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姓的历代名人

作者&投稿:赖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伦氏刘氏本“一家”
《南海伦氏族谱支派图》中看到,该族谱是由伦文叙直系第五代孙子所写,当时还邀请了有社会名望的友人梁叶千(伦文叙中状元时担任宰相的梁绪太师后代)作序。
第22代后人伦杏港翻开泛黄的族谱,“其实伦氏家族一开始并不姓伦,我们都是刘伯公的后人。” 伦杏港说,伦氏鼻祖本是陕西封土食爵德奚刘伯公,其后裔刘忠官至后唐的兵部尚书。退休后居于江西,他的儿子刘伦爱打抱不平,喜结交义士,官府因此感到惧怕,要加以治罪。后来刘伦逃到广东南雄封川江口落户,以名为姓,此乃南伦姓氏始源。
后来,第三世祖伦次陆继续远迁南下,在南海黎涌村落户(现禅城区黎涌村),出任广州司教授的职位。“在第六世祖伦善被奸人陷害而入狱后,伦氏后人开始分散各地,伦文叙的祖辈则继续留在黎涌村。” (公元1466~1513年),字伯畴,号迁冈;南海黎涌人(今广东佛山),著名明朝大臣。明弘治皇帝御赐:伦文叙父子一家为:“中原第一家”,及“文章四海无双士、翰院中原第一家!” 伦氏宗祠联:“一门四进士名垂青史、千古多豪杰光照后人”,横批:“无与伦比”,以此来缅怀、纪念我们的先人。明孝宗在位期间,勤于理政,选用贤臣,当时被任用的伦文叙和徐漙、刘建、李东阳、谢迁、王恕、马文升等人,都是正直忠诚的大臣,在弘治一朝发挥了较大作用。伦文叙自幼家贫失学,附近何塾师见怜,免费收为学生。因性聪敏而又勤学,每试必列前茅。其后塾师年老病逝,伦文叙因而失生,但仍一面操持糊口,一面专心钻研经典。
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二十三岁的伦文叙以儒士身份到省就试,中高等肄业入太学。
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伦文叙三十三岁时在京参加考试,列第一(会元)。在参加殿试时又名列第一(状元),遂衣锦还乡祭祖。后不幸遭受奸臣陷害而下狱。后来平反昭雪,官复翰林院编撰之职。
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伦文叙出任安南充正使,因丁外忧没有上任。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恢复翰林院原职,先后充经筵讲学官,及右俞德、翰林院侍讲等职。每进讲,必阐发理奥,启迪君心。不久,升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侍讲,读到“舜有臣而天下治”一节,语多规讽。
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伦文叙受命纂修玉牒(皇室族谱),记载精窍,文辞丰蔚豪宕。
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伦文叙出任顺天府主考,是年病逝于京师,终年四十七岁。伦文叙性格温纯,与物无竞,常以书史自娱,平日手不释卷。他为文宗尚韩愈和杨雄,有理致,辞藻溢发,学行才器,为世人所重仰。著有《迂冈集》十卷。十分难得的是,伦文述的三个儿子均先后考中进士,留下“一门四进士”的佳话:长子伦以谅高中探花,次子伦以训高中榜眼,而三子伦以铣则殿试及格,考获进士名衔。 (公元1872~1942年),字哲如,又字喆儒;广东东莞人。著名近现代藏书家、版本学家。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乡试举人,毕业于中国第一大学京师大学堂。历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师范大学、岭南大学等校教授,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编纂委员,广东省立图书馆副馆长等职。伦明治学除诗文外,尤致力于目录版本学,曾应邀往日本鉴定古书,为我国现代版本学家。伦明认为,清乾隆年间的四库馆纂修诸臣不识版本,又经常胡乱删改,造成多处错误,故于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纂写了《读四库全书刍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又撰写了《拟印四库全书之管见》一文。伦明藏书至富,约有四百数十箱,分贮于北京、广州两地。所藏大部分为清朝著述,其中以单行本、初印本、罕传本、名家批校本为多。“七七事变”后,伦明南返隐居故乡,致力于校勘群书。题自校图书诗有“千元百宋为吾有,眼倦灯昏搁笔初”之句。校勘之余,仍吟咏不辍。所撰《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陆续在《正风》杂志发表,直至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始辑入《矩园馀墨纪书画绝句》内排印刊行。伦明病逝后,将广州藏书全部让于广东省图书馆。北京所藏部分,于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全部归北京图书馆。
伦明与北京书肆通学斋主人孙殿起(字耀卿)以书为友,成莫逆交。其所藏精品多经孙氏采购。因之,伦氏出资开设通学斋书店于和平门外之新华街。孙殿起任经理,伦氏指导其经营方向,如何为学术研究服务,二人相互砥砺切磋,志同道合。孙殿起在经营中特别留意《四库》未收之书和《四库》以后的著作,作了大量记录,辑成《贩书偶记》二十卷,以及《丛书书目》、《清代禁书知见录》、《琉璃厂小志》等书,颇为学术界所称赞。伦明每遇珍本秘笈,如不能购得者,则设法假借抄写,为他抄书的经常有二、三人,修补书者一人。所抄之书皆亲手校订,凡每得一书如获至宝。稍有损伤则重加装修,数十年如一日。伦明生平著有《孔子作孝经证》、《渔洋山人著书考》、《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版本学》等书。
伦明于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病逝于广州,终年七十一岁。 (公元1957~今),祖籍广东肇庆。著名香港作曲人及歌手。伦永亮毕业于University of Santa Clara文学士,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古典音乐系硕士。回香港后,伦永亮曾自费推出一张唱片,后以潘光沛写曲词的一曲《歌词》,获亚太流行曲创作大赛香港区冠军,从此一直活跃于香港乐坛,幕前以创作歌手姿态出现,幕后则兼任监制和创作,作曲无数。
在伦永亮自己主唱的作品中,较为突出的作品有《爱在无限天方》、《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及和梅艳芳合唱的《心仍是冷》等。 1928年生,黑龙江海伦人。中共党员,行政级别13级,辽东军区政治部俱乐部主任(正营职)(1950)、辽宁省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副团职)(1960)、辽宁省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处长(正团职)(1964)、解放军报记者(1960-1965兼任)、营口军分区副政委(副师级)(1973),现居沈阳(兼职辽宁省军区军事学术委员会委员)(1989至今)。



历代名人~~

你的这个题目太大了吧,
几本书也写不完。




http://www.tqxz.com/zgmr.asp?cat_id=1&class_id=1

中国

http://pop.pcpop.com/zpt/default.html?MainUrl=http://pop.pcpop.com/041215/1380622-1.html&referrer=http://www.baidu.com/s?tn=baidusite&ct=0&ie=gb2312&bs=%C5%B7%C3%C0%C3%FB%C8%CB&sr=&z=&cl=3&f=8&wd=%CA%C0%BD%E7%C0%FA%CA%B7%C3%FB%C8%CB

欧美

温庭筠与鱼玄机间的故事

鱼幼薇的才华引起了当时名满京华的大诗人温庭筠的关注,于是在暮春的一个午后,专程慕名寻访鱼幼薇。在平康里附近的一所破旧的小院中找到了鱼家。平康里位于长安的东南角,是当时娼妓云集之地,因这时鱼父已经谢世,鱼家母女只能住在这里,靠着给附近青楼娼家作些针线和浆洗的活儿来勉强维持生活。就在低矮阴暗的鱼家院落中,温庭筠见到了这位女诗童,鱼幼薇虽然还不满十三岁,但生得活泼灵秀,纤眉大眼,肌肤白嫩,俨然一派小美人风韵。温庭筠深感这小姑娘生活的环境与她的天资是多么不相称,不由得油然而生怜爱之情。
温庭筠委婉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请小幼薇即兴赋诗一首,想试探一下她的才情,看是否名过其实。小幼薇显得十分落落大方,毫无拘促为难的模样,她请客人入座后,站在一旁,扑闪着大眼睛静待这位久闻大名的大诗人出题。温庭筠想起来时路上,正遇柳絮飞舞,拂人面颊之景,于是写下了“江边柳“三字为题。鱼幼薇以手托腮,略作沉思,一会儿,便在一张花笺上飞快地写下一首诗,双手捧给温庭筠评阅,诗是这样写的: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温庭筠反复吟读着诗句,觉得不论是遣词用语,平仄音韵,还是意境诗情,都属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这样的诗瞬间出自一个小姑娘之手,不能不让这位才华卓绝的大诗人叹服。从此,温庭筠经常出人鱼家。为小幼薇指点诗作,似乎成为了她的老师,不仅不收学费,反而不时地帮衬着鱼家,他与幼薇的关系,既象师生,又象父女、朋友。

不久之后,温庭筠离开长安,远去了襄阳任刺史徐简的幕僚。秋凉叶落时节,鱼幼薇思念远方的故人,写下一首五言律诗“遥寄飞卿”: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雾清;
月中邻乐响,楼上远日明。
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
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

飞卿是温庭筠的字,他才情非凡,面貌却奇丑,时人因称之“温钟馗”。也许是年龄相差县殊,也许是自惭形秽,温庭筠虽然对鱼幼薇十分怜爱,但一直把感情控制在师生或朋友的界限内,不敢再向前跨越上步。而情窦初开的鱼幼薇,早已把一颗春心暗系在老师身上,温庭筠离开后,她第一次借诗句遮遮掩掩吐露了她寂寞相思的心声。不见雁传回音,转眼秋去冬来,梧桐叶落,冬夜萧索,鱼幼薇又写出“冬夜寄温飞卿”的诗。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

少女的幽怨如泣如诉,心明如镜的温庭筠哪能不解她的心思?倘若他报以柔情万种的诗句,鱼幼薇也许就成了温夫人,但他思前想后,仍抱定以前的原则,不敢跨出那神圣的一步。

唐懿宗咸通元年,温庭筠回到了长安,想趁新皇初立之际在仕途上找到新的发展。两年多不见,鱼幼薇已是婷婷玉立、明艳照人的及笄少女了,他们依旧以师生关系来往。
一日无事,师生两人相偕到城南风光秀丽的崇贞观中游览,正碰到一群新科进士争相在观壁上题诗留名,他们春风满面,意气风发,令一旁的鱼幼薇羡慕不已。待他们题

完后,鱼幼薇也满怀感慨地悄悄题下一首七绝:
云峰满月放春睛,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这首诗前两句气势雄浑,势吞山河,正抒发了她满怀的雄才大志;后两句笔锋一转,却恨自己生为女儿身,空有满腹才情,却无法与须眉男子一争长短,只有无奈空羡!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RQIA341&xpos=17

《菩萨蛮》的故事 http://article.rongshuxia.com/viewart.rs?aid=7455

温庭筠

最早知道温庭筠,是因为一句很有风韵的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那时我还是块晶莹透明的美玉,未曾入世琢磨,因此我想象中的诗人,也是淡泊而高雅,宁静以致远的高士。那幅荒村小店,疏月清霜,板桥晓行的图景,也在我脑中盘桓多年。
http://hi.baidu.com/%BB%C4%D4%AD%BD%A3%BF%CD/blog/item/7ad8f2dc47614de977c63802.html

大宋词人点评http://tieba.baidu.com/f?kz=192478729

鱼玄机的故事http://hi.baidu.com/%D3%E3%D0%FE%BB%FAthebigblue/blog/item/d1005530e5466e98a9018ef9.html

鱼玄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2d5d2c0100a4u1.html

大美女-鱼玄机 的故事http://ourcm.net/bbs/read.php?tid=131546

姓任的古代名人有哪些?
答: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生于周灵王二十七年三月,死于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乡,墓在济宁城北房葛铺。唐朝皇帝追封其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为当阳侯,明朝改称“先贤任子”。二、任丘 任丘(...

姓杜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答:杜甫,杜牧,杜琼,杜康,杜杲,杜韬,杜聿明,杜至礼,杜月笙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

姓王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答:1、王诩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创建鬼谷门派。一说春秋战国卫国(河南淇县)人;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2、王翦 王翦(出生和逝世时间不详),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

任姓十大历史名人
答:任姓十大历史名人有任嚣、任敖、任延、任尚、任昉、任俊、任不齐、任弼时、任新民、任美锷。任嚣是任不齐七世孙,秦朝将领。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首次领兵攻打岭南,但失利。后与赵佗再率军入岭南,于秦始皇33年(前214年)统一岭南。任敖是西汉御史大夫,当时,刘邦任沛县泗上亭长,任敖和刘邦感情...

中国古代历史上姓黄的名人有哪些?
答: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其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黄宗羲与顾炎武、...

历史上姓欧阳的名人有哪些
答:请立睿宗为太子。言甚切,忤逆武则天。天授二年(691)为来俊臣陷害下狱,五毒备至,终无异词。来俊臣只好对岑长倩长子岑灵源用刑,诬欧阳通、格辅元等数十人谋反,“皆陷以同反之罪,并诛死”。神龙元年,诏追复官;还家产,立庙祀之,并荫一子官继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姓 ...

历史上的姓黄的名人有哪些?
答:1、黄歇(前314年-前238年)楚国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黄歇为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2、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宋分宁(...

王姓的历史名人都有那些啊?
答:1.王翦:秦代杰出的军事家,秦大将军,与其子王贲为秦灭六国战争中的最高功臣。被尊为秦始皇“帝师”。2.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呼韩邪归汉与昭君出塞,既促使匈奴结束了多年的分裂和战乱,又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此外,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

关于张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答:张姓的历史名人有张衡、张良、张骞、张仪、张之洞等。1、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蜀郡太守张堪的孙子。举孝廉出身,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担任尚书。

姓氏代的历史名人
答:姓氏代的历史名人有代渊和代路等。1、代渊,字蕴之,本代州人。唐末,避地导江,家世为吏,有阴德。2、代路,1940年生,山东济南人。剧作家。原名戴文迎。1958年参加工作,1960年开始从事话剧艺术。历史名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成就和贡献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