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决维山在哪里呢? 太原哪里最高。 可以看到整个太原。 求高手解答???

作者&投稿:苏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崛围山位于太原市西北24公里尖草坪区柴村镇呼延村西,南北走向,海拔1400米左右。南有青峰,北有飞云峰。二峰高峻挺拔,夹一东西走向的深沟,隔沟对峙,势如入山门户。从山顶向下俯视,四周群山如涛似浪,宛转盘旋,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像倒立的喇叭,又如硕大的圆盘,“崛围”之名由此而来。

崛围红叶

崛围山红叶崛围山自古桦柏成林,尤以秋色优美的“崛�红叶”最为著名,居晋阳古八景之首。清道光《阳曲县志》载有“暮秋霜降,满山红叶尽成朱紫”之语。山坳中,灌木杂草丛生。春夏翠色如流,山花盛开。深秋来临,崛围山便换上了一身轻纱般的红装,如云似霞。漫山遍野的黄芦,一棵棵都披着一身火苗似的红叶,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发出一片飒飒的响声,极像是燃烧得毕毕剥剥的火树,连它们脚下的白茅草也被辉映得泛着一抹轻烟似的红晕。往上看,像是有张轻舒漫卷的红色地毯,从身边一直铺到山顶,把蓝天白云衬托得愈发娇美;往下看,又像是千顷起伏翻卷的红色波浪,从山下一直向身边滚滚而来,仿佛要把人融化到这红色的海洋里……到达山顶,站在亭亭玉立的崛围山舍利塔下,神清气爽,极目远眺,晋阳风光尽收眼底,使人油然而生一种开朗、蓬勃向上的朝气。

多福寺

多福寺多福寺位于崛围山上激局。寺院创建于786年(唐贞元二年),唐代大将沙陀人李克用、后唐庄宗李存勖父子曾到此礼佛朝拜。寺内现存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石碑有“栋宇远迈汉唐”的记载。清道光《阳曲县志》载:“晋王李克用与子存勖焚香刻石题名于此,即山上寺也。”宋代曾毁于兵乱,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在原址上重建。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坐北朝南,殿台楼阁为砖瓦木石结构。原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别致,称为“真三院”,前后左右看皆为3院,共有9院。现存建筑有三进院落。第一进院落首先映入眼帘的为面宽3间的山门,山门外塑哼哈二将,内塑四大天王,山门左右为钟鼓楼。进山门后,正面为大雄宝殿,面阔7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斗拱五铺作,四周围廊,规模雄伟,内供三佛四菩萨,高达丈余。主像后塑有倒坐观音1尊,为明代杰作。殿内三壁绘有释迦牟尼本生故事壁画84幅,采用沥粉勾勒衣纹,并用自然景观连缀单幅。二进院正面为藏经楼,东侧是文殊阁,西侧是黑龙殿。藏经楼面宽5间,为下洞上阁式双层建筑,洞腔神前6根木柱矗立,形成抱厦,洞内青石砌成,为无梁结构,洞前两侧的明石柱上有傅山手迹。上阁藏经楼为重檐悬山顶。藏经楼东侧文殊阁面阔3间,阁内塑3尊高约5米的佛像,造型精致逼真,为古代泥塑艺术之珍品,四周明代壁画保存尚好。阁下石砌窑洞为傅青主读书处,俗称红叶洞,洞前石壁上傅山的遗墨和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镌刻的“傅青主读书处”石碑犹存。黑龙殿为面宽3间、进深1间的硬山式建筑,殿内神龛中塑有龙王1尊,左右各塑“风、雨、雷、多福寺内电”神兵4尊。门前有一石砌古井,井底石板刻有青龙一条,传为文殊菩萨显圣所留,号称龙池。三进院落主要建筑为千佛殿,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顶式建筑。两侧配有厢房,石阶梯左右各有方形牡丹池,池内有植于唐代的千年牡丹。此外,寺院东约11米处悬崖上刻有飞云峰,南侧中有尼姑院,傍崖凿洞,石房3间,垒石高达数丈为墙,原为尼姑居住处,现小院尚存。寺内松柏参天林立。出多福寺东侧的小门,沿石阶小道而下,在北侧的山谷边,有两棵古柏同根生长,相互扭结,名曰“师徒柏”、“夫妻柏”等,此柏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在多福寺东南的山顶建有舍利塔,原是宋代建筑,塔基、平台用砖石砌成,东西宽约17米,南北长21米,塔高25米,共7层,伍铅亏呈6角6面,做工精巧别致,立于崛围山之巅,宛如武士头盔上的顶缨。立于塔基向东远眺,太原城一览无遗,高楼大厦林立,双塔凌霄与此塔遥遥相望,近看汾水波粼闪烁,两岸绿荫成行,禾田成网,令人心旷神怡。

傅青主读书处

傅青主读书处多福寺藏经楼下石砌窑洞前壁上有清末镌刻“傅青主读书处”,并有傅山遗墨尚存。有不少人误以为这就是“霜红龛”(庵),实际上,这是在傅山构筑霜红龛之前借僧房读书之处。大约在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左右,傅山曾在多福寺附近构筑一庵,名青羊庵,入清后又名霜红庵,是傅山专为读书和著书而建。傅山曾说:“道人青羊庵在松阴,爰有句:秋山题不尽,霜叶可山红。”(《题自画崛�红叶图》)
傅山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和学者。清稽曾筠撰《傅山传》说他“该博古今典籍,百家诸子,靡不淹贯,大叩大鸣,小叩小鸣。”郭�撰《傅山传》说他“博极群书,时称学海”。傅山的朋友顾炎武曾说:“读书不多,轻言著述,必误后学……虽青主读书四五十年,亦同此见。”傅山少年时,除在私塾读书外,还在太原兰村窦大夫寺前一株老杏树下筑一虹巢作外读书之处。1642年(崇祯十五年)夏,傅山在《即事吟成》诗中,第一次提到在崛围山上筑庵之事:“崛�庵小构,直可一生喑”,“身实北郊寄,人猜西崛求”,说明此庵新筑不久,但因常去该处,已多为人所知了。他有《青羊庵三首》,写构筑经营和入住青羊庵的情形:“芟苍凿翠一庵经,不为瞿昙作客星,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缨松络柏絮团凉,红叶楼头雨气香。山下村屯看不见,山南山北响淙淙”;“幽花烂漫斗春晖,庵主扶藜启石扉。暖雪团团山葡萄,香风阵阵野蔷薇。”他还有一首《崛�石磴》,写他自山底登上崛围山的情形:“石磴鸣筇戛馨微,松风轻拂�琴徽。芒鞋拾级穿云鸟,一经天西是崛�。”傅山构筑和入住此庵,在37岁左右,正是他读书“始务博综”之时。
但没过几年,明朝便灭亡了,使他没有实现“闭门十年读经史”的愿望。明亡之后,他到处云游,直到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已55岁时又定居太原松庄,有时为避尘俗,时或崛围山小居,并改青羊庵之名为霜红龛,既符合崛�红叶之景,又暗寓“霜打红花”之意(因当时秘密抗清会社把清朝喻为“红花”,把抗清力量比为霜雪)。傅山著述甚多,其诸子学著作和医学著作有相当多是写于这一时期,并有不少是在霜红龛写成的。他有两首诗,写他在霜红龛著书时的专注情景:“古人学富在三冬,懒病难将药物攻。江泌惜阴在月白,傅山彻夜醉霜红”(《红叶楼》);“紫云青树石�,花插牵牛小胆觚。一缕沈烟萦白牖,先生正著养生书”(《青羊庵》)。正因为如此,后人在收集整理他的著作时,便以《霜红龛集》命名。
傅山是太原阳曲西村人,又曾住太原东山松庄,也在土堂(净因寺)多次暂住,又在崛围山上留下了令人缅怀的踪迹。多福寺附近林中,有一处石块相当多的建筑遗迹,据推测可能就是霜红龛遗址。

土堂净因寺

土堂净因寺土堂净因寺又名大佛寺,位于崛围山东麓8公里处的土堂村西,在尖草坪区柴村北7�5公里处,依山而筑,东临汾水,古柏参天,杂树交荫。1541年(明嘉靖二十年)《重建土堂阁楼记》碑记载,汉时土山崩坏,裂陷成洞,洞内土丘高及10丈,传为山崩佛现,乃佛教净土之因缘。故村民请来雕塑师加工雕饰,并为之砌建窑洞。1739年(清乾隆四年)立碑1通,亦称“大佛创自汉代”。据考证,净因寺始建于北齐,1205年(金太和五年)重建,明代又多次重修。该寺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坐北向南,呈长方形建筑,南北长130米,东西宽40余米,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有殿房25间。旧时分南、中、北三进院,现存二进院。前院主要建筑为西南部的大佛洞,洞前有高台,台上依高峭的土崖筑有重檐歇山顶式楼阁1座,阁内土洞深17�70米,宽7米,高12米,砖石结构,内供一泥塑的阿弥陀佛像,高9�46米,底阔6米,盘膝向东而坐。此像雄伟壮观,雕塑技艺精湛,既有天竺(今印度)古佛神采,又显中华古代乡民风貌。佛前2菩萨立像分列左右,阁前台阶下有一对石狮为金代雕刻。大佛的雕塑和高敞窑洞的砌建,确切年代无考。当地有关大佛出世的神话传说,至今仍广泛流传。“土堂大佛”为古阳曲县外八景之一。大佛东面原净因寺天王殿所塑四大天王泥塑像已毁,原有钟楼一座,亦已拆除。穿过天王殿,进入前院,有东会馆3间,西会馆窑洞3孔。后院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等佛像,东配殿有观音菩萨和十八罗汉的彩绘木雕像,西配殿有地藏王菩萨和十殿阎君塑像,南侧有韦驮殿,均为明塑,但清代曾经装绘,已失明塑风格。寺院旁昔日翠柏丛生,枝干虬曲,长势奇异,被称为“土堂怪柏”或“土堂神柏”,亦为古阳曲县外八景之一。清初,著名思想家和学者傅山曾在此隐居,相传即住在前院西会馆窑洞中。有确切根据者,是傅山手书庄子《人间世》的跋语:“癸巳之冬,自汾州移寓土堂,行李只有《南华经》,时时同在,遂写此数篇。”又手书《逍遥游》题下注:“土堂大佛陶之南呵冻。”“癸巳”即1653年(清顺治十年)。傅山有《土堂杂诗》10首,其中有两首描写此处优雅秀美的风景。一首写冬季:“冬山静如睡,亦不废秀美。树外明一河,寒月与逶迤。幽人眠偶迟,独赏其如此。”一首写春季:“娟娟春柳外,春山与争姿。组之以春云,句懒不胜思。心目亦何极,收视而置之。”

崛围山旅游
崛围山景区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柴村镇呼延村西,从下元汽车总站乘12路或从胜利桥东汽车总站乘454、835路到呼延村下车西行即到。每年10月前后这里都将举行一年一度的“崛围红叶登山摄影节”。

崛围山。。。不是戚铅决维山
崛围山局贺位于太高腊好原市西北24公里尖草坪区柴村镇呼延村西,南北走向,海拔1400米左右。
山上的红叶和多福寺都不错,没事可以去看看。

太原哪里卖异维A酸胶丸、普卢利沙星、罗可坦?~

一般的药店均有销售的。不过我提醒您的是,该药副作用大,不良反应多,如果效果不是很明显,可以选择其他方法。我这有个偏方你可以试试的。红霉素软膏和阿司匹林泡滕片(自己回家研成粉,和软膏和匀,外涂,一日两次)起到消炎收敛的作用。内服药可以换成夏枯草膏,起到软坚散结的作用。祝您早日康复!

在东北大学旁边有个崛维山,登到山顶,可以看到太原全景。天气别有雾就好。我去过,挺不错的。登到山顶后,再走一段路,有个多福寺。可以去看看。

为啥鹿贺氏在鹿子霖坐牢时还拼命救他,却在他大小便失禁的时候不怎么管...
答:这其实是有权决定一个人的生死的,加之他和总乡约,后来叫联保主任田福贤又是一个学堂出来的同窗,关系不是一般的深,因此,鹿子霖在白鹿原上也算是跺一脚白鹿原都要颤三颤的人物,就像岳维山在滋水县一样都是顶牛皮的地头蛇。鹿子霖坐牢不是因为工作不力或者是触犯了法律,而是因为身为TG的大儿子...

陈忠实的资料
答:而鹿三却在孤独中死去。黑娃接受鹿兆鹏的意见倒戈反将,却依旧死于肃反派的屠刀之下。朱先生在坟墓中的言语,却成了造反派们永远解不开的谜。 鹿子霖重新雇了长工,赎回坐监期间被女人卖掉的土地,家底开始垫实起来。可是在枪毙岳维山、田福贤和鹿黑娃时,他变成了痴呆。白嘉轩看着鹿子霖挖出一大片湿土,被割断的羊奶奶...

白鹿原鹿兆鹏死了吗怎么死的 白鹿原鹿兆鹏结局附剧
答:鹿兆鹏在带着农民暴动的时候,为了救一个小女孩儿被警察抓捕。岳维山开始对鹿兆鹏严刑拷问,尽管怎么对鹿兆鹏下狠手,鹿兆鹏都闭口不提有关事情。岳维山没有从鹿兆鹏口中得到任何线索,决定要把鹿兆鹏枪毙了。岳维山带着管兵把鹿兆鹏押到原上,当着白鹿原所有村名的面把鹿兆鹏枪毙了。因为冷先生的贿赂,...

张继的诗《枫桥夜泊》详细资料
答: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

关于风的诗句
答:夕阳在西峰,叠翠萦残雪。狂风卷絮回,惊猿攀玉折。青海风,飞沙射面随惊蓬。洞庭风,危墙欲折身若空。西驰南走有何事,会须一决百年中。雨雪洋洋,大风来加,于燠其寒,于迩其遐。举酒劝白云,唱歌慰颓年。微风度竹来,韵我号钟弦。闲倚胡床溯新月,时停团扇受微风。草色微风长,莺声细雨...

如何评价小说《白鹿原》?
答:将气氛烘托的神秘而诡异:继之写出的白鹿精灵的传说和白嘉轩与酷似白鹿形状的仙草的偶然邂逅,都把人拉入一个属于白鹿精灵的传说世界:可当人们准备看白鹿仙草的传说如何发展时,文章突然如一颗参天大树般从主干生发出无数个茂密苍翠的枝干撑起整个小说的框架:从此白鹿两家为主的原上人们开始在各自不同的道路上走出同样...

白鹿原的第二十四章讲了哪三件事
答:鹿兆鹏对白灵说:“我听见他叫‘鹿哥’时,看见他眼里射出一道绿光,跟我夜里在原上碰见的狼的眼睛一样。”白灵索性放下筷子,不吃长面了,说:“我们日后成功了,决不能轻饶叛徒。”鹿兆鹏说:“一个叛徒比一千个白孝文岳维山还厉害。”鹿兆鹏住在校长胡达林的屋子里,装作是城里来的亲戚到山脚下...

电视剧《白鹿原》主要人物有哪些?
答:13、田福贤(扈强 饰)白鹿仓总乡约;陶部长,教育部部长。14、鹿泰恒(戈治均 饰)鹿子霖之父,后死于土匪之手。15、冷先生(杨皓宇 饰)白鹿镇中医堂医生,世代为医,性格冷静,看淡钱财,一直在白鹿两家之间相互调和。16、岳维山(田昊 饰)鹿兆鹏的高中同学,滋水县县委书记。

诗经中的弃妇诗一共有几首?都是什么?
答:独自行走郊野,采摘羊蹄野菜。因为婚姻关系,日夜与你同在。你不好好待我,回乡我不再来。独自行走郊野,采摘葍草细茎。不念结发妻子,却把新欢找寻。诚非因为她富,恰是你已变心。5、《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

求小说《白鹿原》的整个历史背景分析
答:《白鹿原》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而兴起了“反思文学”的创作潮流,这种潮流在此后逐步泛化为80年代的一种普遍的文学精神。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