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北京的春节里面的逛天桥是什么意思?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多音字

作者&投稿:莱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逛天桥”意思是去天桥玩,观看天桥上的各种活动,比如像杂耍,绝技等等。

《北京的春节》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解放后的1951年1月,发表在当年的《新观察》杂志的第一卷第二期。 [4] 

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作者刚从美国回来就写了《我热爱新北京》,从下水道、清洁、灯和水三方面谈了北京的变化。差不多同时他写了《北京的春节》这一篇文章,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和热闹气氛,同时表达了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是指观看天桥上的各种活动,比如像杂耍呀,绝技呀,这些文静活动就跟现在的逛街,是差不多的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中的年是什么味道?找文中的"闻""尝""感受(品)各三句~

北京的春节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zhōu)。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jiàn)掺(chān)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nián),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xiāo),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fàn)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lǘ),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xián)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hǔ)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1],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北京的春节》多音字
一、铺
1、(pū)铺展
2、(pù)店铺
二、分
1、(fèn)分外
2、(fēn)分开
3、(fēn)分门别类
三、处
1、处(chù)处处
2、处(chǔ)处在
四、正
1、(zhēng)正月
2、(zhèng)正好

五、熬
1、熬夜(áo)
2、熬白菜(āo)
六、间
1、空间 (jiān)
2、间或(jiàn)
七、更
1、万象更新(gēng)
2、更加(gâng)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北京的春节》写于解放后的1951年1月,发表在当年的《新观察》杂志的第一卷第二期。
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作者刚从美国回来就写了《我热爱新北京》,从下水道、清洁、灯和水三方面谈了北京的变化。
差不多同时他写了《北京的春节》这一篇文章,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和热闹气氛,同时表达了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的春节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课《北京的春节》课堂作业本最后一题的作文,说说你是...
答: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次过春节,人们总要贴春联、贴福字、放爆竹。你瞧,家家户户都一派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景象。我们家也不例外。我拿起一副春联,粘上胶水整齐地贴在门上。爸爸又将“福”字倒贴在门上。姐姐也在屋里忙碌着,她先拿起几只红灯笼,挂在屋子里;又把一串小彩灯贴在墙上。小...

六年级下册第六课骑鹅旅行记节选分层概意?
答:第一部分:1到2自然段写男孩变成了小狐仙,他希望变回人形,但没有实现,第二部分: 第3到29自然段写尼尔斯分别,遭到鸡群的嘲笑,大黑猫的羞辱,牛群的控诉,因为他曾经干过很多很多的坏事,第三部分:第30到48自然段写尼尔斯骑上了鹅背,飞上了蓝天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二单元第六课感受
答:是不是中心啊..《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尾线,结构全文,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求采纳!!!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骑鹅旅行记去了多少天
答: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骑鹅旅行记去了240天。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他骑在鹅背上,跟随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地,历时240天才返回家乡。在整个旅行中,尼尔斯不仅欣赏到瑞典的美丽自然风光,听到了许多古老的传说故事,增长了见闻,还饱尝了风险和苦难。他逐渐改正了自己的缺点,蜕变成了一个懂事、勇敢...

六年级课文第六课商鞅南门立木
答:四、作业设计 (一)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6 商鞅南门立木 (二)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归纳主要内容 (一)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 (展示课件第五屏)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在课件出示的归纳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有哪些词语
答:规矩、腊月、腊八粥、展览会、色味双美、掺和、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截然不同、娴熟、张灯结彩(课后没有,都是自己总结的)(凤起路精锐)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课的近反义词
答:近义词:秘密-绝密,传递-传输,危机-危难,显露-暴露-露馅。反义词:秘密-公开,持续-中止,厄运-好运,显眼-隐秘。

6下语文书第6课的佳句
答:抹抹鼻涕而已)由生活中的细微小事具体写出无名指和小指的能力薄弱 5.第六段由“手上的五指”联想到“人群的全体”寓意深刻,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升华了文章的主旨。4. 6年级下册的语文书的第二课有哪些优美的句子呢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全部
答:21《再见了,亲人》 综合学习四 22《桥梁远景图》23《黄河象》24《儿童与发明》25《科学幻想之父》26《蟋蟀的住宅》 综合学习五 27《古诗三首》28《风筝》29《冬至的梦》30《我的第一个笔记本》31《成长靠你们自己》 综合学习六参考资料: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目录 ...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第6课答案
答:第六课 北京的春节 1、万象更新 有声有光 截然不同 万不得已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 2、略 3、腊月处旬——农历十二月初八 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 除夕——大年夜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4、在小孩子的严重,天上挂着的不是太阳,而是一张笑脸。 噪音差不多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