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思考力~下篇》

作者&投稿:长沙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上周看的李忠秋老师的《结构思考力》,此书能够给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脑子里面没有逻辑,找不到问题的关键,沟通表达思路不清晰,不能够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的朋友带来一些帮助。

    书本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讲述的是本书的目的、结构思考力是什么、结构思考力的作用;下篇讲述的是结构思考力的五个步骤以及具体的运用方法。五个步骤分别为,明确理念打基础、基于目标定主题、纵向结构分层次、横向结构选顺序、形象表达做演示。

      上篇我们讲到了本书的目的、结构思考力是什么以及作用,下篇我们继续来讲述结构思考力的五个步骤以及具体的运用方法。五个步骤分别为,明确理念打基础、基于目标定主题、纵向结构分层次、横向结构选顺序、形象表达做演示。

一、明确理念打基

这一章主要是讲述结构思考力的四个基本特点与结构化接收信息的三个步骤。

一)结构思考力的四个基本特点

        思考过程是别人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所以常常很难被人察觉,因此也变得难以学习。同时由于思考过程非常复杂且很快完成,导致很多天生结构思考力就很强的人,也很难表达和传授清楚这种方法,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运用结构思考力的四个基本特点来进行表达,就可以做到清晰有力的表达了。

      结构思考力的核心理念是其四个基本特点,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用一个词语综合起来就是论证类比。

1、特点一:“论”——结论先行

      结论先行正是 “先总后分”的体现,先框架后细节,先总结后具体,先结论后原因,先重要后次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表达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让听众迅速抓住要表达的主旨,帮助听众沿着主题思路去理解内容,提高表达的效率和效果。

        如果想要让你的表达更有说服力,就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结论先行,然后再进入细节。自上而下的表达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利用对方的思考和推理来增强你的说服力,因为先听到结论,人们会很自然地将后续的依据和前面的结论做一个连接,并更容易认可你的结论。

2、特点二:“证”——以上统下

        "以上统下"概念是出自于《金字塔原理》一书,指的是在金字塔结构中,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在上下的纵向关系中,可以比喻为“父子关系”,也可理解为,向下分类,向上概括。

      在这里需要注意三个特征,第一,符合以上统下才能够保证表达的效果:第二,有理由支撑的结论才有说服力:第三,以上统下的特点符合实践要求。

3、特点三:“类”——分类归组

      运用结构思考力的方式将事物进行归类组织,可以使沟通的效率提高,也可以提高思考问题的效率,还能把问题想得全面保证效果。当然分类的种类不是越多越好,一般控制在3~5个归类,这样方便大家记忆。 

4、特点四:“比”——逻辑递进

      这个特点是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这种逻辑顺序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更容易让对方记忆。比如本书的结构,它就是按照结构思考力应用步骤“明确理念打基础——基于目标定主题——纵向结构分层次——横向结构选顺序——形象表达做演示”的时问顺序来呈现的。

二)结构化接收信息的三个步骤

      在纷繁的信息中识别关键点,理解他人的核心内容并能够总结清楚,也就是运用结构思考力做到听清楚、说明白!作者将这个方法总结为以下三个步骤。

1、识别信息中的事实、理由及结论

      找出信息中哪些是观点类的,哪些是事实描述类的信息,观点类的信息中哪些是结论哪些是支撑结论的理由,并将它们区分开,步骤如下。

      寻找那些事观点——确认哪个观点是结论——找出支持结论的理由。

2、找到事实与观点的对应关系,并画出结构图

      识别信息后,接下来要通过结论、理由、事实的对应关系画出金字塔结构图,让我们去判断对方结论的合理性,不但听清楚了,还能够从侧面提高我们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人云亦云。

3、一句话概括出所有内容

      接收信息除了在前两步做到能够听清楚以外,最后还要用一句话概括出所有内容,做到说明白,让大家清楚的知道你表达的内容与重点。

二、基于目标定主题

        这一章本将进入构思阶段,分享思考表达中搭建我们自己的金字塔结构的具体方法。结构思考力强调先框架后细节、先总结后具体、先结论后原因,是一种典型的目标导向的思维模式,所以搭建出有说服力的金字塔结构一定要先明确目标、主题,并以有效方式引出主题。

一)确定目标——让表达有的放矢

        无论是思考和表达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有了目的才能确定主题、搭建结构,才有努力的方向。

1、第一、设定场景:提前表达设定场景确认

        需要提前是定表达场景,且越具体越好。因为只有提前设定好未来这一次表达的时间、地点、人物,你是进,对方是谁,才能组织你的内容,而且这个场暴越具体越好,因为即使同样的内容在不同场景下的目标可能都不相同。场景内容越具体越好,这样才能够保证未来和目标的结构更准确。

2、第二、确定目标:目标是希望对方有哪些行为

        需要确定一个目标,才在你表达以后,希望对方能够哪一些行为,从而能够让你达到目的。

二)设定主题——让观点表迏更明确

      每当我们去参加各种会议时,又得时候不知道会议想表达什么观点与主题,觉得枯燥又无味。如果我们提前设定主题,从主题上思考,就能够改变枯燥无味的会议或报告。设定主题由以下两个步骤,一个是确定结论,一个是包装主题。

1、第一、确定结论:一个为目标服务的结论

        这个主题一定是基于目标的,而且必须是一个有观点的结论。目标不同,同样的内容主题也不相同。同样的思考力课程内容,针对企业家、员工、HR不同目标群体,尽管都是讲结构思考力,但是针对的人群不同,所以目标也不同,主题也不一样。

2、第二、包装主题:一个打动人心的主题

        同样一个主题,如果通过包装出商品名更体现其冲击力。

包装主题的时候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简单、准确、利益(从对方角度出发),这三者缺一不可。其次,可以运用选题矩阵可以优选出最优的主题。一个主题我可以包装出好多个主题选题矩阵,它可以帮你把选题时的感性因素理性化:把主题放到第一列中,从“简单、准确、利益” 三个维度,分别给每个主题的每个维度打分。

三)设计序言——让表达更吸引人

        一个人接收信息之前,脑子里定想了好多好多的事情,导致跟对方沟通有一定的延缓性。当开始看书时,脑子里一直在想某件别的事情,才导致翻了几页都还没看进去。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种在沟通之前把对方吸引过来。换句话说,要搭建一个共同的沟通平台,然后才开始后面的表达,这种方式就是接下来要分享的序言的讲故事结构,它是一种可以快速抓住对方并吸引对方的开场方式。

序言的讲故事结构包含 4 个要素:s是情景、C 是冲突、Q 是疑问、A 是回答(解决方案),为便于记忆称为 SCQA。情景就是一个大背景,冲突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后的问题,疑问是如何在这个背景下解决这个问题,答案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案。

、纵向结构分层次

        思维同时具备两种能力:一种是从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路径分解,探求答案的能力;另一种是把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结论或最好解决方案的能力。与上述两种能力相对应,本章将介绍在纵向结构搭建金字塔结构时的两种方法:一是从上而下的搭建金字塔结构,叫作疑问回答做分解;二是从下往上搭建金字塔结构,叫作概括总结做聚合。通过分层次搭建的框架,既能结论清晰,又能以上统下,让表达有理有据。

一)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做分解

      自上而下疑问回答,指的是问题的回答就是表达的一级标题,这些标题同样也要求是有中心思想的主题句,这样就会引发听众听到一级标题后的疑问,接下来再回答这些疑问构建二级标题。依次类推,直到你觉得已经解决对方所有的疑问并能够接受你的观点为止就完成了结构框架的搭建。

      通过自上而下的疑问回答做分解,可以达到两个目的:第一,表达会非常吸引人,因为说的内容都是对方关心的问题,第二,表达一定非常有说服力,因为对方关心的问题已经被一个解答过了。这样的思维模式跟平时正好是相反的,平时我们更习惯于告诉对方我们有什么,而这种方式是站在对方角度看对方会关心什么。

      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做分解构建金字塔结构的两个步骤,分别是设想问题、回答问题。

1、第一步:设想问题,从对方角度出发的新模式。

设想问题是在已经确定完主题的基础上,看对方会关注什么问题。

设想问题方法论:

* 5W2H(确保问题被全面覆盖)

* 2W1H(简便方法)

* 从2W1H到1——2——3简易结构思考力模型

2、第二步:回答问题,提前想好答案事半功倍。

回答已设想的问题。把对方可能会关心的所有问题都设想出来,有备而来想好答案可以提升表达的效果,这就是自上而下搭建结构的一种方式。

二)自下而上——概括总结做聚合

        除了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做分解搭建金字塔结构的方法,还有第二种构建金字塔结构的方法,就是自下而上概括总结做聚合。

1、自下而上概括总结做聚合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收集信息。将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全部罗列出来。

第二步:分类。这个环节的原则是 “归类分组”,确保同一组的思想都属于同一个范畴。

第三步:概括总结。通过下面各个要点的观点,将每个分类概括

出一个结论,当然还可以继续往上概括,直到金字塔结构的塔顶得出

最终的结论为止。

自下而上概括总结不仅是让观点更加清晰,很多时候也是一个发现新思想的过程,同时收集信息、分类、概括总结也是人类理性思考的原点。

2、概括总结:杜绝“没有中心思想的主题句”

自下而上概括总结做聚合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避免没有中心恩想的主题句出现,换句话说就是得出结论,告诉对方你想表达的关键信息是什么。

方法1:寻找共性,通过共同点概括结论

方法2:情景想象,面对面时你会跟对方说什么

方法3:善用修饰,特出可以感动人心的结论

三)上下结合——两种方法不可分

      纵向结构中的两种方法一般都是同时使用的。什么时候自上而下呢,当我们的目标特别明确的时候,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做分解。比如你参加竞聘,这时你的目标就非常明确,一定是从上往下搭建结构会更好。什么时候自下而上呢?没有目标的时候,比如年底写工作总结的时候,如果你也不知道要表达的目标是什么,那就把一月到十二月所有的事情列出来,然后按照你的工作内容进行分类,之后再将每个类别概括出一个结论,最后再将这些结论往上概括出一个总结论来,便完成了金字塔结构的搭建。

四、横向结构选顺序

        本章重点解决每组思想如何 “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的问题我们称为横向结构选顺序,让思考不再混乱!

        在横向结构中,我们关注的是同一组思想的横向之间是否做到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综上所述,在横向结构中一共有两种方式,清晰地罗列要点叫作归纳,有针对性的说服叫作演绎。归纳论证是将一组具有共同特点的思想归类分组并概括出的结论;而演绎论证则是对演绎过程的概括,重点在于演绎推理过程的最后一步的结论。

一)演绎法

      演绎是从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出发,去认识个别的、特殊的现象的一种论证推理方法。图 4-3是一个演绎的结构,也是咱们非常熟悉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在横向结构中我们关注的是,这三个要素之间的横向关系,因此演绎的金字塔结构图与前几章看到的结构图略有差别,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是横向画出来的,而最上面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是对于下面这个论证过程的自下而上概括总结。

演绎论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标准式,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一种是常见式,即现象——原因——解决方案

二)归纳法

      横向的归纳论证将重点关注如何对事物进行归类,如何将隐形的思维显性化工具化,以及如何运用现有的结构来审视问题。

      归纳是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方法(见图 4-15)。如图 4-16所示,向领导汇报工作时,分别从加大媒你宣信、婚加集田终端协给机和强终35万元专项款三个方面,得出“希望争取加大资源投入”的结论,这就是典型的归纳。

三)因需选择,归纳法与演绎法适合哪些方面

1、演绎适用于需要说服对方时

当你需要说服对方的时候或觉得对方可能会有抵触心理的时候,用演绎的方式会更好一些。而演绎论证作为横向结构中一种主要的方式也有其利弊和适用情况。

第一个“利〞是证明结论的必要性。

比如通过大前提以无可争议的说法来陈述情况,小前提是对情况的评论意见,结论是情况所代表的含义 及评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可以得出一个必然的结果。

第二个“利”是对有拒绝心理的听众极为有效,比如对方不认同我这个观点,你用演绎的方法证明会很有说服力。

那弊的地方是什么呢?

第一个“弊”是如果听众对前提有异议整个论证就失去效果,比如你跟女孩说:“你适合嫁一个这样的人。对方说:“我凭什么要嫁给那样的人。”你继续说:“我就是这样的人结果可想而知了。所以对方不接受大前提,风险会特别大,整个后面的论证就全白做了。

第二个“弊”是听众在听到结论之前要记忆大量的信息。比如你要写一个特别长的报告,前 10 页是大前提、小前提,第11页才开始出结论,从按收信息者的角度,他在听到结论之前要记忆太多的信息,负担太大。这与结构思考力中结论先行的标准也相背离了。

2、归纳适用于对方关注解决方案时

当对方关注解决方案时,更适合运用归纳的方式。横向的归纳论证有哪些利呢?首先,便于记住要点,方案就包含1、2、3三个方面,要点很清晰。

其次,一点被否定其余要点仍具有说服力。

最后,对于注重具体措施的听众极为 有效。比如上司只关心这个方案是什么,你1、2、3、4、5几步就可以了。

~

《结构思考力》|让思考更有力,让表达更清晰
答:本书的重点是运用结构思考力来提升思考和表达。 结构思考力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我们思考(解决问题、决策)和表达(写作,口头表达,沟通,辅导)等方面都有一个基本的思路。 结构思考力继承了金字塔原理的精华部分,其实无论是表达还是思考,脑子里都应该要有个框架,结构思考力就是在我们思考时候帮助我们搭建一个思考的...

读书笔记之《结构思考力》
答:结构思考力作为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是可以借助工具通过后天训练培养的。而 金字塔结构正是提升我们结构思考力的有效工具。 下图就是金字塔结构的思维模式。 在金字塔的纵向结构中,每一组的观点都必须是下一个层次观点的概括;横向结构中,每一组的各个观点互不重叠,且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就构成了一个严谨的结构。通过...

《结构思考力》读后感
答:下面,是我对李忠秋《结构思考力》的简单认识。刚开始看接触《结构思考力》觉得挺枯燥乏味,就像在大学课堂上学习管理学理论知识一样,时不时的注意力会跑偏,也正是体现自己缺乏思考力,有思考也是散乱无章的,虽然整本书结构简单,章节承上启下,从大的概念上很容易理解,但是通过四天看下来,总觉得并...

2022-07-13《结构思考力》之“结构思考力的核心理念”
答:【结构思考力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说,为什么要进行结构化思考?】面临纷繁复杂问题的时候,可以从结构的角度把问题看清、看全,从而有效地应用思考表达解决问题,甚至是商业创新。比如:如果有200毫升的水,如何能装到100毫升的杯子里?该问题的结构是杯子、水和外部环境。这件事情可以从3个方面去考虑,...

《结构思考力》要点
答:最近一个月的时间阅读了《结构思考力》,书的内容不是很多,主要就是讲了结构思考力这个思维工具,这个工具能够帮助我们理顺自己的思维,在写作、说话、工作中等很多场合都可以用上,很实用,书中的例子也很多,但要想掌握还是要多练习才行。本书作者是李忠秋,算是芭芭拉·明托所著《金字塔原理》的国产...

《结构思考力》助力职场
答:复杂问题千头万绪,如何想,才能梳理出清晰脉络?口头表达杂乱无章,如何说,才能让人透彻理解自己?请示报告平庸暗淡,如何写,才能不辜负自己的努力?究其原因,是我们在传递信息时,没有构建一个有效的结构。今天,就向大家推荐一本书——《结构思考力》。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源自于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

认识结构思考力
答:我们在工作中的汇报、发言,如果是具有结构的发言很容易让大家理解,也很容易被大家认可。如果你做了30分钟的汇报,没有重点,会让参会者不知所云。因此锻炼结构思考力是很有必要的。结构化思考强调先总后分的思考过程,也就是我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先把结论抛出,让别人首先知道你论述的问题是什么...

2019-05-01 结构思考力
答:《超级个体》关于结构性思维 对于没有要点、杂乱无章的总结、演讲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因为人的大脑只能接受结构化信息。那么何为结构?何为结构思考力呢?举个例子:如何把200ml的水装入到100ml的杯子里?从结构思考力来尝试从杯子、水、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分析,然后再展开去想可能的解决方案。如下图:...

人人都应该有的一种能力:结构思考力
答:结构思考力是人人都需要具备的一种技能,拥有这种能力可以让我们在思考(解决问题、决策)和表达(写作、口头表达、沟通、辅导)等方面变得更简单清晰。我用三天时间读完了李忠秋的《结构思考力》,在我看来,它是一本工具书,虽然我读完了它,但我知道要真正培养结构思考力还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所以在看完本书后及时...

结构化思考力阅读笔记
答: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断的磨练和学习来掌握结构化思考的能力。结构化思考是任职领导岗位、管理岗位的重要能力之一。试想,一个人连自己的想法都描述不清楚还如何领导?!        结构化思维力最重要的是“ 结论先行 ”。所谓“结论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