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内容

作者&投稿:謇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内容(一)
  《世说新语》两则

  1.字词解释

  ①内集:家庭聚会。

  ②儿女:子侄辈。

  ③讲论文义:讲论,讲解讨论;文义,诗文。

  ④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⑤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⑥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

  ⑦期行:期,约定。

  ⑧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⑨舍去:舍,丢下;去,离开。

  ⑩尊君在不(fǒu):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没有。

  ⑪相委而去: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⑫家君:对他人称呼自己的父亲。

  ⑬引:拉。

  ⑭顾:回头看。

  2. 句子 翻译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 大雪 像什么呢?”

  ②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③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在正午。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④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⑤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 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⑥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课文理解

  ①《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②《咏雪》中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③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

  没有失礼: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内容(二)
  《论语》十二章

  1.字词解释

  (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4)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6)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7)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8)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9)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0)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1)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2)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3)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4)人不堪其忧:忍受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 爱好

  (16)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7)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8)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19)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0)于我如浮云:对于

  (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2)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3)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24)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5)不舍昼夜:舍弃

  (26)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7)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8)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29)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30)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2.句子翻译

  1.子曰:“学(学习)而(表顺承)时( 按时(名词作状语))习(复习)之,不亦(也是)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转折)愠(生气)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三(多次)省(反省)吾身:为(替)人 谋(出主意)而(表转折)不忠乎?与朋友交而(表转折)不信(诚信)乎?传(传授的知识,名词做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3.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顺承)志于学,三十而立(独立),四十而(表顺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顺承)知天命(自然规律),六十而(顺承)耳顺,七十而(表顺承)从心所欲,不逾(超过)矩(规范)。”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4.子曰:“温(复习)故(就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而(表顺承)知新(新的领悟), 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5.子曰:“学而(表转折)不思则罔(迷惑),思而(表转折)不学则殆(有害)。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子曰:“ 贤(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乐于学)。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代词,指代学问)者(……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乐趣,名词意动用法)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子曰:“饭(吃饭,名词作动词)疏(粗粮)食饮水(冷水),曲肱(弯着胳膊)而(表顺承)枕之,乐(乐趣)亦在其中矣。不义(正当手段)而富且贵,于(对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新 课 标 第 一 网

  9.子曰:“三(几个)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择其善者而(表顺承)从(跟从)之(代词,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河)上曰:“逝(流逝)者如斯(这)夫,不舍(舍弃)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军队)可夺帅也,匹夫(普通人)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广泛)学而(表并列)笃志,切(恳切)问而(表并列)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人教版201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期末复习

  咏 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傅(fù) 柳絮(xù) 差可拟(chā)(nǐ)

  无奕(yì) 雪骤(zhòu) 道韫(yùn)

  2.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刘义庆 编著的《 世说新语 》一文。

  3.解释字词:

  ⑴内集(家庭聚会) ⑵儿女(子侄辈) ⑶俄而(不久,一会儿) ⑷欣然(高兴地)

  ⑸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⑹未若(不如,比不上) ⑺因风起(凭借) ⑻即(是)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

  ②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欢快、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

  7.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8. 文章 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补充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9.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

  10.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喻体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

  句: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陈太丘与友期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②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给加点的字注音:与人期行(qī) 尊君在不(fǒu)

  12.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与友期行(约定) ⑵太丘舍去(离开) ⑶去后乃至 (才)(4)待君久不至(您,对对方的尊称 )⑸尊君在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⑹相委而去(丢下,舍弃)⑺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⑻下车引之 (拉) ⑼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②、(家父)等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离开了。

  ③、(你)到正午还不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④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4.“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 不守信用 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言辞粗鲁、只会怪罪别人儿不会反省自己 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知错能改 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元方入门不顾 ”。

  1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说说 你的看法。

  不失礼:对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也符合一个七岁小孩的心理。(失礼: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难当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16.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为人处事要讲信用,懂礼貌

  17.你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的词语或 名言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 故事 ?(请各举出两例)

  词语: 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名言: 言必行,行必果 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故事:司马光砸缸 曹冲称象 王冕四岁画画 曹植七岁做诗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yáo) 自强(qiǎng)  兑命(duì)  学学半(xiào)

  1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 即使 ②弗食 不 ③不知其旨也 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 好处,益处 ⑤ 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⑥ 虽有至道 达到极点 ⑦ 教学相长 增长,促进 ⑧ 是故 所以 ⑨ 教然后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20.翻译下列句子。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透。

  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的知识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③故曰:教学相长。 所以说,教导和学习能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④《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1.本文节选自 《学记》 ,又名《小戴礼记》 ,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礼仪 论著的选集,共 49 篇。《学记》是《礼记》 中的一篇,是中国 教育 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教育学 的专著。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 成语 是 教学相长。

  2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本文主要论述了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作比,继而引入“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教学相长 ”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2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用嘉肴比喻至道,运用了类比论证,是为了衬托至道的好处,也起到了引出论点的作用。

  2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 学习 经验 ,谈谈你的看法。

  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 相学 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内容(三)
  综合性学习篇

  一、这就是我:(活动形式)1 自我介绍 ;2自我推荐;3模拟 面试

  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目的:1、通过向大家介绍自己,让同学和老师尽早认识、了解自己。2、在活动中,充分体现 语文学习 活学活用的特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3、让活动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

  活动步骤:1、确定组织全班同学参加“自我介绍”活动的时间、地点。2、组织全班同学开展“自我介绍”活动。3、请班主任老师(或语文老师)点评活动效果。

  二、漫游语文世界:(活动形式)1调查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现状;2编辑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小册子(如: 对联 集锦、店名集锦、 广告 集锦、错别字举隅等);3组织讨论“怎样学语文”活动

  活动资料: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草坪告示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食堂 标语 )悄悄的来,悄悄的去(阅览室标语)

  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目的:1、通过开展课外学语文用语文现状调查,了解生活中运用语文的现状。2、在编辑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小册子过程中培养大家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3、让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

  活动步骤:1、分组分工开展课外学语文用语文现状调查活动。2、各组将课外学语文用语文现状调查的资料整理编辑成册。3、在班级展示整理成册的活动资料,请同学们代表汇报活动情况与交流感受。4、请语文老师点评、 总结 此次活动。

  三、感受自然:(活动形式)1组织一次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郊游活动;2组织一次介绍自然界的“朋友”活动;3组织交流喜欢的季节

  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目的:1、通过观察自然,引导同学们进一步认识自然。2、培养、提高同学们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3、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活动步骤:1、确定好走进自然开展郊游的时间与地点并做好分工。2、组织好观察自然事物的郊游活动,并整理好观察的成果。3、在全班展示观察自然的成果,交流郊游的感受。4、请语文老师点评总结此次活动。

  四、探索月球奥秘(活动形式)1、月球奥秘知多少;2、观察月亮运行;3、收集丰富多彩的月亮 文化 。

  活动资料:

  1、与月亮有关的神话 传说 :中国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与《淮南子》

  传说和 神话故事 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

  2、关于月亮的诗歌: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3、赏月佳对: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多少课时
答:《塞翁失马》)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 过故人庄 题破山寺后禅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夜雨寄北 泊秦淮 浣溪沙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如梦令 观书有感 名著导读 《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不知道现在课本内容有没有改,应该是这个...)...

中学生语文课本的目录
答: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3、短文两篇 蝉(小思)贝壳(席慕容)4、紫藤萝瀑布(宗璞)5、童趣(沈复)第二单元 6、理想(流沙河)7、*短文两篇 行道树(张晓风)第一次...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上有哪些古诗?
答:【三单元】13课·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词三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秋词》【五单元】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迢迢牵牛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不考查内容: (5...

初一语文上册课本有哪些?
答:一、七年级上册:1、《朝花夕拾》:鲁迅著,收录10篇回忆性散文,主要写了童年的生活经历。2、《西游记》:吴承恩著,以玄奘取经的史实为蓝本,加以想象,创作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二、七年级下册:1、《骆驼祥子》:老舍著,写了人力车夫祥子几番得失车子,最后被现实打败,从一个单纯善良的年轻...

七年级上册语文一共几课
答: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漫游语文世界 第三单元 11 春 12 济南的冬天 /13 山中访友 /14 秋天 15 古代诗歌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感受自然 第四单元 16 化石吟 17 看云识天气 / 18 绿色蝈蝈 /19 月亮上的足迹 /20 山市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探索月球奥秘 第五单元 21 风筝 ...

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有哪些古诗?
答: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有:《观沧bai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秋词(其一)》、《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初一语文上册有哪些课文需要背诵的?
答:初一语文上册需要背诵的课文如下:3.一、课内课文 1.《春》2.《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次北固山下》(4)《天净沙·秋思》3.《世说新语》二则 (1)《咏雪》(2)《陈太丘与友期行》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2自然段 5.《论语》十二章...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课文《春》的内容
答: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 在山的那边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3 短文两篇        ...

初一语文上册各课知识点
答:★ 初一上册语文的重点知识点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以及知识点归纳 ★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 初一上册语文古文知识点归纳 ★ 新版初一上册语文课本知识点总结 ★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 最新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 ★ 初一人教版语文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