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班级文化个性的集中体现(什么是班级文化)

作者&投稿:赵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什么是班级文化个性的集中体现,什么是班级文化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所谓“文化...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什么是班级文化个性的集中体现,什么是班级文化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比如文艺学、天文、地理、教育、服饰等等。

2、作为班级文化,它与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一样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

3、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

4、其次,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

5、第三,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

6、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

7、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

8、班级文化涉及到与班级有关的各类人群,既包括我们以往比较关注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我们容易忽略的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9、而教师与教师之间是合力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10、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

11、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摆成马蹄形、矩形、椭圆形的桌椅;展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书画长廊;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长廊;表露爱心的“小小地球村”;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

12、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

13、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规约,构成一个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环境;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14、一、“硬文化”的建设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教育气息,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

15、在一个窗明几净,富有极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真诚地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友好地进行合作,促进并加快学生的社会化。

16、同时,学生的道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

17、班级文化通过加强文化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不断提升个人境界。

18、在这样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里也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触动学生自发地加入建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取得教育的成功。

19、从古时的“孟母三迁”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到今天的“环境出人才”,无不证明了环境文化的重要性。

20、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

21、可见,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有效的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硬文化”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22、对班级“硬文化”环境建设的法则是:力求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点。

23、注重教室的卫生。

24、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

25、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教育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摆放整齐,小黑板、扫帚、水桶理整齐等,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

26、教室的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个“地基”我们就可以添砖加瓦了。

27、2、重视教室的布置。

28、两侧的墙壁可以贴一些字画、人物等(由学生选出);教室的四角,可以把它安排成自然角、科技角、书法角等;后面的黑板报应经常更换,由学生自己排版、策划;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可以挑选一句整个班级的座右铭。

29、教室的布置不能乱,应使各个部分都和谐统一起来。

30、最好的办法是先确立班级的主旨,如布置一个热爱自然的班级,我们就可以以四季的变化来布置,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1、如果要布置成为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班级,就应该备有书橱,我们天妃小学提出的是缔造“书香班级”,做“书香少年”,在各教室后面都备有一个大书橱,里面摆满了学生爱读的各类书籍。

32、3、讲究座位的排列。

33、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教育也由原来的“大锅饭”教育变成了“精品”教育,我们有更多的精力来考虑我们的教育素材,由过去单一的“秧田式”,我们可以根据班级教学和活动的需要排出便于师生交流的“马蹄形”,便于生生交流的“面面型”等。

34、在多次公开课上,我都作了这样的安排。

35、实践证明,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希望和活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

36、二、“软文化”的建设建设好班级“硬文化”环境,只是给这个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软文化”环境的建设。

37、班级“软文化”环境是班级文化环境的核心,是最能体现班级个性的,班级整体形象的优劣最终将取决于班级“软文化”环境是否健康。

38、班旗、班歌、班徽的设计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此三者是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起始点,像一场音乐会前的造势活动,令观众更加神往。

39、在设计它们时,班主任应调动全班师生人人参与,并通过适当途径征求学校主管部门及校长的意见,引起他们的关注,给他们一个美好而鲜明的印象。

40、设计完成后,应通过集合、比赛、年级活动等各种场合展示班旗、班歌、班徽,使本年级本校师生注意到本班的形象标志。

41、班旗、班歌、班徽作为班级和班级特色的标志有助于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设计活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

42、2、“班风”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这是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的重头戏,也是整个文化环境建设的核心部分。

43、它包括了班级风格和班级风气,是班级对外的社会形象。

44、对它的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①教师方面。

45、我们知道,要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班风”,不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它参与了多种力量,是众多因素的有机反应,但教师在这里却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46、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方式,与“班风”有着密切的关系。

47、一种好的班级领导方式,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鼓励作用。

48、当前,我们大多数的小学采用的都是专制型的领导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丧失了自觉性,阻碍了学生的主动行为。

49、所以,在教师的领导方式方面,我建议采用一种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或是一种参与式的领导方式。

50、教师参与到班集体当中,与学生一起,共同制定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级计划,或是对某事进行集体的裁决;教师在不损害班级整体利益的情况下,非常乐意给予某个学生帮助,或是指导,同时,接受他们的监督;教师要给班级活动以最大的支持,并尽可能的参与到其中;在学生做出选择时,教师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表扬和批评,尤其在批评时,教师要注意对语言的使用,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建立民主型领导方式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是一个设计师,班级发展方向的设计师,而不是保姆、消防队员。

51、②学生方面。

52、学生是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的主体,在班级“软文化”环境的建设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班级风气的形成,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53、首先,是合作与竞争的协调。

54、在班级的活动中,尤其是在班级的学习当中,合作和竞争是影响班级风气的两个重要的变量。

55、合作,就是为完成同一目标而协同活动,从而产生对双方都有益的结果。

56、在班级中,它能增进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

57、它能够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思考彼此间的差异,从而积极的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58、竞争,就是为同一目标而与他人竞争,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59、它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使集体生活富有生气,避免学生对学习的单调感,增加他们的学习乐趣。

60、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标准和报负,增强学习的效率。

61、当然,激烈的竞争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过分紧张和焦虑,因而抑制学习,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抵制,对解决问题的挫败感,同时,过分地强调竞争,会使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最后的胜利成为他们主要的目标,而对学习的内在价值和创造活动视而不见,对学生的内部团结也造成了伤害。

62、所以说,协调好这两者的关系,对班风的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63、其次,是同辈文化的影响。

64、青少年时期是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身心机能的迅速变化使学生产生许多新的、尚不十分清楚的体验。

65、所以,他们迫切希望从对同辈集体和伙伴的了解中来揭开心头的疑团和困惑。

66、于是,逐渐把注意力转到同辈同伴和集体的身上来。

67、随着对同辈集体力量的依赖以及与同辈集体的厉害关系的发展,学生遵从集体压力的倾向日益明显。

68、对这一现象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一、对舆论的引导。

69、良好的舆论对班级的各项事物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它能让班级充满浓郁的学习气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师生之间互相信任。

70、同样,不好的舆论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它会使班级学习风气不够浓厚,同学之间没有交流,师生之间缺乏信任,没有足够的尊重。

71、因此,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营造班级的正确舆论;二、对小群体的引导。

72、在班集体的创建过程中同时会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群体的产生,这些小群体往往以一个人或两个人为领袖,有着他们自己幼稚的行事原则,对于外界的交往有一定的限制,组成的时间往往不能维持很长。

73、小群体对于班级的影响十分巨大,当它的原则与班级一致时,它能极大的促进班级的发展,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维护集体的利益;当它与班级的发展方向相背或是不一致时,它就会严重阻碍班级的。



~

初一年级班级文化建设怎么做?具体资料。谢谢
答:首先,明白班级文化的含义:什么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

怎样做好班级文化建设
答:它属于班级的意识形态,是一个班级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班级的内核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具体体现为班风、班级人际关系等。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中的核心,也是班级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就是由班级文化中的精神文化直接体现的。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工程,...

帮忙解决一下高二语文题
答:按照与社会要求的吻合程度,分为班级制度文化与班级非制度文化(含班级反制度文化)两种成分。按照班级成员的认同程度,分为班级虚形文化(体现社会要求但尚未被班级成员内化的文化,又称纯制度文化)与班级实体文化(班级实际具有的文化,又称素质文化)两个层面。按照班级成员的占有集中程度,分为统合型班级文化(班级所有成员...

班级活动策划书方案(简短)
答:高一、高二各班级。 四、活动时间 x月至x月。 五、活动内容及目标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班级风气、学习风气、人及环境和行为规范等,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主...

如何建设班级文化1(转)
答:学生到学校,到一个班级中来,根本目的是为了从教育文化中获得发展,学校和班级的生活也是以体现教育文化的形式而存在的。如果没有教育文化,学校就不成其为学校,班级也不成其为班级。由此可见,研究班级文化,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在班级中教育文化更好发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规律。 班级文化与学校文化:积极创设一个...

班级文化是由哪些方面内容构成的
答:1、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体现班级特色。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

什么是班级文化,如何营造班级文化
答:3、重视学生的仪表 仪表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层面。良好的仪表仪容,不但能展现个人的良好形象,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要求学生仪表整洁、朴素、大方;集体活动要求统一穿校服,佩戴红领巾等。分类:按照班级成员的占有集中程度,分为统合型班级文化(班级所有成员或大部分成员共同...

班级特色建设有哪些内容?
答: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参观班级环境的创设,讲解员同时进行班级文化讲解。 (解说词见附录2) 3、解读班级制度文化 学生分别介绍班级的规章制度、选举制度、评优制度等各种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其形成过程、表现形式等。(打印,学生介绍) 4、展示班级行为文化 以展板的形式回顾班级开展过的各项活动,并附活动宗旨、活动介绍以...

请问我想把四年级的教室要布置得稍有书香气息,可以分哪几和板 块?很...
答:二、“软文化”的建设 建设好班级“硬文化”环境,只是给这个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软文化”环境的建设。班级“软文化”环境是班级文化环境的核心,是最能体现班级个性的,班级整体形象的优劣最终将取决于班级“软文化”环境是否健康。 1、班旗、班歌、班徽的设计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