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民出版社高中文言文注译解练

作者&投稿:银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的原文和翻译(71~~~100)

71 王坦直言惊益王 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儿子,叫赵元杰。

曾经修建了一座假山,召集僚属饮酒,众人都夸赞假山,而姚坦却独自低着头。益王强迫他看(假山),他说:“我(在这里)只看到血山,根本没看到什么假山。”

益王很惊讶,问他(只看到血山的)原因,姚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满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姚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砸毁(假山)。

72饿死不吃“嗟来之食” 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

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 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

73“殿上虎”刘安世 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声如洪钟。起初任命为谏官,还未受命,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让我任谏官。

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有胆识也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如果冒犯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

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说我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母亲说:“这就不对了。

我听说谏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你父亲一生都想做这样的官却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职,你应当献出生命来报效国家的大恩。纵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

(安世)于是接受了官职。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立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

他当面指斥,在朝廷上谏争,有时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着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气稍解,再上前争辩。旁边陪侍的人在远观看,缩着头害怕得身上冒汗,把他称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人不敬仰他。

74 娄师德与狄仁杰 狄梁公与娄师德一同作相国。狄仁杰一直排斥娄师德,武则天问他说:“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我因为文章出色和品 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

过了一会,武则天对他说:“我曾经不了解你,你作了高官,全仗娄师德提拔。”于是令侍从拿来文件箱,拿了十几篇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

狄仁杰读了之后,害怕得连忙认错,武则天没有指责他。狄仁杰走出去后说:“我没想到竟一直被娄大人容忍!而娄公从来没有骄矜的表现。”

75 司马迁赞李广 《论语》讲:“一个在上位的人,他自己行为正直,不下命令,教化也能推行;他自己行为不正,即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听从。”这正好用来说明李将军。

我看李将军诚诚恳恳严肃认真,像一个质朴的乡下人,不善于讲漂亮话。但是当他死的时候,普天下的人,不论是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全都沉痛地哀悼他。

这是因为他那忠诚朴实的品德,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士大夫面前啊。谚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话讲的虽是平常小事,却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76何岳得金不昧 秀才何岳曾经在夜间走路时,捡到银子二百多两,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告他把银子留下。

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回到拾到银 子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回来寻找。何岳问他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

那个人要分一些银子给他来感谢他,何岳就说:“我拾到银子而别人又不知道,银子全都可以成为我的财物啊,我为什么要贪图这几两银子的好处呢?”那个人感谢了他才就离去。何岳曾在当官的人家教书的时候,那个当官的人有时要去京城,寄存一个箱子给何岳,箱子里面有几百两银子。

告诉何岳等有机会的时候再来取回。他一离开就是几年,没有任何消息。

何岳听说那官员的侄子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就把箱子交给那官员的侄子托他带回给那位去京城官员了。何岳是一位穷秀才,他捡到银子就还给别人,短时期内不起贪心还可以勉励:但那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77 钱金玉做松江县的千总官,性情刚毅果敢,崇尚廉洁的气节。

道光壬寅年间(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钱金玉正在休假回乡探亲,听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装动身。

他的亲友阻止他说:“战事正紧急,是祸是福不可知晓,您正在休假,上级官员又没有文件催促您前去,为什么忙忙地回去呢?”钱金玉不听,回到吴淞口后,就跟从军队守卫西炮台,和士兵一起吃饭睡觉,一起行动,他们用努力作战的话相互勉励。到了东炮台陷落后,枪弹炮弹全都落到西炮台。

钱金玉奋勇指挥战斗,浴血奋战几个小时,左臂中了三弹,却毫不后退。他身边的士兵哭着说:“您有老母亲在,不能死。”

钱金玉笑着辞谢说:“哪里有享受国家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的道理呢?希望你不要为我母亲担心。”不久,一颗枪弹飞来,击中了左胸,他于是倒下了。

在临死的时候,他还大呼“卖国贼害了国家”而不停。 78 郑玄想注《春秋传》,还没有完成。

有事外出,与服子慎(虔)不期而遇,同住一个客店。

2. 经典文言文 有翻译并且有注释和讲解

传说有一种虫子,叫做“怪哉”五官皆有,是怨气所化。

东方朔的解释并不科学,不足为信。但他这样说,实际上是借古讽时,婉谏汉武帝要施仁政,不要残害无辜,引起民众的怨恨和反抗。

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正因为“众庶愁怨”,应引以为鉴。 更加具体的解释: 东方朔与“怪哉”故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鉴戒录》条下曾云: “蜀何光远撰。

东方朔辨怪哉虫事(案:小说已佚,此条见《太平广记》四百七十三),已为附会”。 这里提到的“小说”,当为南梁殷芸编纂的《小说》,虽然早佚,但我们却能看到辑本。

除鲁迅、余嘉锡外,周楞伽也有辑本。在周楞伽辑本中,“怪哉”故事本自《说郛》,原注为“出朔传”,我估计是指《东方朔别传》: 武帝幸甘泉宫,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目牙齿耳鼻悉尽具,观者莫识。

帝乃使朔视之,还对曰:“此‘怪哉’也。昔秦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

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果秦故狱。

又问:“何以去虫?”朔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中,须臾,果糜散矣。

(《殷芸小说》卷二第60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初版) 这个“怪哉”故事,是东方朔故事的极品之一,由此可见,其编纂者殷芸着实了得。周楞伽辑注《殷芸小说》前言引《南史》等,说他“性情洒脱,不拘细节”,从这则小品看,殷芸还有难得的想象力,超群的讽刺力,才能把它编写得这么精彩。

或许,正缘于此,它在多次在别的书中出现吧。目前,我搜集到的仅这五种版本: 1.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此地必秦之狱处。”

即按地图,信如其言。……取虫置酒中,须臾糜散。

(《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七十三,出《小说》) 2.东方朔别传曰:武帝幸甘泉,长平阪道中有虫覆地,如赤肝。朔曰:“必秦狱处也。

夫愁者,得酒而解。”乃取虫置酒中,立消麋。

赐帛百匹。后属车上盛酒,为此故也。

(《太平御览》卷八百一十八·布帛部五) 3.东方朔别传曰:武帝幸甘泉,长平坂道中有虫,赤如肝,头目口齿悉具,先驱驰还以报,上使视之,莫知也,时朔在属车中,令往视焉,朔曰:此谓怪气,是必秦狱处也,上使按地图,果秦狱地,上问朔何以知之,朔曰:夫积忧者,得酒而解,乃取虫置酒中,立消,赐朔帛百匹,后属车上盛酒,为此也。(《艺文类聚》卷七十二·食物部,《太平御览》卷八百四十五·饮食部三亦引,辞稍异) 4.《郡国志》曰:雍州咸阳县北十五里长平坂,汉武帝幸甘泉,驰道有虫覆地,赤如生肝。

问东方朔,朔曰:“秦狱地冤气也。臣闻酒能消愁。”

以酒浇之,果销矣。(《太平御览》卷五十三·地部十八·阪) 5.《广五行记》曰:汉武帝幸甘泉宫,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目鼻尽具。

观者莫识,帝使东方朔视之,对曰:“此秦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死,咸仰首叹曰怪哉,故明逯哉。此必秦之狱处。”

朔又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沃之当消。”於是取虫致酒中,须臾糜散。

(《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四·虫豸部一) 其中,第一种本《小说》,字词差异不大。第二、三种皆本《东方朔别传》,彼此却有些差异:前者说“有虫覆地”,后者不提“覆地”二字;前者说“夫愁者”,后者说“夫积忧者”。

第四种所本的《郡国志》,大概是晋司马彪《续汉书》中的《郡国志》。如此,是书对“怪哉”的记载要比《异苑》早多了。

第五种所本的《广五行记》,不知何人所撰,文字比以上各种都要文一些。《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二十有一篇《异疾绛州僧》,亦引自是书,全文如下: 永徽中,绛州有一僧病噎,都不下食。

如此数年,临命终,告其弟子云:“吾气绝之后,便可开吾胸喉,视有何物,欲知其根本。”言终而卒。

弟子依其言开视,胸中得一物,形似鱼而有两头,遍体悉是肉鳞。弟子致钵中,跳跃不止。

戏以诸味致钵中,虽不见食,须臾,悉化成水。又以诸毒药内之,皆随销化。

时夏中蓝熟,寺众于水次作靛,有一僧往,因以少靛致钵中,此虫恇惧,绕钵驰走,须臾化成水。世传以靛水疗噎疾。

永徽乃唐高宗李治年号(永徽元年为650年),此书又被《广记》征引,必为唐人作品。从这篇《异疾绛州僧》看,文笔同样不畅。

绛州僧胸中物惟靛可化的情节,与酒消怪哉的情节类似,说不定该书专收药水治病之事呢。 现在,就以最早的《郡国志》为本,看“怪哉”故事后来是怎么变化的: 《郡国志》曰:雍州咸阳县北十五里长平坂,汉武帝幸甘泉,驰道有虫覆地,赤如生肝。

问东方朔,朔曰:“秦狱地冤气也。臣闻酒能消愁。”

以酒浇之,果销矣。(《太平御览》卷五十三·地部十八·阪) 从这里,居然看不到“怪哉”的名字,自然也没有仰首叹怪哉的描写,讽刺艺术效果大打折扣,也不知原文是否真就没有。

“长平坂”,在《殷芸小说》、《广五行记》中都找不到; “虫覆地,赤如生肝”的细节,则被《殷芸小说》、《广五行记》简化或改写:《殷芸小说》仅说“有虫,赤色”,更加晚出的《广五行记》说“有虫,赤色头”,认为“。

3.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 求原文 不要翻译

1、李邕鉴真迹 萧诚自矜札翰,李邕恒自言别书,二人俱在南中,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许。

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萧诣邕云:”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

李欣然愿见。萧故迟四旬日,未肯出也。

后因论及,李故请见,曰:”许而不去,得非诳乎”萧于是令家童归见取,不得,惊曰:”前某客来见之,当被窃去。”李诚以为信矣。

萧良久曰:”吾置在某处,遂忘之。”遽令走出。

既至,李寻绎久,不疑其诈,云是真物,平生未见。在坐者咸以为然。

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曰:”公常不许诚书,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 “邕愕然曰:”试更取之。”及见,略开视,置床上,曰:”子细看之,亦未能好。”

《封氏闻见记》 2、范仲淹以工代赈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歳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馀之财,以惠贫者。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歳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一·官政一3、贪官不如盗贼 雷于粤为最远郡。

崇祯初,金陵人某,以部曹出守。舟入江,遇盗。

知其守也,杀之,并歼其从者,独留其妻女。以众中一最黠者为伪守,持牒往,而群诡为仆,人莫能察也。

抵郡逾月,甚廉干,有治状,雷人相庆得贤太守。其寮属暨监司使,咸诵重之。

未几,太守出示禁游客,所隶毋得纳金陵人只履,否者,虽至戚必坐。于是雷人益信服新太守, 乃能严介若此也。

亡何,守之子至。入境,无敢舍者。

问之。知其禁也,心惑之。

诘朝守出,子道视,非父也。讯其籍里名姓,则皆父。

子悟曰:”噫!是盗矣!”然不敢暴语,密以白监司使。监司曰:”止!吾旦日饭守而出子。”

于是戒吏,以卒环太守舍,而伏甲酒所。旦日,太守入谒,监司饮之酒,出其子质,不辨也。

守窘,拟起为变,而伏甲发,就坐?之。其卒之环守者,亦破署入。

贼数十人卒起格斗,胥逸去,仅获其七。狱具如律,械送金陵杀之。

于是雷人之乃知向之守,非守也,盗云。 东陵生闻而叹日:”异哉!盗乃能守若此乎?今之守非盗也,而其行鲜不盗也,则无宁以盗守矣!其贼守,盗也,其守而贤,即犹逾他守也。”

或曰:”彼非贤也,将间而括其藏与其郡人之资以逸。”曰:”有之。

今之守亦孰有不括其郡之藏若赀而逸者哉!”愚山子曰:”甚哉,东陵生言也!推其意足以砥守。” 4、宰臣善辩文公(晋文公)之时,宰臣上灸而发绕之。

文公召宰人而谯”读音qiao四声,责问)之曰:”女”通‘汝’)欲寡人之哽邪?奚为以发绕灸?”宰人顿首再拜请曰:”臣有死罪三:援砺”读音li四声,磨刀石)砥”读音di三声,磨)刀,利犹干将”读音gan、jiang一声,古代善铸宝剑的人。这里指利剑)也,切肉断而发不断,臣之罪一也;援木而贯脔”读音luan,二声,肉块)而不见发,臣之罪二也;奉炽炉,炭火尽赤红,灸熟而发不烧,臣之三罪也。

堂下得无微”隐匿,暗中)有疾臣者乎?”公曰:”善!”乃召其堂下而谯之,果然,乃诛之。 5、严母教子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

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

时铨及小奴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工,令小奴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及小奴无褴褛状。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日:”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6、阿留传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

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

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

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

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

4. 《高中文言文金安节阅读答案及解析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金安节,字彦亨,歙州休宁人。资颖悟,日记千言,博洽经史,尤精于《易》。

宣和六年,由太学擢进士第,调洪州新建县主簿。迁殿中侍御史。

韩世忠子彦直直秘阁,安节言:“今彦直复因父任而授,是自废法也。 ”不报。

任申先除待制致仕①,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秦桧兄梓知台州,安节劾其附丽梁师成,梓遂罢,桧衔之。

未几,丁母忧②去,遂不出。桧死,起知严州,除浙西提刑。

迁礼部侍郎。迁侍讲、给事中。

金主亮犯淮,安节陈进取、招纳、备守三策,而以备守为进取、招纳之本。 杨存中议省江、淮州县,安节言:“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

魏明帝云:‘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孙权筑濡须坞,魏军累攻不克,守将如甘宁等,常以寡制众。

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成功,今日有之而反弃之耶?且濡须、巢湖之水,上接店步,下接江口,可通漕舟,乞择将经理。 ”存中议遂格。

孝宗嗣位,龙大渊、曾觌以潜邸③旧恩,隆兴改元,大渊、觌并除知阁门事,时台谏相继论列,奏入不出,上意未回,安节与给事中周必大奏:“陛下即位,台谏有所弹劾,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 臣等若奉明诏,则臣等负中外之谤;大臣若不开陈,则大臣负中外之责;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

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上意解。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上谕之曰“朕知卿孤立无党。”

张浚闻之,语人曰:“金给事真金石人也。”与秦桧忤,不出者十八年,及再起,论事终不屈,人以此服之。

拜兵部侍郎。逾年,权吏部尚书兼侍读。

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七。有文集三十卷、《奏议表疏》、《周易解》。

(节选自《宋史》卷三八六)注:①待制致仕:待制,官名;致仕,交还官职。 ②丁忧:遭父母之丧。

③ 潜邸: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4.下面对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博洽经史 洽:广博B.梓遂罢,桧衔之 衔:抓住C.存中议遂格 格:被搁置D.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 窜:放逐B。

解析衔:心中怀恨5.以下句子中,具体表明金安节心志坚定、忠贞于国的一组是(3分) ( )①任申先除待制致仕,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 ②未几,丁母忧去,遂不出 ③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 ④ 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 ⑤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 ⑥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C ②在家服丧;③分析形势,只是间接的;⑤当皇帝发怒时金安杰的自救表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金安节认为韩世忠之子凭借韩世忠的官位而将被授官直秘阁一事不符合国家法度,而未将此予以向上报请。

B.金安节嫉恶如仇,因与奸臣秦桧政见不合,于是弹劾在台州任职的秦梓,秦梓最后被罢官。 C.金安节在金主完颜亮率军侵犯淮河流域之际,反对杨存中放弃长江、淮河流域各州县的建议,并呼吁派驻强将防守庐州、和州等地。

D.宋孝宗即位后,时任给事中的金安节与同僚劝谏孝宗广纳雅言,亲贤臣,却因此遭致孝宗的不满,而有的朝中官员赞誉他是心志坚定、忠贞不贰的人。 B 解析弹劾秦梓的原因是秦梓依附梁师成,而不是因为与秦桧不和。

5. 求人教版文言文译文

girl、来顶了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2、孟子见梁惠王(原文加翻译)【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⑴:‘经始灵台⑵,经之营之。庶民攻⑶之,不日⑷成之。

经史勿亟⑸,庶民子来⑹。王在灵囿⑺,幽鹿攸伏⑻。

幽鹿濯濯⑼,白鸟鹤鹤⑽。王在灵沼⑾,於轫⑿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⒀曰:‘时日害丧⒁?予及女⒂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 ⑴《诗》云:下面所引的是《诗经.大雅.灵台》,全诗共四章,文中引的是前两章。 ⑵经始:开始规划营造;灵台,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⑶攻:建造。 ⑷不日:不几天。

⑸亟:急 ⑹庶民子来:老百姓像儿子似的来修建灵台。 ⑺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

⑻幽鹿:母鹿;攸:同“所”。 ⑼濯(zhuo)濯:肥胖而光滑的样子。

⑽鹤鹤:羽毛洁白的样子。 ⑾灵沼:池名。

⑿於(wu):赞叹词;轫(ren),满。⒀《汤誓》:《尚书》中的一篇,记载商汤王讨伐夏桀是的誓师词。

⒁时日害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时,这;日,太阳;害,何,何时;丧,毁灭。 ⒂予及女:我和你。

女同“汝”,你。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贤人也以次为乐吗?”孟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次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诗经》说:‘开始规划造灵台,仔细营造巧安排。

天下百姓都来干,几天建成速度快。建台本来不着急,百姓起劲自动来,国王游览灵园中,母鹿伏在深草丛。

母鹿肥大毛色润,白鸟洁净羽毛丰。国王游览到灵沼,满池鱼儿欢跳跃。

’周文王虽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兴,把那个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池叫做‘灵沼’,以那里面有麋鹿鱼鳖等珍禽异兽为快乐。古代的君王与民同乐,所以能真正快乐。

相反,《汤誓》说:‘你这太阳啊,什麽时候毁灭呢?我宁肯与你一起毁灭!’老百姓恨不得与你同归于尽,即使你有高太深池、珍禽异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快乐吗?”【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



~

高中文言文学练考全解
答:1. 高分突破课外文言文全解全练的初中常考文言词语大汇总 案:1、几案。如“取案上器击伤伤夫人”。2、通“按”。察看,查究。如“如有司案图”。 才:1、只,仅仅。如“初极狭,才通人”。2、刚,刚才。如“此印才毕。”。3、才能,本领。如“英才盖世”。 彻:1、通,通达。如“固不可彻”。2、...

可以给我高中语文必修3的文言文注解吗?要详细的,有实词虚词,还有通假...
答:晋军函陵,秦军氾南。(1)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以,因为。(3)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

高中文言文注译解练的介绍
答:《高中文言文注译解练》是2010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财勇。

高中古诗文全注译评:文言文内容简介
答:高中古诗文学习的全面指南提供了详尽的内容编排,旨在帮助你深入理解古文。首先,背景导读部分会揭示作者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影响力,以及文章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体知识,让你对作品有宏观的认识。接着,全注全译环节,原文中的难题会被逐一击破。难读字如多音字、通假字、易误读字,都会配有注音。注释...

高中文言文怎么翻译
答:3. 如何学好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古人所用的语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仍然以各种方式影响着现代文。因此,要真正学好现代文,就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文言文基础。老一辈作家、学者如鲁迅、茅盾、钱钟书、梁实秋等人都有深厚的古文根底,作品中洋溢着浓郁的古典气息,语言简洁准确、...

蝴蝶泉古文,翻译
答:文言文《蝴蝶泉》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

求高中文言文《师说》详解,急!!!
答: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⒑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大多数人⒒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了今:初级正规教育学校。特殊句式宾语前置1、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学于余。2、耻学于师。3、师不必贤于弟子。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高中文言文60答案
答: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考查的这几个实词确实是在古诗文中十分常见的,或曾在课文中见过,或在常见成语中使用,我们完全可以比照相关的句子去理解:A项中的“讽”比照“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B句中的“哂”比照“夫子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C项中的“遇”...

高中文言文全文翻译.李固言字仲枢,其先赵人
答:【高中文言文全文翻译.李固言字仲枢,其先赵人】李珏的字叫待价,他的祖先来自赵郡,迁居淮阴。他早年失去了父亲,侍奉母亲以行孝出名。才二十岁,考中了明经科。李绛任华州刺史,见了他,说“:你额头饱满,不是一般人的相貌,明经太平常,不适合你。”他就又考中了进士中的高等。河阳节度使...

高中文言文步步高巩固提升编答案
答:2.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巩固提升篇的全文翻译,只要翻译 你把题目数到百度里搜O(∩_∩)O~越州...化搜学 4,英语搜学 句子搜学:整合《朗文双解》等版权权威词典英语例句,随意输入单词,即可查到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