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I II III排序有什么规律 麻烦大家告诉我,英文I,II,III,一,二,三,四,五,往...

作者&投稿:纳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是罗马数字,I是1,II是2,III是3,后面还有其他数字等。

罗马数字表示化合价。
罗马数字是欧洲在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数字)传入之前使用的一种数码,现在应用较少。它的产生晚于中国甲骨文中的数码,更晚于埃及人的十进位数字。但是,它的产生标志着一种古代文明的进步。
2015年7月,意大利罗马表示将放弃使用罗马数字,将街道指示牌、官方文件改成意大利文写法。
罗马数字是阿拉伯数字传入之前使用的一种数码。罗马数字采用七个罗马字母作数字、即Ⅰ(1)、X(10)、C(100)、M(1000)、V(5)、L(50)、D(500)。记数的方法:
相同的数字连写、所表示的数等于这些数字相加得到的数、如:Ⅲ=3;
小的数字在大的数字的右边、所表示的数等于这些数字相加得到的数、 如:Ⅷ=8、Ⅻ=12;
小的数字(限于 I、X 和 C)在大的数字的左边、所表示的数等于大数减小数得到的数、如:Ⅳ=4、Ⅸ=9;
正常使用时、连写的数字重复不得超过三次;
在一个数的上面画一条横线、表示这个数扩大 1000 倍。
基本数字 Ⅰ、X 、C 中的任何一个、自身连用构成数目、或者放在大数的右边连用构成数目、都不能超过三个;放在大数的左边只能用一个;
不能把基本数字 V 、L 、D 中的任何一个作为小数放在大数的左边采用相减的方法构成数目;放在大数的右边采用相加的方式构成数目、只能使用一个。
最常见的罗马数字就是钟表的表盘符号:Ⅰ、Ⅱ、Ⅲ、Ⅳ(IIII)、Ⅴ、Ⅵ、Ⅶ、Ⅷ、Ⅸ、Ⅹ、Ⅺ、Ⅻ……
元素周期表:IA族(碱金属),IIA族(碱土金属),IIIA族(硼族元素),IVA族(碳族元素),VA族(氮族元素),VIA族(氧族元素),VIIA族(卤族元素),IB族(铜族元素),IIB族(锌族元素),IIIB族(稀土金属),IVB族(钛族元素),VB族(钒族元素),VIB族(铬族元素),VIIB族(锰族元素),VIII族(铁族元素)。
罗马数字还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英语:Valence)是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化合{即构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一般的,化合价的价数等于每个该原子在化合时得失电子的数量,即该元素能达到稳定结构时得失电子的数量,这往往决定于该元素的电子排布,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排布,当然还可能涉及到次外层能达到的由亚层组成的亚稳定结构。
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互相化合时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化合价也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一种性质。
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反应物原子的个数比并不是一定的,而是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比如,一个钠离子(化合价为+1,失去一个电子)一定是和一个氯离子(化合价为-1,得到一个电子)结合。而一个镁离子(化合价为+2,失去两个电子)一定是和2个氯离子结合。如果形成的化合物的离子的化合价代数和不为零,就不能使构成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和构成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成为稳定结构。也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化合价的概念就由此而来,那么元素的核外电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就决定了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就是为了方便表示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而设置的。学习化合价时你应该了解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定。
另外,规定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不论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其组成的正、负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的代数和均为零。离子化合物,例:氢氧化钠的化学式,写成NaOH(钠化合价是正1价,氢氧根的化合价是负1价,相互抵消为零价这样的化合物写法就是正确的)
化合价——原子形成化学键的能力。是形成稳定化合物中的彼此元素的化学性质。(即达成各元素形成稳定结构的一种能力性质)
注意: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这种性质只有跟其他元素相化合时才表现出来。就是说,当元素以游离态存在时,即没有跟其他元素相互结合成化合物时,因此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0”。所以,稀有气体常见的化合价都是零价。
1.在化合物中,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
2.在元素正上方明确标出元素化合价,一律标出正负号。
3.有氧元素出现时,氧元素写在后面。
4.在由金属和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中,书写化学式时,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写在前面,非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写在后面。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由于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多都少于4个,故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表现出正价,即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正(极少数金属能显示负化合价,如锑,在锑化铟InSb中为-3化合价)。非金属元素跟金属元素相化合时,通常得电子,化合价为负。但是,当几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电负性较低的就会表现出正化合价。比如氧是电负性第二高的元素,在化合物里的化合价通常显-2价。但当它遇到电负性最高的氟元素时,化合价就显+2价,形成二氟化氧OF2。口诀如下:
一价:氟氯溴碘钠钾银。
二价:氧钙铜汞镁钡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正负变价要分清,
莫忘单质都为零。
原子团的化合价:
有一些原子集团,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相当于一个原子,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原子团是分子中的一部分。在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分子常含有某种原子团。
原子团不是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保持不变。在有些化学反应中,原子团会发生变化,如:在实验室制氧气时,我们用氯酸钾加热分解的方法,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这时氯酸钾中的氯酸根发生了变化。
原子团的化合价等于根内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有些原子团会发生变价,这是由于组成原子团的元素会发生变价引起的,例如MnO4,这个原子团可以显-1价,称为高锰酸根,也可以显-2价,称为锰酸根;又如PO3,这个原子团显-1价时,叫做偏磷酸根,显-3价时,叫做亚磷酸根,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如下:
-1价:硝酸根、亚硫酸氢根、氯酸根、氢氧根、碳酸氢根、高锰酸根、超氧根、乙酸根、磷酸二氢根
-2价:亚硫酸根、硫酸根、碳酸根、锰酸根、过氧根
-3价:磷酸根
+1价:铵根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英语中I II III排序有什么规律?~

这叫罗马数字
罗马数中 1 2 3 5 10分别用 I II III V X表示
4就是 5-1 IV
6 就是 5+1 VI
7就是 5+2 VII
8就是 5+3 VIII
9就是 10-1 IX

同理 11 XI
21 XXI
...
...

具体写法如下:
1.相同的数字连写、所表示的数等于这些数字相加得到的数,如:Ⅲ=3;
2.小的数字位于较大的数字的右边、所表示的数等于这些数字相加得到的数,如:Ⅷ=8、Ⅻ=12;
3.限于 I、X 和 C,位于较大数字的左边、所表示的数等于大数减小数得到的数Ⅳ=4、Ⅸ=9;
3.正常使用时,连写的数字重复不得超过三次;
4.在一个数的上面画一条横线,表示这个数扩大 1000 倍。
有两条须注意:
1.基本数字 Ⅰ、X 、C 中的任何一个、自身连用构成数目或者放在大数的右边连用构成数目,都不能超过三个,放在大数的左边只能用一个;
2.不能把基本数字 V 、L 、D 中的任何一个作为小数放在大数的左边采用相减的方法构成数目,放在大数的右边采用相加的方式构成数目,只能使用一个;

扩展资料:
发展变化:
罗马数字是阿拉伯数字传入之前使用的一种数码。罗马数字采用七个罗马字母作数字、即Ⅰ(1)、X(10)、C(100)、M(1000)、V(5)、L(50)、D(500)。
计数的方法:
1.相同的数字连写,所表示的数等于这些数字相加得到的数,如 Ⅲ=3;
2.较小的数字在较大的数字的右边,所表示的数等于这些数字相加得到的数,如 Ⅷ=8、Ⅻ=12;
3.较小的数字(限于 Ⅰ、X 和 C)较大的数字的左边,所表示的数等于大数减小数得到的数,如 Ⅳ=4、Ⅸ=9;
4.在一个数的上面画一条横线,表示这个数增值 1,000 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马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