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老子之"道"的特点! 老子的道有哪两个基本品性或特点

作者&投稿:顾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纵观老子的表述,“道”有六种含义及特点:
一、“道”是一种物质性实体,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例:“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二、“道”在万物出现之前就有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三、“道”是一种耳听不到,眼看不到的气体,万物由它而生。
四、“道”是有规律地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的。
五、“道”的规律,既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即所谓“天之道”和“人之道”
六、能够依照“道”的规律办事,就是认识了“道”,理想的统治者,就是体“道”的“圣人”。

简而言之,万物都由“道”而生,万物消灭又都复归于“道”;万物的一生一灭,都是遵循着“道”的循环规律。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道是尽量大而全的,不过,老子是看重道的实用性的。老子好道才言道,老子好道并讲究对自己有用。《道德经》中的道经在前德经在后,道经讲的是天之道,德经讲的是人之道,老子看重道对自己有用,德经是人之道它与人关系大也最实用。老子言道因实用需要将道越讲范围越小,这可从他所言“复归于朴”“复归婴儿”“损之又损,以之于无为”“大言稀声”“吾不敢为天下先”看出来,这些言语中暗示对人最有用的道仅是平淡无奇的常,常是淳朴的,常似稚嫩的,常中无吵闹无杂声,常是不见个人为只见众人同为的。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无为

简述《老子》中“道”的基本特点~

无有统一、规律非规律统一、是万物之源又存在于万物。没有对立面和不可称谓的。——没了解“修静”的人是很难理解“道”的。要理解道的话除了看“老庄”之外最好再看一些佛理的书和一些自然科学的书。如,《相对论》、《量子力学》要略有了解。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老子的道的两个特点是
①万物都由“道”而生
②万物消灭又都复归于“道”
可以说:【万物的一生一灭,都是遵循着“道”的循环规律。】

论述老子的宇宙本源论
答:老子的宇宙论思想大致可分为宇宙的本源、宇宙的生成、宇宙的运动或变化等几个层面上。 ( 1)、宇宙的本源: 宇宙论是老子哲学的基础,而宇宙的本源论又是宇宙论的中心,因此整个老子的哲学,就完全在于这个本源论里了。 关于宇宙的本源,西方的哲学家们是通过一些物质来说明,由于太具体或太个体了,往往是不能涵盖...

老子简介
答:如前所述,传说称老子是孔子的导师和老师,这表明这两种哲学之间存在早期联系。虽然老子/孔子的主张受到了挑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被驳回),但这两个系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为了突出它们的差异,这些相似之处往往被忽视。百家学派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学说来争夺信徒,其中最突出的三种是儒家、道家和法家,这三者都会受到其他学派...

孔子怎样描述老子的“无为而治”,应该怎样理解?
答:对“无为”深层次的理解是,别人看不到他的作为,也就是别人认为他没有作为,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别人。这才是“无为”。我们先看一看,“道”是怎样“无为而无不为”的。由此可以比出,“无为”之人是怎么做的。老子认为“道”是宇宙原始最初的物质。它毫不显露自己,飘飘渺渺,人的肉眼看不到...

略述章太炎老子研究的学术特点
答:略述章太炎老子研究的学术特点 章太炎在诠释老子学术时援佛入老,致力于老子诠释的近代化。在研究中善于将老子置于先秦诸子的大背景下,注重老子与其他诸子学说的比较、联系。由于其革命家的身份,使老子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关键词: 章太炎;援佛入老;近代化;比较研究;现实关怀 章太炎是近代著名的“有学问的革命...

求古文言文翻译,道德经注
答:周时又假托神灵李母,剖左腋而生,生活就是洁白,称为老子。老子的称号,因为玄而生,在天地之先,没有衰老的时间,所以《老子》。人们对老子当始于周代。老子的称号,开始于无数的威胁,很幽深渺远,瞎邈很久远了。社会衰败,大道不走,西游天下,关令尹喜说,大道将隐藏吗,请为我写的书。于是...

老子道家思想阐述十三
答:其十三 原文: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奠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善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注:此段落历来颇多异议。试解之。大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据...

老子的资料
答: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

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启示
答:现在看,老子的思想更理想更深奥,孔子的思想更现实更普及,所以后人对孔子的思想尊重、传播与发扬要超过老子,但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孔子建立儒家学说影响是巨大的。孔子与老子思想的融合之处,体现在孔子对易经的解读中(见《易传》)。 《孔子携弟子求教老子的典故》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

关于"老子"
答:但汉代以后,一般都认为老子是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并在此地设其庙祀。 老子的生平事迹,先秦书仅有零星记述,其中如《庄子》记老子之死,前人以为寓 言。比较可信的是有关孔子问礼于老子的记载。《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孔子至周问 礼于老子,老子答曰:“子之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

有关“善”起源的文献资料,越详细越好
答:综上所述,上善若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以德报怨三个方面,实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反映了老子之善的主要内涵。老子论善,既体现出了中华文化中固有的为善、求善精神,同时又保持着道家特有的清醒与智慧。对道家关于善的思想的继承与弘扬,将有助于矫正我们民族性格中的某些偏颇之处,更好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