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的例证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作者&投稿:郸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二讲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这一讲的主要内容是: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相关图片)

(一)从实践到认识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相关图片)

1.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含义、形式、特点示意图)

(感觉、知觉和表象示意图)

感觉

感觉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反映。人的五大感官,感觉是人认识外界的开始。触觉、听觉、味觉、视觉、嗅觉。(相关图片)

知觉

知觉是人们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的反映。(相关图片)

对苹果的认识:各种感觉的集合(相关图片)

表象

表象是人们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那些客观事物的形象的再现和重组。(相关图片)

表象的特点是:已经脱离了具体事物而独立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相关图片)

2.理性认识

人们凭借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整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特点

:间接性、抽象性、概括性。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特点示意图)

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是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表现为一系列的抽象概括、分析和综合,所以这个阶段就是“抽象的思维”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概念、判断、推理相关图片)

概念 :概念是通过对各种感觉材料的抽象和概括,揭示出事物本质的认识形式。从农民、工人、士兵、学生、官吏、商人…中抽象和概括“人”的定义:“人” 是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思想者图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感觉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把那些必然的、稳定的、普遍的和本质的东西揭示出来而形成概念。(水果图片)

判断:判断是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关系的反映,是对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和断定。“一个永存不灭的判断”。

(培根图片)。

毛泽东同志的一个著名判断: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发表谈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相关图片)

推理:是由一个或一些判断过渡到新的判断的思维活动,是从事物的联系或关系中由已知合乎逻辑地推出未知的反映形式。(相关图片)

1912年4月15日,英国白星航运公司的被认为是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误冰撞山而导致沉没,有1595人丧生。泰坦尼克号长约269公尺,排水量为46000多吨,头等舱的票价相当于如今的50000美元。这艘巨轮有16个排水舱。有史以来最大、最豪华的巨轮。(相关图片)

铁做的船都是会沉的 (大前提)

泰坦尼克是铁做的船 (小前提)

----------------

所以,泰坦尼克是会沉的 (结 论)

大前提被省略(相关图片)

列宁:理性认识还表现为由概念、判断和推理组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的形成和建立,标志着主体对客体的理性认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相关图片)

(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关图片)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相关图片)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相关图片)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认识是感性的(感觉),形式是理性的(判断)感性材料加理性概念(相关图片)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非理性因素的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相关图片)

情感、意志、欲望和信仰等非理性因素,它们本身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的作用。这种作用有时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相关图片)

居里夫人: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居里夫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巨大悲痛,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1911年12月她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牛 顿: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居里夫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巨大悲痛,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1911年12月她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相关图片)

二、 从认识到实践(相关图片)

(一)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关图片)

第一、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毛泽东. 1952年10月30日 毛主席视察黄河,在听取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关于引江济黄设想的汇报后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第一次提出了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经过28年的勘探、调查,1980年10月,水利部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在北京举行了学术讨论会,论证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可行性。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工程现已全面开工。(相关图片)

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相关图片)

比萨斜塔试验;亚里斯多德:在古希腊时代,哲学与科学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一个杰出哲学家往往也是优秀的科学家,当时的人民并不把科学与其它问题划分开来。在这个时代里,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年)可以说是科学理性思维的最初推动者,他提出的概念和留下来的著作,一直都是西方科学思考的动力来源,影响不仅广泛而且深远。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是最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的天文学家,也是日心说的早期支持者之一。伽利略早先把科学实验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用于力学研究,对现代科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632年,伽利略发表《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阐述了他对日心说的支持。

(二)实现由理论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毛泽东同志一生遵循和倡导的工作作风

(相关图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认识的根本目的,井冈山的道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化为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相关图片)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需要经过路线、方针、政策等中介。理论通过路线、方针、政策回到人民群众之中。(相关图片)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刘少奇: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最根本的方法。(相关图片)

三、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 和无限发展(相关图片)

(一)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毛泽东(相关图片)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这个运动,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相关图片)

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 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从主观方面说,人们总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从客观方面说,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显露的过程,人的认识也就需要一个过程。(相关图片)

17世纪,关于光的本质问题,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学说。一派是牛顿为代表的微粒说,他的主张是,光是从发光物体发出来的,而且是以一定速度向空间直线传播的微粒,这一派的学说统治达一百年之久,但也不断有波动说(主张光是波)主张者加以反驳。另一派是以惠更斯为代表的波动说,其观点是,光是某种振动,通过介质(以太)以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光是由这种介质传播出来的纵波。这两种学说都有各自的理论根据。第一个肯定光既有波动性又有微粒性的是爱因斯坦。他认为电磁辐射不仅在被发射和吸收时以能量hv的微粒形式出现,而且在空间运动时,也具有这种微粒形式。爱因斯坦这一光辉思想是在研究辐射的产生和转化时逐步形成的。(相关图片)

第二,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所以,人的认识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地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企图去发现所谓的“永恒真理”、“终极真理”。 (相关图片)

地心说――日心说――无心说

赫歇耳(1738-1822)德裔英国天文学家。恒星天文学的创始人。他是第一个确定了太阳所在的这个恒星系统——银河系的形状、大小和星数的人。他不愧为近代天文学的鼻祖。(相关图片)

(二)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相关图片)

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930年2月18日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从此,“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格局坚持了70多年。2006年8月2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宣布,冥王星将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从而太阳系行星的数量将由九颗减为八颗。(相关图片)

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开国大典――改革开放,国际共运史上的四座丰碑。(相关图片)

必须防止和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保守错误:当事物已经向前发展了,主观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落后于实际,就容易犯保守的错误。冒进错误:当一个事物还在发展,向别的事物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时,人们硬要超越阶段,做将来的事,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相关图片)

“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实践论》(相关图片)

最后,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思考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2.如何理解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人类对热本质的探索,很古的时候就开始了,那时,人们只能根据摩擦生热,冷暖转化等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直观地对热的本质作些朴素的猜测,如古希腊人认为热是由于物体运动而获得的。随着实践的发展,根据大量摩擦和碰撞生热的实践经验,人们认为热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英国的培根认为“热本身,热的本质精髓就是运动而不是别的。”法国的笛卡尔认为,热就是物质粒子的旋转运动。波义尔认为热就是由微小物质粒子的急速运动而产生。

18世纪,人们对热现象的认识,走上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英国物理学家布莱克提出了系统的“热质说”,认为热就是一种没有重量,不可称量,不生不变,存在于一切物体之中的可以自由流动的特殊物质,物体的冷热是由热质的多少决定的。热的传导,如同流水由高到低流动着热质,热膨胀是热质注入所致,太阳光透镜聚焦生热,也是由于热质集中等,这种观点统治了上百年,甚至在1789年,拉瓦锡仍把热摆在化学元素表中,属气体元素。

越来越深入的实践,推动着人们对热本质的认识。1797年,英国工程师伦福德,通过生产炮筒的实践,揭露了“热质说”的非科学性,证实了“热动说”的正确性,他发现了筒子屑温度升高,产生大量的热。认识到热是物质运动的表现,是机械功产生的热。这种转化是等效的。他还测定了当量关系的近似值。

1799年,戴维在伦福德的启示下,进行实验:使两块冰在真空中摩擦,而且使周围的温度低于实验设备和冰块的温度。结果,冰块溶化为水。这样,实践再次以事实驳斥了“热质说”。

19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热动说”进一步完善,“热质说”终于破产。1842年,德国医生迈尔,经过对前人实践成果的研究和亲自实践,提出了能量转化守恒的思想。——资料来源:《哲学趣例300题》,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13-214页。

简述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认识运动是一个辨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运动可以更快的消耗能量(减少脂肪、糖类等)2.运动可以流汗、排毒3.运动可以产生乳酸,使肌肉有酸痛感4.运动时可使血压升高、尿素增多、耗氧加快(新陈代谢增快)。望采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分支)详细资料大全
答:其重要原理有: 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2.“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 3.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辩证关系原理 4.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原理 5.交往理论 6.科学技术双重效应 7.历史观和党的民众观的统一 基本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哲的建构原则。 马哲从实践出发去...

怎样用假设方案证明地球是球体
答:恩格斯指出,“热寂说”由于断言宇宙中的一切运动都将最后转化为热,因而违反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运动不灭原理(它所对应的科学定律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克劳修斯的第二原理等等,无论以什么形式提出来,都不外乎是说:能消失了,如果不是在量上,那也是在质上消失了。熵不可能用自然的方法...

科学理论的方法论概要
答:借助理论来理解现象,是因为我们知道,在每一种具体情况下,这些现象不过是某种普遍的规律性的例证而已。在具体情况下,我们透过某些已经观察到的事实,可以就某些当下不能观察到的其他事实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超出于我们当下经验之外的有关现象的知识。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我们有现象之并存和相续的规律为基础。比如在自然科...

我是中学初三的科学老师我想请教一下什么复习资料好点
答:(2)月球绕地球运动,使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3、月相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和农历的对应: (1)三者成一直线时: 地球 —— 月亮 ——太阳(新月 农历初一 朔) 月亮—— 地球 ——太阳(满月 十五十六 望) (2)三者成垂直时: 月亮 地球 ——太阳 (上弦月 初七初八) (下弦月 二十二...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
答:《资本论》是以英国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马克思说:“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 这是因为当时的英国是资本主义发展比较早和比较成熟的国家。但是,《资本论》所揭示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并不只限于英国,对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是适用的。 《第...

拉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序幕的是?
答:拉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序幕的是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是现代科技成果、科技信息以加速度发展,而且任何一项计量指标(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科学家人数、科技论文数量等)的计算,都是按指数规律发展的。从进入20世纪后的60年以来,世界各国用于科研经费的总和,增加了约400倍。到21世纪末,全世界科学家的人数...

现代遗传学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3)连锁遗传规律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后,人们以更炎的动植物为材料进行杂交试验,其中属于两对性状遗传的结果,有的符合独立分配定律,有的不符。摩尔根以果蝇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最后确认所谓不符合独立遗传规律的一些例证,实际上不属独立遗传,而属另一类遗传,即连锁遗传。于是继孟德尔的两条...

人类社会发展有必然规律条件吗?
答:规律的定义 编辑 《博弈圣经》中规律的定义:规律是前因后果,也是前一个状态和后一个状态之间可复制的恒定关系。社会产生 编辑 社会之所以产生,则是由于我们祖先的生活需要。当我们的祖先认识到结成一定的群体,通过分工合作能够有效地抵御猛兽和外族的侵袭,有利于自己的生存,于是就结成了一定的群体。这...

什么是温室效应?
答:目前采用的具体办法是,根据大气运动规律和物理状态变化规律,设计成数值模式进行计算。不过,由于人们对大气运动变化规律认识得还不够完善,采取的简化计算办法不同,各个模式的计算结果常相差很大。为此,80年代美国科学院组织了评估委员会,对这些模式的结果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估,最终得出CO2倍增后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3℃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