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食嗟来之食”与“好汉不吃眼前亏”

作者&投稿:御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们中国古代文化底蕴深厚,人们把很多做人的道理和方法总结归纳起来,变成了许许多多的名言,直到今天都还在指导着我们。但是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话单独拿出来看觉得十分有道理,但如果放在一起,出现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它们有时会互相矛盾。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常说的“好汉不吃眼前亏”,很常见吧。再看看“君子不食嗟来之食”,也很有道理吧,但发现了吗,这两句话是冲突的!一个是能屈能伸,一个是宁折不屈。到底那句话是正确的呢?

    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矛盾,是因为这两句话是放在不同的情境下使用的。“好汉不吃眼前亏”,放近来看确实挺屈辱的,比如晋文公重耳流浪各国的时候,一定经常出现吃嗟来之食的情况,他没有怨言,痛痛快快地吃了,好像根本就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君子不食嗟来之食”这句话,但他这么做是有原因的。想象一下,如果他到齐恒公那儿去,人家给他吃喝,但态度不好,结果姬重耳告诉他“宁死不食嗟来之食!”,可能早就被砍了,也就不能回晋国成为一代明君了。从长远来看,重耳是有远大目标的,吃嗟来之食在他看来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完成最后目标的一个手段而已。

    再看看“君子不食嗟来之食”。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也是有目标的,只不过他的目标跟重耳不同,重耳是想恢复晋国,而不食嗟来之食的人就想做个真正的君子,觉得没有什么比尊严更重要,包括生命,也包括国家。如果吃了那口饭能让他活下来却当不成君子了,那他宁可不吃。

    总结一下,“好汉不吃眼前亏”和“不食嗟来之食”看起来是两种截然相反的选择,但只要用对了地方,都不会折损一个人的伟大。这两种人的共同点不是具体做了什么事,而是对信仰、理想和价值观的坚持,对一个人来说,这才是最宝贵的。

~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君子不食嗟来之食”没有下一句,有上一句,是:志士不饮盗泉之水。这是一句谚语,意思是指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比喻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不食嗟来之食”出自于《礼记·檀弓下》,故事如下:有个国家出现了严重的饥荒。一个富翁在路边准备好饭食,想施舍给...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君子不食嗟来之食”下一句: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原句为:“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谚语,意思是指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比喻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不食嗟来之食”出自于《礼记.檀弓下》。“不食嗟来之食”这句名言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后一句是什么?
答:“君子不食嗟来之食”下一句: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原句为:“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谚语,意思是指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比喻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不食嗟来之食”出自于《礼记.檀弓下》。“不食嗟来之食”这句名言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

有一句成语叫君子不什么接来知食
答: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灾,老百姓就没法活了。这一年,齐国大旱,一连3个月没下雨,田地干裂,庄稼全死了,穷人吃完了树叶吃树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着一个个都要被饿死了。可是富人家里的粮仓堆得满满的,他们照旧吃香的喝辣的。有一...

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不食嗟来之食
答:关于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不食嗟来之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君子不食嗟来之食意思是: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饿死也不打破这个原则。2、嗟来之食: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3、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4...

嗟来之食的注释和译文
答: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不食嗟来之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答:不食嗟来之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如下:译文: 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放了食物,等待饥民来,给他们吃。 有个人饿得很厉害,用衣袖蒙着脸面,拖着鞋子,踉踉跄跄地走来。黔敖见了,左手拿着饭菜,右手端着汤,吆喝道?喂!快来吃吧?那饥民抬眼望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吆喝来的饭菜才饿...

不吃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的故事
答:1、“不吃嗟来之食”原句是“不食嗟来之食”,它的意思是: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2、这句话选自选自《礼记.檀弓》里面的一个故事。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

请问君子不食嗟来之食下句是什么
答:后人有辑本。2、嗟来之食发音jiēláizhīshí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出处《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示例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故事(参考楼上):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

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是什么
答:1、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