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个月,父母做对这3件事,孩子更优秀

作者&投稿:祝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家长们的翘首以盼中,孩子们终于开学了,家长们也庆幸,终于在崩溃的边缘把孩子给送走了。

但是,即便开学了,也不意味着家庭教育可以中断,更不意味着家长们可以撒手不管了。

要知道,一个孩子的优秀,不仅得益于老师的浇灌,更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开学第一个月,是为整个学期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期,父母做对这3件事,孩子更优秀!

1

先抓习惯,再谈成绩

俗话说: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人培养了自己的习惯,又逐渐被这种习惯所改变,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好的和不好的都同样如此。

新学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大都是希望孩子能取得一个好成绩。

但是,要想孩子取得好成绩,不仅仅是让孩子是叮嘱孩子上课听讲,下课完成作业就能实现的。

真正能让孩子在学习上乘风破浪的是好的学习习惯,先有好成绩,再有好习惯。

开学第一个月培养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期,其重要性要远超于多学几章新知识。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过: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孩子想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光指望老师是不行的,光指望孩子自己更不行。


家长的长期参与、指导与陪伴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

因此,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关键!

家长要多督促,多陪伴,多以身作则,习惯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孩子越早养成好习惯,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越受益无穷。

2

给孩子信心,而不是差评

美国爱荷华大学一项研究显示:

家长每天对孩子说的话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积极和充满鼓励的。

每个孩子平均一天会得到超过400条的负面评论,而正面评论却只有30多条。

“你怎么这么笨?”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

这些,都是家长责骂孩子的常用语。

家长使用打击教育,是希望能够激励孩子上进,但是对孩子来说,这却是一种定义。

你说孩子笨,孩子就真的变笨了,你说孩子不听话,孩子就真的不听话了,你说孩子一事无成,孩子就真的一事无成了。

正如苏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说:

“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家长一味的差评,不但不能激励孩子,还会让孩子变得内向、自卑、不自信,这会影响他们未来的性格、行为、心理,甚至还会影响一生的幸福。

所以,新学期,请对孩子嘴上留情,多说鼓励的话,少说打压的话,多给孩子自信,少给孩子差评。

因为家长的肯定,是孩子优秀的动力。

3

不放纵,不控制,正确的管教孩子

鲁迅先生说:

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任其跋扈,在门里是暴主、是霸王,但到了外面,便如施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一类是终日给予冷遇和呵斥,让孩子畏 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看似听话,放出去,则像刚出笼的小禽,绝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教育孩子,是一件需要平衡的事情,一味的严管和一味的放纵,都会伤害孩子。

只有恩威并济,既让孩子脱离父母的肩膀,凭一己之力站在地面上,又让孩子深信父母是爱他的,只是爱有规则。

才能让孩子充满底气的长大,既不会因为父母的放纵而没有教养,不知分寸,也不会因为父母的严格控制失去自我,毫无主见。

每个家庭,都需要建立起一个基本的、不过宽、不过严的框架,让家庭教育这件事,有个基本的尺度。

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父母既要保有同情之心,也有规定限,处理事情不怒吼,更不需要用威胁和惩罚,让孩子感到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同样美好。

做到在爱的基础上,严慈同体,宽严并济。


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开学第一个月,是为整个学期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期。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要想孩子优秀,父母要善于从家庭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发掘孩子的天赋,并适时引导,这才是成就孩子的教育之道。

教在学校,育在家庭,每一个父母都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老师。



~

做好哪几件事,才是一个真正会说话的父母呢?
答:如何成为会说话的父母?做好3件事很关键,你做到了吗?1、情绪管理能力强 情绪好的父母,带给孩子更多的是安全感和幸福感,孩子对世界也会有更强的信任感。人际关系大师约翰·戈特曼也说: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甚至比智商更重要。这些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在社会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幸福感,也包括...

宝宝出生的第一年中,父母在照顾孩子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事?
答:1、继续让宝宝喝母乳或配方奶粉,不要给宝宝喝牛奶、酸奶;2、 宝宝有小情绪了,会开始发脾气,这时候父母要做好引导。新生宝宝第七个月要注意的事项:1、宝宝吃完奶后,让宝宝喝几口水冲洗口腔,每天晚上睡前用手指套或棉签棒清洁宝宝的牙齿和牙床;2、给宝宝讲绘本故事;3、宝宝会发脾气扔东西,这...

家长都应该知道的8个学习理念和方法 预习过程中要做3件事是什么
答:预习过程中要做3件事是多读,多写,多练。书读三遍,通常是粗读,细读和精读。粗读是就是通读一遍,为了找到重点。根据重点部分我们就要细读了,发现其中知识间的脉络。在这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难点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精读来找寻答案。每次的预习时间为一节课时长。当然,这个时间可以根据科目的...

幼儿园园长总结,被霸凌的孩子人生艰难,父母要为孩子做对3件事
答:孩子如果在外被霸凌了,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做对以下3件事。《反霸凌儿童绘本》中提到,如果孩子在外被欺负了,父母一定不能再指责: “你怎么这么没用?”这只会让孩子受到更大的伤害。孩子被人欺负后,他会进行自我否定:“是不是我很差劲,所以别人不喜欢我?”所以,面对霸凌,我们一定要告诉...

了解父母关心关爱自己的事情,写3件。
答:直到现在,我才知道了一点点:其实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他们都是很爱自己的,妈妈违心地说菜好吃,是为了鼓励自己,而爸爸说菜不好吃,是要自己勇于面对事实。 这件事虽已过去一段时日了,但它却能从不同的侧面表现出爸爸、妈妈对我的关爱,我忘不了这件事。 生活中或学习中父母关心自己的事情有哪些?作文 “世上...

家长做好这6条,还你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孩子!
答:你想看到的是这样的孩子,每天都是带着兴奋和喜悦回家,并对妈妈说“ 我做到了 ”。我朋友的儿子有点结巴,班上有一个调皮的同学经常嘲笑他。当我朋友从老师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以后,她的第一反应是立刻给这个孩子的父母打电话,但是最终她还是没有这样去做。她要让他的儿子学会保护自己,成为自己的...

一年级家长对孩子要做到的关键事情是()的养成、()的培养、()的指导,
答:这就如同我们的孩子是四岁还是八岁开始学习阅读,是一个月还是一年学会说话,是通过语音法、综合法、分析法还是其他方法学会的,这些都不太重要。也如一个人把自己的名字签得多么龙飞凤舞,那也不过是一个签名,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与他人相处和交流,不会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这些将会影响...

孩子上幼儿园一个月,老师说他多动坐不住,怎么办?
答:妈妈听完很难过,回到家孩子问:“今天老师说什么了?”妈妈看着孩子单纯的眼睛说:“老师说,宝宝有进步,现在在幼儿园能坐住3分钟了。”孩子受到妈妈的夸奖,很受鼓舞,内心发誓,以后要努力坐到4分钟……后来这个人长大了,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所以,身为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

父母要做到位,哪件事是1岁内的孩子在每个月都要做的?
答:在这个时期,也就是刚出生一两个月的时候,其实宝宝对外界还不太了解,一切都显得陌生,不过爸妈会经常出现在孩子面前,带给他的印象一定非常深刻。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可以和宝宝进行眼神交流,你的头或者身体其它部位在宝宝面前晃动,让孩子的眼球跟着你的姿势转,锻炼视力。3-4月:认识自己,发现不同 ...

孩子的心里理会变得很脆弱,是因为父母平时常做哪3件事?
答:孩子出生犹如一张白纸,日后的绚丽色彩全凭父母描绘以及影响。俗话讲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就可以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至深远。很多家长在日常教育孩子的时候,可能会忽视自己的行为对于孩子的负面影响。父母常做3件事,容易培养心理脆弱的孩子,希望你没中招!1、当着孩子面吵架 心理学研究表明,持续或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