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咒语 唵 是什么意思 懂佛教咒语的前辈,请问“嗡阿弥爹哇舍”是什么咒?

作者&投稿:陈没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唵】
  悉昙字亴(om!)。为冠于咒文最初之祈祷语,含有神圣之意。原于吠陀为应诺之义,又用为咒文及祈祷文首先发音之圣音(梵pran!ava )。至奥义书附加秘密之义,成为观想之对象,进而作为梵、世界,依此观想之实修为达到第一义(梵)之法。唵之字义,秘藏记末列有归命、供养、三身、惊觉、摄伏等五种,通常仅用前三种。本字由豙(a,阿)、圐(u,乌)、軰(ma,莽)三字合成。阿,为菩提心、诸法门、无二、诸法果、性、自在等之义,亦为法身之义;乌,为报身之义;莽,为化身之义。合三字共为唵字,摄义无边,故为一切陀罗尼首。密教不仅采用神咒之形式,亦摄取各种解释法。咒文中冠唵字者甚多,如大日真言‘唵阿卑罗哞欠娑婆诃’、西藏喇嘛教六字明咒‘唵嘛呢叭□吽’等皆是,若修观此唵字,则三身成现加持护佑行者,即以此功德,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盖组成唵字之三字,在古代印度思想之中,表男、女、中三性,或表示过去、现在、未来三时,又配于三吠陀,或配觉、梦、熟眠三态,或配火、风、日三种,或配食、水、月,或配天、空、地。而后印度教中,又比拟为毗湿奴(梵Vis!n!u )、湿婆(梵S/iva )、梵(梵Bra^hman )等三者,亦即司掌护持、破坏、创造之三神一体(梵trimu^rti )。〔守护国界经卷九、秘藏记钞卷九〕

  【唵】
  (术语)&DF-87AD;o&mdotabv;,胎藏界之陀罗尼,冠曩莫之语,金刚界之陀罗尼冠唵之语。秘藏记末曰:‘唵字有五种义:一归命。二供养。三惊觉。四摄伏。五三身。’一归命者,归依于佛,献无二之命之义也。所归之佛体有自佛他佛之二,自佛者,自心之本觉佛,即在缠如来也,莲华三昧经所谓‘归命本觉心法身,(中略)还我顶礼心诸佛’是也。众生无始以来违背吾本觉之佛流转生死中,今始知自心之本佛,归于本觉之佛,是还源之最初,真言之归命也。他佛者,已成之佛,即出缠如来,并一切众生之本觉佛在缠如来也。诵此唵字则归于如是自他佛之功德,一时成就。二供养者,是亦有自他佛之二,准上可知。三惊觉者,诵唵字时,其音自行者毛孔入,惊觉自心本有之佛及一切之佛,现于目前,如由春风与雷雨而蛰虫破地出现,草木花果开结(春风者,大悲愿行,雷雨者,如来加持力,蛰虫者,本有法身之如来,草木者,本有之法身,华果者,始成之智身)。四摄伏者,譬如诸司百官有王之敕召时,身心不厌寒暑而参集,行者诵此唵字时,一切诸天龙神等闻此音,皆悉摄伏而参集也(摄伏法有忍之功,瑜只经曰:‘摄伏如奴仆。’)。五三身者法报化之三身也。其故以唵之一字为阿乌麻Au&mdotabv;之三字合成,阿者本不生之义,是法身,乌者譬喻不可得,是不可思议之报身,麻者,吾我不可得,现人天鬼畜之诸众生。因而诵此唵字则三身成现加持掌护行者也。见守护国经九,秘藏记钞七。

自己去看《唵声奥义书》~~~~~

借鉴的:

第一章

(一)

哈里·唵(Hari OM)。遍宇宙皆是唵。以下为唵作详细的解说。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一切都是唵。那个超越时间、空间和因果作用的也是唵。

(二)

不论在此处、彼处和一切处,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至上意识的显示。宇宙的大我、自性就是至上意识或宇宙绝对的本体。这个圆觉自性有四个状态。

(三)

第一方面是清醒的状态。于此状态,意识倾向外在的世界。经由七个工具和十九个管道,能经验到粗钝的现象世界。

(四)

第二方面是作梦的状态(梵文名为TaijasA)。在这种状态,意识转向内在。它也有七种工具和十九种管道,能体验精细的心灵的印象。

(五)

第三方面是深睡。此状态无欲亦无梦,所有的经验、体验都沉浸到无分别意识的整体里。睡者充满喜悦,体验到喜悦并且知道如何去了解前述两种状态的方法。

(六)

能体验这几种状态者是万事万物之主。它了知一切;能指引万物于胸壑,万物生于兹亦回归于兹。

第二章

(七)

图力亚是第四个状态。意识在这个状态既不朝内亦不朝外,并且内外皆不转。它无分别,超越了知见与非知见的范畴。此状态无法由感官来体验、比较或推理而得知;它不可思议的、超越想象,并无法以言语表达。这是纯意识,这是真正的大我。它断绝了一切外在的现象,它是寂静、完全的喜悦,是唯—不二的。吾人必须了悟这个真正的大我。

(八)

纯意识如前所述具有四种状态,四而合—就是唵。声音A—U—M(音为阿a,欧ou,姆mou)和字母A、U、M代表清醒、作梦和深睡三种状态,而这三种状态就是三个音声和三个字母。但是第四种足潜藏而不可知的状态,只有在寂静中方能了悟到。

(九)

清醒时意识体验到阿(A),唵的第一个字母。它遍布一切声音之中,没有第一个音节A,吾人无法发出唵声,同样不了解清醒的状态,也无法了解意识其他的层面。了解此真相者即可实现其所有欲求而达圆满成功。

(十)

梦中意识体验到欧(U),唵的第二个字母。这是介于清醒与深眠中间较高的状态。了解此较精细状态者优于他人。懂得此状态者,可以说在他家诞生了—位觉人!

(十一)

在深沉的睡眠里,体验到意识是“M”, 唵的第三个字母。了解这个更精细的境界。就能了解自己内在的—切。

第三章

(十二)

唵,无声之声,是意识不为吾人所知的部分,它非一般之心灵和感官所能思议。它截断了一切现象,甚至连喜悦也休止了。这是一个与二元对立的状态——唯一不二。这个称之为第四种状态,同时也是真正宇宙的大我。了悟这个状态,即将自身扩展至宇宙意识。

《曼都卡奥义书》产生于公元前六、七世纪,是印度古代吠陀哲学典籍《奥义书》中最精深的一种,又名《唵声奥义书》。全书共分四章十二节,散文体裁。本奥义书描述永恒的声音唵如何代表整个宇宙,以及唵又如何与清醒、作梦、深眠和超意识四种状态相关联,人们修炼本奥义书的义理,可获得最高的开悟,使个体与宇宙至上本体融合为一。

第一章

(一)

哈里·唵(Hari OM)。遍宇宙皆是唵。以下为唵作详细的解说。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一切都是唵。那个超越时间、空间和因果作用的也是唵。

(二)

不论在此处、彼处和一切处,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至上意识的显示。宇宙的大我、自性就是至上意识或宇宙绝对的本体。这个圆觉自性有四个状态。

(三)

第一方面是清醒的状态。于此状态,意识倾向外在的世界。经由七个工具和十九个管道,能经验到粗钝的现象世界。

(四)

第二方面是作梦的状态(梵文名为TaijasA)。在这种状态,意识转向内在。它也有七种工具和十九种管道,能体验精细的心灵的印象。

(五)

第三方面是深睡。此状态无欲亦无梦,所有的经验、体验都沉浸到无分别意识的整体里。睡者充满喜悦,体验到喜悦并且知道如何去了解前述两种状态的方法。

(六)

能体验这几种状态者是万事万物之主。它了知一切;能指引万物于胸壑,万物生于兹亦回归于兹。

第二章

(七)

图力亚是第四个状态。意识在这个状态既不朝内亦不朝外,并且内外皆不转。它无分别,超越了知见与非知见的范畴。此状态无法由感官来体验、比较或推理而得知;它不可思议的、超越想象,并无法以言语表达。这是纯意识,这是真正的大我。它断绝了一切外在的现象,它是寂静、完全的喜悦,是唯—不二的。吾人必须了悟这个真正的大我。

(八)

纯意识如前所述具有四种状态,四而合—就是唵。声音A—U—M(音为阿a,欧ou,姆mou)和字母A、U、M代表清醒、作梦和深睡三种状态,而这三种状态就是三个音声和三个字母。但是第四种足潜藏而不可知的状态,只有在寂静中方能了悟到。

(九)

清醒时意识体验到阿(A),唵的第一个字母。它遍布一切声音之中,没有第一个音节A,吾人无法发出唵声,同样不了解清醒的状态,也无法了解意识其他的层面。了解此真相者即可实现其所有欲求而达圆满成功。

(十)

梦中意识体验到欧(U),唵的第二个字母。这是介于清醒与深眠中间较高的状态。了解此较精细状态者优于他人。懂得此状态者,可以说在他家诞生了—位觉人!

(十一)

在深沉的睡眠里,体验到意识是“M”, 唵的第三个字母。了解这个更精细的境界。就能了解自己内在的—切。

第三章

(十二)

唵,无声之声,是意识不为吾人所知的部分,它非一般之心灵和感官所能思议。它截断了一切现象,甚至连喜悦也休止了。这是一个与二元对立的状态——唯一不二。这个称之为第四种状态,同时也是真正宇宙的大我。了悟这个状态,即将自身扩展至宇宙

这是净空法师的开示

我最初学佛亲近的老师是章嘉大师,他是密宗的大德,传给我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我向他老人家请教,这是什么意思?他说,「唵」是身体,「嘛、呢」是莲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六字大明咒的意思,是让我们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身心,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念六字大明咒时,要三密相应:口持咒、手结印、意观想,常常想着自己身心像莲花一样的洁净,这是受持六字大明咒。不观想,不认真修行,就永远得不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
(节录自「佛法不离生活」21-86)
(真是一个人一个说法啊,我切身体会到了末法时期真的是善知识很少,净空法师是当代的大德,希望楼主多看看净空法师的著作)

咒语,不可以解释!那是诸佛、菩萨的密语!而且,要贴最好写梵文!你朋友能写,他一定能念!有缘的话,可以学念“六字大明咒”、“大光明灌顶咒”、“大白伞盖”、或者干脆去拜“秽迹金刚”,学秽迹金刚的咒语。(你‘朋友’如果不是遇到麻烦了,就一定是因缘到了!恭喜他,种子发露!终明生死、人生......为大苦聚......学习佛法方得出离!)

我的理解是语气词。

想请教高人,以下是哪个佛教经文或者咒语啊?是什么意思啊? 嗡,赞巴拉,扎连扎耶,梭哈~

黄财神咒
唵 赞巴拉 扎连达耶 梭哈
黄财神,藏名藏拉色波,是密教之护法神祗,诸财神之首。黄财神是藏传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养的五姓财神之一,因其身肤黄色,故称为黄财神。相传黄财神过去是位菩萨,早已修证五道十地。昔日释迦牟尼佛在中印度摩陀国之灵鹫山讲说大般若经义时,诸方魔鬼神怪前来阻碍,令山崩倒塌,此时黄财神奋勇现身庇护,使得众多闻法比丘安然无恙。后来释迦牟尼如来嘱黄财神皈依佛法,助益一切贫苦众生,走佛教之路,逐成为大护法神。
修持黄财神法、持诵其密咒,可获得黄财神庇,佑能增长福德、寿命、智能、物质及精上之受用,财源茂盛,免除贫穷。为令密乘行者有资财宏法利生,不被生活所逼,可安心向道,特赐予行者财利丰足。修持黄财神法者,需发无上菩提心,勤行布施,广结善缘,万勿贪悭,心诚如一,发愿救度一切众生于贫困,则福德更不可限量,以此发心来修财神法,才能够得到圆满富足。

弥陀心咒-『嗡阿弥爹哇舍』,又名弥陀心印,持诵者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上品上生,然而,这是有前提的,末学提供一些净土经典的开示供大德参考。

根据『观无量寿经』的开示:『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也就是说,『发广大心』才是上品往生的主要条件。

『弥陀要解』说:『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也就是说,要上品往生,要看持名念佛的功夫,持名念佛,并不只是念佛的『名号』,持弥陀心咒也可以,但是要以『信愿的功夫』为根本,持名念佛,用绵密的佛号、咒语,伏住妄念,发心念佛号或咒语的心念及定力越强,品位越高。

而弥陀心咒-『嗡阿弥爹哇舍』,末学稍微提供一些心得,『嗡』是指『身』;『阿弥爹哇』就是西藏发音的『阿弥陀佛』;『舍』是阿弥陀佛的加持;『嗡阿弥爹哇舍』就是『让自己得到弥陀的加持』。

因此,不要有分别心,认为咒语比名号好;或是像有些居士说唯有念佛名号才能上品上生而否定持咒可以上品上生,上品上生主要看『发心』,心量越大,品位越高,无论持咒念佛,都将功德回向西方,回向众生,这样子发菩提心,无论是持咒或持名都能够上品上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