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彝文的简介 写一篇古文 关于介绍家乡的

作者&投稿:贠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目前发现的古彝文距今有8000年至1万年。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古彝文可以与中国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般文相并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而且可以代表着世界文字一个重要起源。但由于多种原因,现在贵州能识别彝文的彝族老人越来越少,认识古彝文的彝族老人因为不认识汉文,对古老彝文典籍翻译不出来,古彝文研究队伍严重匮乏。有关专家呼吁国家和有关省市加大投入,加大古彝文研究队伍建设的力度,尽快抢救古彝文这一民族文化瑰宝 。
毕节是古彝文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发起方言区之一,毕节保护传承彝族文献遗产成果斐然,亮点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亮点一,贵州的彝文古籍文献抢救性保护整理,不仅数量多,而且很有特色。贵州彝族人口约占全国彝族人口的十分之一,有16个收藏单位藏有彝文古籍8000余册,占全国彝文献藏书总数15000册的一半以上;
亮点二,毕节地区搜集整理翻译出版的《爨文丛刻》、《西南彝志》、《宇宙人文论》、《彝族源流》、《物始纪略》《彝文金石图录》等,属于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彝文古籍珍品,并出现了罗文笔三代人的彝文古籍翻译世家;
亮点三,毕节发现的彝文的金石铭文年代早,价值高且数量多;
亮点四,贵州威宁发现的李氏呗髦珍藏、青铜铸刻的夜郎人君神印,是毕摩极为重要的法器或法印,毕摩不看中官印,故名“神印”;
亮点五,大方县发现的镌刻于蜀汉建兴丙午年(226年)的《妥阿哲纪功碑》彝文刻石,是彝文广泛使用的重要物证;
亮点六,大方县征集到的罗甸水西铜钟的彝汉铭文年代为“成化二十一年乙巳岁(1458年)四月十五日丙寅吉旦”,并且是钟鼎铭文,显示出重要的文物价值,比云南“镌字岩石碑”还早48年;
亮点七,贵州绘画插图的彝文古籍(如《那史彝文古籍插图》)特色浓厚,而在滇川桂三省区的彝文藏书中极难看到。
亮点八、贵州省教育厅和省民委早于1983年就联合发文决定在有关学校进行民族语文的教学实验,彝文开始正式进入中小学,拉开了贵州省彝族聚居区的彝汉双语文教学序幕。在汉语文教学的同时开设彝语文课的“二类模式”双语教学,是贵州彝区推行的主要教学模式,试行过程中,彝族较为聚居的毕节地区效果尤为显著。
亮点九、早在1955年,贵州毕节地区就成立了全国最早的彝文翻译组,文革期间被迫解散,1977年10月恢复重建,取得系列重要成果。经过20多年的抢救, 全国收集不足2万册,贵州毕节收集的彝文古籍就高达8000多册。
亮点十、贵州毕节地区不仅加强了彝族文字文献收集、文字编译、双语应用等,而且将古彝文作为打造、传播彝族文化的重要元素,拟利用彝族文字图画之美、象形之美、厚实之美、灵变之美、多彩之美,在大方古彝文化胜地集中收集展示古彝文献,在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乌蒙山韭菜坪创建“天书石林,石头字典”古彝文化景观,毕节彝语歌《阿西里西》歌以统编教材走进全国中学音乐课堂,“阿西里西指数”同时被海内外专家机构作为山地避暑旅游与清凉人居评价指标体系的命名性代名词。古彝文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传承价值正被进一步激活。
毕节地委副书记安金黎向港台专家介绍说,彝文古籍涉及内容广泛,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当代适用价值,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宝,也是世界性的珍宝,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抢救和保护彝文古籍仍然任重道远。现在一是要救书,二是要救人。在毕节,虽然聚居区彝族人民还在进行双语教学、双语扫盲,但像王继超老师这样的精通彝文顶级专家已不多见,70-80岁掌握彝文古籍的“毕摩”也为数甚少,如不重视,彝文高级人才有出现断层的可能。民间现存彝文古籍大多在边远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条件有限,许多书籍正在遭受虫蛀、烟熏火燎和雨淋。存世的彝文古籍70%以上多属国内外孤本、珍本,一旦毁损或丢失,就意味着这份古籍在地球上彻底消失。因此,我们正加大力度做好“救书”、“救人”的工作。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彝族文字申请世界记忆遗产,会像东巴文字文献文化那样,得到最有利的保护与传承。



彝族是个什么样的民族~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全国彝族人口776万多人,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内。
1、广西彝族人口共计0.7万多人,主要分布在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德峨、克长、者浪、岩茶等4个乡的10多个村和那坡县城厢、百都、下华3个乡的9个村寨,余者居住在西林、田林县内。
2、四川彝族人口共计178万人,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雅安石棉县、甘孜泸定县、甘孜九龙县等地。
3、云南彝族人口共计502.8万,主要分布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林彝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寻甸彝族回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4、漾濞彝族苗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峨山彝族自治县等。贵州彝族人口共计84.28万人,主要分布在毕节市、六盘水市、黔西等。

扩展资料:

彝族信仰
一、彝族的宗教信仰基本上还处于原始宗教的阶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的观念普遍存在于社会当中。本民族的祭司“毕摩”、巫师“苏尼”在彝族地区有一定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川、滇毗邻处的大、小凉山较为突出。
二、在滇、黔、桂彝区,除保留着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信仰外,部分地区还流行着道教、佛教。近代以来,基督教与天主教也传入少数彝族地区。
三、彝族对自然的崇拜来源于万物有灵的观念。由于过去彝族地区生产力低下,人们对大自然缺乏驾驭能力,因而对万事万物皆视为有灵之物,与人一样具有生命与意志。
四、这种自然崇拜是和人类灵魂崇拜同时发展起来的。彝族认为,人出生时灵魂附于肉体,死后灵魂离开肉体而存在。由这一灵魂观念推想到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灵魂,并把它们的活动或自然现象都视为灵魂支配的结果,从而形成了对大自然的崇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彝族

 遂宁新颂
川中巨邑,涪域明珠。承九洲古韵出自梁,奉天府隆昌号曰斗。望秦岭而远,丘陵低相,蜀道不再难;抚夜郎未及,江河缓势,舟楫可堪行。接成都芙蓉正香,延重庆江雾初散。纵横一日,方圆千里,无暴雪黄沙,鲜毒虫瘴气,红壤溢膏,河水耀金,山川隽丽,生机盎然。疑天地有灵与独厚,看国士无奈叹难双。
涪水浩荡,源远流长,冲波曲折,绕回长沙;山峦起伏,林秀峰清,迁延盘桓,拢揽白云。金华突兀迭翠,涪江永固;平湖粼粼泛波,遂洲长润。阡陌纵横,良田万顷,民勤春早,岁岁丰登;村镇棋布,商贾千介,货厚殖忙,月月隆兴。牛堤晚渡,迟暮归舟举渔火闪烁;魁山朝露,顾盼旭日照古柏参天。跑马滩阳春,田野流金,桃李芬芳;猫儿洲仲夏,洲渚草长,涉禽匆忙。中秋桂花桥,鹤鸣夜月;金冬赤城湖,雾锁长堤。梵音袅袅,观音慈悲,仁里广德开灵泉;道号声声,老君庄严,高峰普光作新会。
文化积存,雅韵倜傥,文光灼灼,斯文在斯!生女当举,黄秀眉诗压群芳;养儿必读,陈子昂文绝古今。画坛独秀,宝梵丹青载国册;书苑奇芭,蓬溪笔墨写书乡。鲁风烈烈,德义昭昭,忠臣孝子,誉满天下。鹏翮扶节和藩,精忠报国;孟宗侍亲哭竹,孝义感天。勤政爱民,席文襄耿介;挽马救人,吕祥壁侠义。御倭虏,上将军家钰中原捐躯;宣国威,猛壮士先华异域化虹。孝廉彪炳千秋,忠勇流传宇宙!
物丰民殷,人无饥谨,集粹物华,滋奉四方。卓桶井汲卤,盐输巴渝;北固山制糖,甜泽蜀川。
水运航空,方兴未艾,铁路公路,四至八及。
都市繁霁,乡野祥和,---颂扬---天府重器,华阳几案

中国古彝文是世界上最简洁的古文字
答:彝文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之间,经历了文字发展的必经阶段,彝文典籍的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医学、算术、地形、地貌、生物、农牧等无所不泰,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生产与生活的技能智慧,是彝族人民开发利用所在地自然资源的经验总结和科学的结晶。基本介绍 中文名 :古彝...

彝文的,彝族烤肉,怎么写
答:彝文彝文指的是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彝族群众使用的文字,又叫“爨文”、“韪书”。明清两代不少书里说,这种文字“字如蝌蚪”、“字母一千八百四十”。根据民间传说,彝文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最兴盛的时期是从明代以后才开始。中文名 彝文 简 述彝族群众使用的文字 别 称 “爨文”、“韪书...

给出彝文拼音对照表。
答:彝文简介:彝文彝文指的是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彝族群众使用的文字,又叫"爨文"、"韪书"。明清两代不少书里说,这种文字"字如蝌蚪"、"字母一千八百四十"。根据民间传说,彝文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最兴盛的时期是从明代以后才开始。

彝文的源流内容简介
答:彝文,作为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彝族群体的传统文字,其历史渊源深远,承载着丰富的古代文化记忆。在彝学研究领域,彝文文献的价值不可忽视,它们是研究彝族宗教祭祀活动、宗教学以及民俗学的重要资料,尤其是毕摩在宗教仪式中的使用,使得这些文献充满了独特的宗教和文化内涵。彝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

彝族有文字吗
答:彝文典籍的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医药、算术、地形、地貌、生物、农牧等无所不包,其中还蕴含着大量的生产与生活的技能和智慧,是彝族人民开发利用所在地自然资源的经验总结和科学的结晶。彝族的简介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彝族简介
答:彝族约有五百四十五万三千多人口,主要分布在川,滇,黔,桂四省区。彝语属汉藏语系,原有一种音节文字即老彝文,约形成于十三世纪,记录了大量有关历史,文学,医学的文化遗产。崇拜多神。彝族的传统曲调十分丰富,叙事曲与抒情曲流传甚广。这是一首著名彝族舞曲,小伙子披着大皮毡,姑娘们穿着五彩的...

彝族为什么有白人血统?
答:彝族简介: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的来源众说纷纭,主要有北来说、南来说、东来说和云南...

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彝族传统节日包括哪些
答:彝族简介 彝族,原称“夷族”,其名源于汉史记载中的“西南夷”(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 根据彝文典籍《彝族源流》、《西南彝志》等历史巨著记载,自称为尼(?),古代汉语“尼”发音为夷,故汉文记载多称“夷族”。1956年,在破除旧社会的民族歧视称期间,彝族派代表进京会见毛主席,毛主席了解情况和...

彝族祖先阿普笃慕的简介
答:彝文古籍《指路经》记载,阿普笃慕及其部族最初在滇池周边地区生活。彝学界认为阿普笃慕生活在约2800年前的蜀洪水泛滥时期。《西南彝志》、《洪水泛滥》、《祭祖经》等彝文古籍描述了阿普笃慕历经洪水泛滥的传说。据彝族南部方言区的古籍记载,阿普笃慕在洪水后娶三妻生六子,这六子后来发展成为彝族的...

彝文的源流作者简介
答:孔祥卿女士,出生于1966年,籍贯河北辛集。她在学术道路上展现出卓越才华,早期的学习生涯始于1981年9月至1988年6月,就读于享有盛誉的南开大学中文系,期间系统研习并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随后,孔祥卿女士踏入教育领域,从1988年6月开始在天津中医学院任职,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敬业精神,逐步晋升为讲师,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