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如何做好土、肥、水管理? 温室大棚蔬菜种植重茬危害大,如何通过改良土壤来缓解?

作者&投稿:惠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温室大棚栽培的兴起,突破了季节的限制,实现了果蔬的周年供应。但在种植管理过程中 ,有许多根深蒂固的错误做法,如不重视土、肥、水的协调发展,不但对土壤环境造成重大破坏,而且蔬菜的产量低、品质差。而合理的水肥管理,不但可以节省水肥的用量,还是高产和优质的前提。因此,今天我们就详细来说一说温室大棚蔬菜栽培中的土、肥、水肥管理。

一、做好土肥水肥管理的重要性

在温室大棚蔬菜栽培过程中,和三个方面的因素是密不可分的,那就是栽培、土肥水、植保。这其中栽培是基础,土肥水是手段,植保是保障。要想产量高、品质好,靠的还是土、肥、水。

在土、肥、水当中,土壤是承载一切的基础。因此,无论哪种的蔬菜栽培,土壤环境一定要好,土壤环境不好,蔬菜种植后的管理难度就大大增加;肥料是手段,是增产的本质,是重中之重。但施肥并不是越多越好,肥料是双刃剑,用好了会增产,过多了不但提高了生产成本和对周围环境的破坏,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减产,适时、适地、适量的施肥方式,才是合理化施肥;浇水是整个管理的灵魂,蔬菜要想高产,离不开水。撇开施肥质量的好坏,施肥谁都会做,但要想浇好水,并没有那么简单。因此,会不会浇水是判断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

二、温室大棚栽培的土壤管理

在温室大棚蔬菜栽培过程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蔬菜定植后,不使劲追肥,秧苗就不长。因此,为了促进蔬菜植株的生长,菜农朋友是每水都带肥,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说到底,问题出在了肥料利用率上,在土壤日益恶化的情况下,根系没有适宜的生长环境 ,施肥是一个概念,根系能吸收多少又是另外一个概念。

越施肥,土壤盐渍化就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改善化肥等的施用量,首先要保证蔬菜根系有健康的生长环境,让根系下扎,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根系最多只能下扎10厘米。土壤环境不好,即使你施用再多生根的肥料,根系也不会下扎,因此,改良土壤比生根要重要的多。

改良土壤的办法:温室大棚土壤改良最有效的办法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在整地时直接用秸秆替代粪肥,秸秆在发酵的时候可以吸收盐分,降低土壤盐渍化,秸秆用的越多,土壤就越疏松;第二步是施用土壤改良的菌肥,调节土壤的环境;第三步是控制追肥量,少用肥,用好肥。

三、温室大棚蔬菜栽培的肥料管理

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其中碳、氢、氧可以直接从大自然中获得,一般不需要人为补充;所需的大量元素有三种氮、磷、钾;中量元素有钙、镁、硫;微量元素铁、锰、锌、铜、钼、硼、氯。

1、大量元素氮、磷、钾

一说到施肥菜农朋友首先想到的就是氮、磷、钾,当前许多菜区对于氮、磷、钾的依赖,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土壤盐渍化特别厉害的原因。一般只要是三年以上的菜地,拿去检测机构化验,氮、磷、钾基本都不缺,甚至是含量超标,但肥料用的是越来越多,蔬菜长的却是越来越差,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土壤出了问题。土壤环境越来越差,导致根系的吸收能力变得越来越弱。

管理措施:土壤的改良需要从两个方面去入手,一是改善土壤环境,前面已经提到了;另外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减少肥料的用量并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活化土壤,把土壤中固定的氮、磷、钾利用起来。提高肥料利用率把握的一个原则是追肥少量不多次,学会浇空水。这和我们实际操作中又有不同,菜农朋友经常听到许多专家在讲,施肥要随水少量多次,这是一个误区,因为我们所使用的化肥,都是无机盐,用多了土壤就会出现盐渍化。

减少化肥用量的同时,要提高肥料的质量。所有的复合肥都不建议用来冲施,追肥根据自身情况,有条件的可以选择进口的水溶肥,我国水溶肥的起步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在品质上和进口的(那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贴牌货除外)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条件差的也要选择国产品质好的水溶肥。

品质好的水溶肥标准是什么?不能含硫酸根(SO₄²⁻)、钠离子(Na+)、氯离子(Cl-),要有硝酸钾型或者磷酸二氢钾。许多不良厂家直接把含有硫酸钾或氯化钾的复合肥粉碎了,就当做水溶肥来卖,这就是为什么水溶肥在价格上相差很大的原因所在。因此,选择品质好的水溶肥,品质提上去了,用量自然就会减少。

如何简单判断水溶肥品质的高低?在购买水溶肥时,没有办法辨别水溶肥的质量,也是困扰菜农朋友的主要问题。除了闻气味、选择品牌知名度高的厂家的同时,可以用简单的办法进行初步的判断,具体的做法是:拿一个矿泉水瓶,抓一把所要购买的水溶肥进去,然后注水,如果溶液变浑浊,那一定是复合肥;溶液澄清放几天有少许沉淀,中等水溶肥;如果放一周还是清澈的,基本可以判定是品质较好的水溶肥。

关于肥料种类的选择,把握一个原则:前期平衡肥,中期高钾肥,后期养根调秧肥。需要强调的是,高钾型的肥料前期千万别用,必须要用,就选功能型的钾肥,否则容易伤根和引起早衰。许多菜农朋友在购买钾肥时,觉得含量越高越好,对果蔬类而言,35个含量的钾就最高了,再高也是浪费,而且,钾越高,越容易引起早衰和缺钙现象的发生,在施用高钾肥时,一定要配合含钙、镁的肥料一起用,除非是功能性的钾肥。

在具体的栽培管理中,施肥次数见后面的水分管理。

2、中微量元素

对于中微量元素的补充,意识高的菜农朋友已经开始补了,而存在的问题是补的方法不对。蔬菜对于中微量元素需要不了多少,如果是高质量的水溶肥,里面含有的是螯合态的中微量元素,就基本够用。常常看到菜农朋友从市场上购买一大袋的中微量元素肥料,那都是骗人的,大袋中的中微量元素多以离子形态存在,施在地里也不会被蔬菜吸收。

在温室大棚的蔬菜栽培中,我们用的硫酸钾居多,因此,土壤不缺硫。一般北方的土壤不缺钙和镁,南方的土壤对钙和镁存在欠缺。或许菜农朋友就要反驳,你说不缺,为什么还会表现出缺素症状?这是我们人为因素引起的,如氮肥和钾肥施的太多,就会引起拮抗,尤其是钾,用多要么缺钙要么缺镁,因此,前面就说了,不管什么蔬菜,高钾肥不单用,要用一定要加螯合态的钙、镁肥。

管理措施:选择质量好的中微量元素肥料,施肥次数也不是越多越好,没必要。底肥一次,追肥两次,一共三次,足够蔬菜正常生长所需。有的菜农朋友在苗期或者第一次膨果就用,其实这一时期根本就用不着,在第二次、第三次膨果的时候再补充。总的用量一亩地100~200克,保证吸收利用率即可。

三、温室大棚蔬菜栽培的水分管理

温室大棚的蔬菜栽培,要想获得高产,离不开水的管理。不管是果菜类还是叶菜类蔬菜,都是喜水作物,但蔬菜既喜水又怕水。如果水浇大了,就会对蔬菜的根系造成伤害而沤根;另外,越冬茬蔬菜的栽培中如果浇水过大,还容易导致地温过低从而出现沤根。因此,如果根系出现问题,首先要排除是不是浇水过大的原因。

浇水过多也会导致肥料的浪费,肥料是溶于水中的,浇完水后,水带肥走,水下渗多深,肥料也跟着下渗多深。根据实际的栽培经验来看,浇水深度10~15厘米,正常情况下壤土水分会下渗30~40厘米;要是浇水深度为20厘米,水分下渗深度50~60厘米。水越大,肥料随水下渗的就越深,因此,肥料浪费也越多。

根据蔬菜生育期的生长特性,我们一般分为定植前、定植、开花坐果期、膨大期和采收。对于温室大棚蔬菜栽培水分的管理,前期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从定植到开花前,这一时期是蔬菜整个生育期当中打基础的阶段,蔬菜的生长以营养生长为主,只要把前期的基础打牢了,我们的蔬菜管理起来就变得简单多了,包括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因此,有“三水定乾坤”一说,这一时期的需水量占到了整个生长期总需水量的30%~40%。

1、蔬菜浇水之“三水定乾坤”

所谓的“三水”指的是定植水、缓苗水和花前水。做好了这三水的管理工作,后期管理起来就轻松的多。这三水所有人都浇,但大多菜农朋友不知道真正的作用。因此,对于许多菜农朋友,对前三水不重视或者不知道如何重视,导致的结果就是后期的管理工作加大,而且效果还不是很好。

(1)定植水(养菌改土水)

定植水的作用不仅仅是促进幼苗的成活,在保证成活的同时还有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养菌改土。因此,我们把定植水也叫养菌改土水。通过浇定植水,改变土壤生物性状,缓解物理和化学性状的恶化。浇好定植水,会有两点明显的改善:一是土壤当中的绿苔、红霜现象会减轻;二是因重茬引起的病虫害会明显减轻。但普遍的现象是菜农朋友对定植水的管理十分随意。蔬菜要高产,管理很简单,三个核心要把握。

  • 养根:在蔬菜的整个生育期,都是以养好根系的前提下追肥的,养根工作贯穿整个生育期。
  • 促花:好花才能出好果,尤其是果菜类。
  • 膨果:蔬菜在坐果后,要让果实合理的膨大。菜农朋友一提到膨果,想到的就是激素。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激素是补救措施而不是必要手段,能不用就不用。正确的做法是要通过合理的水肥及其它措施的调控,让蔬菜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正常膨大,这才是我们该做的。

在实际栽培管理中,很多菜农朋友有促根和养根的概念,但是不科学。根系要好,前提是根系的生长环境也就是土壤环境要好,而普遍的做法是过度讲究生根和促根,很少有人去改良土壤。土壤环境不好,用多少生根的产品,都是舍本逐末,因此生根的前提是改土。另外,许多菜农朋友在促根的时候,喜欢用含有激素的产品,如萘乙酸、吲哚乙酸,这是不可取的,激素促根是以牺牲地上部抗逆能力为代价的,能不用就不用,否则,后期必然会出现早衰等现象。

因此,在浇定植水时,不建议浇白水,在浇水的时候,冲施菌剂或者菌肥。菌肥和菌剂的意义不是生根,在于改土。许多肥料经销商说是生根,这都是骗人的术语,真正生根的肥料是腐殖酸、氨基酸、海藻酸这一类。菌是活性的,通过不断繁殖和活动来改良土壤,因此能不能起作用很关键,一般菌在土壤中存活一个月以上才能真正起作用。

我们从市面上买来的菌肥都是休眠状态的菌,如果土壤条件不好,菌根本活不了多久。有研究表明,单纯冲施菌剂,一般在土壤中只存活7~15天就都死了,因此,核心不是菌不好,是存活问题。所以,在冲施菌肥或者菌剂时,一定要搭配菌群调理剂,保证菌群的存活。

(2)缓苗水(促花水)

蔬菜一般在定植水浇后的10~12天,要浇一次缓苗水。缓苗水是促花水而不是生根水,生根是后面我们要讲的花前水。要想坐好果,首先花要好。而蔬菜的缓苗期也是花芽分化的重要时期,等到开花时再促花,就已经晚了。促花建议施用含有水溶性磷酐的肥料。所有开花坐果类的蔬菜都要促花,尤其是连续开花坐果的,分两次,一次是浇缓苗水时,另外一次是生长中期,这样,地下促花和地上促花结合起来,花芽分化就没有问题。

(3)花前水(生根水)

花前水是为了缓解植株早衰最核心的措施。从蘸花到膨果水的间隔太长,通过浇花前水来过度。膨果水如果浇的太早,会导致果实坐不住果,而且秧苗容易徒长。花前水一定要浇吗?不一定!无论是浇水还是施肥,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浇水和施肥的目的是什么?是否浇花前水要根据土壤的墒情来确定。如果土壤墒情好,就可以不用浇花前水。

花前水不是必须的,但花前生根是必须的。如果不浇花前水,就要将生根的管理提前到缓苗。另外,在浇花前水的时候,许多菜农朋友喜欢使用大量元素水溶肥,这是不对的,会造成徒长,导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生育期推迟,肥料建议施用生根肥,如前面提到的含有腐殖酸、氨基酸、海藻酸类的肥料,而且在浇水时,要浇小水,越小越好。由于前期已经对土壤进行了改良,因此,花前水稍微用点生根类的肥料,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也是防止早衰的关键措施,根系不好,早衰是必然。

浇前三水这一时期,是蔬菜生育期的开始,也是基础。三水的作用次序不能错,只要弄明白了原理,用的肥料用好,效果就绝对差不了。

2、温室大棚蔬菜栽培后期水分管理

“三水定乾坤”做好了,后期的水分管理,就相对变得简单起来。开花坐果后的水分管理把握一个原则:小水勤浇,施肥少量不多次。但有一种情况可以浇大水,那就是夏季温度特别高的时期,浇大水可以缓解干旱的同时,能够降低地温。

(1)浇水量的确定

如果采用的是滴灌或微喷,夏季一亩地10~15立方水;冬季6~8方水。如果是漫灌,一亩地20~25立方水就足够了,但是不建议采用大水漫灌,尤其是果菜类,大水漫灌对土壤结构本身就是一种破坏。

(2)水肥次数的确定

种菜高手会浇水,这里指的是会浇空水,如果土壤恶化比较严重,浇空水不浇白水,也就是带养根的肥料。无论哪种蔬菜,前期浇水带肥必须是平衡肥,越早用高钾肥料,越伤根,秧子也就越早衰。

  • 茄果类(番茄、黄瓜、茄子、辣椒):原则上浇三次水,两次带肥,一次浇空水,空水可以带养根肥。
  • 豆类(豇豆、菜豆、豆王等):豆类的根系较弱且有连续开花结果的特性。原则上三水一肥一空水。第一次带平衡肥;第二次空水带养根肥;第三次带促花肥。
  • 西瓜、甜瓜:原则上浇水两次,两次都带肥。带肥时第一次平衡肥,第二次高钾肥。
  • 叶菜类:叶菜类前期不追肥,除非苗子长势弱,可随水施一次提苗肥,前期的管理核心就是养根控旺,生长中期,两次肥水解决问题。莴笋、芹菜生长中期,连着两次肥水,每隔7天一次就可以了。

在温室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如恰当的土壤、肥料、水分管理和植保措施,不但能够节省成本,避免土壤恶化,还能够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温室大棚蔬菜如何种植~


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为实现蔬菜的周年供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当前大部分的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区,都存在着重茬的问题,有的地区重茬达到了六七年之久甚至年限更长。重茬对于新棚来说,两三年可能没什么问题,当连续种植五六年后,我们菜农朋友就会明显感觉到:同样的管理方式,肥料、农药是用的越来越多,但产量反而越来越低,菜农因此也常常自嘲,种菜是越种越不会种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种植的品种没变、田块没变、管理模式没变,但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土壤发生了变化,土壤由原来的新土变为恶化的土壤,这就是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带来的结果就是根部病害严重、不发根和减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作障碍。连作障碍和我们种植的土壤环境息息相关,菜农朋友也知道是土壤出了问题 ,但困惑的是究竟问题出在了哪里?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指导经验,来说一说秋茬蔬菜种植如何通过改良土壤来缓解重茬。

一、了解重茬给土壤带来的危害,是改良土壤的前提
要进行土壤改良,首先要明确土壤已经是恶化的温室大棚,而不是新棚。新棚即使肥力不够,补充肥料就可以了。所以,种菜不怕新地,就怕土壤恶化。归结起来,土壤恶化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
1、因土壤结构破坏而引起的板结问题
一说到板结,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土壤质地硬。这是因为土壤结构遭到了破坏,本来是团粒结构,结果成了面,就出现了板结。尤其是多年种植的温室大棚,刚翻完地感觉特别疏松,浇上几次水后就变得光溜溜的,人走在上面也是硬生生的。

土壤板结是因为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而引起的
2、土壤盐渍化、酸化问题突出
这两个问题同属土壤化学性状的恶化,但盐渍化和酸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盐渍化指的是土壤中的EC值高,通俗点来说就是土壤中盐分较高。在温室大棚里的表现有三个症状:第一种是浇完水后,地里面起绿苔,这是盐渍化较轻的一种表现;第二种是浇完水稍干后,不光起绿苔,还泛红霜,这是土壤中度盐渍化的表现;第三种是地一干,地面泛白霜,属于土壤重度盐渍化的表现。
土壤中之所以会出现盐分较高,盐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粪肥,这是我们菜农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因为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粪肥是较好的有机肥,我们祖祖辈辈也确实一直在用粪肥,甚至在化肥出现之前是主要的肥料种类。但现在的粪肥和十年、二十年前的粪肥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养殖场的粪肥,盐加的越来越多。有人曾专门做过实验,一方鸡粪里含盐量达到了5公斤左右;二是化肥。化肥在化学上又叫无机盐,对于种植的蔬菜来说,能够被吸收的叫做化肥,不能吸收的那还是盐。

土壤盐渍化里的盐分主要来源于化肥和粪肥
酸化指的是PH值低,我们所种植的蔬菜,一般都喜7~7.2中性偏碱的土壤,但是现在好多地方的土壤PH值连6都不到,甚至还有低于5的。土壤酸化有什么危害?一是土壤中的根结线虫会增多,因为根结线虫都是喜酸性环境的;二是土传病害问题特别突出。
之所以会出现土壤酸化,和我们过度使用化肥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化肥大多都是通过强酸弱碱化学合成而来,基本上大多数的化肥生产商都不进行脱酸处理,所以,化肥里含酸的成分较多。因此,评判国产化肥的好坏,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PH值。
3、土壤中有益菌与有害菌失衡
土壤恶化的原因是菌群失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益菌和有害菌的失衡。菌群失调在于我们的用肥习惯,如果在蔬菜的种植过程中,不注重养菌,导致有益菌越来越少,有害菌就会越来越多,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土壤土传病害加重。

改良土壤可有效降低重茬病的发生
三、温室大棚蔬菜秋茬种植,如何通过土壤改良来缓解重茬?
其实,当前的重茬大多都是我们的种植习惯所导致的,而在实际栽培管理中,只要我们对以前的种植经验进行一些改良,重茬就能够很好的得到缓解。
1、要想通过土壤改良来缓解重茬,就要在改良的同时,减少对土壤的破坏
我们很多菜农都知道土壤的重要性,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一边是想尽办法的进行土壤改良,一边是大量的施用化肥,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让土壤好起来几乎是不可能。那么究竟该如何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呢?核心是少用肥。
要想让蔬菜的产量高、品质好,一点肥不用不现实,但要控制使用量,也就是少用肥料的同时保证肥料的利用率。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肥料用的越少,对土壤的破坏也就越小。
针对秋茬蔬菜的用肥,由于处在高温季节,地温较高,因此,肥料的用量一定要减下来。底肥只要保证营养均衡即可,如果菜类蔬菜,在底肥选择上,亩施优质商品生物有机肥50公斤、三元复合肥(低氮、中磷、高钾配比10-15-25)15公斤、螯合态钙肥4公斤左右即可。

减少对土壤的破坏,是土壤改良的前提
2、要想通过土壤改良来缓解重茬,就要重视养菌改土
要想改良土壤,真心的核心是在于调节土壤中有益菌的活动。目前许多菜农朋友也很重视菌的补充,但是方法不对,也就是菌是补充了,但是是否成活了,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只有有益菌繁殖到一定的基数后,才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在补充有益菌的同时,要保证菌的成活。@新农鸣推荐的方案是浇好定植水,在浇定植水时养菌改土,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因此,要比生根、促花重要的多。随水冲施400克生物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5公斤红糖。在冲施的前一天,可先将菌剂和红糖放在水里激活,第二天随水冲施即可。不管是棚室,还是露地,只要补菌,切记不要单独使用菌剂,一定要加有机类的物质,这样菌的存活时间可以长一些。

激活土壤中被固定的养分被蔬菜二次吸收利用
3、要想通过土壤改良来缓解重茬,就要想尽办法激活土壤中被固定的养分
当下我们陷入一个矛盾的境地,一方面是我们地里不缺肥,而另一方面又是不施肥蔬菜不长,原因在哪里?主要的原因一是虽然肥料是被施入到土壤中了,但是大部分被土壤固定了;另一方面因为我们的土壤恶化,导致根系不够发达,吸收能力减弱。所以,土壤就像是银行,氮、磷、钾等养分都被保存在土壤里,只不过我们没有卡、没有密码取出来,也就是将它的活性激发出来,因此,我们就要想尽办法,激活土壤中被固定的养分。
针对温室大棚蔬菜的种植,我们要改变一浇水就带肥的习惯。建议浇三次水带两次肥料,剩下一次进行养根。养根的时候随水冲施一些含氨基酸的液体有机肥即可,一亩地1公斤。在养根的同时,将土壤中被固定的养分释放出来,让蔬菜二次吸收,这是最核心的。所以,虽然是浇空水,但其实相当于又追了一次肥,只不过肥料是我们原来就施入的,存放在土壤中。

总结:通过以上我们可以发现,其实重茬的问题之所以越来越突出,和我们的施肥管理等田间管理措施所形成的误区是密切相关的。针对秋茬温室大棚蔬菜的种植,只要把以上这三条注意了,土壤的EC值会越来越低,PH值也会越来越接近中性,土壤也会越来越好,当然,重茬问题也就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温室大棚的土壤是如何改良的
答:(4)地面覆盖地膜覆盖可降低土面蒸发,减少随水上移的盐分在土表积聚。畦间过道由于土壤被踩实,毛细作用较强,表土盐分积累严重。在过道上铺盖秸秆、锯末等有机物,可以减少土面蒸发积盐。(5)生物除盐盛夏季节,利用温室土地休闲之际,可在室内种植吸肥力强的禾本科植物,如玉米、高粱、苏丹草等...

冬季种植番茄想要丰产,应该如何做好追肥管理呢?
答:施肥要做到合理施肥,在番茄开花和果实膨大的时候施用适当的氮肥,一定要控制量,防止过量施用氮肥,以免徒长空长,要多施磷钾肥,促进营养物质向花卉和果实部分输送在低温情况下,大棚内土壤水分蒸发慢,需水量相应减少,所以浇水量可适量小些,间隔时间适当长些,切忌大水漫灌,以免低温高湿导致蔬菜沤根...

怎么自己做营养土,用于大棚
答:第二种方法 如何使用有机肥配制营养土:①以大田土为主,大田土与有机肥之比(8:2)~(6:4),配好的营养土容重约1g/cm²;②在大田土中加入一部分草炭土,再加入一定量的有机肥,配比量为大田土:草炭:有机肥=6:3:1,配成的营养土较为疏松,容重约0.8g/cm,吸水、吸热、保肥性能...

大棚蔬菜施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1)注意施用CO2气肥 适量施用CO2气肥,可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2)注意蔬菜的需肥特性 大棚蔬菜应以生物菌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因为大棚是封闭性设施,空气流通受到限制,CO2气肥得不到补充,所以必须增施有机肥料,以便解决CO2气肥的缺乏问题。大田蔬菜,叶菜类应注重...

大棚蔬菜想要高产,施肥技巧都有哪些呢?
答:无论什么蔬菜,要想获得高产、优产,就必须做好施肥管理。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今天边肖就来说说大棚蔬菜高产施肥技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首先,早施底肥 (1)冬春茬大棚蔬菜,9月下旬整地。(2)整地时,每亩撒满腐熟的农家肥5000公斤,然后翻30厘米深,有机肥与土壤混合均匀。二、巧施种...

如何给温室大棚的蔬菜种植提高肥效
答:可以的,采用大棚种植经济成本大,建议在种植大蒜时注意一下几点:1、精细整地。种植大蒜以肥沃、松软、排水优良的砂质土壤为好,尽量避免连茬;要处理好土壤,灭虫防病;要施足底肥,畦面保持均匀、平整、松软,墒情要好。要喷洒新高脂膜以增强肥效保持墒情。2、精种细管。大蒜种植要求精细,工作量大...

温室栽培蔬菜如何进行追肥?
答:把地膜掀起来,然后撒上有机肥料,刨翻松土,使土和肥料掺混均匀培土封垄,然后盖上地膜并浇水。这样每40天左右进行一次,不断地补充有机肥料,使大棚内不断地有二氧化碳释放,同时使土壤当中不缺氧气,根发育好,根深叶茂,叶茂果丰。注意,一次追肥不要追太多,大沟追肥一次只追栽培面积的1/5。...

温室大棚蔬菜种植重茬危害大,如何通过改良土壤来缓解?
答:土壤恶化的原因是菌群失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益菌和有害菌的失衡。菌群失调在于我们的用肥习惯,如果在蔬菜的种植过程中,不注重养菌,导致有益菌越来越少,有害菌就会越来越多,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土壤土传病害加重。改良土壤可有效降低重茬病的发生 三、温室大棚蔬菜秋茬种植,如何通过土壤改良来缓解重茬...

怎样种植大棚菜
答:在一般情况下,选择棚型跨度在8-12m,大棚长度在60-120m,三面土墙、三排立柱,在立柱上最好使用竹或钢立架。在棚面使用覆盖无滴膜,从而增加大棚内的温度。三、品种选择 最好选择的品种可以耐低温、光照要求低、抵抗力强、耐高湿、产量高、种植时间短的品种。种植的大棚蔬菜产量高、品质好才能满足...

大棚蔬菜该如何施肥?大棚蔬菜施肥有哪些误区?
答:有一部分栽种户在施基肥时,底肥的筹备不足充足,化肥类型单一。而那样往往是导致温室大棚蔬菜营养成分供应不足,农作物生长的速率也会很迟缓。因此基肥的类型最好要齐备,多种多样化肥合理搭配应用,功效相辅相成。有许多农民觉得多应用氮肥蔬菜非常容易看起来壮,可是氮肥太多,蔬菜是非常容易旺长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