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兵刑合一?

作者&投稿:尔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刑起于兵,故曰兵刑合一。

1.中国古代法起源于战争,战争、统军需要催生刑法制度。

2.中国古代法的起源中,法与刑不分,兵与刑也不分,特别是因战而设法,用兵而作刑是一种历史现象。

3.是古人对上古时期史实的凝炼和总结,揭示了古代法律起源与战争和军队活动之间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4.但不足在于它忽略了法律产生经济根源。

中国古代兵制,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主要包括兵农合一制、全民皆兵制、征兵制、军户制、团结兵制、民兵制、募兵制、卫所制等。

在西周、春秋以前,是寓兵于农的。所谓寓兵于农,就是以农器为兵器。古代兵器是铜做的,农器也是铜做的。兵器都藏在公家,临战才发给,即所谓授甲、授兵。兵器只能供给正式军队用,乡下保卫团一类的兵,是不能给与的。但是,当敌人打过来时,又不能随便拿着个农器就自卫,所以《六韬》中说,教民将某种农器当某种兵器。

到战国时期,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对抗的加剧,开始出现了全民皆兵制。春秋时,各国用兵,最多不过数万。至战国时,却阬降斩级,动以万计。根据《左传·成公二年》记载,齐顷公鞍战败北逃回去的时候的情形可知,其时正式的军队虽败于外,各地方守御之兵仍在。

而《战国策》载苏秦说齐宣王之言,说“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竟不守;战而不胜,国以危亡随其后;”可见各地方守御之兵,都已调出去,充作正式军队了,这是战国时兵数骤增的原因。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全国皆兵的,怕莫若此时了。所以战国后期,秦楚皆带兵百万,而其他五国军队人数也在30-50万之间。



~

请分别解释一下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
答:顺时、刑德、斗击、五胜云云,表明兵阴阳家实际上是在阴阳五行框架支配下的多种术数形式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中的运用或延伸;而“假鬼神以为助”,则意味着一切借助鬼神的方术巫法在军事上的应用,也都可以归入兵阴阳的范围。 兵阴阳家既包含了以往各种军事术数,诸如卜筮、占星、占云气、占梦、祭祀、禳祷、诅咒、厌胜...

中国古代的征兵方式
答:纵观中国古代兵制,征兵、军户、募兵相继出现,又互相渗杂,总的说来,征兵帛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封建国家的需要;军户制,因为兵农合一,不用政府出钱养兵而受推崇较多,但他容易废驰破坏的毛病无法根除;北、南宋的募兵则最为失败,因为花了钱又养不出能战之兵,清朝的募兵制相对成功一些,清代普通百姓几乎没有...

求大神帮忙翻译这段文言!!
答:赵高教其女婿咸阳令阎乐劾不知何人贼杀人移上林。高乃谏二世曰:“天子无故贼杀不辜人,此上帝之禁也,鬼神不享,天且降殃,当远避宫以禳之。”二世乃出居望夷之宫。 留三日,赵高诈诏卫士,令士皆素服持兵内乡,入告二世曰:“山东群盗兵大至!”二世上观而见之,恐惧,高既因劫令自杀。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

关于中国古代兵士制度历史沿革的问题?
答:三国以前是募兵制度,人口多吗,起源应该是秦朝,耕战。奴隶社会军队多样化,奴隶、平民、贵族都是军队的组成部分。三国时期主要是人口下降很厉害,故而大的诸侯许可拥有私人武装的部队加入自己的阵营,于是府兵制开始,晋朝短暂的统一后,中国大乱,拥有私人武装的大地主阶级能够抵御胡人的攻击,到了南北朝...

司马迁受的是什么刑罚?
答:受的是宫刑,是因为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的李陵事件。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

新兵入伍前役前训练能玩手机不?
答:该书认为“图强之道,首在足兵”“世未大同,国际间战争实所不免。盖国际利害冲突,动辄酿成纠纷,虽有国际条约及国际机关,以谋保和平,而期制止用武,然战争仍被采为解决纠纷之手段”。作者指出,募兵制以志愿兵制为主,弊病较多;征兵制以义务兵制为主,优点是兵民合一。

古人是怎么参军的?
答:参军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cān jūn,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代以后也可指去当兵。“参谋军务”的简称。参军也可以叫做入伍。入伍,与我国古代军阶编制有关。据《周礼》载:我国古代军队里“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五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从西周...

汉代“发兵”制度的汉代发兵制度的实施情况
答:总之,统兵权与发兵权逐渐合一是东汉兵制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与上述形势相应,东汉发兵也出现了若干变化,主要表现在:(一)发兵对象多为中央兵、地方的营兵及缘边州郡兵章帝章和二年(公元88年)冬十月,以窦宪为车骑将军,北伐匈奴,“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出塞”29。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

八旗兵是怎样分类的?
答:清朝八旗制的由来及分类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由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录制度上建成的,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始建四旗,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满族...

古代士兵的称呼
答:1、兵农合一制 在西周、春秋以前,是寓兵于农的。所谓寓兵于农,就是以农器为兵器。古代兵器是铜做的,农器也是铜做的。兵器都藏在公家,临战才发给,即所谓授甲、授兵。 兵器只能供给正式军队用,乡下保卫团一类的兵,是不能给与的。但是,当敌人打过来时,又不能随便拿着个农器就自卫,所以《六韬》中说,教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