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姬谏夫文言文答案

作者&投稿:永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樊姬进谏》的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俱,不知饥倦也。”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荚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王曰:“何谓也?”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刊、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此之谓也。

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嫉妒。荐进美人,与己同处。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译文:

樊姬,是楚庄王的夫人。楚庄王登上王位之后,喜欢打猎,樊姬不断规劝楚庄王,可是楚庄王依然喜欢打猎,于是樊姬就不吃禽兽肉。楚庄王改正了过错,处理政事很勤敏。楚庄王曾经上朝,散朝很晚。樊姬下殿来迎接他,问:“为什么散朝这么晚?也许饥饿疲倦了吧?”楚庄王说:“跟贤人在一起,就不知道饥饿疲倦了。”樊姬问:“大王所说的贤人是谁啊?”楚庄王说:“是虞丘子。”樊姬听了,掩着嘴荚起来。楚庄王问:“你笑什么呢?”樊姬说:“虞丘子算是贤臣了,但不能说是忠臣。”楚庄王问:“为什么这样说呢?”樊姬说:“我伺候大王十一年了,派人到郑国、卫囚寻求贤女献给大王,现在比我贤良的有两人,跟我并列的有七人,我难道不想独占大王的爱宠吗?我听说堂上女子多,就可以用来观察她们的才能,我不能固守私情蒙蔽国事,想让大王多见到一些人,了解别人的才能。我听说虞丘子担任楚国丞相十余年,推荐的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没有听说他推荐贤人斥退不贤的人,这样做是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进身的路。知道贤人不推荐,这是不忠;不知道那些人是贤人,这是不智。我笑这些,不也是适宜的吗!”楚庄王听后很高兴。第二天,楚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丁虞丘子,虞丘子离开座位,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让出自己的房子,派人去迎接孙叔敖,把他推荐蛤庄王,楚庄王让孙叔敖担任令尹,治理楚国三年,楚庄王得以成为霸主。楚国史书这样记载:“庄王成为霸主,是樊姬的功劳。”说的就是这些情况。

颂:樊姬谦让,没有嫉妒。推荐美人,跟自己在一起。非议讽刺虞丘于挡住了贤人进身的路。楚庄王听从她,成就了楚国的霸业。

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等现象是常见考点,解读试题时应从这几方面着手。此题主要涉及一词多义。A.擅:独占。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判断传主形象的能力。本题宜用排除法,排除不属于题干的句子就得到答案。①是写樊姬对王的迎接;④是虞丘子的行为;⑥是樊姬的谦让个性。排除不能表现樊姬“善于劝谏”①④⑥句即得到答案C。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和概括文本的能力。此题选择分析概括错误的一项,说明正确项为三项,只消找出选项分析概括的错误即得到答案。“进贤退不肖”有错,只有进贤,没有退不肖。所以答案为C。

《列女传·楚庄樊姬》译文

樊姬,是楚庄王的夫人。庄王登上皇位之后,喜欢打猎,樊姬不断规劝他,于是樊姬不吃禽兽的肉。楚庄王改正了过错,努力治理政事。庄王曾经上朝,散朝时很晚。樊姬迎接他,问:“为什么回来这么晚?难道不感到饥饿疲倦吗?”庄王说:“跟贤人在一起,就不知道饥饿疲倦了。”樊姬问:“王所说的贤人是谁啊?”庄王说:“是虞丘子。”樊姬听了,掩着嘴笑起来。庄王问:“你笑什么呢?”樊姬说:“虞丘子算是贤了,不能说是忠。”庄王问:“为什么这样说呢?”樊姬说:“我伺候大王十一年了,派人到郑国、卫国寻求贤女献给大王,现在比我贤的有两人,跟我并列的有七人,我难道不想独占大王的爱宠吗?我听说堂上女子多,就可以用来观察她们的才能,我不能因为私情蒙蔽国事,想要大王多见到一些人,了解别人的才能。我听说虞丘子任楚国丞相十余年,推荐的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没有听说推荐贤人斥退不贤的人,这是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进身的路。知道贤人不推荐,这是不忠;不知道那些人是贤人,这是不智。我笑这些,不也是应该吗!”庄王听了很高兴。第二天,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了虞丘子,虞丘子离开座位,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让出自己的房子,派人去迎接孙叔敖,把他推荐给庄王,庄王让他担任令尹,治理楚国三年,楚庄王得以成为霸主。楚国史书这样记载:“庄王成为霸主,是樊姬的力。”《诗经》说:“官员们早点退朝,不要使国君太辛劳。”又说:“整天温和恭敬,认真办事。”说的就是这些情况。

颂:樊姬谦让,没有嫉妒。推荐美人,跟自己在一起。非议讽刺虞丘子,挡住了贤人进身的路。楚庄王听从她,成就了楚国的霸业。

3. 樊姬进谏 文言文翻译

樊姬,楚国之夫人也,楚庄王罢朝而晏,问其故?庄王曰:“今日与贤相语,不知日之晏也。”

樊姬曰:“贤相为谁?”王曰:“为虞丘子。”樊姬掩口而笑。

王问其故。曰:“妾幸得执巾栉以侍王,非不欲专贵擅爱也,以为伤王之义,故能进与妾同位者数人矣。

今虞丘子为相十数年,未尝进一贤,知而不进,是不忠也;不知,是不智也。不忠不智,安得为贤?”明日朝,王以樊姬之言告虞子,虞丘子稽首曰:“如樊姬之言。”

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相楚,国富兵强,庄王卒以霸,樊姬与有力焉。 樊姬,是楚国楚庄王的夫人,楚庄王下朝回来晚了,樊姬问楚庄王原因,庄王就说:‘今天和贤明的丞相谈论,不知不觉天就黑了。

’樊姬说:‘这位贤明的丞相是谁呢?’王说:‘是虞丘子。’樊姬手掩嘴巴笑了。

王问她为什么发笑。樊姬说:‘我有幸可以伺候大王,并不是不想得到大王的专宠,而是认为这样有损大王的形象。

因此能够推荐和我一样地位的妃嫔数人。我听说虞丘子担任楚国丞相十余年,却没有推荐一个贤臣,如果他知道谁是贤良的人却不引进,那么他就是一个不忠的人;如果他不知道哪些贤良的人,那么是他不智。

这样一个不忠不智的人,怎么能称为贤明呢?’第二天,楚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了虞丘子,虞丘子磕头说:‘我会像樊姬说的那样做的。’于是虞丘子辞职,推荐孙叔敖做楚国的丞相,(在孙叔敖的治理下,楚国)国富民强。

楚庄王最终得以成为霸主,有樊姬的功劳。

4. 《“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

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俱,不知饥倦也。”

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姬掩口而笑。

王曰:“姬之所笑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王曰:“何谓也?”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

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

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

于是避舍使人迎刊、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

此之谓也。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嫉妒。

荐进美人,与己同处。非刺虞丘,蔽贤之路。

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 擅:擅长 B.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 求:寻找 C.丘子避席,不知所对 对:对答 D.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伯:称霸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王之所谓贤者何也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①今贤于妾者二人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①此之谓也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①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樊姬“善于劝谏”的言行的一组是 ( ) ①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 ②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 ③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 ④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 ⑤(虞丘子)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 ⑥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庄王得到贤妻良臣的辅助,又善于吸纳批评意见,知错就改,是春秋时代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君王。 B.楚庄王的夫人樊姬毫无嫉妒之心,胸怀豁达,知人善任,举荐贤臣,历史上对她评价很高。

C.虞丘子听了楚庄王转告樊姬对他的批评,马上以实际行动“进贤退不肖”,改正了任人唯亲的错误。 D.孙叔敖由樊姬推荐担任了楚国令尹,充分发挥了治国的才能,所以说樊姬对楚国的强大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5. 原谷谏父古文答案

原文:

原谷有祖①,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

翻译:

原谷的爷爷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就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他劝父亲说:

爷爷生儿育女,一辈子勤俭度日,你怎么能因为他老就抛弃他呢?这是忘恩负义啊。

父亲不听他的劝戒,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扔在野外。原谷在后边跟着,就把小推车单独带了回来。

父亲问说:你带这个凶具回来作什么?

原谷说,等将来你们来了,我就不必另外再作一辆,所以现在先收起来。

父亲很是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去把爷爷接回来赡养了。

道理:

为人子女的一定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章中的原谷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最终运用自己的智慧使父亲幡然悔悟。我们要尊敬孝顺自己的父母,不要嫌他们老了,就抛弃他们。

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教育子女天经地义,而文中的原谷却运用自己的智慧,动之以理,晓之以情,使父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父母是为孩子做榜样的人,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不要让孩子做你没做到的事。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6. 【樊姬译文,樊姬,楚国之夫人也.楚庄王罢朝而晏.问其故,庄王曰:

《樊姬》 原文: 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俱,不知饥倦也.”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荚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王曰:“何谓也?”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刊、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此之谓也. 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嫉妒.荐进美人,与己同处.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译文: 樊姬,是楚庄王的夫人.楚庄王登上王位之后,喜欢打猎,樊姬不断规劝楚庄王,可是楚庄王依然喜欢打猎,于是樊姬就不吃禽兽肉.楚庄王改正了过错,处理政事很勤敏.楚庄王曾经上朝,散朝很晚.樊姬下殿来迎接他,问:“为什么散朝这么晚?也许饥饿疲倦了吧?”楚庄王说:“跟贤人在一起,就不知道饥饿疲倦了.”樊姬问:“大王所说的贤人是谁啊?”楚庄王说:“是虞丘子.”樊姬听了,掩着嘴荚起来.楚庄王问:“你笑什么呢?”樊姬说:“虞丘子算是贤臣了,但不能说是忠臣.”楚庄王问:“为什么这样说呢?”樊姬说:“我伺候大王十一年了,派人到郑国、卫囚寻求贤女献给大王,现在比我贤良的有两人,跟我并列的有七人,我难道不想独占大王的爱宠吗?我听说堂上女子多,就可以用来观察她们的才能,我不能固守私情蒙蔽国事,想让大王多见到一些人,了解别人的才能.我听说虞丘子担任楚国丞相十余年,推荐的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没有听说他推荐贤人斥退不贤的人,这样做是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进身的路.知道贤人不推荐,这是不忠;不知道那些人是贤人,这是不智.我笑这些,不也是适宜的吗!”楚庄王听后很高兴.第二天,楚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丁虞丘子,虞丘子离开座位,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让出自己的房子,派人去迎接孙叔敖,把他推荐蛤庄王,楚庄王让孙叔敖担任令尹,治理楚国三年,楚庄王得以成为霸主.楚国史书这样记载:“庄王成为霸主,是樊姬的功劳.”说的就是这些情况. 颂:樊姬谦让,没有嫉妒.推荐美人,跟自己在一起.非议讽刺虞丘于挡住了贤人进身的路.楚庄王听从她,成就了楚国的霸业.。

7. 乐羊子妻文言文,阅读答案,谢谢

给你译文吧,乐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饼,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远地出外拜师求学去了。

一年后乐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的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会丢弃成功的机会,迟延荒废时光。您要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用来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

8. 跪求《乐羊子妻》的阅读答案

B B D A B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偷来的泉水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本文写了两个小故事,赞扬了羊子的妻的高洁品德和过人才识.1.乐羊子妻不但不收丈夫拾来的金子,而且用“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说服丈夫,进一步指出因贪小利而失大节的危害,使乐羊子非常惭愧,知错就改并远寻师学.2.乐羊子妻“引刀趁机”以自己织布必须日积月累“遂成丈匹”的切身体会,说明求学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道理,最后归结到“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妻子这一番借织布来讲道理的话,使乐羊子深受感动,最后“复还终业”.。

9. 列女传楚庄樊姬原文及翻译

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

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

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俱,不知饥倦也。”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

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荚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

':王曰:“何谓也?”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

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

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刊、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

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此之谓也。

译文: 樊姬,是楚庄王的夫人。楚庄王登上王位之后,喜欢打猎,樊姬不断规劝楚庄王,可是楚庄王依然喜欢打猎,于是樊姬就不吃禽兽肉。

楚庄王改正了过错,处理政事很勤敏。楚庄王曾经上朝,散朝很晚。

樊姬下殿来迎接他,问:“为什么散朝这么晚?也许饥饿疲倦了吧?”楚庄王说:“跟贤人在一起,就不知道饥饿疲倦了。”樊姬问:“大王所说的贤人是谁啊?”楚庄王说:“是虞丘子。”

樊姬听了,掩着嘴笑起来。楚庄王问:“你笑什么呢?”樊姬说:“虞丘子算是贤臣了,但不能说是忠臣。”

楚庄王问:“为什么这样说呢?”樊姬说:“我伺候大王十一年了,派人到郑国、卫囚寻求贤女献给大王,现在比我贤良的有两人,跟我并列的有七人,我难道不想独占大王的爱宠吗?我听说堂上女子多,就可以用来观察她们的才能,我不能固守私情蒙蔽国事,想让大王多见到一些人,了解别人的才能。我听说虞丘子担任楚国丞相十余年,推荐的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没有听说他推荐贤人斥退不贤的人,这样做是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进身的路。

知道贤人不推荐,这是不忠;不知道那些人是贤人,这是不智。我笑这些,不也是适宜的吗!”楚庄王听后很高兴。

第二天,楚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了虞丘子,虞丘子离开座位,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让出自己的房子,派人去迎接孙叔敖,把他推荐给庄王,楚庄王让孙叔敖担任令尹,治理楚国三年,楚庄王得以成为霸主。

楚国史书这样记载:“庄王成为霸主,是樊姬的功劳。”说的就是这些情况。

10. 赵云进谏文言文答案

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

大概意思:

益州安定以后,许多人主张把成都城内外的土地房屋分配给诸将.赵云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现在国贼祸乱汉室,切不可追求安乐,等到天下安定,诸将各回本土,安家立业.现在应该把土地房屋归还给本土人民,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征调赋税,这样既能得民心,又能满足财政军备的需要.赵云这番话很有政治远见,刘备采纳了,把土地房屋归还了益州土著士民,着手蜀汉政权的建设. )

刘备要去攻打东吴时!

赵云谏言: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陛下察之.又言: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

大概意思:

赵云对刘备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如果我们先灭掉曹魏,孙吴自然就会降服.现在曹操虽死,但曹丕篡汉,应当利用人们对篡汉不满的情绪,早日出兵占据关中,控制黄河、渭水上游,讨伐凶逆.关中、关东地区主张正义的人,一定会带着粮食赶着马车来迎接王师.因此,不应把曹魏搁在一边,先和孙吴争战.战争一旦起来,一时解决不了,将造成不良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