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治疗,不外乎升清与降气

作者&投稿:逄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导读 工作压力大,失眠;心情不好,失眠;熬夜熬过了头,还是失眠……到底有多少个夜晚是在失眠中度过的呢?大概已经数不清了。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整个人都不好了。治疗失眠,当把握好升清和降气。何时升?何时降?文中见分晓。 失眠是十分常见的疾病。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失眠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黄帝内经》云:「 ”黄帝曰: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跃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也。”这段对话从中医角度高度地概括了人体睡眠的机制。岐伯回答黄帝的提问时说:「 ”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为什么说的是「 ”卫气不得入于阴”,而不说「 ”气不得入于阴”,或者「 ”阳气不得入于阴”?我个人认为岐伯这么说是要强调阳气分布在肺表卫分,不能下降收敛是人目不能暝的原因,同时也提示人处于「 ”醒”的状态是因为阳气位于肺表,这就是人在肺经行令完毕(早上5点后)后会陆续醒过来的原因;也是《伤寒论》治疗少阴病「 ”脉沉细,但欲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的原因;也是治疗湿气困阻昏昏欲睡须用风药的原因。或许,从这里我们还能推广「 ”阳气不能达于肺表”是不能醒的原因。换个角度来看可知,使得阳气达于肺表是治疗一切该醒而不能醒的疾病的关键。比如说小儿夜尿而不知醒,梦魇不能醒来,中风昏迷不醒,甚至是植物人能听能流泪就是不能醒等,都可在辨证的基础上加麻黄等药引阳气达于肺表。 由此我们得知「 ”阳气不能达于肺表”时,则想醒也醒不了,而「 ”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时,则「 ”目不瞑”而想睡也睡不了。 人要入睡,首先要眼睛能自然闭上,因此,人要入睡首先要肺表卫阳之气能入于阴分。那是不是只要肺表卫气能下降人就能入睡了呢?接下来「 ”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跃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这句话进一步给出了答案。我们白天活动,气机外发,消耗精气,是谓「 ”气留于阳”;夜晚睡眠休息,五脏气机内守潜伏,蒸化肾阴,化为清气,补充白天消耗的精气,是谓「 ”气入于阴”。就像一辆汽车,白天要开出,晚上要开回来加油一样。如果夜晚人体五脏阳气不潜,则「 ”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跃盛”,脏腑就会处在亢奋的工作状态,人就不能入睡。比如心火亢而不降则人烦躁不能眠,胆气逆不能降则人易惊多梦不能眠,胃气逆不能降则卧不能安等。此外,还有各种原因导致的阳郁也会影响睡眠。因阳气困郁,出入不得,则醒时阳气不出而昏昏沉沉,睡时阳气不入而辗转难眠。 另一方面,阴阳互根,永远相伴而行。夜晚人体气机从冲脉下行,这同时,必然存在着清气上升的过程。就像太阳落下,同时月亮会跟着升起一样。这清气从冲脉上升,就像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而能濡养心脑,犹如一股清凉之气,能使得大脑从亢奋的工作状态平静下来,人才能入睡。否则,清气不升,大脑中精血不足,虚火就会亢盛,人就会烦躁不能入睡。这时候如果单纯降浊气的话,浊气降的同时清气上升也受到抑制,治疗效果就不好。因此,我们在治疗失眠的时候,应该以升清为主还是应该以降气为主就要心中有数。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判断呢? 这个时候,脉诊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如果失眠同时伴有脉势上越,就说明是气机上越不降,阳不入阴导致的失眠,这时候就应该以降气为主。如果失眠同时又见到有左寸不足的话,就说明失眠和清气不升有关。这种情况如果伴有大便不通的话,则必须要先通大便。大便通了,清气才能上升。同时还要重用川芎,升清气,养心阴。这样治疗效果就会好。 现代生活中影响睡眠的因素很多,比如思虑过多、欲望太盛,则气血上越,大脑不停地运转,根本停不下来而不能入眠;饮食不节,酒肉厚味,辛辣酸冷,过食则伤及胆胃,胆胃不降则卧不能安;生活放纵无节制,如纵欲、熬夜、过劳等,则精亏阳气不能内守而上越故虚烦不能眠等等。治疗上,若见脉亢上越而尺脉细,症见烦躁不宁者,可用黄连阿胶汤加减;见左寸脉亢而右尺脉弱,症见烦躁、舌红、尿赤而腰腿酸软无力者,可选交泰丸加减;脉上越,上独亢而下不甚虚,并可见舌质红者,可用黄连温胆汤加黄芩加减;见左关或关上独浮亢,症见多梦易惊者可用温胆汤加减;见右关或关上抬起独浮亢,症见胃胀打嗝反酸者可用半夏黍米汤加减;见脉或上弱下强,或浮取弱沉取有力,或弦数而不柔者,同时又可以看到舌质红者,多为阳气郁闭,升降出入不得,这种情况在泄热同时,需要配合疏风升阳的方法才能取效。但归根结底,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须患者调整心态,提高自身修养,改正不良生活习惯,才能获得好的稳定的疗效。 读罢文章,我们了解了当如何治疗失眠。临证时,具体怎样应用呢?不妨来点医案满足你求知的欲望。 《 任之堂医案讲习录 》 本书是对任之堂主人余浩日常诊治的部分病案的整理。全书分为七讲,主要对腰腿痛、失眠、皮肤痒疹、怕冷、脾胃疾病、眼睛干痛等的诊治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总结。书中的每个病案,都力求把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脉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把症状和脉象背后的本质解释清楚后,再解读处方为什么用这个方,为什么用这味药。这样,展示给大家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医案,更主要的是一种临床思维模式:通过对脉诊的把握和症状的解读,加上对方药的熟悉,理法方药通达后,就犹如在临床中插上了翅膀,能够自由地飞翔。这样经过临床的反复锤炼之后,即使症状再复杂、再稀奇,都能知道如何分析处理,最后才能真正地走上大医之路。(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 ”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任之堂医案讲习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董雪峰,张宇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发作性睡病怎么治疗恢复的好一些?解睡饮吗?
答:加阿胶、熟地、枸杞子、何首乌补血。(六)胆热痰阻 1.症状昏困嗜睡,头晕目眩,口苦口干,呕恶,胸胁满闷,舌红苔黄,脉弦数。2.治法清胆化痰。3.方药蒿芩清胆汤加减。因痰浊内阻,气逆不降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加旋覆代赭汤以益气和胃,化痰降气;若昏睡不醒者可加安宫牛黄丸醒脑开窍。

有什麽样的中药可以治疗失眠?
答:中医认为,失眠多为脏腑失和,气血失调所为,调理脏腑,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归于正常为本病治疗原则,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肝郁化火型 主要表现为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痰热内扰型 主要表现为...

【胡希恕辨证治疗失眠】
答:现症:常失眠,轻时能得暂寐,但梦扰不已,重时则连续一二天整夜不眠,常头晕,口干,心悸,心烦,自汗,舌苔白,舌质红而干,脉细数无力,右手为甚。证属阴血虚损,阳不得入于阴.治以敛阳入阴,与酸枣仁汤加生龙牡:生枣仁一两,知母四钱,茯苓五钱,川芎三钱,炙甘草二钱,生龙骨四钱,生...

有什么治失眠的有效方法
答:你可以试一试以下方法: 治疗失眠的50种方法 1,吃安定片2,睡前喝热牛奶... 3,临睡前喝点热牛奶,用热水泡脚30分钟左右4,洗个热水澡?5,躺在床上后虾米也不要想...或者在无意识状态下数数羊或者其它什幺动物,数女人也好... 6,听古典音乐and背红宝书...7,喝脑白金8,买一个"好眠工房"的安睡枕头,效果...

施今墨丨各种失眠的证治
答:7、胃热不眠者,胃实不眠者,多系痰火为患,宜用半夏、茯苓、川连、枳实、石菖蒲以导痰化滞。王肯堂之治失眠以理痰气为第一义,盖即指此。胃虚不眠者,宜以秫米半夏汤合异功散或归脾汤。8、胆热不眠者,宜用温胆汤去姜,仿陈修园之意以清胆中之火,甚则加胆草以折其势,火退则已。胆寒...

中医第一方让你整晚都非常享受
答:失眠这个词不是舶来品,在古代的中医里就有记载,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不过在《黄帝内经》中不叫失眠,而是叫“不得卧”“目不瞑”“卧不安”“不眠”等。对于失眠的治疗,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一个专方,名唤半夏秫米汤,这个方子是专为失眠而设。半夏秫米汤,从立方立旨、方药组成、...

发作性睡病中医原理
答:肾阳不足,失其温煦之功,上不能布达于脑,以宣发清阳,布展神机,而神识不明,“阳气者,若天如日,入则寐,出则寤”。阳气不足,不能布达于脑,宣发清阳,以利脑窍,则寤寐失调。脾虚失健,痰浊内盛,壅阻中焦,痹阻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阳气不振,灵机被蒙,而脑神不展。脾虚不能...

有谁知道,治疗失眠的方法。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答:而有的失眠患者喜欢依赖各种安眠药,一旦失眠,就服几片安眠药。安眠药自然也可以治失眠,但是,常服安眠药对人体则多有不利,如:安眠药会损害肝脏;安眠药会造成“药瘾”;对男子而言,安眠药还会引起性欲减退,或者射精困难等不适应症。所以,失眠患者最好不服或少服安眠药。如果选择药物治疗,中药治疗...

治疗失眠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答:五大方法教你快速入眠\x0d\x0a\x0d\x0a一.“不睡觉”法\x0d\x0a\x0d\x0a“不睡觉”法:适用躺下就清醒的人\x0d\x0a\x0d\x0a这种办法似乎很不人道,“本来我就苦于睡不着觉,身心疲惫,你干吗还让我不睡觉?”但它是解决失眠最好的办法,这种办法对“夜猫子”型的失眠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