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传左传谷梁传是为什么做的注解和补充

作者&投稿:胥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公羊传、左传、谷梁传是为《春秋》做的注解和补充。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

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春秋的性质:

《春秋》是一部蕴涵着作者深刻政治思想的政治学著作,这是从先秦孟、荀到两汉马、班诸家一致的看法。两汉以后,今文经学衰微,学者多受古文经学门户之见的影响,开始视《春秋》为历史学著作,并由此引发了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春秋》性质之争。

《春秋》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

《十三经注疏》名词解释
答:十三经注疏: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这就是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是清代由阮元主持校刻...

古代汉语问题
答:传:对经典正文的注释,如《诗经》有毛亨作的“毛传”。解释《春秋》的《公羊传》《谷梁传》《左传》。笺:对旧有的注释作补充纠正,如东汉郑玄给《诗经》毛传作笺,称为郑笺。注:原来指对儒家经典以外的著作做的注解,后泛称各种注解。如东汉王逸《楚辞注》、晋郭象《庄子注》。疏:主要是针对儒...

《左转》《公羊传》《谷梁传》为何被称为春秋三传?
答:《左传》又称为《春秋左氏传》、《公羊传》又称为《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又称为《春秋谷梁传》,这三本典籍都为了注释《春秋》所作的书籍,因此被称为春秋三传。《春秋》是孔子整理鲁国的资料流传下来的记述事情的书籍,书中语言常常言简意赅,如果没有正确的注释,读起来是很难理解的于是便...

公羊 谷粱是什么
答:《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即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称为“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是哪三传?
答:对确立编年史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春秋公羊传》是齐国的公羊高受传于子夏,再传其子,子孙口耳相传,到汉景帝时,由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与齐人胡毋生合写成书。《春秋谷梁传》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儒家经典,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的区别
答:《公羊传》: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谷梁传》:《谷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但其对政治更迭、社会变动较为排斥。三、记叙范围不...

对于《春秋》的注解,著名的有哪三家
答:其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3)《谷梁传》又称《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儒家经典。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谷梁赤(一名谷梁俶,字元始),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

《左转》《公羊传》《谷梁传》为何被称为春秋三传?
答:《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它们是解读《春秋》这一历史文献的三部经典注解。其中,《谷梁传》又称《春秋谷梁传》,传统上认为是鲁国学者谷梁氏所著,其成书时间不晚于汉初。它以问答的形式对《春秋》进行阐释,强调经文的政治含义,并与其他两传有着相似的立场,但在某些...

《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为什么称为“春秋三...
答:左丘明是跟孔子同时代的,孔子作春秋时,他也了解一些,孔子死后,左丘明惟恐孔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实,故讨论本事而作传,证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公羊传》是齐国的公羊高受传于子夏,再传其子,子孙口耳相传,到汉景帝时,由高的玄孙公羊寿与齐人胡母生合写成书。《谷梁传》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

左氏却以什么为主
答:左氏却以叙事为主。1、《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三传之中,公羊、谷梁两家全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详述史事。2、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