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猪的科学饲养管理包括哪几方面?

作者&投稿:柯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保证环境良好

猪病一般分场内与场外,有些疾病是由场外带进来的,有些病是场内业已存在的。猪即使带有细菌或病毒,但并不总是表现出疾病。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整个群体与管理、环境、营养及病原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保持均衡时,就不会有疾病发生。然而如果猪遭受应激,如过度拥挤、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或饲养质量不佳时,存在的病原会大量繁殖,猪就会发病。所以,制定或保持良好的猪场环境是阻隔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二、合理分群,全进全出

合理分群是现代养猪生产必不可少的措施,对不同类型的猪应该根据其生理特点进行合理分群饲养,以确保获得最佳的生产效率。对于种公猪,应该坚持单圈饲养。对于母猪,在空怀期或妊娠前2个月~3个月可以按照每圈2头~4头的规模混养,但产前1个月和哺乳期则必须单圈养,怀孕母猪与空怀母猪不能关在一起。哺乳期和保育期的仔猪最好同窝组群饲养。生长育肥猪按每圈8头~12头混养,同圈饲养的猪体重大小相似,差异不要超过5千克。生长育肥猪不能随便并圈、合群。为了防止疾病大面积传播,有必要施行全进全出的原则,可以使猪圈得以空出后清洗和消毒。

三、制定完整的免疫程序

对危及猪场的本地区内多发传染病进行疫苗注射,并制定出完整的免疫程序,应包括防疫种类、时间、疫苗剂量。

不同猪龄生猪的免疫程序参与表

注:①括号内的病根据各场情况决定防疫与否;②同种病由于疫苗种类不同,防疫时间会有差别,应按产品说明书使用;③有的地区口蹄疫发生无明显季节性需常年防疫。

四、做好驱虫工作

药物驱虫也是保健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所有新购猪要进行一次驱虫,母猪进入分娩舍前1周~2周在妊娠舍驱虫,防止把虫卵带入分娩舍感染仔猪。仔猪到60日龄时要驱虫,以后每六周驱虫一次。成年公母猪及后备猪至少每季度驱虫一次,或根据粪便及刮耳检查疥螨结果,决定是否需要驱虫。另外,从肉品卫生角度讲,要注意药物的残留期,特别是对即将上市的猪,不要滥用药,以避免公害。

五、生产记录

生产记录就是记录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活动,包括对猪舍温度、湿度、种猪产仔、配种工作,饲料、饲喂以及防疫治疗过程和化验检测结果等进行详细记载。它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为后备猪的选留提供依据,为改善生产管理措施指明方向。

猪场发生疾病时怎样处理?

即使科学防疫、严格管理,有些病是由于空气传播,有些新病突然发生尚无有效的预防办法,因而猪场发生疾病在所难免。关键是要把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这不仅关系到猪场的利益,也涉及猪场所在地区养殖业的安危。当有烈性传染病或疑似烈性传染病时,饲养人员要及时报告场长,然后迅速报告县(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并保留病死猪供剖检化验使用。待主管部门认可后再进行治疗,预防注射,同时做好场地消毒、病死猪及粪便处理等工作。发生一般传染病时猪场要由了解病情的人送检死后不超过六小时的尸体,同时还要送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的病猪。

、猪瘟

猪瘟是危害极大、传染极快的疾病,它在世界各地皆有发生,它的死亡率极高,如果不加以制止,会在短时间内传播整个养殖场,给养猪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它在发病初期症状不一,主要表现为急性、慢性以及温和性。发病时猪的体温开始上升,一般在40-42度之间,全身和内脏开始充血出血,伴随着各种炎症,直至猪死亡。

防治方法:猪瘟现在在世界各地病没有特效药治疗,注意以防为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绝,及时清理卫生和消毒处理。以免传染其他猪,猪死亡后要处理干净。

2、猪口蹄疫

猪口蹄疫是由病毒感染而致,发病时危害猪的口和四肢蹄部,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位病猪还为表现为口腔黏膜和鼻部也有类似病状。此病一般发生在冬春交际之间,此外养殖环境脏乱,喂食污染饲料也会导致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加强卫生环境,定期冲洗消毒,将患病的病畜及时扑杀,杜绝病原,防止传染,为猪进行接种疫苗,降低得病风险,遏制口蹄疫流行。

3、猪流感

猪流感是一种急性和传染性的呼吸疾病,常常在猪群间群体发作,传染性高,但一般不会致死,在秋冬季节为高发时期。发病较为突发,猪咳嗽、呼吸困难,身体发热等症状。

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定期消毒,另外猪舍的卫生条件也要注意,注意天气变化,一旦降温要做好保暖措施,连续接种猪流感佐剂灭活苗两次,可防护8个月。注意猪的流感时,易得流感的人和动物禁止接触,以免传染,同样得了流感的人和动物不要接触猪。

4、猪痢疾

猪痢疾是一种肠胃的传染病,可在各个年龄、品种的猪身上发作,主要为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比成猪高。发病时猪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随着病情发展,排泄物内有大量黏液、血丝以及脓性分泌物,病猪食欲不振,精神不佳,身体无力,直至衰弱死亡。

防治方法:此病主要是病菌携带感染而成,购买种猪时要检查和检疫,做好猪舍环境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尤其是猪的排泄物,发病时及时用药物治疗。

育肥猪饲养管理需要注意什么~

肥育猪按生长发育阶段可分为肥育前期(体重60千克以前)、肥育后期(体重60千克以后)。
1.营养水平
肥育猪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高低对胴体品质影响极大。一般来说能量摄取越多,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胴体脂肪越多。因此,在肥育后期采取限量饲喂,限制能量水平,就可控制脂肪的大量沉积,相应提高瘦肉率。应该注意的是,能量水平控制要适当。如能量水平限制过低,将会导致采食量增加,但由于猪进食量有限,到一定程度后进食量的增加不能完全补偿食入消化能的减少,猪的增重减慢,脂肪减少,胴体较瘦,屠宰率和饲料利用率均降低。用这种方法来改善胴体品质,提高瘦肉率是不经济的。与能量浓度密切相关的是粗纤维的含量,对胴体瘦肉率亦有较大的影响。粗纤维水平越高,能量浓度相应越低,增重慢,饲料利用率低。对胴体品质来说,瘦肉比例虽有提高,但利用增加粗纤维的比例来提高瘦肉率,其经济效果不好。一般肥育猪日粮粗纤维含量以5%~8%为宜。同样,提高日粮中蛋白质水平,除可提高日增重外,还可以获得背膘薄、眼肌面积大、瘦肉率高的胴体。但用提高蛋白质水平来改善肉质不经济,一般肥育猪的蛋白质水平不超过18%。蛋白质对增重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关键在于质量,即氨基酸的平衡。猪需要10种必需氨基酸,缺乏任何一种都会影响增重,尤其是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等限制性氨基酸的影响更为突出。日粮中应含有足够数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特别是矿物质中某些微量元素的不足或过量时,会导致肥育猪代谢紊乱,轻者增重速度缓慢,饲料消耗增多,重者能引发疾病,甚至死亡。
2.饲养方式
(1)“直线肥育”饲养方式 所谓直线肥育,就是根据肥育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给予相应的营养,全期实行丰富饲养的肥育方式。这种饲养方式肥育期短,但饲料利用不经济,胴体较肥。
(2)“前敞后限”饲养方式 肥育前期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日粮,敞开饲喂,以促进增重和肌肉充分生长。肥育后期适当限制其采食量或降低日粮能量及蛋白质水平,让猪自由采食,以减少脂肪的沉积。这种饲养方式胴体较瘦,饲料利用经济,但肥育期稍长。
3.饲喂技术
肥育期日粮以精料型为主,采取“直线肥育”饲养方式,肥育前期,日喂3~4次,不限量饲喂,自由饮水。肥育后期,日喂2~3次,不限量饲喂,自由饮水。采取“前敞后限”饲养方式,肥育前期,日喂3~4次,不限量饲喂,自由饮水。肥育后期,日喂2~3次,限量饲养,按随意采食量的80%~85%饲喂,自由饮水。或适当降低肥育后期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不限量饲喂。

猪的科学饲养管理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给猪群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
①猪是恒温动物,对环境温度非常敏感,给猪群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十分重要,合适的环境温度不仅对猪的正常生长非常重要,而且是减少猪病发生率的重要措施。在南方养猪夏季要考虑降温的问题,北方养猪既要防暑又要防寒。尤其仔猪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对仔猪进行防寒保温是生产中的重中之重。对不同阶段猪只也要提供相应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②做好猪舍的通风、换气,可以降低氨气浓度,保证和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调节舍内的温度与湿度,促进猪只生长,同时还能减慢致病微生物繁衍速度,减少流行性感冒、气喘病、猪肺疫等传染病的发生。
③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卫生;猪舍、用具及环境定期消毒,给猪只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④饲养密度过大,除了造成空气环境污浊以外,还容易造成猪相互挤压、抢食和争斗,引起外伤。所以应按照不同日龄猪只的要求,减少猪群的饲养密度。
(2)保证不同猪只的营养和饮水需要
按照不同日龄猪只的要求,供给营养齐全、均衡的饲料,为猪只提供充足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保证猪只各阶段生长发育的需要,使猪只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禁止饲喂不清洁、发霉或变质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以及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副产品。
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猪每天都需要大量地饮水,尤其是在高温、炎热季节,充足的饮水对于猪的正常生长更是非常重要。猪对水的需要因饲料的性质、气候条件不同而变化,因此,建造自动给水装置较为理想,考虑到通过饮水投药的需要,可以建造小型水塔或水缸。
(3)实施猪群“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为了避免不同年龄、不同批次猪群之间相互传染疾病,从防疫的要求出发,规模化猪场应该实行养猪生产各个阶段的全进全出,防止任何情况下的猪只倒流。对于不同生产阶段的猪群,应分批次安排保育猪、育肥猪、后备猪和基础母猪的生产,做到同一批次猪在同一时间进入猪舍,并在同一时间全部转移到下一生产阶段的猪舍中或进入市场销售(即全进全出),尽量一次倒空整个分区,使每栋猪舍中不同批次的猪在生产时间上拉开距离,以便两批之间的清扫和消毒。每批猪转出后,彻底清洗、消毒圈舍、地面、猪床及饲养用具,经检查合格,并空舍一段时间后再进下一批猪。按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的现状,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饲养阶段的全进全出,从而减少或避免猪群间母猪与仔代间的疾病感染机会。
(4)建立健康的种猪群
健康种猪群是取得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要保证猪群的健康必须建立健康的种猪群。
①对新建猪场,要注意从国外或国内达到健康要求标准的种猪场引入全部种猪。
②对于老猪场,在弄清现有猪群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制定净化及猪群康复方案并严格长期实施。检疫净化要求对全群种猪编号、逐头采血,鼻汁和粪便等进行化验室检查,检出的阳性猪按规定淘汰处理,直至达到种猪群全部健康的目的。
③有条件的规模化猪场,也可推行早期断奶隔离的技术,以阻断和控制传染病病原在种猪与仔代间疫病的传播。

我想了解一下,山猪养殖病害防治有哪些措施?
答:二、综合防控措施 为了有效降低山猪的发病率,在日常养殖中应采取预防措施。在疾病防控过程中,养殖管理者和畜牧兽医应考虑疫苗接种时间、注射方法、给药时间等。逐步为农户建立精准防控措施,确保养殖场疫情防控更加全面合理。严格控制养殖环境,避免养殖环境突然变化,结合养殖管理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控。...

三元仔猪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其养殖技术及疾病控制技巧有哪些?_百度...
答:肉猪场关键喂养三元猪是由于其抗病性性能和生长发育性能好,不容易生病,料肉比高,易养。因此要想种好三元猪除开以上要素外要做好防治,环境安全管理、喂养管理方法。最先防治层面一方面选购猪仔时要保证早期做好相对应环节的免疫系统工作中,也需要做好下面的免疫系统方案,严苛按照计划疫苗接种。另一方面...

奶牛传染病及其控制和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当前,普遍流行的奶牛传染病主要有:一类传染病口蹄疫,二类传染病副伤寒、布鲁氏菌、结核、副结核,三类传染病黏膜病、流行热等,其他传染病大肠杆菌病等。 (1)具体防疫措施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平时的预防措施;另一方面是发生传染病时的扑灭措施。 ①平时预防措施 加强牛群的饲养管理,根据不同种类的牛群给予相应的...

山鸡养殖方法与疾病防治。
答:方法与家鸡断喙相同。4)禁用发霉变质饲料,防止曲霉菌病发生:育成前期的雉鸡对曲霉菌易感,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及发霉垫料,控制好舍内环境,维持要求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等带鸡消毒,转群前用火焰喷射器灼烧地面及可灼烧用具,防止本病发生。

急求鹦鹉鱼的饲养方法和鱼病的防治
答:发现鹦鹉鱼退色时可以喂增色饲料或虾肉 但经过人工染色的鹦鹉鱼在养殖一段时间后肯定都会退色,而且是不可逆转的。#换成红色灯管也能从视觉是弥补缺憾。常见疾病:肤霉病 又称水霉病、白毛病,为观赏鱼最常见疾病之一。病原体 为水零属、绵霉属、异霉属、丝囊霉属、腐霉属等种类。 当捞捕、运输...

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要点有哪些?
答:罗非鱼抗病力较强,在养殖中一般不易患病,但由于管理等原因,也会发生一些常见病。另外,在罗非鱼越冬期间,因水温过低、密度过大和水质差等原因,也易患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病及防治方法:水霉病 (1)水霉病(肤霉病)我国常见的水霉病病原体有新株形异霉、反常异霉、同丝水霉、多子水霉、寄生水...

波尔山羊饲养与疾病防治的内容简介
答:本书包括波尔山羊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2部分。饲养管理部分包括波尔山羊的品种特性及其利用、波尔山羊场的建设、波尔山羊的饲料、波尔山羊的繁殖技术、波尔山羊的饲养管理技术5个方面的内容。疾病防治部分包括波尔山羊疾病的分类与病因、波尔山羊羊场的防疫体系、波尔山羊疾病的诊疗技术、波尔山羊羊场粪例无害化...

养鸡如何预防鸡生病?
答:而有些传染病迄今为止,尚无有效的药物或疫苗可以防治。即使病鸡治愈,不仅花费巨大,而且生产性能下降,成本增加。所以,只有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防疫消毒,做好预防注射工作,防患于未然才是预防疾病发生最切实有效的手段。\x0d\x0a动物健康状况的任何改变都可称之为疾病,它是由致病微生物、营养缺乏或不适宜...

怎么喂养鸽子和预防疾病呢?
答:5、搞好登记记录工作:随时做好产鸽的生产记录, 给今后饲养管理提供重要的数字依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类似问题2013-11-16 怎么喂养鸽子和预防疾病呢? 12 2012-10-26 鸽病防治 26 2013-09-05 长期养鸽子容易得什么病 该怎么预防 20 2013-10-25 如何才能将鸽子...

散养土鸡要怎样防疫,防疫的步骤?
答:2倍量饮水 2.禽流感乳油 肌注 0.25ml/羽 3.刺鸡痘 23日龄:华草新克用3天,杆克用3天 此全程用药可以预防安卡拉病毒、腺胃炎、支原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低致病流感引起的支气管堵塞。 速肥美不在预防药物内,速美健和油黄肽主要作用是降低成本,促进蛋白能量的转化,缩短生长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