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认知,决定孩子一生的高度

作者&投稿:台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于家长而言,应该具备以下10个家庭教育的底层思维,

第1个是:赢在父母。

家长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家长不要以为把孩子甩到学校,甩到培训班,自己就没什么事了,其实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你自己。

家长要意识到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中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

你不可能替代数学老师去帮孩子做数学,你也不可能替代语文老师去教孩子去写作,即使有这种能力的家长也是极少数。

那么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本质的角色到底是什么?

首先是要心中有数,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大的视野,要能够理解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到底是什么?

你应该扮演的是一个将军的角色,你能够知道整个这场战役是怎么回事,不要太纠结于细节,但是在关键点你千万不能够犯糊涂。

其次,家长必须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是陪伴孩子、爱孩子,能够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

教孩子不如懂孩子,高手父母和普通父母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园丁还是木匠。

下面我再说一下父母的10个底层思维的第2点:灰度认知。

什么叫灰度认知?就是说不要非黑即白。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一些讨论,就是说应试教育重要还是素质教育重要?

这个题目本身就有点问题,他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放在了一个二元对立的角色,好像你要么就是倾向于应试教育,要么就是倾向于素质教育。

但是我们仔细想想身边那些优秀的孩子,真的没有死读书的书呆子。

我们可以这么说,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它们的底层其实是相通的,也就是那些--思考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快速从错误中去学习、获得进步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相通的。

我们与其费劲去争辩,到底应试教育重要还是素质教育重要,不如去找寻二者之间相通的地方,然后去发展那部分的能力。

好,刚刚我们说了10个底层逻辑中的前两点,下面我们说第3点:选择和努力一样重要。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想想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周围的朋友和同学,有些人非常聪明,也非常勤奋,但是过得并不是那么幸福,但是有些人似乎也谈不上多聪明,也没上一所多好的学校,但似乎过得挺不错的。

为什么呢?过得好的人,其实是更会做选择的人。

就有点像一句话说的: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车怕没导航。

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很多时候关键路口的一个选择比努力会更加重要。

因为现在的教育环境,孩子的选择越来越多了,包括升学方向的选择、学校的选择、特长学科的选择,比起一二十年前完全不一样了,那么这些关键路口到底怎么走呢?

这个选择必须由父母协助孩子一起去完成。

很多时候选择做得好,真的能够让孩子的努力更有价值。那么,孩子的未来到底能不能够设计、能不能规划,怎样才能保证我们帮孩子做的决策是正确的呢?

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4点:随机性和最优解。

有人会觉得孩子的未来还有那么久,怎么可能去进行规划呢?因为这个世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孩子的成长也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其实这一块我们就要来理解一下随机性和最优解这两个概念。

随机性就是说,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经常会有一些大家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比如说我们计划好了这个假期要干嘛?但是往往假期结束之后,你会发现很多事和计划中并不太一样。

我们再说回孩子教育的这个话题,我的观点是:孩子的成长要保持随机性,但是父母对于孩子成长的规律,必须去追求最优解。

比方说:孩子到底是擅长游泳,还是擅长下棋,这一点其实是有随机性的,可能我们要想办法去发现,以及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哪个他是更擅长的更喜欢的。

但是如果说回到游泳和下棋,这两件事本身其实是有规律的,是存在最优解的,比如说孩子游泳几岁开始合适、应该从什么泳姿开始,科学的训练方法是什么。

我们所说的最优解并不是去拿这个东西去硬框孩子,而是在孩子随机的成长过程中,一旦他表现出来了某种特征,我们能够为这种随机性提供最优解。

同样孩子未来的路线也是无法设计的,你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擅长于学数学,还是擅长于学历史,你也不知道他将来是在国内读书还是出国留学,这些都是无法确定的,具有随机性,但是对每一条路线的规律,也就是最优解,你必须心中有数。

第5点:让知识穿过身体。

其实我认为中国的孩子最应该强化的,就是动手能力,这种动手能力是广义的,比如说他上课的时候学了抛物线,那么就让他去打球,他能够在投球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体验到抛物线。

比如说我们让孩子去上各种礼仪课,最好的礼仪课就是让他每天在家的时候能够自己把自己的碗收好,然后对做饭的家长说一声谢谢,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当然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睡好觉,让孩子能够多运动。很多时候我们让孩子去上各种脑力训练营,却不知道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也许让孩子睡好觉,远远比他上训练营对大脑发育的帮助更大。

第6点:让孩子成为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

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探讨过“固定型思维模式”与“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两种思维模式之间的区别。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努力,这个世界上充满了那些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有趣挑战。

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被决定了,不会变化,而别人的评价就是给自己下结论。所以他们极度在意外界评价,重要的不是事情本身的乐趣,而是我要获得正面评价。

我们要避免让孩子成为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要鼓励孩子敢于行动、敢于试错、在错误中迅速成长。

第7点:要让孩子尽早发展各种综合能力。

那么这种综合能力包括哪些?

我简单说几点。第一,赚钱能力。有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他未来成为百万富翁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那就是这个孩子他什么时候开始自己赚钱,哪怕是摆个小摊,卖点饼干之类的。

其他重要的社会能力,还有演讲能力、领导能力、帮助别人的能力等等。

第8点:别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必要去跟别人比较,

最重要的是你能够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特长,然后想办法在他的人生过程中来构建他的优势。

围棋里面有一个词叫优势取胜法,也就是说你要集中自己的优势兵力,在自己擅长的地方战胜对手,而不是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和对手去死磕。

但是家长很多时候真的就是逼着孩子在他不喜欢不擅长的地方去死磕。

第9点:让孩子和厉害的人在一起。

父母自己也要努力和厉害的家长在一起交流。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前年考上了一所非常好的大学卡耐基梅隆,但是事实上他的孩子直到高考前的两年都处在一种非常差的状态。

后来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是,他把孩子送去了一个夏令营,这个营里面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孩子,我这个朋友的孩子突然一下子就醒悟了,她说原来还有这么多聪明的、厉害的孩子还这么勤奋,我也想成为这样的孩子,所以他在最后时刻突飞猛进,考上了这所世界顶尖的大学。

第10点:父母有规划,孩子有未来。

一份来自哈佛的研究报告表明,有计划有规划的家庭,孩子未来成才的可能性会更大。

事实上我们正在处在一个超级变革的时代,仔细想想看,我们现实世界中最厉害的这些公司,其实几乎都是数字化的科技公司,我们正处在一个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

我们小时候所学的那些很多知识,我们以前所掌握的那些认知其实都已经过时了。世界正在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在未来20年技术会更加强烈的改变世界。

但是整个现代学校所采用的教育模式还是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所以可以确定的说,中国的教育在未来这些年也会发生巨大的变革。

所以,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快速提升自己的认知,我们没有办法让自己成为计算机专家,我们没有办法让自己成为会教数学、会教语文的教育专家,但是我们必须知道教育的基本规律,掌握我刚才说到的十个底层思维,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真正帮助到他们,让孩子在未来二三十年也能够成为非常厉害的、有竞争力的人。

父母的认知,决定着孩子一生的高度。

~

母亲的眼界和格局,才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起跑线
答:回顾金斯伯格的一生,母亲的影子已经深深地镌刻进她的血液里,影响着她的认知和成长,而她,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回到开篇,我们暂且先不讨论全职妈妈值不值得的问题(金斯伯格的理想之一就是要求对孩子看护者工作价值的认可),仅从接受过高学历教育的女性成为全职妈妈这一点,我认为,还是值得...

母亲的品性和素质,决定孩子长大后的人生高度,你是哪一种妈妈?_百度知 ...
答:母亲坚持不懈的质量,会给孩子产生一生的财富,之后孩子无论碰到任何困难,也不会随便胆。会像妈妈一样,为了能自己的理想而咬牙坚持。大伙儿显而易见,这种孩子未来的人生高度会低吗 三、母亲的品行,会确定孩子的将来孩子一生出来便是薄纸一张,在幼儿阶段,孩子的求知欲、模仿力及其学习能力全是一生...

家庭教育的重点是通过什么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
答:第二阶段:好的教育,都懂得成就孩子。青少年时期,是父母培养孩子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时期。父母对教育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未来的高度,家长的认知高度,直接决定了孩子的认知,也几乎决定了他人生的下半场。第三阶段:好的教育,都能够尊重孩子。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阶段,也是孩子开始推翻父母教导,...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答:1、树立好榜样 初为人父母,我们要接纳并承认自身作为家长的不完美。我们可能生来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我们可以成为“最好”的父母。我们常说“童蒙养正”,希望能给孩子规划“最好”的人生,但只有当我们自己明确了“最好”的人生方向,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培养孩子。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跟我们学的,...

家庭教育的三个阶段:陪伴、教练、尊重
答:只有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真正成为幸福快乐的人,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他会一直都被自卑包围着。 第二阶段:好的教育,都懂得成就孩子。 青少年时期,是父母培养孩子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时期。 父母对教育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未来的高度,家长的认知高度,直接决定了孩子的认知,也几乎决定了他人生的下半场。 教育不是放任,更不是包...

父母的人生经验是否能对子女的人生起到决定性的引导作用?
答:答案是肯定的,在正常的情况下父母的经验不但对子女的人生起到决定性引导作用,而且影响子女的一生。网上曾经流传一句话叫做,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属于这两类,子女孩提时期的教育,史潜移默化的,多数都是来自陪伴子女成长的父母的各种言谈举止,行为方式的影...

你跟孩子的沟通方式,决定孩子未来的人生高度
答:早早跟孩子讨论、沟通,再来决定到底哪个才艺班更适合孩子,孩子更愿意为了这项才艺付出努力。 好啦,洋洋洒洒,结果今天文章真是抄鸡长啊, 感谢各位看到这里的大宝宝,光凭这点,我就知道你们都是肯为孩子付出,也真心想要跟孩子好好做到双向沟通的好妈妈好爸爸。 那,我们就一起努力啰! Okay, 那就这样啰, ...

父母的思想层次对孩子会有哪些重要的影响?
答:一般情况下来说,父母的思想去了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对孩子影响也是影响各方各面的,而且包括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的树立,其他的行为和方式,对事物的看法都来自于父母的认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父母的思想高度决定了孩子以后的思想宽度,这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里一点一滴小事积淀成了孩子人生的大事
答:比如: 父母的智商和情商 ,决定了孩子的起点,这是基因的遗传,基本很难改变。 父母的经济能力和人脉 ,决定了孩子的弹跳高度,别用勤能补拙来自我安慰,在智商相差无几、所有孩子的聪明伶俐的状态下,父母的资源可以助力孩子更好地飞翔。 父母对养育孩子的认知 ,决定孩子什么时候发力,人生虽然是长跑,但有人早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