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个第23题怎么做呢?

作者&投稿:粱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证明:∵DA=DB,EB=EC,
<ADB=<BEC,
∴三角形DAB相似于三角形EBC
∴AB/BC=AD/BE,
<DAB=<EBC,<DBA=<C,
∴AD//BE,BD//CE,
∴DF/BF=AD/BE,
∴AB/BC=DF/BF。
(2)证明:

【证明思路】

 第一问证明:(1)应从ΔADB和ΔBEC这两三角形着手。由于ΔADB和ΔBEC是等腰三角形,且ΔADB∽ΔBEC,可以推断 BE/AD=BC/AB。

(2)再从ΔAFD和ΔBFE这两个三角形着手。如证明了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就可推断DF/BF=AB/BC

第二问证明:运用反证法。假设DF=BE,又已知∠ADF=∠FBE,∠AFD=∠BFE ==》ΔAFD∽ΔBFE,==》 BE/AD=BF/DF ==》BE²=BF·AD==》BE²=BF·BD

【证明过程】

第一问证明:

证:由于ΔADB和ΔBEC是等腰三角形,且ΔADB∽ΔBEC(边,角,边),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BE/AD=BC/AB。

又知∠AFD=∠BFE(对顶角),∠ADF=∠EBF=α,由于ΔADB和ΔBEC的底边与AC共线,则有AD∥BE,可以∠AFD=∠BFE(内错角),所以ΔAFD∽ΔBFE。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DF/BF=AD/BE

由此得到,DF/BF=AD/BE=AB/BC。[证毕]

第二问证明:

假设DF=BE,又已知∠ADF=∠FBE=α,∠AFD=∠BFE (对顶角),所以ΔAFD∽ΔBFE(角,边,角)。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BE/AD=BF/DF

BE²=BF·AD

因AD=DB(等腰三角形),所以

BE²=BF·BD

假设成立。当BE²=BF·BD,则有 DF=BE。

[证毕]

【本题知识点】

1、反证法,亦称“逆证”,是间接论证的方法之一,是通过断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即反论题)的虚假来确立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证方法。

反证法的论证过程如下:首先提出论题:然后设定反论题,并依据推理规则进行推演,证明反论题的虚假;最后根据排中律,既然反论题为假,原论题便是真的。在进行反证中,只有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才能作为反论题,论题的反对判断是不能作为反论题的,因为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可以同时为假。

2、相似三角形。三角分别相等,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 两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4). 一条直角边与斜边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性质

1).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 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的比等于相似比。

3).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4).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5). 相似三角形内切圆、外接圆直径比和周长比都和相似比相同,内切圆、外接圆面积比是相似比的平方。

3、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时会产生一个交点,并产生以这个交点为顶点的四个角。称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或者说,其中的一个角是另一个的对顶角。

定理:两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

∠1与∠3为一对对顶角,∠2与∠4为一对对顶

4、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两侧,且夹在两条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逆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和∠5、∠4和∠6为内错角

5、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指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相等的两个边称为这个三角形的腰。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称为这个三角形的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

23题怎么做 初中数学
答:图1是棱长为a的小正方体,图2,图3由这样的小正方体摆放而成.按照这样的方法继续摆放,由上而下分别叫第一层,第二层,,第n层,第n层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s.解答下列问题:看的不是太清楚,第n层所含小正方体的表达式为1/2n(n+1),n=10时,代进去得到55 左上角横线上就是地址哦,不会的都...

这个23题怎么做的
答:答:

第23题怎么做?
答:(1)把三角形每个顶点向下平移六个单位,连线即可 (2)关于y轴对称,找到每个顶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连线即可 (3)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把c点的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多余的小三角形填补到上面的三角形,凑成两个大直角三角形。去S=2×2÷2+3×2÷2=5 第二种,求出直线AB与x=c的...

第23题怎么做
答:西南地区 东部 大杂居,小聚居 (看不太清楚,给你一张图,自己对照一下)简单说一下,西藏藏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应找出,填入。1,3,5 第一个是维吾尔,第二个是壮族,第三个是藏族,第四个满族(看不清楚,排除出来的),最后一...

下面第23题怎么做
答:18÷(3×3) = 18÷9 = 2 。选 A。行家正解,没错的。

谁能帮我解一下第23题第二问,方程及解题步骤,谢谢?
答:23(2).设应该分配X名学生剪筒身,(45--X)名学生剪筒底.根据题意得:2*60X=150(45--X)解这个方程得:X=25 45--X=20 答:应该分配25名学生剪筒身,20名学生剪筒底.,1,

23题怎么做?
答:回答:/c/+/b+a/+/c-a/=-c+b+a+a-c=2a+b-2c

高中数学:求解如图第23题.另外,第二问我会用直角坐标系的做,麻烦用参数...
答:解:(1)以原点为极点,x轴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则有:x=-pcosa,y=-psina,(a为极角)x=2-根号3t, y=t===>x+根号3y-2=0===>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pcosa-p根号3sina-2=0 即 pcosa+p根号3sina+2=0 圆C的极坐标方程为:p^2=9.

2010台州中考数学第23题第3问怎么做
答:解答:2010台州中考数学第23题 解:(1)①在Rt△ABC中,D是AB的中点,∴AD=BD=AD= ,∠B=∠BDC=60° 又∵∠A=30°,∴∠ACD=60°-30°=30°,又∵∠CDE=60°,或∠CDF=60°时,∴∠CKD=90°,∴在△CDA中,AM(K)=CM(K),即AM(K)=KM(C)(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线与...

图中的第23题怎么做
答:a²-abcos60°-6b²=-72 a²-2a-96=-72 a²-2a=24 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