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构造油气藏是什么?

作者&投稿:畅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储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储层上倾方向直接与不整合面相切)而形成的圈闭称地层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就形成地层油气藏。储集层岩性变化所形成圈闭空间中的油气聚集称之为岩性油气藏。如果造成这种变化是在沉积作用或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多数是沉积环境的直接产物就称原生的;如果是由于后期构造运动引起的变化,称为次生的地层岩性油气藏。
原生地层岩性油气藏
地层超覆油气藏
在水陆交替地带,盆地发育阶段的水进时期,水盆不断扩大,沉积层自下而上逐层向盆地边缘斜坡带超覆,沿着沉积坳陷边缘部分的侵蚀面沉积了分选好、储集性质也好的孔隙性砂岩。随着水盆继续扩大,水体加深,在砂层之上沉积了不渗透泥岩,泥岩分布范围往往大于下伏砂岩,不仅覆盖了砂岩层,而且覆盖了盆地边缘不整合面。不整合面以下由于有致密的火成岩、变质岩或泥岩,从而形成了顶、底遮挡层。地层超覆线与构造等高线交切,形成了地层超覆圈闭,见下图。
生物礁型油气藏
礁组合中具有良好孔隙渗透性的储集岩体被周围非渗透性岩层和下伏水体联合封闭形成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如1976年发现的建南气田长兴组生物礁气藏,是我国第一个生物礁气藏,见下图。该油藏位于建南背斜的东端,面积约15km2,产气层为上二叠统长兴组中段。礁核最大厚度为156m,较周围同期沉积厚60多米,储集空间以成岩期白云岩化作用形成的晶间孔洞为主。礁体的上下和四周均属于开阔浅海相的泥晶生屑灰岩,具生气能力。由于白云岩化孔洞形成时期早,故生成的油气可直接进入其中。
岩性侧变式油气藏
高孔渗性的储集层沿上倾方向尖灭或渗透性变差而形成圈闭条件,其中聚集了油气就称为岩性侧变式油气藏。在陆相湖盆中各种类型的砂岩体前缘带与大型隆起或局部构造圈闭相配合,使砂岩上倾方向尖灭线与储层顶面构造等高线相交,形成上倾尖灭圈闭。这种类型油气藏的分布和规模大小决定于砂岩体的不同部位与不同级别的构造相互配置关系。一般在盆地边缘带、古隆起的翼部和古构造斜坡等部位分布。

这种类型圈闭直接与生油岩体交替,有利于原生型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其分布和规模取决于砂岩体的不同部位,与不同级别构造相互配置。由多个韵律层组成的复合砂岩体与凹陷斜坡带或大型隆起带相结合,使多个砂层组上倾尖灭线与构造等深线相切,形成大中型砂岩岩性侧变式油气藏,其具有含油面积大、含油层组多、油气富集程度高等特点,如双河油田,见下图。若砂岩体的单一砂层组上倾尖灭线与大型隆起或局部构造的围斜部位相配合,则形成小型岩性侧变式油气藏,其具有含油面积小、油气富集程度低等特点,如中岔油田。
透镜状岩性油气藏
由于沉积作用,形成一些被包围在不渗透性地层之中的透镜状或不规则状高孔渗性储集砂体和碳酸盐岩沉积体,组成圈闭条件而形成的油气聚集称为透镜状岩性油气藏。在沉积速率较高时,湖盆中部较深水湖相泥岩中会断续地分布有类浊积岩砂体群,这些砂体都包围在巨厚的烃源岩中,呈封闭状态,成为油气聚集和富集的单元,形成透镜状岩性油气藏。透镜状岩性油气藏的规模一般都不大,它可以是泥岩中的砂岩透镜体,也可以是低渗透层中的高渗透带。
该类油气藏已在20多个凹陷中被发现,其埋深在2500~2700m以上,其中以东营凹陷六户地区沙三段透镜状岩性油气藏就较为典型,见下图。它们的形成条件是:在第三系断陷中当巨厚泥质岩埋深达2500-2700m时,在上覆泥岩负荷压实、粘土矿物脱水、烃类生成和流体热膨胀效应等因素作用下,在此深度以下,开始形成泥岩欠压实琏、油气生成排液带和储集岩次生孔隙发育带。在泥质生油岩中生成的烃类,随着高压液流一起进入透镜状砂体中。进入的烃类流体带有超高压特性,并支撑砂体的岩石结构,减缓了上覆地层负荷压实作用,使砂体具有较高孔隙度的特性,并形成泥岩欠压实带高压岩性油藏。
这类油藏的共同特征是:①均位于深水湖相暗色泥岩中,数量众多,成群成带分布;②单个油藏规模较小,油层厚度薄,单位面积储量较低;③原油性质较好,压力系数高;④油水系统仍受现今构造的控制;⑤储油物性相对较好。
次生地层岩性油气藏
地层剥蚀油气藏
地壳运动使地层抬升,遭受风化剥蚀,在坚硬致密岩石处形成凸起,抗风化弱的岩层处形成凹地,后来再次沉降被新的不渗透沉积物覆盖,就形成潜伏剥蚀构造,见下图。这种由于构造抬升所形成的侵蚀不整合面对下伏储层封堵所形成的圈闭称地层剥蚀圈闭。当这些位于不整合面之下的剥蚀突起或剥蚀构造中聚集了油气就形成地层剥蚀油气藏。
古潜山油气藏
指盆地基底或下部构造层的岩石因褶皱、断裂活动或风化剥蚀所形成的褶皱山块断山或风化残丘所形成的油气藏,常与披覆构造共生(又称地层不整合基岩油气藏)。
陆相湖盆大多是在区域性隆起背景上发育起来的,并与下伏古老地层呈侵蚀不整合接触,湖相地层作为油源层和盖层,直接超覆不整合在古老风化溶蚀基岩块断体或古地貌之上,渤海湾盆地这类油藏比较发育,见下图,并具有特殊的成油规律:①断块活动控制前第三纪基岩块断体的形成,古近系水进超覆式沉积有利于区域性盖层的形成,有这两个因素配合下形成地层超覆来整合基岩圈闭;②油源来自古近系生油岩系,前第三纪不整合面和断层面是沟通新生古储成油组合的通道,也是决定古潜山含油气性的主要因素;③古近纪以前的古岩溶作用和断裂活动的强度以及储集岩体的岩石类型,决定了储集岩体孔、洞、缝的发育程度,也决定了古潜山油气藏的富集程度,即溶蚀孔洞型碳酸盐岩储集体连通程度好,油气富集程度高,其次为裂缝型碳酸盐岩储集岩体,储集性能较好;碎屑岩和火山岩储集岩体,储集性能差,油气分布不均匀,富集程度低。
裂缝性油气藏
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裂缝或溶孔(洞)的油气藏称裂缝性油气藏。在各种致密、性脆的岩层中,原来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都很低,不具备储集油气条件,由于构造作用和
其他后期改造,在局部地区产生裂隙和溶洞,具备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条件,再与其他因素相配合就可形成裂缝性圈闭。
裂缝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构造裂缝一般起主导作用。其储集岩石类型可分为碳酸盐岩和其他沉积岩,其中碳酸盐岩中的裂缝性油气藏分布较为广泛,以构造变动较强烈的山前带或其他褶皱背斜带最为重要。我国川东气区中,嘉陵江组和阳新统的碳酸盐岩储集层中的气(油)藏,基本上属于裂缝性油气藏。在伊朗波斯湾盆地扎格罗斯山前带中发现近20多个裂缝性油气藏,伊朗的加奇萨兰油田就是典型的裂缝性油藏,见下图。它位于扎格罗斯山前带的第二构造带上,褶皱强度中等到较强,有三套产油层:阿里斯灰岩(中渐新统)、萨尔维克灰岩(中白垩统)、卡米灰岩(上侏罗统),裂缝把它们沟通,形成具有统一压力系统的巨厚块状储集体,油气柱高达2100m,阿斯马里灰岩之上为巨厚的上法尔斯膏盐层所封闭。
碳酸盐岩缝性油气藏的基本特征为:①储层的原始孔隙度高低不一,渗透率均极低,但裂缝发育带的渗透率极高;②裂缝发育不均一,裂缝发育的分布情况与区域构造背景、褶皱强度、储层岩性、层序组合和层厚等因素有关;③产量高,但不均一,非裂缝发育带与裂缝发育带差别极大;④油气柱高度大,裂缝可使垂向不同层位的油气相连通,形成较高油气柱。
水动力油气藏
一般发育于沉积或构造的斜坡部位,这种类型在静水条件下不闭合,不能形成圈闭,但存在向储层下倾方向的流水作用时,油(气)水界面发生顺水流方向倾斜或弯曲,形成闭合的低势区。
对于单斜型岩层来说,沿倾斜方向的渗透性常有变化。水沿储层向下倾方向流动时,通过渗透性不同的地段,流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等势面的倾斜度发生改变。在渗透性差的地段,水流加快,等势面倾斜度变陡;而渗透性好的地段流速慢。这样在渗透性较低,等势面变陡的地段,可以在储层顶部造成闭合的油气低势区, 德克萨斯州西部德拉瓦尔盆地的韦特油田就是典型的水动力油气藏,见下图,该油田的储层为德拉瓦尔山系,为一向东平缓倾斜的构造鼻,倾斜度为19m/km,在油田范围内为构造阶地,倾斜度减少到10m/km,向东又增加。储层上倾方向并无断层,向北和西南方向没有岩性尖灭或变为非渗透性岩层的迹象,主要是向东下倾方向的流水作用造成流体圈闭,油气被圈闭于其中,油气藏中油水界面的倾斜与水流方向一致。
本文转载于:搜狗科学,baike.sogou.com/kexue/d34387771854443011.htm,本内容使用CC-BY-SA 3.0授权,用户转载请注明出处


~

构造体系控制油气成藏及分布
答:鄂尔多斯盆地自古生代以来到三叠纪主要受控于华夏系、纬向构造体系及贺兰“山”字型体系,形成了相应的古隆起和坳陷带,这些隆起和坳陷对油气成藏和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4.2.1 奥陶系成藏特征与分布 在华夏构造体系和纬向构造体系及贺...

油气的聚集是什么?
答:油气藏分类方法很多,但目前我国常用的是根据圈闭成因来划分,包括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 1)构造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是油气在构造圈闭中的聚集,包括背斜油气藏和断层油气藏两类。 (1)背斜油气藏: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

谁有油田知识小全
答:储油面积---储油构造中,含油边界以内的平面面积。 工业油气藏---在目前枝术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由与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移位而形成的圈闭。 地层油气藏---由地层因素造成的遮挡条件的圈闭。 岩...

油气田的形成要素都有哪些?
答:形成了各种圈闭。这类局部构造单位可以是穹隆、背斜、单斜、刺穿构造等等,在它们所控制的范围内往往伴生多种圈闭,从而形成多种油气藏。这些受同一局部构造单位控制的面积内油藏、气藏的总称,就是一个油气田。

石油开采小常识
答:储油面积---储油构造中,含油边界以内的平面面积。 工业油气藏---在目前枝术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由与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移位而形成的圈闭。 地层油气藏---由地层因素造成的遮挡条件的圈闭。 岩性油气藏...

什么是地层油气藏?什么是?
答:地层圈闭中形成的油气藏。地层圈闭是指由于不整合作用导致的储集层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与不整合面直接接触。可分为两类:①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圈闭位于地层不整合面之下,并以地层不整合之上的非渗透性地层作为...

油气藏如何分类?
答:油气藏按照圈闭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以及符合油气藏。并根据具体特点细分为若干类型,如下图所示:

南海万安盆地中部油气成藏特征
答:摘要 本文系统分析了万安盆地中部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并探讨了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模式。研究表明,在万安盆地中部存在构造、岩性及构造-岩性三种类型的油气藏,其中以构造油气藏占主导地位。油气藏的形成主要通过三种运聚模式,即侧向运聚(S型)、...

油气藏破坏的产物都有哪些中国石油大学油矿地质学
答:一般用单井日产油量来衡量。如陆上3000m井深,工业油流标准为3吨/日·井;海上3000m井深,工业油流标准为30吨/日·井。主要可分为五大类: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复合油气藏。至于产物则是...

成油气系统的基本要素
答:但勘探比较常用的是以圈闭为基础的油气藏分类。根据控制油气藏形成的地质因素,可将油气藏分为三大基本类别: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水动力油气藏,以及由上述基本类型相结合的复合油气藏。各类油气藏可根据形成条件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