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信用卡不良率升至1.4%,会产生哪些影响?

作者&投稿:保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建行信用卡不良率升至1.4%,会产生哪些影响?

建行信用卡不良率升至1.4%,会产生哪些影响?

一:不良率上涨

建设银行近日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该行信用卡业务2020年经营情况显现。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末,建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1.44亿张,同比增加0.11亿张;贷款余额8257.10亿元,同比增长11.40%,增速同比下降2.39个百分点;实现消费交易额3.05万亿元,同比下降3.17%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0年末,建行信用卡不良贷款115.91亿元,同比增加39.40亿元,增长量较上年增加26.76亿元;不良贷款率1.40%,同比增加0.37个百分点。

二:严肃对待

分析导致信用卡资产质量承压的原因,欺诈风险近两年来有所降低。根据银行业协会数据,近三年欺诈率分别为2.33BP、1.36BP、1.16BP。由于P2P网贷整治、现金贷整治等监管重拳,共债客群的多头授信渠道被打断,加之居民杠杆率提升,此前激进发卡的部分银行也被叫停。这些现象都会导致信用卡的不良率上涨,这样很有可能导致银行的坏账变多,更多的人的征信下降。

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由于消费金融、小额贷卡、P2P网贷、互联网金融等大量涌入,导致因缺乏顶层统一监管、客户网贷信息难以获取,出现多头授信、共债风险,这些风险显著上升且难以衡量。还有一些收到了疫情的影响,许多的人失业或者是无法上班,本来可以还款的人现在连最低额度都没办法还上,这种大环境下其实也是没有办法怎么办的。所以更多的是应该强调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千万不要随意的超前消费。

信用卡不良率计算公式

不良贷款率计算公式如下: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 可疑类贷款 + 损失类贷款 )/各项贷款×100% = 贷款拨备率 / 拨备覆盖率 ×100%。

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该指标是计算本++口径数据。

不良贷款是指出现违约的贷款。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无法收回时,应从利润中予以注销。

不良贷款率监管标准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中要求不应高于5%,但其实该比例要求并非硬性要求,实际中一家银行的不良其实也是一个商业行为的结果,除不良资产转让外,银行难以像控制存款准备金率和资本充足率那样准确管理不良率,目前银行业的不良率大约在1%-2%之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每家银行的5级分类标准不完全相同,虽然都需要符合2001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关于贷款分类的一些原则标准,银监会在2007年发布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给出了一些定性考量因素和需要考虑的维度,但具体分类并不是完全量化的过程,而是依赖于风险官综合诸多非量化因素综合评估结果,所以不同银行风险官和高管层偏好不同也会导致跨银行可比性下降。

【拓展资料】

不良贷款是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的总称。逾期贷款指借款合同约定到期 (含展期后到期) 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逾期 (含展期后到期) 超过规定年限以上仍未归还的贷款,或虽未逾期或逾期不满规定年限但生产经营已终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 呆账贷款是按有关规定列为呆账的贷款。不良贷款预示着银行将要发生风险损失。把不良贷款减少到最低限度,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

不良贷款是指出现违约的贷款。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无法收回时,应从利润中予以注销。逾期贷款无法收回但尚未确定时,则应在帐面上提列坏帐损失准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995年7月27日发布的《贷款通则》(试行),不良贷款分为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中国自2002年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

信用卡业务遭遇“阵痛期”:不良率全线反弹,工行消费额大降近20%

信用卡业务仍在经历交易金额下降,不良贷款率上升的阵痛期。

去年下半年,上市银行普遍加大了零售信贷投放力度,并且降低风险偏好,按揭贷款占比提升,信用卡贷款占比下降,股份行下降更为明显,而对于信用卡的发展策略,银行之间发生分化。

“去年一季度交易量断崖式下降,四月、五月后开始逐渐恢复交易量。”一位股份行信用卡业务人士坦言,全年境外刷卡消费交易基本没有了,境内只有用消费返现、优惠券等激励手段促进交易额回升。去年三季度开始恢复到了疫情前水平,但全年交易额仍然很难反弹。

在此情况下,相较于发卡量,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更为看重的交易量在全年个位数增速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一些银行信用卡策略趋于保守。

根据央行数据,2020年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1.30万元,同比下降6.38%;银行卡笔均消费金额为656.85元,同比下降10.97%。“信用卡交易量比发卡量更为重要,是交易手续费、分期业务的基础。”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

工行对信用卡业务有所收缩调整。2020年该行未使用的信用卡信用额度1.02万亿元,较上年下降11.79%。信用卡发卡量1.6亿张,同比增加约100万张,较上年少增700万张;信用卡透支余额6816.10亿元,同比增长0.54%,增速较上年下降7.68个百分点。

经收缩调整后,工行成为信用卡资产质量唯一好转的上市银行。工行2020年信用卡透支不良贷款同比减少20.88亿元至129.06亿元;不良率下降0.32个百分点至1.89%。

其余银行中,建行去年新增发卡量1100万张,但消费交易额3.05万亿元,同比下降3.2%。

招行仍是信用卡交易量最大的上市银行。招行去年新增发卡423万张,信用卡交易额4.34万亿元,同比下降0.17%。招行财报称,在信用卡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的背景下,主动持续调优客群结构,不断迭代升级团队业务能力,提升获客效率。

兴业银行是唯一实现信用卡交易量两位数增长的银行。兴业去年新增发卡469.54万张;累计实现交易金额2.31万亿元,同比增长17.17%。

从整个银行业看,受疫情影响,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信用卡策略业务发展策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信用卡贷款(透支、分期)投放迥异。

国有大行中的建行、农行、邮储,股份制银行中的招行、兴业仍大力度加大信用卡贷款投放,信用卡透支规模两位数增长。但是,国有大行中的工行、交行,股份行中的浦发、中信、光大、平安等相继收紧信用卡贷款投放。

经过这一调整,招行信用卡透支规模超过工行,仅次于建行。截至2020年末,建行、招行信用卡贷款规模分别是8257.10亿元、7466.87亿元,分别增长11.40%、11.27%。工行信用卡贷款规模6816.10亿元,同比增长0.54%。建行财报称,深化场景生态建设,积极推进机场高铁、城市商业综合体、加油站三大特惠商圈建设,挖掘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消费场景,加大与支付宝、抖音、百度、京东、美团等头部企业开展联合促销、绑卡支付、积分兑换等业务合作,助力扩大内需消费升级。

信用卡透支增长最快的是邮储、兴业两家银行。截至2020年末,两家银行信用卡透支规模分别为1446.41亿元、3721.17亿元,分别增长17.41%、17.32%。去年12月,邮储银行获得银保监会批复,同意筹建信用卡中心专营机构。

平安、中信、交行、浦发信用卡透支收缩。截至2020年末,上述四家银行信用贷款规模分别是5292.51亿元、4852.32亿元、4641.10亿元、3721.17亿元,分别下降2.07%、4.38%、0.70%、11.72%。

对于信用卡贷款变化。平安银行财报称,去年初受疫情冲击,信用卡消费金额有所下滑,该行积极推进线上化场景布局,去年3月以来信用卡日消费金额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中信银行财报称,持续优化分期结构,加大分期交易和分期资产调整力度,提升账单、单笔分期在业务中的比重;大力拓展场景分期,以多元化场景驱动客户分期需求,挖掘业务新增长点。

8家披露信用卡资产质量数据的上市银行中,除工行业务收缩不良率下降外,其余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全线上升。

信用卡不良贷款率最高的为民生银行。截至2020年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3.28%,比上年末上升0.80个百分点。民生银行财报坦言,新冠疫情以来,经济环境受到较大冲击,部分行业人群还款能力出现下降,信用卡贷款风险加速暴露,银行业信用卡贷款整体呈现风险上升态势。2020年新户逾期率 0.5%,同比下降 0.38 个百分点。2020 年下半年新发不良比上半年下降 25.88 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称,从不良贷款率结果看,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在同业较高,主要原因之一是信用卡核销和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置力度有待加强。还原本年不良资产处置后,本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在同业处于中等水平,未来本行信用卡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截至2020年末,平安、中信、兴业、浦发的信用卡贷款不良率分别是2.16%、2.38%、2.16%、2.52%,分别较上年末增长0.5、0.64、0.69、0.22个百分点。

建行、招行信用卡不良率仍在2%以下,截至去年末分别是1.40%、1.66%,分别增加0.37、0.31个百分点。

银行业对2021年信用卡资产质量仍持不乐观预期。兴业银行财报称,2021年,信用卡业务仍处于风险释放期,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继续释放,资产质量仍将面临一定压力。招行财报称,展望2021年,鉴于疫情变化仍有不确定性,居民就业、收入和消费仍在恢复,叠加共债风险等因素,预计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控仍将持续面临压力。中信银行财报称,贷后坚持现金清收、常规核销和不良资产证券化并行的多样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同时,积极主动 探索 信用卡批量转让业务,全力以赴压降不良。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信用卡(贷记卡)半年报:发卡量增势趋缓,不良率抬头

在经济下行压力、共债风险等多方面因素下,上半年信用卡(贷记卡)发卡数量增速放缓,资产质量压力持续加大,不良生成较快。

从行业来看,2019年上半年末信用卡(贷记卡)发卡量较年初增速仅为3.5%,而2017年、2018年同比增速分别为超26%、16.7%。其中,交通银行今年上半年末的信用卡(贷记卡)数量与年初相比,减少了8万张,这是历史首次。

同时,多家银行信用卡(贷记卡)不良率增加。例如,相较于年初,交通银行信用卡(贷记卡)不良率增加了0.97个百分点,浦发银行增加了0.57个百分点,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分别较年初上升0.19和0.05个百分点。

发卡量增速降至个位数。

央行发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信用卡(贷记卡)(包括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11亿张,较年初仅增长0.25亿张,增速仅为3.5%。

而2018年末,我国信用卡(贷记卡)(包括借贷合一卡)累计发卡数量达到6.86亿张,同比增速为16.7%;2017年末,信用卡(贷记卡)发卡量达到5.88亿张,同比增幅超26%。

这一趋势也反映在各家银行的半年报上。今年上半年末,在六大国有银行中,仅有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的累积或新增信用卡(贷记卡)发卡量增速达到两位数。截至6月末,农行信用卡(贷记卡)累计发卡量1.14亿张,同比增长10.6%,上半年信用卡(贷记卡)消费额9599 亿元,增长13.96%;邮储银行新增发卡519.78万张,同比增长28.94%,信用卡(贷记卡)消费金额4448.17亿元,同比增长25.55%。

而建设银行上半年发卡量累计1.28亿张,较年初增长5.43%;工商银行信用卡(贷记卡)发卡总量15445万张,新增发卡量为345万张。中国银行6月末信用卡(贷记卡)累计发卡量11832.96万张,新增发卡量767万张。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国有大行交通银行上半年末累计发卡量为7147万张,较年初减少了8万张,这一现象是多年以来首次出现。“我行应对外部市场形势变化,贷前、贷中管控多管齐下,主动加强信用卡(贷记卡)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平衡,提升催收效率和资产保全能力。”交行在年报中称。

此外,最近这两年发卡量比较多的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在今年上半年也变得“保守”起来,增速均为个位数。截至6月30日,招行信用卡(贷记卡)流通卡数9061.04万张,较上年末增长7.48%;平安银行信用卡(贷记卡)流通总量为5570.39万张,较2018年底增速为8%。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称,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和金融强监管政策下,银行主动调整策略,对于信用卡(贷记卡)的策略不再那么激进。另外,2018年p2p事件频发,增加了信用卡(贷记卡)的风险。在信用卡(贷记卡)业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客群逐渐下沉,银行也正在警惕信用卡(贷记卡)的个人信用风险。

不过,国内信用卡(贷记卡)市场空间距离见顶尚远。我国目前人均持卡率仅为0.5张左右,而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均持卡率3张左右,差距仍然十分明显。

不良率增加

半年报显示,在六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交通银行和浦发银行信用卡(贷记卡)的不良率上升明显:6月末交行信用卡(贷记卡)不良率为2.49%,较年初增加了0.97个百分点,浦发银行为2.38%、较今年年初增加0.57个百分点。

另外,招行、平安银行6月末信用卡(贷记卡)贷款不良率分别为1.3%、1.37%,分别较年初上升0.19和0.05个百分点,信用卡(贷记卡)不良贷款余额则分别较年初增长33%、12%。

“受到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共债风险上升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消费金融全行业的风险都有所上升,但整体风险表现仍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平安银行称。

中信银行也在半年报中提到,2018年以来,现金贷、互联网消费贷、P2P等市场放贷主体日益增多,债务风险不断聚集,市场共债客群资产质量波动明显,此类风险有向信用卡(贷记卡)行业传导的趋势;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部分地区及行业从业者的就业及收入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导致部分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降低。两重因素叠加,致使信用卡(贷记卡)业务风险有所上升。

“就全行业而言,其实各行信用卡(贷记卡)领域的风险都在不同程度上升,这一方面与外部环境变化导致持卡人收入下降有关,另一方面也受高杠杆下共债风险暴露影响。”浦发银行零售总监刘显峰在中期业绩会上表示。

黄大智表示,对于共债风险,银行首先应该对于共债客户的审核更加严格。另外,银行要广泛与各类互联网借贷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前发现共债客户。

此外,信用卡(贷记卡)不良率的高企还与P2P风险事件频发,以及信用卡(贷记卡)客户由最优质客户逐渐下沉有关。

“2018年监管推进,P2P等网贷平台集中发生风险事件,并通过共债风险影响到了信用卡(贷记卡)贷款质量。除了共债风险外,信用卡(贷记卡)不良抬头本质上与当前的整体宏观环境有关。2018年整体信用偏紧,社融存量增速新低,当融资增速无法保证存量债务的利息偿还,必然带来债务违约,信用卡(贷记卡)背后的主体中,资质较差、信贷资源获取能力较弱的那部分,受到影响兑付发生困难。特别是2017年我国信用卡(贷记卡)业务迅速扩张,发卡量攀升背后也伴随着一定的客户资质下沉,增加了这部分资质较差借贷主体的比例。”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称。

一位股份制银行信用卡(贷记卡)中心总经理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犯罪呈现产业化、金融欺诈涌现的问题非常严重。前两年行业内为了节省递推成本,大力发展线上发卡,这为金融犯罪供应了机会,给银行带来了不少损失。当下,不少银行不断强化新技术,对客户运行甄别,并研发欺诈评分等大数据模型,识别虚假申请等欺诈风险。另外,发卡的重心从线上重回线下。

受实体经济下行压力、金融强监管以及前期激进策略等因素的影响,下半年信用卡(贷记卡)的资产质量还会下降。不过,也有另外一位股份制银行信用卡(贷记卡)人士称,未来信用卡(贷记卡)的资产质量虽有压力,但已经得到控制,不会有大幅增长。

《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信用卡(贷记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38.84亿元,占信用卡(贷记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7%,占比较上季度末上升0.02个百分点。

当前,已有地方监管开始行动,防范信用卡(贷记卡)风险。例如,8月26日,北京银保监局印发《关于加强银行卡风险防控的监管意见》要求:辖内商业银行应积极引入个人征信、通信运营商、社保、公积金、纳税证明、交通运输部ETC数据等外部可信数据,不断优化风险评价模型和交易监控模型,利用“大数据+模型”技术手段不断完善银行卡风险管理体系,同时,严禁银行卡及相关绑定业务通过攀比赠送、竞相折扣、加码优惠等促销手段开展恶性竞争。

不良余额如何排名

截至目前,42家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已披露完毕,不良贷款率均在0.7%至1.8%之间,其中31家银行的不良率较上年末有所降低,另有3家与上年末持平。其中兴业银行不良增长率达到100%,华夏银行不良率最高,此外,优等生招商银行资产质量下滑,不良贷款双升。

从不良率变化来看,区域性银行中,北京银行、广州农商银行的不良率增幅最大,不良率相比年初都增加了0.2个百分点;在全国性银行中,兴业银行的不良率增幅最大,相比年初增加了0.05个百分点。

 来源:轻金融

▍兴业银行新生不良增长率100%

去年刚刚实现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继续“双降”的兴业银行,到了今年上半年却交出了一个双增的成绩单。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0.05 个百分点至 1.15%,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 62.92 亿元至 550.06 亿元。

不良覆盖率251.3%,比一季报的268.89%下降了17.59个百分点。拨贷比2.89%比一季报的2.95%下降了6bp。中报不良贷款减值准备余额1382.3亿比一季报推算出的1367.57亿多了14.73亿,比去年末1309.09亿多了73.21亿。

如果根据不良增量+核销作为新生成不良的下限。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新生成不良至少为286.19亿,而去年同期为111.31亿,增长率可以说是超过100%。

这种不良率的上升,离不开重仓房地产的业务布局。据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兴业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由3175亿元增加到3368亿元,猛增近200亿元。

截至6月末,兴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3335.58亿元,房地产业贷款占比6.98%;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1065.33亿元,占比23.17%,房地产贷款合计占比为30.15%,超越了监管“红线”。

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增速   来源:中金

▍华夏银行不良率最高:1.79%

在所有上市银行中,华夏银行不良率最高,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达411.1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9%,较上年末增长0.02个百分点。

从结构上看,华夏银行的公司贷款业务不良贷款率为1.91%,较上年末下降0.03%;个人贷款业务不良贷款率为1.88%,较上年末增长0.12%。个人贷款不良上升主要集中在信用卡业务领域,原因是受疫情持续及反复影响,信用卡客户阶段性违约有所增长。

▍招商



~

信用卡的弊端有哪些
答:1、服务人员于持卡人消费过程超刷,或窃取其信用卡资讯至其他商家消费。这种情况无论是实体商家还是网络虚拟商家,皆有可能发生。 2、我国的诚信体系不够完善,在银行授信、POS机发放等环节审查不严,同时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够,导致信用卡套现犯罪愈演愈烈。 3、刷卡不像付现金那样一张一张把钞票花出去,一刷,...

信用卡收费标准
答:2、取现手续费和利息:使用信用卡取现后会按照日利率万分之五对取现金额收取利息,取现时还将按取现金额的1%至2%收取手续费。 3、分期手续费:信用卡分期手续费由分期期数决定,期数越多费率也就越高,并且不同银行对信用卡分期费率的规定也不同,具体费率可咨询银行客服。 扩展资料 一、取现手续费方面: 虽然信用卡...

你身边有哪些深陷现金贷或信用卡债务的人吗?他们现在还好吗?
答:第一组数据:1月30日,中国银联公布,截至2018年12月末,银联客户 信用卡 有效卡量近1.4亿张,同比增长34%。数据显示,2018年,天津、重庆、辽宁等地区的信用卡不良率已经超过了4%;四川、北京、黑龙江等地区的信用卡不良率也接近4%;有效卡量排在全国前列的广东省和卡均交易笔数领先的上海,信用卡不良率都已经超过了...

银行卡会自动注销吗?
答:银行是会自动注销的。比如说中国银行,卡内没有余额,4年未使用,那么银行卡会自动注销。建行银行卡余额在人民币100元(不含)以下、3年(含)以上未发生交易,账户会转为睡眠账户,但银行卡不会自动注销。因此,银行卡长时间不用会不会自动注销,最好是问发卡银行客服确定答案。【...

信用卡(贷记卡)超过10张的后果有哪些?只恨知道的太晚了
答:各大银行为了争抢客户,不断推出各种信用卡(贷记卡),很多卡友看到这个卡也想办,看到那个卡也想办,结果不知不觉就办了好多张信用卡(贷记卡)了,甚至有的办了超10张信用卡(贷记卡)。这里要说的是,信用卡(贷记卡)并非办的越多越好,尤其是信用卡(贷记卡)数量超过10张的,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 1、不...

2020年最值得养的5张信用卡!
答:年报面面观 招商银行仍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和行业优势。当发卡量超过1亿,交易量和信用卡收入居行业第一时,流通户数、交易量增长率、利息和非利息收入同期增长率超过20%,保持快速增长,而信用卡不良率下降0.29个百分点,为1.11%,保持较低水平。在2017年度报告季度的一半以上,25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13家...

信用卡的弊端有哪些
答:1、服务人员于持卡人消费过程超刷,或窃取其信用卡资讯至其他商家消费。这种情况无论是实体商家还是网络虚拟商家,皆有可能发生。2、我国的诚信体系不够完善,在银行授信、POS机发放等环节审查不严,同时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够,导致信用卡套现犯罪愈演愈烈。3、刷卡不像付现金那样一张一张把钞票花...

多家银行信用卡
答:在财报中,多数银行认为信用卡不良率下降主要是由于深化客户基础结构和资产结构优化调整,积极推进信用卡资产证券化业务,多措并举降低不良压力,确保信用卡业务稳健发展。去年,许多银行已经开始信用卡整顿工作。2021年,为了降低风险,农行、中行、工行等多家银行发布公告,进一步限制信用卡违规行为。要求持卡人...

信用卡缺点
答:信用卡使用的四大禁忌主要是: 1、逾期还款: 信用卡一旦没能在归到的还款期限内按时还上款,将自逾期那一天起开始按万分之五的日利率来计收罚息,一直到客户全部还清为止。逾期的时间越长,产生的罚息会越多,客户的应还款额也会越多。 而逾期情况还会被银行上报央行征信系统,在个人征信报告里留下不良记录,从而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