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历史 光伏电池的发展历史

作者&投稿:文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电池发展历史
  1800年
  Alessandro Volta 发明世界上第一个电池.
  1802年
  Dr. William Cruikshank 设计了第一个便于生产制造的电池.
  1836年
  John Daniell 为提供稳定的放电电流,对电池做了改进
  1859年
  Gaston Planté 发明可充电的铅酸电池.
  1868年
  George Leclanché 开发出使用电解液的电池
  1881年
  J. A. Thiebaut 取得干电池专利.
  1888年
  Dr. Gassner 开发出第一个干电池.
  1890年
  Thomas Edison 发明可充电的铁镍电池
  1896年
  在美国批量生产干电池
  1896年
  发明D型电池.
  1899年
  Waldmar Jungner 发明镍镉电池.
  1910年
  可充电的铁镍电池商业化生产
  1911年
  我国建厂生产干电池和铅酸蓄电池(上海交通部电池厂)
  1914年
  Thomas Edison 发明碱性电池.
  1934年
  Schlecht and Akermann 发明镍镉电池烧结极板.
  1947年
  Neumann 开发出密封镍镉电池.
  1949年
  Lew Urry (Energizer) 开发出小型碱性电池.
  1954年
  Gerald Pearson, Calvin Fuller and Daryl Chapin 开发出太阳能电池.
  1956年
  Energizer.制造第一个9伏电池
  1956年
  我国建设第一个镍镉电池工厂(风云器材厂(755厂))
  1960前后
  Union Carbide.商业化生产碱性电池,我国开始研究碱性电池(西安庆华厂等三 家合作研发)
  1970前后
  出现免维护铅酸电池.
  1970前后
  一次锂电池实用化.
  1976年
  Philips Research的科学家发明镍氢电池.
  1980前后
  开发出稳定的用于镍氢电池的合金.
  1983年
  我国开始研究镍氢电池(南开大学)
  1987年
  我国改进镍镉电池工艺,采用发泡镍,电池容量提升40%
  1987前
  我国商业化生产一次锂电池
  1989年
  我国镍氢电池研究列入国家计划
  1990前
  出现角型(口香糖型)电池,
  1990前后
  镍氢电池商业化生产.
  1991年
  Sony.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商业化生产
  1992年
  Karl Kordesch, Josef Gsellmann and Klaus Tomantschger 取得碱性充电电池 专利
  1992年
  Battery Technologies, Inc.生产碱性充电电池
  1995年
  我国镍氢电池商业化生产初具规模
  1999年
  可充电锂聚合物电池商业化生产
  2000年
  我国锂离子电池商业化生产
  2000后
  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新能源发展问题的焦点
  电池的发展史由1836年丹尼尔电池的诞生到1859年铅酸电池的发明,至1883年发明了氧化银电池,1888年实现了电池的商品化,1899年发明了镍-镉电池,1901年发明了镍-铁电池,进入20世纪后,电池理论和技术处于一度停滞时期。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电池技术又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首先是为了适应重负荷用途的需要,发展了碱性锌锰电池,1951年实现了镍-镉电池的密封化。1958年Harris提出了采用有机电解液作为锂一次电池的电解质,20世纪70年代初期便实现了军用和民用。随后基于环保考虑,研究重点转向蓄电池。镍-镉电池在20世纪初实现商品化以后,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加,铅、镉等有毒金属的使用日益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可代替传统铅酸电池和镍-镉电池的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自然成为有力的候选者之一。
  1990年前后发明了锂离子电池。1991年锂离子电池实现商品化。1995年发明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采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为隔膜和电解质)1999年开始商 品化 。现代社会电池的使用范围已经由40年代的手电筒、收音机、汽车、和摩托车的启动电源发展到现在的40-50种用途。小到从电子表手表、CD唱机、移动电话、MP3、MP4、照相机、摄影机、各种遥控器、剔须刀、手枪钻、儿童玩具等。大到从医院、宾馆、超市、电话交换机等场合的应急电源,电动工具、拖船、拖车、铲车、轮椅车、高尔夫球运动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站用电池、导弹、潜艇和鱼雷等军用电池。还有可以满足各种特殊要求的专用电池等。电池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便捷能源。
  我国电池发展的历程
  我国第一家电池厂于1911年诞生于上海。1921年第一家专业铅蓄电池厂-上海蓄电池厂也建于上海。1941年在延安中央军委三局所属电信材料厂开始生产锌锰干电池和修理铅酸蓄电池。1957年组建机电部电材局化学电源研究室,1958年成为我国第一个专业研究所,既原一机部化学电源研究所(原电子工业部天津电源研究所)。1960年我国第一家碱性蓄电池厂“风云器材厂”在河南新乡正式验收投产。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开始了“863”重点攻关,使Ni-MH电池的生产化得到了迅速发展。以后国家又开始了锂离子电池“863”重点攻关,希望能借此推动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的国产化。
  我国发展锂离子电池生产的必要性
  对于我国目前的电池工业而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对于环境污染而言,由于我国电池工业的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不高,很多企业多为手工操作,导致生产过程中污染很大,对工人身体危害大。干电池行业曾被人戏称为“污染企业”,“黑工业”。这些污染物主要有MnO2粉、HgO、沥青烟、烟雾、石蜡烟气等。其中汞是最受关注的、有剧毒的重金属,极微量的汞对人体有很大毒性。目前发达国家已宣布自1994年起禁止有汞电池的生产和进口。目前我国多数厂家仍然生产有汞电池。铅酸电池行业的主要污染物有Pb、Pbo粉尘、酸雾及废酸等。铅也是毒性较大的重金属,慢性铅中毒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受损、肾功能障碍和贫血等。Cd-Ni电池所用原料多为粉状,也存在粉尘污染问题;而且Cd的毒性较大,可以积累在肾脏和骨骼中,引起肾功能失调。另外,骨骼中钙被镉取代,使骨骼软化,疼痛难忍。此外,碱雾、废酸也是重要的污染物。锌锰干电池经常会出现铜绿、冒浆现象,总有一些MH-Ni电池在使用中会出现喷碱或爆裂现象。铅酸蓄电池仍有较大比例为老式开口电池,使用中仍有冒气冒酸现象。
  废旧电池的大量弃用浪费了大量的有用材料。例如对于干电池的银电池而言,我国基本上未加以回收利用,至于价值低的锌锰干电池利用效果更差。
  为了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以及保护地球上的有限资源,应当尽可能扩大资源种类,选用储量丰富的资源以及利用有利于环保的资源。因此,锂离子电池成为我国必须发展的电池品种。
  碱性锌锰电池的发展史
  锌锰电池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变,早在1868年法国工程师乔治-勒克兰社采用二氧化锰和炭粉作正极粉料,将它压入多孔陶瓷的圆筒体中,并插上一根炭棒集流器作正极,用一根锌棒部分插入溶液中作负极,电解液是用20%的氯化铵水溶液,电池的容器是用玻璃瓶,做成第一个锌锰湿电池。1886年盖斯将氯化铵水溶液改用氯化铵,氯化锌,石膏和水合成的糊状物,并将锌片作成圆筒形作电池的容器,同时用石蜡封口,从而做成原电池的雏形。此后不久,又将面粉和淀粉作为电解质溶液的凝胶剂,是锌锰电池的便携性大大提高,为这种电池的工业化生产和广泛地使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890年前后这种电池在全世界范围内投入工业化生产。
  1870年前后采用了汞齐化锌阳极,以减轻锌的自放电。1877年对碳棒采用浸蜡处理,以防止炭棒爬液,减轻对金属集流体的腐蚀。
  1923年采用乙炔黑代替石墨粉,使容量提高40%-50%,1945年电解二氧化锰在电池中的应用使锌锰电池的放电性能进一步有大的提高。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普通碱性锌锰电池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过用锌做负极,MnO2做正极,KOH或NaOH做电解液,在漫长的研究过程中主要围绕四个问题进行:一是用粉状多孔锌电极代替片状电极,降低放电电流密度和解决锌片在碱液中易于钝化的缺点;二是采用反极结构,提高MnO2的填充量,使正负极容量相匹配;三是对锌粉汞齐化处理和碱液中加ZnO,解决锌在碱液中的腐蚀;四是密封结构和密封材料的改进,解决爬碱现象。
  直到1950代前后在锌锰干电池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碱性锌锰电池,。它以锌粉为负极,电解二氧化锰为正极,电解液采用NaOH或KOH,使电池性能成倍的提高。它不仅容量高,还适合于大电流连续放电。还具有优良的低温性能,储存性能和防漏性能。
  但在前期的碱锰电池中要控制负极锌粉在碱液中的气量,当时电池的用汞量非常大, 用汞量在2%-6%,八十年代末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掀起了无汞碱锰电池的研究热潮,寻找有机或无机代汞缓蚀剂和锌粉中合金元素(主要是Al,Bi,In,Pb)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到九十年代中旬,无汞碱锰电池进入市场。
  同时,从60年代开始,对可充的碱性锌锰二次电池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经过30多年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由于其放电深度浅,循环寿命短,还未能实现商品化。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碱性锌锰电池得到飞速的发展,大有替代普通锌锰电池和其他电池的趋势。同时用电器具的发展对碱锰电池高容量和大电流放电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未来碱锰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功率重负荷放电性能,电池容量的提升以及储存寿命的提高上。

在古代,人类有可能已经不断地在研究和测试“电”这种东西了。一个被认为有数千年历史的粘土瓶在1932年于伊拉克的巴格达附近被发现。它有一根插在铜制圆筒里的铁条-可能是用来储存静电用的,然而瓶子的秘密可能永远无法被揭晓。不管制造这个粘土瓶的祖先是否知道有关静电的事情,但可以确定的是古希腊人绝对知道。他们晓得如果摩擦一块琥珀,就能吸引轻的物体。在十八世纪的四五十年代,发电装置的改善和大气电现象的研究,吸引了物理学家们的广泛兴趣,
1745年,普鲁士的克莱斯特利用导线将摩擦所起的电引向装有铁钉的玻璃瓶。当他用手触及铁钉时,受到猛烈的一击。
可能是在这个发现的启发下,荷兰莱顿大学的马森布罗克在1746年发明了收集电荷的“莱顿瓶”。因为他看到好不容易收集的电却很容易地在空气中逐渐消失,他想寻找一种保存电的方法。有一天,他用一支枪管悬在空中,用起电机与枪管连着,另用一根铜线从枪管中引出,浸入一个盛有水的玻璃瓶中,他让一个助手一只手握着玻璃瓶,马森布罗克在一旁使劲摇动起电机。这时他的助手不小心将中另一只手与枪管碰上,他猛然感到一次强烈的电击,喊了起来。马森布罗克于是与助手互换了一下,让助手摇起电机,他自己一手拿水瓶子,另一只手去碰枪管。
1780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Luigi Galvani)在做青蛙解剖时,两手分别拿着不同的金属器械,无意中同时碰在青蛙的大腿上,青蛙腿部的肌肉立刻抽搐了一下,仿佛受到电流的刺激,而如果只用一种金属器械去触动青蛙,就无此种反应。伽伐尼认为,出现这种现像是因为动物躯体内部产生的一种电,他称之为“生物电”。
伽伐尼的发现引起了物理学家们极大兴趣的,他们竞相重复枷伐尼的实验,企图找到一种产生电流的方法,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在多次实验后认为:伽伐尼的“生物电”之说并不正确,青蛙的肌肉之所以起作用。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伏特把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浸在各种溶液中进行试验。结果发现,这两种金属片中,只要有一种与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金属片之间就能够产生电流。
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锡板浸在盐水里,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于是,他就把许多锌片与银片之间垫上浸透盐水的绒布或纸片,平叠起来。用手触摸两端时,会感到强烈的电流刺激。伏特用这种方法成功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特电堆”。这个“伏特电堆”实际上就是串联的电池组。它成为早期电学实验,电报机的电力来源。
1836年,英国的丹尼尔对“伏特电堆”进行了改良。他使用稀硫酸作电解液,解决了电池极化问题,制造出第一个不极化,能保持平衡电流的锌─铜电池此后,这些电池都存在电压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而下降的问题。
当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电压下降时,电池电压回升。因为这种电池能充电,可以反复使用,所以称它为“蓄电池”。
然而,无论哪种电池都需在两个金属板之间灌装液体,因此搬运很不方便,特别是蓄电池所用液体是硫酸,在挪动时很危险。
也是在1860年,法国的雷克兰士(GeorgeLeclanche)还发明了世界广受使用的电池(碳锌电池)的前身。它的负极是锌和汞的合金棒(锌-伏特原型电池的负极,经证明是作为负极制作材料的最佳金属之一),而它的正极是以一个多孔的杯子盛装着碾碎的二氧化锰和碳的混合物。在此混合物中插有一根碳棒作为电流收集器。负极棒和正极杯都被浸在作为电解液的氯化铵溶液中。此系统被称为“湿电池”。雷克兰士制造的电池虽然简陋但却便宜,所以一直到1880年才被改进的“干电池”取代。负极被改进成锌罐(即电池的外壳),电解液变为糊状而非液体,基本上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碳锌电池。
1887年,英国人赫勒森发明了最早的干电池。干电池的电解液为糊状,不会溢漏,便于携带,因此获得了广泛应用。
1890年爱迪生(Thomas Edison)发明可充电铁镍电池。

电池的历史~

电池发展历史
1800年
Alessandro Volta 发明世界上第一个电池.
1802年
Dr. William Cruikshank 设计了第一个便于生产制造的电池.
1836年
John Daniell 为提供稳定的放电电流,对电池做了改进
1859年
Gaston Planté 发明可充电的铅酸电池.
1868年
George Leclanché 开发出使用电解液的电池
1881年
J. A. Thiebaut 取得干电池专利.
1888年
Dr. Gassner 开发出第一个干电池.
1890年
Thomas Edison 发明可充电的铁镍电池
1896年
在美国批量生产干电池
1896年
发明D型电池.
1899年
Waldmar Jungner 发明镍镉电池.
1910年
可充电的铁镍电池商业化生产
1911年
我国建厂生产干电池和铅酸蓄电池(上海交通部电池厂)
1914年
Thomas Edison 发明碱性电池.
1934年
Schlecht and Akermann 发明镍镉电池烧结极板.
1947年
Neumann 开发出密封镍镉电池.
1949年
Lew Urry (Energizer) 开发出小型碱性电池.
1954年
Gerald Pearson, Calvin Fuller and Daryl Chapin 开发出太阳能电池.
1956年
Energizer.制造第一个9伏电池
1956年
我国建设第一个镍镉电池工厂(风云器材厂(755厂)


华清池景区的历史沿革
答:华清池的温泉发现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西周的周幽王曾在这里建离官。秦、汉、隋各代先后重加修建,在这里建造帝王贵族的行宫别墅。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名曰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此时才称华清宫。因宫在温泉上面,所以也称华清池。1936年12月12日...

西安昆明池(古城中的清幽湖泊)
答:一、昆明池的历史与文化 昆明池位于西安市莲湖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人工湖泊。据史书记载,昆明池最早建于唐朝,当时是为了供皇室贵族游玩而修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昆明池逐渐成为民众的休闲场所,也成为了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之源。昆明池的名字来源于《诗经·秦风·无衣》中的一句诗:“昆明之池,...

华清池的三个历史典故 无数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脚印
答:说起华清池的三个历史典故,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当初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常常到华清池沐浴,那里可以说是见证了她们最情浓的时候。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据说从公元745年~755年这十年时间里,每年到了十...

历史上姓池的名人有哪些
答:池裕得 号明洲。明朝同安人,嘉靖年间进士,作为遂昌县令,他为官清廉,办事公正,通达事理,能够以理服人。他所到一处,调查民情,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辟径解除民间疾苦,因此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累迁太常寺少卿。池生春 字剑之。清朝楚雄人。道光年间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他为人慷慨大方,言行...

西安安昆明池简介
答:司马迁在《西南夷传》年说,汉武帝派遣特使到一个毒国,在城中求竹,被昆明阻挡,所以要征昆明。距离方圆300英里的昆明国有滇池,现在是昆明的代表性景点。于是汉武帝择地引水,元狩三年“遣使者穿昆明池”争水。这个池子的历史叫昆明池。来昆明池的游客都知道,昆明池有两个石人,分别为牛郎织女站在...

华清池简介(中英文对照50-100字左右)
答:Tang Huaqing Palace is the palace of the Tang Dynasty's feudal emperors. Later, it is also called "Hua Qingchi", located in Linyi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翻译:唐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后也称“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Including the original ...

长治莲花池的由来
答:长治莲花池的由来:长治莲花池悠久历史可追溯到隋唐时代,时任潞州别驾的唐玄宗李隆基,因赏恋莲花池莲花盛开的秀丽景色,故常在此消遣浏览。康熙三年(1664),江西吉安人肖来鸾出任潞安知府,在此修建楼台殿阁,作为讲学之所,起名为圣泉寺。时年,肖来鸾为兴办教育,在莲花池建有“心水书院”,后易名...

古莲花池的历史传说30个字
答:古莲池初名雪香园,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在临漪亭的基础上建立。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元代汝南王张柔,由满城移驻顺天军(金代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重新修筑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重修莲池。后为行军千户乔惟忠的私人宅地。因池内荷花茂盛,故名“莲花池”。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

华清池温泉的成因和历史
答:华清池温泉的成因与地壳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华清池所在地区的地壳发生变动,导致地下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丰富的地热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热液不断向上涌出,与周围的岩石和矿物质混合,形成了温泉水。华清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修建和扩建,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在...

百家姓有姓池的吗?
答:百家姓中有姓池的。池氏得姓来源有三种:一、池姓出自嬴秦司马公子池,其裔孙以祖父池字为姓,其后有池子华,官授秦丞相,食禄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开封市辖范围)公。望出西平、西河二郡,配行属火,池氏属徵音,堂号有安乐堂、西平堂等;二、出自殷姓讳民,因扶助周穆王有功,王封民食采于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