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 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作者&投稿:赤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试题

注:1、全卷有三大题,共28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8分)
1、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憩息(qì) 粼粼(líng) 犀利(xī) 皎洁(jiāo)
B、蜿蜒(wǎn) 绮丽(qí) 慷慨(kǎi) 恫吓(dòng)
C、纤维(xiān) 脉搏(mài) 堕落(duò) 孤僻(pì)
D、腼腆(diǎn) 瀚海(hàn) 坟墓(mò) 洗涤(dí)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大学实行阳光招生。(阳光招生:指公开、公平、公正地招生)
B、为了满足人们饮食健康的需求,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指绿颜色的蔬菜)
C、球迷们强烈抗议比赛不公,要求吹黑哨的裁判立即下课。(下课:被免职或主动辞职)
D、沉溺网络、迷恋韩日漫画,已成为影响部分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杀手”。(心理杀手:指对心理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腼腆羞怯 怡然自得 慷慨厚道 不可磨灭
B、无地自容 轻举妄动 相题并论 滂沱大雨
C、引经据典 怒不可遏 不解之缘 大名鼎鼎
D、爱不释手 肃然起敬 青黄不接 如饥似渴
4、下列语句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天我们班到郊外分组活动,你是参加义务劳动小组呢?还是参加社会活动小组?
B、程乃珊在“吾家有女初长成”这篇文章里,提到她女儿爱读《围城》、《洗澡》等书。
C、他看上去只有三、四十岁,与他的实际年龄相去甚远,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D、“不对,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沉思地说,“将军家没有这样的狗。”
5、假如你正忙于做作业,同学来请教问题。下列哪种回答最恰当一项是( )(3分)
A、等我把这道题做完了再一起讨论,好吗?
B、对不起,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C、等我做完了作业再来问不行吗?
D、你耐心地等我把自己的作业做完了再来教你。
6、在下面的语段中填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有些人喜欢用显微镜观察叶子,有些人喜欢用眼睛去细看木头的年轮。( )真正去认
识一棵树( )必须从叶枝根本,从过去的清风到枝干的神韵都注意到,同样,当我们正视生命时,( )只从细微末节着眼,( ) 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污蔑。
A、但 却 如果 便 B、因为 就 如果 便
C、而 却 因为 就 D、但 就 因为 就
7、依照画破浪线的句子形式,仿写下列句子。(2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森林; , ; ,

8、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每小题1分,共8分,每错、漏、添一字扣0.5分,扣完本小题的分值为止。)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2) ,江春如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4)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5)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7)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寄意寒星荃不察, 。(鲁迅《无题》)

第二部分 阅读(42分)

(一)欣赏下面的古诗《春望》,完成9~10小题。(3分)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 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
的情绪。(1分)
10、“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我的分析:
(2分)
(二)细读下面的文言文《包拯》(节选),完成11~14小题。(14分)
①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②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⑴闻者皆惮之( ) ⑵笑比黄河清( )
⑶使得至前陈曲直( ) ⑷不伪辞色悦人( )
12、辨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2分)
⑴关节不到 古义: 今义:
⑵如布衣时 古义: 今义:
13、理解选文内容,完成⑴~⑹小题,其中⑴~⑷用原文词语或语句填空。(8分)
⑴包拯的性格是: 。(1分)
⑵包拯憎恨的是: 。(1分)
⑶文中表现包拯不屈从苟同、不结党营私的句子是:
(1分)
⑷表现包拯生活节俭的句子是: (1分)
⑸选文第①段重点写了包拯的 、 的特点,穿插运用了
描写;第②段重点写了包拯的 、 的特点,主要运用了
描写。(3分)
⑹文中写“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京师为之语曰…”意在说明:
。(1分)
14、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关于他判案的故事,民间流传的很多,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结合课文,你认为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三)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15~19小题。(14分)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5、根据课文内容,在选文第一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16、根据下列意思的表述,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1.5分)
⑴高低错落给人以美感。( )
⑵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连绵不断。( )
⑶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
17、理解选文内容,完成⑴~⑷小题。(6.5分)
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1.5分)
⑵在文中用“ ”划出能概括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的句子。(1分)
⑶在第①段中用“ ”划出排比句,并用原话说说它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答:

⑷选文中“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中的“他们”指
;“愿望”是指 ;说“他们的愿望”实现了的依据是

。(2分)
18、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句中“艺术”和“技术”能不能互换?为什么?(2分)
答:

19、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中的“大多”、“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B、“重峦叠嶂”一词,写出了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
C、“高低屈曲”状写出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
D、说明文的语言可平实生动,“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表明选文以平实为主。
(四)阅读课外文段,完成20~24小题。(7分)
①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②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③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得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④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
⑤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子,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⑥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满了一二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瘦削了许多。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⑦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⑧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⑨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⑩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0、文章第①~③段集中写对母鸡的厌烦,这样开头对行文有何作用?(1分)
答:
21、作者写“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一句的用意是什么?(1分)
答:
22、在①~③段里,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讨厌母鸡的理由?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答: (2分)
23、后来作者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和看法的原因是什么?(1分)
答:
24、选文第⑩段有什么作用?第⑩段中加点的“敢”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

(五)名著推荐阅读(4分)
名著《繁星》、《春水》、《安徒生童话》、《巨人三传》是我们本学期的必读书目,你对它们有了哪些了解?试选择其中的一部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5、篇目《 》(1分)
作者及朝代或国籍: ; (1分)
26、你喜欢的人物及理由: 。(1分)
27、你对这部作品的评价: 。(1分)

第三部分 作文(50分)

28、请你按下面的要求,任选一题作文。
⑴题目: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⑵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同学们进入中学已近一个学期了。大家都说,伴随着新课程,我们成长起来了。是的,一个学期来,同学们在体验中成长,在合作中成长,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了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请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如选择第⑵题,请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沟通、鼓励、合作等),使题目完整。②文章应写出真情实感。③写成记叙文,字数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能写真实人名、校名。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 2、B 3、B 4、D 5、A 6、A 7、略(言之成理即可)
8、(1)悠然见南山(2)海日生残夜(3)草色遥看今却无
(4)黑云压城城欲摧(5)断肠人在天涯 (6)山随平野尽
⑺忽如一夜春风来(8)我以我血荐轩辕
二、阅读
(一)9、萧瑟苍凉(凄凉);孤寂愁苦(悲伤)10、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思乡的愁绪
(二)11、(1)畏惧(2)黄河水清,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 (3)是非 (4)言语和神态
12、(1)古义:暗中行贿疏通关系。今义:骨头互相连接的地方。(2)古义:平民,百姓。今义:布质地的衣服。
13、(1)峭直、敦厚 (2)吏苛刻 (3)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4)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⑸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侧面 清正廉洁 克己奉公 正面 ⑹意在说明包拯“立朝刚毅”,为官清正的名声广为传诵。
14、铡美案;狸猫换太子;陈州放粮;铡包勉等。包拯是一个有智慧,有骨气,爱国家,爱百姓,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铁面无私,克己奉公的大清官。(意思对即可)
(三)15、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16、(1)俯仰生姿(2)重峦叠嶂 (3)因地制宜
17、⑴总说,揭示了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 ⑵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⑶排比句:他们讲究……远景的层次。这处排比的运用,具体地强调了“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⑷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8、“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是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这句话说明苏州园林的假山的堆叠富有创造性;不能互换;因为“艺术”比“技术”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艺术”更能体现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匠心独运之处,这样符合句意。
19、D
(四)20、作者先写对母鸡的厌烦,先抑后扬,使行文曲折有致。
21、鸭子以忠厚著称,而母鸡却去欺侮它。作者这样写,用意是以鸭子的忠厚来反衬母鸡的欺软怕硬,更充分地表达对母鸡的厌恶。
22、叫声烦人;欺软怕硬;张扬炫耀。
23、因为看见一只孵出一群雏鸡的母亲,它的行为,它的母性,使“我”改变了原先的看法和态度。
24、从结构上看,此段回应开头“讨厌”母鸡的情绪,前后呼应。从内容上看,这段文字既是感情的升华,又是主题的深化;“敢”字不能删。“不敢”讨厌母鸡,说明当“我”充分认识了母鸡伟大的母性后,对其顿生崇敬之情。倘若删去“敢”,变为“我不再讨厌母鸡”,无论内容表达还是情感抒发,都有变得软弱无力、索然寡味了。
(五)25、(略)26、(略)27、(略)言之有理即可
三、28、作文(略)

9999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备考卷答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南昌市期末终结性测试卷
七年级(初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1分)错字、错标点符号、字迹潦草、首行未空两格均不给分
2、(10分)略
3、(2分)C
4、(2分)C
5、(2分)略
6、(2分)示例:A、振振有词 奄奄一息 洋洋得意等 B、弃暗投明 出生入死 前赴后继等,答案不一,结构合乎即可。
7、(4分)①昆剧(昆曲) 京剧 ②生、旦、净、丑 ③有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8、①攻击②打洞③像狗一样④多少,能有几何。
9、这才领会到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10、晚、少时、久之、顷刻
11、不仅仅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狼一样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三、现代文阅读(17分)
(一)阅读《安塞腰鼓》选段,回答问题。(8分)
12、身体强壮、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13、写“静”是为了写“动”。人和鼓的沉稳正是为下文的火爆场面蓄势,更突显了后生们充满生命活动的英姿。
14、排比、比喻。生动地写出了捶安塞腰鼓时的舞姿,使语言表达像安塞腰鼓一样排山倒海,汹涌澎湃,气势非凡。
15、选段中的“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后生们腰鼓表演的壮阔、豪放,“好”在是冲破了束缚、羁绊、闭塞的生命活力的展示,引人思索,催人奋进。
(二)阅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猫》,回答问题。(9分)
16、①吃饭时先喂猫;②“我”吃什么猫吃什么,甚至猫比“我”吃得还要好;③有时外出吃饭总不忘给猫打包带饭
17、指的是“每每外出吃饭,看见炸黄花鱼,炖鸡块,我就会眼冒绿光”。
18、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猫馋食的神态和动作。
19、人和动物之间应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只有把自己与对方看成是同类才更 容易达到和谐相处的境界。
四、作文(50分)
评分要点:
中心明确,叙事清楚,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错一字扣1分。

免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1类型:初一试题 加入时间:2007年2月25日14:27​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题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写一手好字是对语文基本能力的要求之一,把下面两句诗抄写在格子里,要求写得工整、美观。(3分)独 怜 幽 草 涧 边 生,上 有 黄鹂 深 树 鸣。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4分)(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 )绊,容不得闭塞。(2)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 ),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3)我相信我这一生是不会有冻饿之虞( )的(4)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 )劲。3.找出下面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1)他们泱泱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 )(2)老斑羚凭着姺熟的跳跃本领,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 )(3)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换。( )(4)忽而张目瞋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4.修改下面的病句。(4分)(1)在面临物种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居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春节晚会上由残疾人演出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获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赞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仿照例句,补写出一个比喻句。(2分)例: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希望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本场考试顺利结束后,假如你的家长不停的询问你语文考试的情况,你既想让家长放心,又想赶快转入下一场考试准备,这时,你应该怎样回答?(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 2其一犬坐于前 ( )3屠自后断其股.( ) 4止增笑耳 ( )8.从后面的情节发展看,“一狼径去”是为了______________,“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是为了____________。(2分) 9.全文共分五个自然段,请在下面各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动词(限一个字),使之成为各段的大意:(2分)1遇狼 2_________狼3_______狼4________狼5__________狼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1)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收集有关狼的成语,写在横线上。(至少写三条)(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两段短文,完成13—— 题。(一)珍珠鸟冯骥才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3.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交待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了营造人鸟和谐共处的氛围,“我”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说珍珠鸟“淘气地陪伴我”,请找出珍珠鸟淘气之处的有关语句。(至少两处)(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这一段是对珍珠鸟 和 的描写,表现了鸟对人的_________________ 和人对鸟的 。(4分)17.课文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试结合你的感受谈一谈人与人,人与自然界万物应怎样创造出这种互相信赖的境界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最完美的礼物①2000年5月,考古学家郭教授和其他4个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上足够的食物和淡水,分骑5峰骆驼从大沙漠边缘的小城出发,深入沙漠腹地300公里,对大沙漠中新发现的一座古墓进行考察。②几天后,他们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踏上了归程。一天中午,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随着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得灰暗阴沉,5峰骆驼惊骇得踌躇不前。③“沙暴!”郭教授大声呼喊着,“快下骆驼,用睡袋罩住头!”④罕见的特大沙暴持续了近40分钟。渐渐地,沙暴的呼啸声减弱了,人们陆续掀开了头上的睡袋。昏暗无天日的天空中出现了亮色,沙漠恢复了先前的寂静和燥热。⑤“骆驼呢?”有人惊叫着,驮着食品和水的骆驼在沙暴肆虐时受惊跑掉了。大家开始寻找。半个多小时后,只找到一箱饼干、几袋牛肉和一些行李。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这时,向导在一块突起的石头前发现了一只羊皮水囊。大刘抢先冲上去想喝水,向导一把抢过来:“不要抢,水是大家的。”“我也有份,我先喝!”大刘毫不示弱,其他人随后也加入到争抢之中……⑥“都不许动,把水囊给我!”一向和蔼可亲的郭教授突然取过向导手中的猎枪,以不可抗拒的口吻喝道:“从今天起,由我决定水的分配/”他从水囊中倒出一杯水,说:“每人只能喝两口,谁也不许多喝。”大刘咄咄逼人地问:“你也只喝两口?”郭教授平静地说道:“我只喝一口。”⑦杯子最先递到向导手中,他慎重地喝了两口,宛如品尝世上最醇美的甘露。轮到大刘了,他________喝了两大口水……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_______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⑧太阳像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大刘忍不住喊起来:“教授,我的喉咙又冒烟了,再给我点水吧!”郭教授似乎没有听到,未作出任何反应。突然,大刘猛然向郭教授冲过来,想抢夺水囊。“乓”一声枪响,子弹射在大刘脚前的沙地上,郭教授真敢开枪!大刘悻悻地回到了队伍中。⑨一连三天,因为每次只喝一小口水,郭教授已感到头晕目眩,全身乏力,他不由担忧起来。第四天早晨当人们醒来时候,郭教授已倒好了大半杯子,分喝了水后,他宣布了新的用水规定:“从现在起,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喝水囊中的水!”没有人反对,因为郭教授每次喝水比谁都少,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⑩下午,向导突然惊叫起来:“我们快到了!”萎靡不振的队伍开始活跃起来。大刘回头朝郭教授喊道:“教授,明天就要到小城了,我们可以喝点水吗?”的确,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喝水了。郭教授没什么反应,身体踉跄着要摔倒,大刘跑过去扶住他。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就晕倒在大刘的怀里。11有人提议给郭教授喝口水,大刘拒绝了。他命令大家轮流背着郭教授继续赶路,自己则提着猎枪和水囊走在队伍后面。走了一段路后,有人提出要喝水,大刘断然拒绝:“还不到时候!”12遇到沙暴的第五天,这支历尽艰辛的队伍终于回到了小城。直到这时,大刘也没有再让大家喝一口水。有人抱怨大刘比教授更苛刻。大刘没有辩解,轻轻打开水囊的盖儿,将口朝下,一堆黄沙被倒了出来……13原来,在第四天早晨大家喝完那杯水后,水囊里就已经没有一滴水了,看上去依然鼓鼓的水囊里,是郭教授悄悄装进的沙子。14跋涉艰难绝境,有信心与勇气是穿越生死的惟一支撑,那就是希望啊。15几年后的访谈中,这些死里逃生的人在被追问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时,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这次历险,几乎说着同一句话:“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18.第5段画线句“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联系上下文,队员们“恐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9.依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第7段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恰当的词语,并简述理由。(4分)(1)“轮到大刘了,他______________地喝了两大口水……”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______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10段画线句“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根据文意,写出教授叮嘱的内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为什么说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6分)(1)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的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作150字左右的点评。(2)选择文中令你最感动的一处,写150字左右的感想。
三、写作(50分)亲爱的同学,当你还在牙牙学语时,你的小脑瓜里已装满了小问号,它们会一个个冒出来:天为什么这么蓝?草为什么这么绿?冬天里小狗没有衣服会冷吗?……你也就在这一个个的问号中渐渐地长大。 问号里有困惑,也有发现;问号里有泪水,也有笑声。 问号把人类从荒蛮带向文明,问号把人类从陆地带向蓝天,带进太空…… 请以“__________,我成长的伙伴”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如“_______,我成长的伙伴”、“______,让我有了一个新发现”、“__________的启示”等等;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③字数不少于500个(诗歌不少于16行)。参考答案一.1.参考全卷书写酌情给分。2.(1)jī (2)qìng (3)yú (4)qiú3.(1)“泱泱”改为“怏怏” (2)“娴”改为“姺” (3) “幻” (4) 改为“嗔”4.(1)将“居然”改为“竟然”。句中的“居然”与课文中的“竟然”都有意想不到的意思,但居然多用于反面,属于用词不当。②将“赞颂”改为“好评”或类似的词语。5. 示例:(希望就是)一颗永不陨落的恒星。(或:希望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6. 例爸爸:您放心吧,考得还可以,我要准备下面的考试,等考试结束后,再给你详细说说,好吗?二.7.①一起 ②像狗一样 ③大腿 ④只 8.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9.②惧 ③御 ④杀 ⑤悟(意对即可) 10.(1)其中的一只狼像狗那样坐在屠户的前面(2)禽兽的狡诈的手段有多少呢 11。对于像狼这样的恶势力,我们绝不能心存幻想,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胜。(意对即可) 12。狼狈不堪 狼奔豕突 狼吞虎咽 狼子野心 狼狈为奸等。 三.(一)13.交待它“怕人”的特点,但后来却对“我”产生了信赖,为下文对比作铺垫。 14。用吊兰蒙盖在鸟笼上,让它们有安全感;为不轻易惊扰它们而不敢看它们。15.(1)蹦到杯上,俯头喝茶,偏脸瞧我。(2)放胆跑到纸上,绕笔来回蹦,小爪发声响。(3)小嘴啄笔尖,友好啄手指。 16.动作 神态 信任 喜爱 17.揭示全文中心,升华主题。第二问答案略(意思对即可)。(二)18.(2分)没有找到水19.(4分,每空1分)(1)猛(“拼命”、“毫不客气”等)突出大刘鲁莽直率;(2)轻轻(“缓缓”、“慢慢”等)突出教授沉着冷静,顾全大局20.(2分)要求:符合情境,与水囊、走出沙漠相关。21.(4分,答出一点得2分)要点:(1)给人以战胜死亡、走出沙漠的勇气和信心(给人以生的希望)(2)激励人们去战胜人生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阴。22.(6分)6分:观点或感点明确,内容充实,语言流畅。4分:有中心,有内容,语言较通顺。3分:中心模糊,内容空洞,语病较多。三.按中考标准评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