成制度与秩序,追求灵魂自主的进步趋势。
草叶手牵手,
人不分老幼!
在密西西比大河上,在大河的支流与小溪上,
船夫与技工们!粗旷的人们!
成双结对的人们!你们这些在街上行走的人们!
我要加入你们的行列直到有一天看到你们手牵着手共行。
1858年与1859之间,惠特曼与一位叫M的男士相恋。②这场恋爱使他彻底完成了自我接受。遗憾的是,M没能很好地回报惠特曼的爱情。诗人心力交瘁,几乎绝望得要自杀。“我热烈的爱情没有得到任何回报,就让我把它诉注于纸上。”1860年《草叶集》再版时,诗人不顾出版商和朋友们的竭力反对,坚持收入了这期间创作的《芦笛集》(Calamus),开始大胆地歌颂同性恋。
我要让这团烈火熊熊燃起,燃遍我的身心,
我要让埋藏在烟雾下的激情迸发喷跃,
我要完全抛去遮掩,
我要预言和高歌同志与爱。
在美国芦笛长于东部的池塘,源名于河神卡拉默斯(Calamus),他因同性情人卡普斯不幸湮死而悲恸欲绝,泪洒处长出茂盛的芦笛,形状如挺起的男性性器。惠特曼以芦笛为题,其中所反映的同性恋情感已暴露无遗。
在无人踏过的草径上,
在碧水外溢的池塘边,
消遁的灵魂又展现了生命,
禁锢我心灵多年的关于享乐、利欲和循规蹈距的教条
都已消失无影。
虽然没人会首肯,但我的灵魂清楚地感到,
我歌唱的人沉浸在同志的欢爱中。
远离尘世的喧嚣,
我们的言语吐露着芬芳,
在这个无人来到的角落里我自由自在,无所顾忌。
强大的生命伴随着我,向我显示了我所追求的一切,
我决心只高歌同志情谊,
让这首歌延续到我生命的尽头,
把这份充满活力的爱延续给后人。
四十一岁第九个月的这个下午,
我为所有年轻的和曾经年轻的男人而活,
我要说出日夜陪伴着我的秘密,
我要欢庆同志的爱情。
(在无人踏过的草径上)
来吧,我要向你袒露我宽阔的胸脯,
我要冲破这片窒息与压抑;……
我要植下同志之爱,让它丰厚得如遍布美国河岸、
湖边和原野的树丛,
我要用同志之爱
使各个城市如臂膀搂住脖颈,永不分离。
有人说我想摧毁制度,
但我既不赞同也不反对制度,
(我究竟与制度有多少共识?究竟与它的毁灭有多少共识?)
我要在曼哈顿,在每个城市,不管是内陆还是海边,
在田野上,在丛林中,在水平线上每一寸土地里,
不要大厦不要法规不要商贾不要任何争论,
建立起亲密的同志之爱的制度。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惠特曼由于超龄而被分配当护士。充沛的精力,强烈的个性魅力和对病员的悉心照顾使他获得了很多士兵的爱戴,连医生都说有惠特曼在场经常能象耶稣基督一般奇迹地使病人转危为安,而诗人则相信同情、友谊与爱比任何药物更能医治伤痛。“我从里到外都是神圣,被我触过和触过我的人也会变得神圣。”他也曾爱上过其中的一些士兵,甚至提出要与他们共同组建家庭,但战争结束后都各归其路了。尽管如此,诗人与许多士兵保持联系,每封信总以“亲爱的孩子与同志”开头。
这场经历使惠特曼进一步认识到同志之爱的力量与重要性,使他对同性恋的歌颂超越了个人情怀。他认为对同志之爱的承认不仅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同时这种爱本身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诗人思想的升华体现在他所作的《展望民主》中,并为他创作《自我之歌》作好了精神铺垫。
内战结束后,惠特曼结识了一位名叫彼得·道耶尔(Peter Doyle)的十九岁的马车夫,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充实的爱情旅程。那是1866年的一个冬夜,诗人坐上了彼得驾驶的马车。“当时车上没用其他的人,我见他只在肩上披了条毯子,冷得瑟瑟发抖,于是想过去安慰他一下。当我把手放在他的膝盖上时,我们四目相视就熟知了对方的一切。他一直坐到终点,然后又和我一起回来。从那时起我们就成了最紧密的朋友。”这是彼得在1895年接受采访时这样回忆他与惠特曼的初次相见。
惠特曼与彼得在后来的几年中相守。惠特曼每天等着彼得下班,两人总是在晚上驾车出游,同出同归。有时他们在月光下漫步,一起躺卧在星辰下。彼得不识字,于是惠特曼就教他语文、算术与地理。虽然后来两人各随家人搬迁,劳燕分飞,但保持定期的会面。“彼得是个很非同一般的人。他一点不懂书本,却了解生活中的一切。他是一个时刻洋溢着活力的如神灵一般大方的劳动者。”惠特曼说。充实的爱情生活使诗人歌颂同性恋达到了极其开朗的境界,并写出后来增录于《草叶集》中的代表他创作最高峰的《自我之歌》(Song of Myself)。
我相信你,我的灵魂,你是我的另一半,我不会贬损你,
也决不会让别人贬损你。
我们懒懒地躺在草地上,我解开了你上衣的第一粒纽扣,
不想有言语,不想有音乐或节奏,不想有任何习俗或训导,
不想有任何其它的东西,
让我沉醉在这片寂静中,沉醉在你铜管乐一般浑厚的嗓音中。
记得另一个透明的夏晨,我俩躺在一起,
你的头卧在我的胯间,轻轻地翻转,
你解开了我胸前的衬衣,你的舌头伸入了我裸露的胸脯,
触到了我的胡子,又摸到了我的双足。
我立刻感受到超越了琐碎尘世后所带来的宁静与理识,
我知道上帝之手就是我的未来,
我知道上帝之灵就是我的弟兄,
所有的男人都是我的兄弟,所有的女人都是我的姐妹,
爱是创世的依靠,
爱犹如原野上坚挺与疲软的草叶一般无穷,
爱在蚂蚁集居的洞穴里,
爱在长满青苔的篱笆上,在乱石堆里,
在毛蒌、接骨木与商陆草里。
惠特曼与彼得的情谊一直维持到诗人去世,但即时在弥留之际,惠特曼仍满怀着对生命的热爱。
虚弱缓慢的血液里烈火仍在燃烧,
对同志与爱情的信仰仍然常青。
一个世纪过去了,惠特曼的诗歌已被广泛传颂,而他向往的同志之爱的理想世界还没有到来,但诗人向世界所作的宣言永远激励着广大的同志,正如英国同性恋运动先驱即后来成为惠特曼学生的卡宾特在1872年的一封信中所言:
“道路虽然还很漫长,但我一想到那美好的未来,迷茫也虽之消失。亲爱的朋友,你的努力已经使全球男子牵手共行变得日益可能。为了这个梦想,你献出了生命,你的后人也会不惜一切赴汤蹈火,因为这场奋斗带来的精神报酬超越了任何折磨与苦痛。”
“我们虽然还很难定义强烈而宜人的同志之爱,即男人间的感情依偎,但这种情爱却贯穿着救世原则,而这种原则并不以时空的转换而有所改变。当这种情爱发展成熟,深如人心时,一个民族充满希望与安乐的未来已经到来。”[一个伟大的诗人,难到这一辈子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成为一个同志?我理解他们的处境,但不要把这个词条变成纯粹的同志宣言。惠特曼的最大贡献在于新诗,而其它方面以及性取向,则不是重点。(这句话是上一个词条编辑者所留下,但因为言辞有些过激、不妥,所以做了一点修改。)]
——摘自惠特曼《展望民主》
注:
①“布鲁斯布里集团”为本世纪初剑桥大学的知识分子所组织,成员多为同性恋者,包括作家E.M.福斯特,亨利·詹姆斯,弗吉尼亚·沃尔夫,历史学者列顿·斯特拉奇与经济学家凯恩斯等。见本刊第六期《凯恩斯探秘》。
②后人发现惠特曼的手纪里对所有相爱的人都只以名字的开头字母称呼,并在出版前把所有的男性称呼改为女性。要真实领会惠特曼的原意,阅读他的诗歌时应该把对女性的赞颂改为男性。
人物生平
1829 由于家庭困难,给一个律师当听差。1831 去印刷厂当学徒,开始在《长岛爱国报》的印刷厂学习排字。1834 在《长岛爱国报》报社正式做排字工人。开始业余写作。1837 到长岛乡下的小学教书。1838-1839 在长岛亨廷顿办《长岛人报》。1840 在布鲁克林长期定居下来,在《新世界》报馆当印刷工人,并开始参加当地的政治活动。1842 2月 给《美国佬》周刊写文章,回答华盛顿某报对第一次来美旅游的英国作家狄更斯的攻击。成了《纽约曙光》小报的编辑。1846 初 在《每日鹰报》当编辑,同时为报社撰写社论。1847 在美国和加拿大徒步旅行。春天,在报纸上发表一篇题为《美国工人反对奴隶制度》的论文。开始了后来编入《草叶集》诗篇的写作。1848 1月 被《每日鹰报》解雇。1849 “自有土壤派”在布鲁克林办起了自己的机关报《布鲁克林自由人》,惠特曼成了该报的编辑。秋天,因“自由土壤派”领导人的变节,愤然辞职,并在9月11日《布鲁克林自由人》上刊登声明。1850 纽约各报刊登了惠特曼的三首诗:《某国会议员之歌》、《血腥的金钱》和《朋友之家》。本年,还在纽约的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首题为《欧罗巴》的诗篇。1851 3月11日 在“布鲁克林艺术协会”演讲,演讲全文发表在4月3日布鲁克林《广告人日报》上。1855 诗集《草叶集》第一版在纽约自费出版。1856 《草叶集》印行第二版,增加了二十首新诗。1857 在布鲁克林《时报》担任编辑,开始为该报撰稿。1860 反对黑奴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联邦政府总统。1861 美国南部各州先后宣布独立,组成“南方联盟”,发动内战。南北战争开始。1862 5月 林肯颁布宅地法,9月,发表“解放黑奴宣言”,极大鼓舞了工人、农民和黑人。支持解放黑奴的战争。12月到前线费莱德·瑞克堡看望在内战中受伤的弟弟。1863 1月 定居华盛顿。在军医院中,以看护、顾问、朋友的身份照料伤员。1865 4月 南部联军统帅罗伯特·李投降。南北战争结束。结束了伤兵志愿看护员的工作。1月,在政府机关找到一个差使。6月,内政部长哈南在惠特曼的桌子上发现《草叶集》这本“不道德的”小书,便把他免职了。本年出版《鼓声集》。1871 发表《民主的远景》、《通向印度》、《毕竟不止是创造》等诗。1872 发表诗歌《象自由翱翔的飞鸟一样坚强》。1873 1月,患严重的麻痹症,成了一个跛脚人。1875 完成《战争的回忆》。1892 3月26日 与世长辞。
草叶集》

草叶集《草叶集》(“Leaves of Grass”)是十九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从1855年初版的12首发展到1891-1892年“临终版”的401首(见注释),记录着诗人一生的思想和探索历程,也反映出他的时代和国家的面貌。诗集得名于其中这样的一句诗:“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
草叶是最普通、最有生命力的东西,象征着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美国。诗集通过“自我”感受和“自我”形象,热情歌颂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美国。
惠特曼从小热爱民主和自由,他只读过五六年书,十几岁就外出谋生。他当过排字工人、木工、泥水匠、农村教师和编辑等。惠特曼勤奋好学,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世界文学名著。他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开始写诗,于1855年出版了《草叶集》的第一版。他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说:“记着,这本书是我从1838年至1853年间在布鲁克林的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其中吸进了千百万个人和十五年的生活;那种亲密,那种热烈,那种陶醉,简直是无与伦比的。”

惠特曼,美国诗人,1810年5月31日,华尔脱·惠特曼(另一种译法)出生于美国纽约长岛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庭经济能力有限,他只读过几年小学,11岁就退学了。

~

沃尔特·惠特曼简介
答:沃尔特·惠特曼简介_ 沃尔特惠特曼(WaltWhitman,1819.5.31-1892.3.26),美国诗人、散文家、新闻工作者及人文主义者。他身处于超验主义与现实主义间的变革时期,著作兼并了二者的文风。惠特曼是美国文坛中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有自由诗之父美誉。他的文作在当代实具争议性。 他生前在美国从来不是个受欢迎的诗人,死后却出现...

《啊!船长!我的船长!》这篇文章的作者和中英文翻译,要和语文课本一样...
答:在艺术上,惠特曼打破传统的诗歌格律,创造了"自由体"的形式,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的创作对欧美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大。《自己之歌》、《桴鼓集》、《一路摆过布鲁克林渡口》、《神秘的号手》、《通向印度之路》等。 瓦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创作...

求惠特曼 诗歌英文赏析
答:是关于他的《草叶集》的 If it can be generally stated that nineteenth-century European 'high' culture valued poetic discourse over the less codified practices of everyday language, then Walt Whitman's Leaves of Grass is an attempt to give everyday American linguistic usage poetic value...

<死亡诗社>中Captain! My Captain! 全文
答:<死亡诗社>中Captain! My Captain! 全文如下:(1)中文全文:啊!船长!我的船长!可怕的航程已完成;这船历尽风险,企求的目标已达成。港口在望,钟声响,人们在欢欣。千万双眼睛注视着船——平稳,勇敢,坚定。但是痛心啊!痛心!痛心!瞧一滴滴鲜红的血!甲板上躺着我的船长,他倒下去,冰冷,...

美国诗人惠特曼诗的特点英文篇
答:好的,我给你传。If it can be generally stated that nineteenth-century European 'high' culture valued poetic discourse over the less codified practices of everyday language, then Walt Whitman's Leaves of Grass is an attempt to give everyday American linguistic usage poetic value. ...

想要惠特曼的《一只沉默而耐心的蜘蛛》英文原版
答:A Noiseless Patient Spider A noiseless patient spider,I marked where on a promontory it stood isolated,Marked how to explore the vacant vast surrounding,It launched forth filament, filament, filament, out of itself,Ever unreeling them, ever tirelessly speeding them.And you O my soul...

美国的诗歌之父
答:美国的诗歌之父为沃尔特·惠特曼。

美国诗人惠特曼著名的诗
答:众所周知,郭沫若是 当代中国 的诗人,而且对文学和 历史 有着十分深刻的学术研究。由于他出生的时代的影响,他更是一名革命家。而惠特曼是美国的一位著名诗人,开创了自由诗歌的格式,一生执着于自由与民主。郭沫若惠特曼的渊源则要从 留学 于日本的郭沫若第一次接触到惠特曼的诗歌说起,当时是...

〔美国〕惠特曼《我在一个梦中梦到》诗词原文及赏析
答:在一个梦中梦到,我看见一座城池,它在地球上是无比的坚强,梦到那就是“友爱”的新城池,没有比雄伟的爱更伟大的了,它有着头等的重要,这种爱每时每刻都表现在那座城池的人们的行动之中,他们所有的言语和态度之中都可以看见。(楚图南译,选自《草叶集》)【赏析】“梦”即理想,这理想是诗人...

惠特曼的诗
答:惠特曼的诗如下:惠特曼(Walt Whitman)是美国诗人、散文家,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开创了“自由诗歌”的先河,成为美国文学中独树一帜的存在。惠特曼的诗歌深受当时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但又具有鲜明的美国特色,他将自然、人民和爱情等主题融入了自己的诗歌中,成为美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