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是怎么死的? 郑成功的具体死因是什么?

作者&投稿:恭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郑成功是急病而逝的。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帝崩,皇三子康熙帝继位;郑氏降将黄梧向当权者鳌拜建议“平贼五策”,内容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二十里,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

同时斩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菜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以来的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

郑成功接连听闻噩耗,加上在台将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其子郑经又在澎湖与乳母私通,使得郑成功内外交逼,于1662年(清康熙元年,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抓破脸面而死,年仅39岁。

扩展资料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福建南安人。明隆武帝曾赐姓朱,名成功。因此后人也多称其为“国姓爷”。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早年亦商亦盗,最后官至福建总兵。郑芝龙早年旅居日本平户时,与当地女子田川氏结婚,生下郑成功。

郑成功7岁时从日本返回中国,开始接受儒家教育。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南明永历皇帝册封郑芝龙为南安伯,福建总镇,负责福建全省的抗清军务。次年,郑芝龙、郑鸿逵兄弟在福州奉明唐王朱聿键为帝,年号隆武,郑芝龙被册封为南安侯,负责南明所有军事事务。

清军进军福建之时,郑芝龙降清,隆武政权也随之灭亡。郑成功得知父亲要降清,曾苦苦劝阻。眼见父亲执迷不悟,郑成功气愤之下单独跑到南澳岛,召募了几千人马,坚决抗清。清王朝几次三番派人诱降,都被郑成功拒绝。

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永历十三年),郑成功再次率领大军北伐,会同张煌言部队顺利进入长江,势如破竹,接连攻克镇江、瓜洲,接连取得定海关战役、瓜州战役、镇江战役的胜利,包围南京,开始了江宁白土山之役。张煌言部亦收复芜湖一带十数府县,一时江南震动。后因郑成功中清军缓兵之计,意外遭到清军突袭,致使郑军大败,损兵折将,包括甘辉、万礼、林胜、陈魁、张英等大将皆死于是役。

郑成功兵败后,试图攻取崇明县,做为再次进攻长江的阵地,却久攻不克,只好全军退回厦门。南京之战可说是郑成功生涯当中最辉煌及最重要的一役,却是先盛后衰,以大败收场,使郑成功的反清大业受到致命挫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 (明清之际军事将领、民族英雄)



郑成功是因为急病而亡的。

1661年,顺治帝崩,皇三子康熙帝继位;郑氏降将黄梧向当权者鳌拜建议“平贼五策”,内容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二十里,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斩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

郑成功接连听闻噩耗,加上在台将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其子郑经又在澎湖与乳母私通,使得郑成功内外交逼,于1662年五月初八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抓破脸面而死,年仅39岁。

扩展资料:

对郑成功的纪念:

在1930年,中国在遭受日本侵略的背景下,关于郑成功的刊物又开始流行,具有日本血统的郑成功在这些刊物当中也成为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象征人物。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后,由国民政府派遣来台宣抚的国防部长白崇禧,途经台南时,即前往延平郡王祠向郑成功行礼,并立一石坊于祠前表彰郑成功的“忠肝义胆”,借此宣扬忠于领袖、国家的精神。

在台湾,有许多的学校、街道、乡镇的命名皆来自对郑成功的纪念。包括原日治时期台湾州立二中改名为“台湾省立成功中学”、原台湾省立工学院改为国立成功大学等。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课本中,称赞郑成功“驱逐了外国侵略者在台湾的势力,受到我国人民的崇敬”。在历史课本中写着:“郑成功在台湾建立政权,团结当地的汉族人民与高山族人民,共同发展生产事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



郑成功是因急病身亡,年仅39岁。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帝崩,皇三子康熙帝继位;郑氏降将黄梧向当权者鳌拜建议“平贼五策”,内容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

自山东至广东沿海二十里,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斩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菜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以来的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

郑成功接连听闻噩耗,加上在台将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其子郑经又在澎湖与乳母私通,使得郑成功内外交逼,于1662年(清康熙元年,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抓破脸面而死。

扩展资料:

郑成功死后原葬台南近郊洲仔尾(今属永康区);郑克塽降清迁居北京后,上疏表示“念台湾远隔溟海,祭扫维艰”,请迁内地。1699年五月,郑成功父子迁葬福建省南安市康店村覆船山,附葬于七世祖郑乐斋坟墓内。也有说法称,为免台湾人起抗清之心,郑氏诸祖在台诸坟悉遭朝廷下令迁葬中国大陆。

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在自金门发动军事政变,自称延平王(郡王爵位本非世袭),打败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之弟郑世袭,在台即位。然后改东都明京为东宁;他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仍奉已死的永历帝正朔,成为了南明抗清的最后根据地。

1680年,郑经及陈永华先后死去,权臣冯锡范拥郑经幼子郑克塽继位;后施琅领清军攻克澎湖,郑克塽乃于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降清。总计郑氏政权统治台湾只有23年的时间而已;1684年4月,台湾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版图,隶属福建省,设台湾府,辖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成功



说到明末清初这段历史,郑成功无疑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不说别的,就单说他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这一件事,就足以让我们对他敬佩有加。这么一个民族的大英雄,他的死自然也是备受关注,很多人就好奇,郑成功到底怎么死的?要说清楚这个,还得从他的父亲郑芝龙开始说起。

郑芝龙,福建泉州人,明末清初东南沿海第一大海盗,他发迹于日本平户,并在那里娶妻生子,因此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等到郑成功20岁的时候,明朝已经亡了,崇祯的几个兄弟都跑到南边来建立了南明王朝,继续和大清对抗。

郑芝龙很是聪明,他明白要想让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就必须要和权力搭上关系。于是,他想尽办法结交这些明朝权贵,跟当时的南明隆武皇帝关系很好。郑芝龙为了让儿子能够出人头地,就把他推荐给了皇上。隆武皇帝见郑成功仪表堂堂,且文韬武略皆备,对他很是欣赏,特地赐他朱姓,百姓都称为国姓爷。从此,父子二人齐心协力保卫大明朝。

可好景不长,清廷派人来招降,郑芝龙没能抵住清廷三省王爵的诱惑,不顾身边人的劝阻,带着其他几个儿子往北京投降清廷去了。

1661年,顺治帝驾崩,他的第三子康熙帝继位,郑氏降将黄梧向当权者鳌拜提出“平贼五策”:内容包括迁界禁海,东南沿海二十余里全部内迁,片板不得下海;同时斩了郑芝龙和他的其他几个儿子,并且把郑氏祖坟给刨了。听闻噩耗的郑成功不禁惊怒交加,一下子病倒了。这是造成郑成功之死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一个,当时在菲律宾的华侨华商惨遭西班牙殖民者杀害,死亡人数达五万余众。郑成功在得到消息后,曾经致函给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一位华侨甲必丹,要求他停止与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进行贸易往来,并且表明自己想要带兵攻打的决心。

1662年4月,郑成功遣使天主教意大利籍神父李科罗到菲律宾向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谴责其杀戮华侨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俯首纳贡。可西班牙人非但不听,反而对华侨屠杀得更为厉害。

郑成功闻讯大怒,决定挥师征讨,为华侨报仇。他一面抚恤安置从菲律宾逃到台湾的华侨,一方面组织筹备军队,派人暗中与在菲律宾的华侨联络,以便到时可里应外合。

遗憾的是,没等到郑成功出兵,他就后院起火了,他的儿子郑经在厦门跟奶妈陈氏通奸,郑成功深感家风败坏,勃然大怒,命令自己的部将郑泰把郑经杀了,可无奈郑泰怜惜郑经之才,不忍杀他,违抗了郑成功的将令。

如此一来,本来就患病的郑成功更是雪上加霜,没过多久就病死了,年仅39岁。一代民族英雄,就这样盍然而逝,实在是让人惋惜。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清顺治帝崩,皇三子玄烨继位;郑氏降将黄梧向清廷建议“平贼五策”,内容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杀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柴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以来的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郑成功接连听闻噩耗,加上在台将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其子郑经又与乳母私通,使郑成功内外交逼,于1662年阳历6月23日(永历十六年农历五月)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抓破脸面而死,年仅39岁。然而根据夏琳《闽海纪要》和江日升《台湾外志》的记载,郑成功病情一开始并不严重,还能看书、观台、饮酒,有人认为可能是被下毒害死。
据《台湾县志》记载:“当国姓公卧病的当初,五月初二早,忽天昏地暗,黄蜂大作,初三更风雨交加,台江及安平外海波浪冲天,继而雷震电闪,如山崩地裂,……初五日,天平雨晴了,初八日,国姓爷归天。”

郑成功怎么死的?~

郑成功是病死的。
郑成功在收复台湾的同时,也接到凶信,说他父亲被家奴伊大器告发,伊大器称郑芝龙和郑成功之间不时有书信往来,图谋不轨。清朝廷震怒,将郑芝龙全家处死。郑成功听到消息后,捶胸顿足,望北恸哭道:“你要是听我的劝告,怎么会招来杀身之祸?”
不久郑成功又得知,叛将黄梧在自己家乡挖了郑氏祖坟,郑成功更是捶胸拍案,整天哀伤恸哭。他咬牙切齿发誓说:“人活着结下怨恨,与死者有什么关系呢?
要是有一天我领兵打回去,我不一寸寸地将你碎尸,我就枉作人间大丈夫了。”郑成功的愿望在14年后实现,郑经攻陷漳州时,也挖了黄梧的坟鞭尸,替父亲雪了恨。
1662年4月,南明兵部司务林英削发为僧,从云南逃到台湾见郑成功,向郑成功哭诉道:“皇上(永历帝)听信奸相马吉祥、逆戚李国泰之话,避居缅甸。现在吴三桂攻缅,缅王已将皇上献给吴三桂,听说已经被吴三桂杀害了。”郑成功听罢,更是痛哭不已。
郑成功天天登高眺望澎湖方向有船来否,因而患上风寒,到了第八天,突然发狂地喊叫道:“吾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也?”既而用两手抓面而逝。所以,《台湾通志》上说郑成功是死于感冒风寒。

扩展资料
郑成功北伐:
郑成功北伐又称郑成功北伐金陵,是指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到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联合大陆西南地区的南明永历政权和东部的张煌言一起北伐抗清的军事行动。
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五月到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郑成功先后三次出师北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北伐最终还是失败了。张煌言最后在舟山被清兵骗到陆地被杀,而郑成功最后从荷兰人手里收复了台湾,建立明郑王朝。
郑成功率部坚持抗清十余年,成为南明军中的一支主力。后经养精蓄锐,军力大增,达到鼎盛时期。从清顺治三年(1646年)起,郑成功就主动进攻,先后发起攻打海澄、泉州、同安、云霄、诏安、潮阳、漳州、潮州诸战役,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清顺治年1650年夺取厦门建立了据地。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郑成功在稳定了东南局势以后便没有了后顾之忧,然后召诸参军集议中兴大计。他手下吏官潘庚钟、工官冯澄世和参军陈永华都主张进军江南以号召天下。
郑成功认为此法可行,随后派人前往广西请桂王旨,希望永历政权令孙可望、李定国集滇、黔、粤、楚等西南各省的南明之师,出洞庭湖而会师江南,以分其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

  郑成功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然而关于他的死,人们一般很少注意。对这一点专门作些考察,便会发现郑成功的死有些蹊跷。

  郑成功于1662年6月23日(农历五月初八)在台南去世,年仅38岁,当时正值台湾收复后不久,这使人们深为惋惜。关于郑成功的死,同时代人如李光地、林时对、夏琳等人的笔记都很简单,一般是说“偶伤寒”、“感冒风寒”。另外,李光地提到“马信荐一医生以为中暑,投以凉剂,是晚而殂”(《榕村语录续集》)。林、夏等人提到郑成功死前的一些异常情状,林时对的《荷锸丛谈》中说成功“骤发颠狂”,“咬尽手指死”;夏琳的《闽海纪要》中载成功“顿足抚膺,大呼而殂”。

  过分简单的记载,导致后人的种种犯猜测。有人说郑成功得的是肺结核病,有人说得恶性疟疾,有人说得流感,等等。外国学者乔治·菲力浦甚至认出为郑成功得了“疯狂病”(《国姓爷的一生》)。另有人则找出心理上、精神上的病因:当时成功之子郑经与乳母通奸生子,成功下令处死,郑经在恐惧之下竟欲与清军妥协,使性格刚强、崇尚礼教的郑成功在精神上受到极大刺激。台湾学者李腾岳在《郑成功死因考》一文中认为,当时接连发生了几件痛心的国事家事:除郑经的事外,粮食接济由于清廷的海禁和迁界大成问题。吕宋华侨受到西班牙殖民者的残害,永历皇帝蒙难,祖坟被掘,其父和弟辈10余人被处死于北京,等等,这些事对郑成功的打击很大,而直接的死因则是因感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病,本来身体正处在疲乏虚弱的状态的郑成功,终因得上此病而去世。

  有人根据郑成功临终前后异常情状和当时郑氏集团内部斗争的背景,推测成功是被人投毒致死的,这是大概是目前最引人注目的一说了。此说主要有以下几点根据:

  首先,郑成功死前的情状极似中毒后毒性发作的症状;而且,夏琳《闽海纪闻》中记载郑成功临终前都督洪秉诚调药以进,郑成功投之于地,然后成功“顿足扶膺,大呼而殂”。这也许说明成功对有人谋害已有所察觉,但为时已晚。

  其次,郑氏集团内部暗藏着一些危险因素。郑成功性情暴烈,用法严峻,其部下,包括他的长辈亲族因过被处以极刑者不在少数,众将心常惶惶,不少人在清廷高官厚禄诱惑下叛逃,郑氏集团内部的关系是紧张的。伍远资所编《郑成功传说》一书中有记述清廷收买内奸刺杀郑成功的传说。因此,如果说台湾岛上一直有人企图谋害郑成功,甚至可能还有清廷作为背景,这也是可能的。

  第三,马信神秘地死去也是个重大疑点。马信是清降将,后来成为郑成功的亲信。成功去世当天,他荐一医师投药一帖,是夜成功死去,之后他本人也突然无病而死。按李光地的记载,马信在成功去世的第二天就死去;根据稍后江日升《台湾外纪》的记载,其死期距成功去世也不过5天。因此,马信可能直接参与谋害郑成功的活动,之后又被人杀害以灭口。

  那么,谁是这起谋杀案的主谋呢?疑点落到了郑成功兄弟辈的郑泰、郑鸣骏、郑袭等人身上,其中以郑泰为首。郑泰长期掌管郑氏集才的东西洋贸易,握着财政大权,但郑成功早存异心,曾反对郑成功出兵收复台湾。复台初期的郑氏政权财政极为困难,郑泰却在日本暗地里存银30多万以备他用。及成功去世,郑泰等人迫不及待地伪造成功的遣命诛讨郑经,并抬出有野心但无甚才干、易于操纵的的郑袭来承兄续统。最后,他们的阴谋被郑经挫败,郑泰入狱死去,郑鸣骏率部众携公帑投清。根据这一情况,策划谋害郑成功的很可能就是郑泰等人。这伙野心家早存篡权之心,可能还和清廷有勾结。他们乘郑成功患感冒并为郑经的丑闻恼怒的时候开始实施他们的计划。根据夏琳和江日升的记载,郑成功病情开始一直不严重,常常登台观望、看书,有时还饮酒,而且不肯服药。由于郑成功拒不服药,他们可能在酒中下毒,但这期间饮酒也较少,因此七八天后毒性才骤然发作。他们又最后在医生所开的凉剂中下毒,郑成功终于被害。郑成功死后,郑经先是忙于对付郑泰的叛乱活动,及郑泰事败,他发现郑泰在日本银行的巨款,注意力又集中于追回这笔款子,他本人又因犯奸险些被郑成功杀死,对郑成功之死也许不无庆幸之心,因此郑成功的死因在当时没有得到认真的追究。随时间的推移,这起有当时也许不难侦破的谋杀案就成了越来越难于解开的谜。

  但这种说法毕竟是猜测,缺乏直接确凿的证据。郑成功死去这年,无论对台湾还是对他本人,都是一个多事之秋,形势极为复杂,有关郑成功死因的各种说法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今天要彻底弄清这个问题已是很困难的了。

郑成功怎么死的?
答:郑成功是病死的。郑成功在收复台湾的同时,也接到凶信,说他父亲被家奴伊大器告发,伊大器称郑芝龙和郑成功之间不时有书信往来,图谋不轨。清朝廷震怒,将郑芝龙全家处死。郑成功听到消息后,捶胸顿足,望北恸哭道:“你要是听我的劝告,怎么会招来杀身之祸?”不久郑成功又得知,叛将黄梧在自己家乡挖了...

张国荣是怎么死的???
答:张国荣是抑郁症病发,跳楼自杀身亡的。抑郁症有两种,一种是Clinical Depression(临床抑郁),因为脑部里面化学物质不平衡了,是生理上的;另一种就是大家明白的有不开心的事导致的;张国荣是属于生理上的抑郁症,于2003年4月1日自杀身亡。

文种辅佐勾践成就霸业,他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答:其三:范蠡经商不追求暴利,而是主张薄利多销,立足商业长期发展,这种经商思想,很符合传统儒家思想。范蠡在政治与商业方面的成功,一直秉持变通的原则。政治上保持变通,范蠡急流勇退,保全了性命。商业上保持变通,可以让范蠡多次积累巨额财富,取得最大成功。

邓稼先是怎么死的?
答:邓稼先曾在1979年一次核航弹空投试验失败后接触过用于制造其核装置的钚,死于1986年(死因为长期放射伤害导致的癌症)。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怀宁人,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12届中共中央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事业重要的开拓者与...

洪承畴是怎么死的?
答:明朝多次对“贼军”剿而不死,就是因为这种诈降。由此可见,洪承畴在这方面是颇有先见之明的。明廷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就抚者,纷纷再起。崇祯四年(1633年),三边总督杨鹤为此被罢官入狱,洪承畴继任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改杨鹤的“边剿边抚(诱降)”为“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

白日鼠白胜简介 白胜是怎么死的?
答:的民间故事,下面请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白日鼠白胜简介 白胜是怎么死的?吧。 姓名:白胜 绰号:白日鼠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宋朝 出生地:黄泥冈东十里路安乐村 人物出处:《水浒传》职业 梁山朱元璋问秀才:"你是这个意思吗?"排名:106 上山前职业:闲汉 梁山职业:步军头领 主要成就:多李左车巧...

李小龙怎么死了的
答:李小龙死因: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于女星丁佩家中猝死,医院公布的资料称其死于“脑水肿”。1973年7月20日,正当壮年的李小龙突然去世,救护车将李小龙送到伊丽莎白医院,后被证实已经死亡,当时李小龙还未满33岁。追悼会当天香港几万人涌向葬礼只为送他最后一面,所有香港明星到场吊唁, 李小龙的同事和...

张献忠是怎么死的?
答:公元1641年,明崇祯十四年,张献忠先是率军攻克了明朝的军事重镇襄阳,接着又粉碎了杨嗣昌的“四正六隅”计划,最后他更是打得左良玉被削职。其后三年时间,成功拿下湖南全省,及湖北南部,广东、广西北部的广大地区。三年后,张献忠又成功拿下四川,自此,张献忠的事业也达到了顶峰,于是他在...

关羽死于哪一年?是怎么死的?
答:1、关羽死于公元220年。2、兵败被杀。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

毛遂是怎么死的?
答:《大秦赋》中,毛遂的死法非常窝囊,也可以说是“罪有应得”。《大秦赋》之所以敢这么改编,在一定程度上因为毛遂的结局,在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历史资料关于毛遂之死的记载也有一定出入。历史上的毛遂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其实史料并没有明确记载。先秦史料相对较少,不少历史人物的结局都记载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