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习理论的不同教学模式可以分为哪几种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有哪几种每种模式特征是什么

作者&投稿:可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
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每一个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教学模式的方向性和独特性是由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思想决定的。例如: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教学模式(布鲁纳的概念获得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2.教学功能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要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即教学模式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构建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构成的核心要素,它影响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的组合方式,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例如,合作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民主精神、独立人格、交往能力和创造才能。

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系统包括哪三类目标~

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系统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一)认知领域教育目标
布卢姆等人在1956年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公布出来,该邻域的教育目标包含由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六个水平。
共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具体如下图)
1.知识:记住所学材料,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等的回忆;可使用的描述动词:定义、叙述、背诵等。
举例:背诵《春江花月夜》。
匹配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时间和名称。
2.领会:领悟所学材料的意义,但不一定将其与其他事物相联系;可用描述动词:解释、辨别等。
举例: 概括《老人与海》的故事。
通过阅读,辨别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各自的特征。
3.运用:将所学概念、规则等运用与心情景中的能力;可以描述动词:计算、操作等。
举例:演示能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模拟商店购物,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
4.分析: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其组织结构 ;可用描述动词:分解、说明等。
举例:让学生将《荷塘月色》的结构分解出来。
让学生区分一篇报道中的事实与观点。
5.综合:将所学的零碎知识整合为知识体系,强调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可用描述动词:创造、编写等。
举例:让学生设计出科学试验程序。
给定事实材料,写出一篇报道。
6.评价:对材料作价值评判的能力,包括按材料内在标准或外在标准进行评判;可用描述动词: 评价、对比等。
举例:评价孔乙己的价值观。
给定两篇报道,让学生评判那篇更真实可信。

扩展资料:
在中国进行的课程改革中,学习和研究布鲁姆“掌握学习”的理论,对我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乐观主义的学生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教学理论。之所以说是“乐观主义”是因为:这一理论从根本上反对个别差异先天性和不变性的观点,而“主张只要能找到帮助每一个学生的方法,那么从理论上说所有学生都能学好”。
以往学校的做法,往往是按照正态分布,把学生分为若干等级,并把这种划分标准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稳定、持久的依据,并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受其影响,“教师在看待学生时,只希望班内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不及格或刚及格,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不及格或刚及格,三分之一的学生完全掌握了学习目标和内容。
而学校的主要精力往往都放在这三分之一的优生上,对其他三分之二的中差生则兴趣极微”。这种不合理的做法所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以及人为地制造大批的差生。
“掌握学习理论”是对传统教学中等级、分组制的挑战,打破根深蒂固的偏见,主张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
并为每个学生提供理想的教学,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理想的、适合自己个性需要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种乐观主义的、面向全体的学生观,对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新的学生观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2、新型的个别化教学实践
“掌握学习”是一种新型的个别化教学实践,它既不悖于集体教学,也不是纯粹的个别化教学,而是在集体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个别化教学。
教育实践证明:个别化教学效果显著,但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师资;集体教学虽然能在短时期内教授大批学生,但效果较差,容易产生大量“差生”。“掌握学习理论”通过特定的程度,将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取得较好的效果。
“掌握学习”的实施程度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阐明学习所必需的先决条件。第二,研制实施的程序。第三,评价这种策略对教师与学生所产生的结果。
掌握学习的策略,客观上对教与学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而言,在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动机,消除焦虑和压抑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对教师而言,有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有效地因材施教,并对学生充满信心,实现学习成绩的“大面积”提高。
参考资料: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_百度百科
布鲁姆(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_百度百科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具体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⒈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1][8][13]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很显然,这种教学思想是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换句话说,最邻近发展区定义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可见儿童的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因此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不停顿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如上所述,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要的,也就是说,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曰“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⑴ 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⑵ 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⑶ 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⑷ 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⑸ 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⒉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1][11]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⑴ 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⑵ 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⑶ 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①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②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③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⑷ 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⑸ 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⒊ 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10][11]
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显然,学习者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将能达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这种多次进入,绝不是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是为巩固一般的知识、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这里的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都有不同的问题侧重点。因此多次进入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
随机进入教学的基本思想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分支--“弹性认知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这种理论的宗旨是要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即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不难看出,随机进入教学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为不同的目的、用不同方式加以呈现的要求,正是针对发展和促进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提出的,也就是根据弹性认知理论的要求而提出的。
随机进入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
随机进入学习——取决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而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特性相关联的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
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通常比较复杂,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涉及许多方面,因此在这类学习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方法是: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应在“元认知级”进行(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提问);②要注意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即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意思是指?”,“你怎么知道这是正确的?”,“这是为什么?”等等);③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可通过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来达到:“还有没有其它的含义?”“请对A与B之间作出比较?”,“请评价某种观点”等等)。
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作出反映。⑸ 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评价内容与支架式教学中相同。由以上介绍可见,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尽管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但是又有其共性,即它们的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在协作、讨论过程中当然还包含有“对话”),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是由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所决定的。如前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既然上述各种教学方法都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实施的,那就不能不受到这些要素的制约,否则将不成其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
 
节选自: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1.几种重要的教学设计模式:
答: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由于学习理论基础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ID1),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ID2)。ID1的代表模式——肯普模式:该模式的特点: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强调四个基本要素,三个主要问题,要适当安排10个教学环节。在各环节中把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置于中心位置,各环...

问问大家,现在新型教学模式有哪些
答:(1)按学习理论依据分类的新教学模式在教育技术界,较多地引用按学习理论依据不同的分类法,将教学模式分为五个族类:①行为修正模式。主要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刺激对学习者行为结果的影响。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和强化理论、班杜拉的观察模仿学习和行为矫正理论等。其教学方法有程序教学,掌...

教学模式的四种类型是什么?
答:1、信息加工教学模式。2、人格(人性)发展教学模式。3、社会交往教学模式。4、行为修正教学模式。国内对教学模式的分类很多:有的研究者把教学模式分成三类,一类是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一类是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教学模式,还有一类是折中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可以定义...

教学模式有哪些类别
答:1、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2、人格(人性)发展教学模式 3、社会交往教学模式 4、行为修正教学模式。国内对教学模式的分类也很多。有有的研究者把教学模式分成三类,一类是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一类是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教学模式,还有一类是折中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有哪几种类型
答:关于教育模式的分类,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乔伊斯和威尔根据教学模式的理论跟根源,区分出四种类型的教学模式: 1、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2、人格(人性)发展教学模式。 3、社会交往教学模式。 4、行为修正教学模式。 国内对教学模式的分类很多: 有的研究者把教学模式分成三类,一类是师生系统地传授和...

常见的教学形式有哪三类
答:5.教学效果 这是一个比较普适性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发教学内容它可以转化为不同的教学法,只要教师灵活驾御就能达到他想要的教学效果. 6.实施建议 教师应该是一位研究型的教师,具有一定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元认知策略,就可以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六)抛锚式教学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

中期报告教学模式建立的意义
答: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学模式分为五个族类:1、行为修正模式。主要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刺激对学习者行为结果的影响。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和强化理论、班杜拉的观察模仿学习和行为矫正理论等。其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
答: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分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例如,幼儿园课程每一个主题需要设计很多次不同层次的活动来帮助幼儿循序渐进的学习。) 每个教学概念的教学都要涵盖充分的实例,分别用于说明不同方面的含义,而且各实例都可能同时涉及其他概念。 (例如,...

常见的教学模式有哪些?
答: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着眼于建立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先前认知,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自学...

教育理论知识点:常见的教学模式有哪些
答:(一)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学模式能为各科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学模式的这种中介作用,是和它既来源于实践,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形式的特点分不开的。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