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有哪些著名的中亚考古成果? 近两年重大考古发现有哪些

作者&投稿:溥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丝路考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考古工作也逐渐走出国门。
2018年3月23日我国正式启动中国—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项目。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选派的5名中方队员将于2018年3月26日奔赴沙特阿拉伯,开展为期20天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2018年4月5日,中沙联合考古队对塞林港遗址有了初步的了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已发现建筑基址多处、墓地两处,并发现了疑似水井、围墙墙体等遗迹,初步判断塞林港遗址存在明显的功能化分区。从建筑技术的考察来看,地表建筑物多用砖块、土坯和珊瑚石垒砌。两处墓地中已发现墓葬超过百座,并发现碑刻数十块,部分碑刻还可见清晰的碑铭,记述了墓主的身份信息。

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镇红河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
2018年9月3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该院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方面合作推进的联合考古取得阶段性成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镇的红河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考古人员首次对整个红河古城遗址进行了比较精确的测绘,并在古城西侧发掘了一个佛寺遗址。

2016年9月26日丝路考古成果发布:发现古代游牧文化大型聚落遗址中外考古人员深入西天山西端地区开展系统考古研究,全面了解古代游牧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新发现大批遗址,包括一些古代游牧文化的大型聚落遗址,填补了学术空白。2013年12月,中国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撒马尔罕签署了关于“西天山西端区域古代游牧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的合作协议。经过多年调查、发掘和研究,在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流域及周边山地的考古调查和已有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公元前1世纪,在阿姆河以北的苏尔汉河两岸分布的一批古代城址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应属早期贵霜文化,与其后的贵霜帝国文化关系密切。在苏尔汉河周边的山前地带,分布有同时期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可能与古代月氏有关。在萨扎干遗址所获考古发掘资料表明,撒马尔罕盆地南缘的西天山北麓山前地带分布的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应属古代康居文化,这与《汉书》等古代文献的记载是相合的。这一发现为确认古代月氏文化的分布范围提供了新资料。



近二十年考古成果有什么好看的~

据文物专家介绍,此次展览集中展现了中国考古事业自1996年以来取得的最新成果。
展品是从全国200多座考古遗址、800多件文物中,精挑细选出360件(套)珍贵文物进行展览展示。

展览从杨官寨遗址的仰韶文化遗物、到新疆精绝古城的尼雅遗址珍宝,再到扬州隋炀帝墓随葬品、南海一号沉船珍宝,展品年代贯通新石器时代到清代,遗址类别包括城址、墓葬、窖藏、地宫、沉船等,文物品类涵盖玉石、陶瓷、金银、漆木、石刻、壁画等。

最引人关注的一件文物是鎏金银阿育王塔,它通体鎏金,还镶嵌金、银、玛瑙、水晶等宝石,以沉香木制作而成,用来存放舍利。
据文物专家介绍,它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大体量阿育王塔,代表了吴越国金银器、玉器、铜器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

展览中有西周早期方鼎,战国漆木架鼓,唐朝跪拜陶俑、三彩执物俑,还有商朝最具代表的文物——提梁铜壶。这些文物有的古朴,有的大气,有的肃穆,有的灵动,展示了不同时期的美。

其实近年还有很多考古发现,只列举下面几例:
2010年度古新发现:“南澳1号”明代沉船:
“南澳Ⅰ号”是我国沿海经过正式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明代沉船,它为解决中国海外贸易、航海、制瓷等诸多学术课题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实证材料,研究明代中国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以陶瓷为例,沉船中大量的漳州窑系产品极富特色。由于漳州窑的属性,目前国内传世与出土的器物均不多见,窑址发掘亦多为残件;本次发掘不仅提供了品种极为丰富的成品,同时也填补了16-17世纪间大航海时代我国海外贸易政策转变、东南沿海经济结构变化等资料的空白。

2011年考古发现:河南郑州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
老奶奶庙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南郊、二七区侯寨乡的樱桃沟景区内。在50平方米发掘范围内,发现3000多件石制品、12000多件动物骨骼及碎片、20余处用火遗迹,以及多层迭压、连续分布的古人类居住面。这处新发现非常清楚地展示了当时人类在中心营地连续居住的活动细节,同时也发掘出土一系列与现代人行为密切相关的文化遗存。老奶奶庙遗址的发现进一步将近年来在嵩山东南麓调查及发掘的数量众多的旧石器地点完整地连接起来。这些地点既有临时活动场所,也有长期居住的中心营地,还有专门的石器加工场所,以及摆放石堆与大象头骨的特殊活动遗迹。其分布明显成群组聚集,构成多个以基本营地为中心,各类临时活动地点成放射状分布的遗址群。遗址群沿古代河流两侧分布,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新发现确切证明,早在距今3~5万年前中原地区已有繁荣的旧石器文化与复杂的栖居形态。

2012年考古发现:内蒙古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
辽上京城址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由皇城(北)和汉城(南)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西山坡是上京皇城西南的一处自然高地,也是全城的制高点,尚存三组东向的建筑基址。其中北组的中部偏后,有三座地面保存较高的圆台形建筑基址,编号为YT1、YT2和YT3。

根据发掘的遗迹形制和遗物可知,YT1应是一座砖木混合结构的六角形佛教建筑基址。于辽代始建,至少进行过两次大规模修筑,金代以后才逐渐废弃。YT2和YT3可确认是六角形塔基,二塔基的包砖、散水的做法和规格均与YT1相同。本次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辽代都城遗址考古。根据考古发现的遗迹和遗物,可以确认西山坡是一处辽代始建的佛教寺院遗址,位置重要,规模庞大。佛寺北组为东向的长方形院落,四周有院墙。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为大型的六角形砖木混合结构建筑(YT1),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小型的六角形砖塔(YT2、YT3),前有小型建筑基址和广场。YT1建筑结构特殊,柱础雕刻莲花纹、龙凤纹,出土刻画写实、彩绘贴金的泥塑造像,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座基址的等级和功能。这次发掘成果确认了西山坡建筑遗址是佛教寺院的建筑性质,对重新认识辽上京皇城遗址的形制布局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本次考古新发现为研究辽代考古、历史、佛教和建筑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3年考古发现: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地点一处西汉时期墓地进行了抢救发掘工作,共发掘了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墓葬均早期被盗。墓葬为竖穴土坑木椁墓,分为有底箱和无底箱两类。墓葬方向和大小相近。方向为南北向,椁室长5~7米、宽3~4.5米、高2~2.2米。共出土遗物620余件,其中陶器有罐、鼎、盆、钵、瓮、壶、井、灶等;漆木器有耳杯、奁、几、盘、盒、木俑、马、璧、杖、器座、案、半圆形器、织机模型等;铜器有弩机、带钩、扣饰、钱币有“半两”和“五铢”;另有少量铁器、竹编器、草(棕)编器等。重要收获有M1出土的50余支木牍、M2出土的玉质印章和4件竹木制织机模型、M3出土的920余支(编号数量)竹简及人体经穴漆人像等。M1出土木牍书写内容为官府文书和巫术两类。M3竹简为医简,经初步整理,医书暂定名为《五色脉诊》《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病源》《经脉书》《诸病症侯》《脉数》《医马书》。墓葬年代初步推测为西汉景帝、武帝时期。出土四部织机模型应是迄今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多综多蹑织机,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丝绸纺织技术研究的空白;首次在四川出土的医简是继马王堆之后出土的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医简医学文物。

2014年考古发现: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
磨刀山遗址位于广东省西部云浮市郁南县。该遗址是广东省首次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旷野类型遗址。4个月的抢救性发掘取得突破性收获——这里是广东目前确认年代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这一发现填补了广东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将该地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历史由距今13万年左右大幅提前至数十万年前,是广东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该遗址的发现既是岭南及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进展,为华南乃至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同时也为深入研究华南—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区域人类起源与演化历史以及东西方文化比较等国际热点课题提供了重要的新契机。

2015年考古发现:郭家庙曾国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郭家庙曾国墓地位于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墓地,总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分为郭家庙曾国墓地和曹门庙墓区。郭家庙墓地分布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山岗上,北岗为郭家庙墓区,南岗为曹门湾墓区,总面积达120万平方米以上。墓地东距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1公里,西距九连墩战国楚墓群1.5公里。  2002年和2014年对郭家庙墓地的两次发掘,证实这一墓地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高等级贵族墓地。2014年的考古发掘,因其重大的学术价值被评为当年的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次展览是首次将2002年和2014年郭家庙墓地的发掘成果展出。郭家庙曾国墓地与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文峰塔曾国墓地、擂鼓墩曾国墓群共同构建了曾国考古学的年代序列,为研究曾国历史与周代封国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考古发掘是指为了科学研究,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根据发掘计划,对埋藏文物的地方、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调查、勘探和发现、挖掘文物的活动或工作。考古发掘的文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

中国有哪些改变了中国历史学知识体系的考古发现
答:堪称该时代中国4大考古发现的,非北京原人、殷墟甲骨、汉晋简牍、和敦煌藏经洞莫属。北京人1918年瑞典人安特生首先发现(周口店)龙骨山出产动物骨骼化石。1927年步达生将周口店发现的三枚人的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这一年是周口店遗址正式发掘的开始。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

2018年新疆考古成果引人关注 多项考古新发现证实历史和文献
答:经我们认真调查,这里应该是一个石器加工地。”不仅仅发现了库孜滚石器遗址,2018年新疆文物考古出现众多令人振奋的成果,解决了一些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为许多考古谜团给出了清晰的证据,引人关注。1月21日至22日,由新疆文物局主办,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2018年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会好消息不断。

华尔纳的中亚考古(盗取)
答:华尔纳从哈佛大学毕业之后,参加了拉斐尔·庞泼莱的地质学和考古远征队,到过俄属中亚细亚。1906年留学日本,专攻佛教美术。1910年又在朝鲜和日本调查佛教美术。由于他在这方面的知识修养,1913年在哈佛大学第一次开设了东方艺术课程。华尔纳也曾前往伦敦、巴黎、柏林、圣彼堡等地参观过斯坦因、伯希和、勒柯克...

新疆古佛寺:1905-1907年考察成果作者简介
答:1905年至1907年间,德国的卓越人物格伦威德尔(1856—1935)以其多重身份——著名的画家、佛教美术史专家和中亚考古学家,以及国际敦煌学研究的先驱,对新疆地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作为20世纪初期的探险家,他引领德国考察团队,足迹踏遍新疆大地。在这段时间里,格伦威德尔的考察成果丰硕,他撰写了《1902—...

世界著名考古学家有谁?
答:斯坦因的考古成果主要收藏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英国图书馆、印度事务部图书馆,以及印度德里的中亚古物博物馆。他的著作还包括《在中亚的古道上》(1933年)和《千佛洞:中国西部边境敦煌石窟寺所获之古代佛教绘画》(1921年)。梁思永(1904年-1954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考古学家,也是梁启超的次子...

我国有史以来全部重大的考古发现有哪些?
答:中国4大考古发现:北京原人、殷墟甲骨、汉晋简牍、和敦煌藏经洞莫属。北京人 1918年瑞典人安特生首先发现(周口店)龙骨山出产动物骨骼化石。1927年步达生将周口店发现的三枚人的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这一年是周口店遗址正式发掘的开始。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随后中国地质...

哪些考古发现的古代人类
答:在欧洲希腊本土、克里特岛以至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等地存在过前陶新石器文化。从陶器出现以后,欧洲南部主要有印纹陶文化,多瑙河流域为线纹陶文化,这些地区在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后出现彩陶文化 。而东欧较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则流行小窝篦纹陶文化等。中亚:中亚大约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进入新石器时代,其...

历史时期考古
答:史前时代(约170万-4000年前) 按照历史年代,中国远古文化包括了史前文化时期、夏、商、西周的大部分时期人类的社会生活。 史前文化是指没有文字记录之前的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文化。考古学上的中国史前社会从发现古人类开始,下限为发现甲骨文的殷墟年代,也就是商代盘庚迁殷之前的历史时期;历史学所指的中国史前社会是有了...

201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
答:最终10项考古新发现脱颖而出。 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终评项目名单此前公布为20个项目,较去年评选入围的26个项目有所减少。 始创于1990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被媒体称为中国考古界的奥斯卡奖,会集中将展示过去一年中国考古最新成果,也会呈现中国考古新理念、方法和技术。 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中乌联合考古取得阶段性成果
答:中乌联合考古队于6月5-8日在乌兹别克斯坦泰尔梅兹大学举行工作会议,对考古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汇报和研讨。中乌双方考古研究人员、政府官员、学者等数十人莅临会议研讨,并赴考古现场进行实地考察。据有关资料,大月氏是公元前二世纪以前居住在我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两千多年前,西汉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