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译为简单的文言文例句是

作者&投稿:蔡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易在文言文的例句+意思

〈动〉

1. 换,交换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战国策·魏策》

以大易小。 弗敢易。 易寡人之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楚人围 宋,易子而食。——《左传·哀公八年》

移风易俗。——李斯《谏逐客书》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改变,更改

狱词无易。——清· 方苞《狱中杂记》

无不可易。——《洗髓经》

3. 替代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易·系辞下》

北都政变,以暴易暴者数矣!——章炳麟《致段祺瑞书》

4. 蔓延;传播

绝其本根,勿能使能殖,畏其易也。——《东观汉记》

5. 治,整治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

6. 轻视。含有“不以为意”的意思

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乐记》。注:“易,轻易也。”

是于圣人也,胥易技兿。——《庄子·应帝王》。释文引崔注:“易,相轻易也。”

易者使倾。——《易·系辞下》。注;“易,慢易也。”

吏民慢易之。——《汉书·王嘉传》

寄伪儿啼,恐栗,为儿状。贼易之,对饮酒,醉。——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韩非子·五蠹》

〈形〉

1. 容易。与“难”相对

贵货而易土。——《国语·晋语七》

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乐记》

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唐· 岑参《秋夜宿仙游寺南》

事有难易。——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简易,简省

栾范易行以诱之。——《左传》

3. 平坦

羁坚辔,附易路。——《文选·枚乘·七发》

〈名〉

1. 古代指阴阳变代消长的现象

王者乘时,圣人乘易。——《管子》

2. 古代卜筮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三易

3. 《周易》的简称

《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故谓之《易》。——朱熹《周易本义序》

本之易。——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4. 古代占卜官名

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土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礼记》

5. 卜筮之象,古代以示吉凶祸福

卜易、谈星、看相…晚生都略知道一二。——《儒林外史》

6. 通“埸”。边界

观国之治乱臧否,至于疆易而端已见矣。——《荀子·富国》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易·大壮》

殖于疆易。——《汉书·食货志上》

吾易久远。——《汉书·礼乐志》

7. 易水的简称 。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秦兵旦暮渡 易水。——《战国策·燕策》

易,出 代州,经 保定之 易州、安州至 高阳,下与 曹、徐、滋、沙诸河合。—— 明· 徐向志《读书札记》。

2. 有谁知道一些容易懂的,简短的文言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不是最短的 但是是最简单的

3. 古文中“为”解释以为的古文例句古文例句

⑴成为,变成.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③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④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⑤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⑦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⑧因而化怒为悲.⑨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⑩宁知此为归骨所耶?⑵做.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⑤李 李忠义 其城为坎以先登.⑥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⑦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⑧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⑨故为之说.⑩然得而腊之以为饵.(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2)为坛而盟.(13)亮躬耕陇亩,好为?(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15)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1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7)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18)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19)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20)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2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23)为民诬太守者视此!(24)愿为小相焉.(2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⑶作为,当作.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②何以为计?③子墨子解带为城.④此可以人为援而不可图也.⑤相传以为雁荡.⑥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⑦霓为衣兮风为马.⑧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⑨然后以六合为家,函为宫.⑷是.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③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⑤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⑦此为何若人?⑧必为有窃疾矣.⑨项燕为楚将.⑩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11)在药则未为良时也.(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3)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14)乃知太白“开风言风语入天镜”之句为妙.⑸以为,认为.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③窃为大王不取也!⑹被.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④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⑤恐为操所先.⑥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⑦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⑨吾属今为之虏矣.⑩则为深谷林莽所蔽.(11)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12)为仲卿母所遣.(1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14)为国者无使为积之所劫域!(15)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1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17)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8)竟为秦所灭.(19)若是物特为天之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②何辞为?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⑻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⑼有.例: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敢用是为怨望.③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④顽童之为是心也.⑽将来,将.例: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②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11)治理.例: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③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④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12)装作.例:为除不洁者,引入.(13)为了.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③慎勿为妇死.④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⑤今为宫室之美为之.(14)给,替.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④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⑤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⑥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⑦今为君计,菲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⑧为汉家除残去秽.⑨请为筹之.⑩保为将军破之!(11)我固为子孙创业也.(1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3)君为我呼入.(14)公为我献之.(15)为君翻作《琵琶行》.(16)而为之记,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17)阿母为汝求.(18)臣请为王言乐.(19)即解貂覆生,为掩户.(20)为复守黜藏使者.(21)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之事,聊资一欢.(15)对,向.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③为之奈何?④如姬为公子泣,⑤怵然为戒.⑥为长者折技.(16)因为.例: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17)则“于”,在,当.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为市」谈交易.例:一人去为市,(为市:这里指人口买卖) 「为人」做人处世的态度.例: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⑵公子为人,仁而下士.⑶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

4. 课文中的文言例句

全部奉上,请参考!代词1.人称代词,他(第三人称)(们)(的)例子:各得~所/自圆~说/不能任~自流2.指示代词,那例子:不厌~烦3.指示代词,虚指例子:忘~所以副词1.表示揣测,反诘例子:~奈我何?2.表示请求或命令例子:子~勉之!其他用法折叠1.用作词缀,如:极其、尤其、如其2.姓氏。

常见含义折叠[2-3]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代词折叠1.用作第三人称人称代词,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的)。”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他的。)

——《智子疑邻》②恐前后受其敌。(其:代词,指狼。)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③其夫呓语。(其:她的。)

——《口技》④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其:它的)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其:他们的。)——《师说》⑥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其:她们的。)2.指示代词:其中,其中的。

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宋·苏轼《石钟山记》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清·洪亮吉《治平篇》④其一犬坐于前。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①并自为其名。——《伤仲永》②舍其文轩。

③既其出。(其:我们)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⑤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我的)⑥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⑦不敢以其富贵骄士。⑧遂前其足。

⑨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⑩亦各言其志也!4。

指示代词原指,那,那个,那些例: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

②怀其璧。(其:那块)③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④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副词折叠1.其,岂(岂)也。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①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春秋.左传鲁文公四年》。

②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④其为死君乎?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2.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加重语气的助词)——《唐雎不辱使命》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

汝其善抚之。(其:可要。

一说表示期望。)——《与妻书》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其:还是)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

——《伶官传序》3.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③则齐国其庶几乎?助词:①表示推测估计,翻译为:恐怕例:其真不知马也——《马说》②表示反问语气,翻译为:难道例:其真无马耶?——《马说》连词折叠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①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②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祭十二郎文》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②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生僻含义折叠1.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例: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楚辞·屈原·离骚》2.助词,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例: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3.名词,用于姓,如其木德,其方然。

4.念jī,语气词,表示疑问。例句:夜如何其?夜未央。

——《诗.小雅.庭燎》文言虚词——其折叠编辑本段(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③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张衡传》)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

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②吾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②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

(《项羽本纪》)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二)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

5. “谓”所有的意思即文言文例句是什么

告诉。

例句:

1. 太后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2. 谓安陵君曰。——《战国策·魏策》

3. 称呼,叫作。

例句:

1. 太守谓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游褒禅山记》

3. 以为;认为。

例句:

1.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壁之战》

2. 谓之天门。——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谓为三横。——《世说新语·自新》

4. 谓之文也。——《论语》

5. 说。

例句:

1. 谓,说也。——《广雅·释诂二》

2.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楚辞·九章·怀沙》

3. 请往谓项伯,言 沛公不敢背 项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4. 不可谓智。——《墨子·公输》



~

文言文“之”译为动词的句子求大神帮助
答:(《劝学》) 2、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 分析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

18个文言文虚词用法例句翻译
答:1.介词 用 把 拿 例: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介词 凭 据 按照 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介词 由于 因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连词 不译,或译为“用来、拿来” 例:故为之文以志 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译为 “以至” 例: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而 1....

是怎么翻译为文言文
答:浅谈文言文翻译法:前言:时下文言文翻译已成为高考和中考的一个重点,不管是考课内文言文还是课外文言文都会有要求学生翻译文中的重点语句题目,而文言文学习恰恰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很多同学一学文言文就拿一本翻译参考书,而一旦脱离课本,脱离文言文翻译参考书学生就很难正确的理解。 针对这种情况,我个人认为学生很...

诚翻译为实在的文言文
答:1. "诚"的文言文翻译 例句 ◎ 诚 诚 chéng 〈形〉(1)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2) 同本义[sincere;honest]诚,信也。——《说文》币必诚。——《礼记·郊特牲》诚者自成也。——《礼记·中庸》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 雍南。——《列子·...

以做用时的例句文言文
答:2、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强调:“以”做“因此”的意思时,常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 “以”字在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和用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例句: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文言文中“以”和“与”的多种解释 及例句?
答: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②所谓...

文言文修解释为的例句
答:4. 为在文言文里的其它意思,例句和出处 wéi ①做;干。 《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发明;制造;制作。 《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活板。” ③作为;当作。 《公输》:“子墨子解带~城,以牒~械。” ④成为;变成。 《察今》:“向之寿民,今~殇子矣。” ⑤是。

于今无会因文言文翻译
答:2. 【英语翻译文言文中“因”字的所有用法跟解释,还有例句】 “因”的意义和用法归纳 《说文解字》:“因,就也,从口大.”会意字,以口、大取“能大者,众围而就之”之意.因的本义为“依靠”“凭借”,引申有“因袭”“沿袭”“原因”等义,均为实词,现代汉语仍沿用.“因”的虚词用法是从实词义引申而来...

文言文翻译技巧
答: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例句⑧:“屠惧,投以骨。”(《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翻译为“把骨丢(给它)”。

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
答:例句:《伶官传序》:“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5、(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例句:《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6、(词缀)用在动词前,无义。例句:《诗经葛覃》:“黄鸟于飞。”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不求甚解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