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作者&投稿:郝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每一个儿童都要在健康的心理影响下茁壮成长,你可知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天之骄子要面对广阔的天地与人生,年轻的孩子们刚刚起步,有多么美好的事物在等待着他们,怎么能让孩子的大好时光沉浸心里的阴暗与消极情绪之中呢,我们推荐家长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给予孩子快乐的明天。

   1、平稳的环境

  环境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想让你的孩子生活中充满阳光,就应该给予他一个平稳的环境。研究发现,发现生活变动量大会出现较高心理发病率。例如,教师责骂、体罚,父母吵闹、离婚,由于贫困而受饥饿或失学等,都会促使儿童发生心理变态,产生悲伤、恐惧、紧张、焦虑、消极、自卑等心理。平稳的环境是指的家庭、顺利学习的环境、必要的物质生活。比较平稳少曲折的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冲击比较小,儿童容易适应,而不致于产生心理不健康。反之,处于逆境中的儿童,往往会缺乏教育引导,而在心理上受不住冲击,出现反常心理。处在逆境中的儿童,如果能加以正确引导,给予精神或物质的支持,培养他们以比较强的意志、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挫折,那么儿童还是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的,甚至会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2、充分的抚爱

  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很多都不愿把爱放在嘴边,不愿通过爱抚等方式来传达那一份牵挂。你知道吗,希望孩子获得健康心理,充分的爱抚必不可少呦。充分的抚爱包含着爱护、体贴、关心、依赖等,它能带给儿童满足与温暖,使儿童体会到生活充满幸福与光明,从而心情愉快、积极向上,并且会深切真挚地去爱别人。爱是促使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动力。母爱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教师的爱对儿童一生的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适当的母爱与师爱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负面的影响。母爱不适当主要表现在溺爱上,对儿童一味迁就,缺乏严格要求,结果造成孩子骄横成性,散漫无羁,对父母及其他人漠不关心。教师对儿童爱得不够,往往是由于责任心不强,为对儿童冷淡或表示讨厌,或表现为偏爱资质聪明、容貌出众的儿童,嫌弃冷淡资质愚笨、容貌不佳的儿童,常使受宠儿童张扬跋扈,被冷落的孩子性格孤僻。教师不仅要充分地爱孩子,也应该正确地爱孩子,对每一个孩子都应一视同仁。

   3、充实的生活

  孩子的世界应该丰富多彩,天马行空的创造,应该无处不在,恰如其分的学习、劳动,有适当的游戏、娱乐样样都是不可缺少的。有的家长忙于工作,对儿童除了在吃穿上给予满足外,对孩子的其他方面很少关心;有的家长望子成才心切,过多安排孩子学习,致使孩子精神紧张,兴趣偏狭,生活能力差,影响人格的健全发展。在部分幼儿园和小学里,教师只关心儿童读书,不关心儿童个性发展,安排上缺乏游戏、娱乐,使孩子感到生活枯燥无味,从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4、艺术的陶冶

  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没有国界的区分,没有年龄的限制,想要陶冶身心的人都可以在艺术的领域中遨游。艺术的陶冶促使儿童的人格获得健全、和谐的发展。音乐是形象化的具体刺激,儿童容易接受。创造和选择适合儿童特点的音乐来陶治儿童,根据需要经常给儿童听欢乐、明快或安静、温和或坚定、有力的音乐,使儿童形成活泼、愉快、稳定、勇敢的性格。美术主要是造型和色彩的艺术。美术的具体形象性是最受儿童喜爱的,用以陶冶儿童情操、发展儿童智能有显著的效果。儿童可以在看看画画玩玩中发展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色彩能影响人的情绪:红色使人情绪亢奋,黄色使人喜悦,蓝色使人心胸开阔,灰色使我沉闷、忧郁。在儿童常处的环境中应少用灰、黑色。儿童文学也是儿童十分喜爱的艺术形式。它那引人入胜的内容、优美动听的语言,不仅使儿童增长知识、明辨是非、发展语言,还能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经常向儿童讲故事、念诗歌是促使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充分的抚爱、充实的生活、平稳的环境、艺术的陶治、健康的躯体,都是促使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一个健全的心理才能保证孩子生活的幸福快乐,而一件平凡的小事,就能带给孩子这份健康。家长不妨努力抚慰孩子的心,让真正的快乐去冲淡每一分忧伤。

   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志有以下几条:

   1.求知欲强

  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

  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5.富于同情心

  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

   6.人际关系良好

  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

~

缓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对策包括
答:2. 学校教育:学校应成为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与家庭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学校要关注留守儿童校外生活,通过家访、通讯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指导。3. 社会关心:社会应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乡镇文化建设,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不良影响,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4. 政府重视:...

缓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对策包括
答: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前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农村, 地方政府可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 方便的同时,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等群体中得到温暖。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留守儿童撑起一方晴朗的天空,让留守 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的长治久安做出自 己应有的...

怎样让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答:同时,足够的睡眠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也非常重要,家长应尽量让孩子得到充足的睡眠。其次,学校也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立,定时开展心理疏导工作8。另外,鼓励孩子参与各类社交活动,增加他们的社交经验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害羞等心理问题9,也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再次,社区也...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操作能力的综合。一个人智力低下的话,也不能算心理健康。8、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答:一、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2.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条件。智力包括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等五种因素。智力发育正常的人,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能够保持较高的工作、学习效率。2.情绪稳定,有安全感。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与这一条相对立的是喜怒无常。这并...

2.5心理健康及心理辅导
答: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正常学生(包括有轻、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正常学生。为主,因而心理评估的功能就不应只是进行心理症状学诊断或心理病理分类学诊断,也应重视对学生发展潜能、自我实现程度的正向评定。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了解健康状态下的心智能力...

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口诀
答: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口诀4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是什么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2、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大集合
答:【 #亲子教育# 导语】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很多表现都是心理问题的反映,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来分析孩子的心理因素,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心理。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大集合,欢迎各位前来阅读。 1.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大集合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办法: 1、鼓励法: 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

可不可以给我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资料?急!急!急!
答:[编辑本段]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 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⑴躯体健康;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