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菲利浦·贝当的轶事典故 亨利·菲利浦·贝当的人物评价

作者&投稿:挚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网2014年5月11日讯 据法国《费加罗报》网站5月9日报道,日前,法国元帅亨利 菲利普 贝当的一份未曾发表过的手稿在编写完80年后重见天日。据悉,该手稿还曾由夏尔·戴高乐将军代笔。在该手稿中,这位“凡尔登战役的英雄”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些战役的故事。
学者称遗失手稿重见天日,就像一部侦探片。这份手稿里有很多元帅贝当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观点,对研究一战有很重要的意义。史学研究表明,这份手稿写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贝当由于在最黑暗的时候重振了法军的士气,因而大受许多老士兵的欢迎。这份手稿只讲述了几次死伤比较惨重的重大战役。
在撰写这部手稿期间,贝当被法国人民称为“凡尔登战役的英雄”。他之所以拥有此称号,是因为在战壕中尽全力保护士兵们的生命,而不是像其他法国少校一样只追求荣耀。人们称他为“共和国的将军”,他非常希望把自己写的关于战役的手稿发表出来。他认为别人都赶在他前面从胜利中得到了很多好处。当时福煦元帅战功赫赫,荣耀加身,威望极高,而贝当是其麾下大将,还在等待时机“更上一层楼”。
后来这份手稿被出版成书,题名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普里瓦主编),全书共351页,47章,77幅图,然而这本书并没打算大量印刷销售。当时在战争期间,贝当对士兵命运的过度担忧使得福煦元帅怀疑他可能会成为个失败主义者。尽管如此,贝当还是坚持强调不要大规模进攻,避免太大的人员伤亡,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代价。
手稿的发现非常离奇,至今还围绕着很多谜团。历史学家表示,像大多数一战时的元帅一样,贝当曾经试图留下一些关于这场世界大战的回忆。他还让当时的陆军上校戴高乐帮助他写完这份手稿。
戴高乐很喜欢写作。贝当写作没有任何风格,他虽然头脑清楚,很聪明,但是没有对于写作必需的想象力,只能区分简单的军事报告。然而1927年,戴高乐和贝当之间的不和睦导致了两人之间的决裂,很多人以为这份手稿就这样打水漂,付诸东流了。贝当没有留下任何书面的东西。然而这本书的出版证明事实并非如此。
超过70年之后,这份手稿才被发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该手稿秘密地传到了一个名叫朱塞佩意大利泥瓦匠手里。他曾经多次修缮过贝当元帅位于蓝色海岸卢贝新城的一处住宅。他在战后能拥有这份手稿可能是他的服务报酬所得,手稿被放在背面雕刻有贝当元帅头像的箱子里。
这个泥瓦匠于1989年去世,他还有个女儿,名叫妮可丽娜,她曾经听说过关于这份奇怪手稿的故事,但是并没有放在心上。近十年间,手稿依然平静地“躺”在箱子里,被众人遗忘。直到一名叫做让-雅克的学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寻找,终于让这份手稿重见天日,并且经过了官方认证。到2010年,这份手稿已经在小箱子里“睡”了80多年。
手稿中,贝当具体描述了军事方面的战术,他不止满足于西部战线,还提到了一战期间的其他所有战线,意大利、巴尔干半岛、亚洲,甚至还有非洲。除详细的文字外,这份特殊的手稿还配有精确的图片和手绘草图,对研究一战中的战役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亨利·菲利浦·贝当的主要成就~

1900年任国家射击学校教官,军事学院步兵战术学助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晋升为少将、中将和上将,先后任第6师师长、第33军军长和第2集团军司令。1916年,贝当因凡尔登战役的胜利而成为名噪一时的英雄。1917年5月,贝当取代尼维尔上将任法军总司令。1918年11月,贝当晋升元帅。战后,贝当先后担任最高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陆军总监和防空总监等职。1934年2月,贝当出任杜梅尔格内阁的陆军部长。任职期间,贝当没有把握时机有效地提高法军的作战能力。1939—1940年,贝当出任法国驻西班牙大使。

贝当记录在历史上的形象是一个叛国者,但是作为一个军人他在一战中颇有建树。他不同意福煦对于“进攻精神”的强调,认为现代战争中防御更占优势。开战后他这种谨慎小心的态度使他成为了一战中法国最成功的指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