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基本技术的急救知识 最新的创伤救护四项技术内容是什么?

作者&投稿:翠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基本技术的急救知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基本技术的急救知识

(一)止血
1、出血的种类
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 外出血——体表可见到。血管破裂后,血液经皮肤损伤处流出体外。
内出血——体表见不到。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
根据出血的血管种类,还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及毛细血管出血三种: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呈喷射状,与脉搏节律相同。危险性大。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慢,呈持续状,不断流出.危险性较动脉出血小。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伤口创面渗出,一般不易找到出血点,常可自动凝固而止血。危险性小。
2、失血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年人失血量在500毫升时,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当失血量在800毫升以上时,伤者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当出血量达1500毫升以上时,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者出现视物模糊、口渴、头晕、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甚至出现昏迷症状。
3、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通过用手指压迫血管,使血管闭合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他的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
是急救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之一。
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
方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手帕、毛巾、衣物等敷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压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合适。若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关节脱位及伤口内有碎骨存在时不用此法。
(3)加垫屈肢止血法。适用于上肢和小腿出血。在没有骨折和关节伤时可采用。
(4)止血带止血法。当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使用上述方法止血无效时采用。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带、布条止血带等。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采用止血带止血。

@fenganping1983
4、注意事项:
(1)上止血带时,皮肤与止血带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应加垫敷料、布垫或将止血带上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肤。
(2)上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扎松了不能止血,扎得过紧容易损伤皮肤、神经、组织,引起肢体坏死。
(3)上止血带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肢体坏死。因此,止血带上好后,要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3分钟。为防止止血带放松后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应在伤口处加压止血。
(4)运送伤者时,上止血带处要有明显标志,不要用衣物等遮盖伤口,以妨碍观察,并用标签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二)包扎 常用的包扎材料有绷带、三角巾、四头带及其它临时代用品(如干净的毛帕、毛巾、衣物、腰带、领带等)。绷带包扎一般用于支持受伤的肢体和关节,固定敷料或夹板和加压止血等。三角巾包扎主要用于包扎、悬吊受伤肢体,固定敷料,固定骨折等。
常用的包扎法如下:
1、环形绷带包扎法。 此法是绷带包扎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多用于手腕、肢体、胸、腹等部位的包扎。
方法: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最后用扣针将带尾固定,或将带尾剪成两头打结固定。
注意事项:
(1)缠绕绷带的方向应是从内向外,由下至上,从远端至近端。开始和结束时均要重复缠绕一圈以固定。 打结、扣针固定应在伤口的上部,肢体的外侧。
(2)包扎时应注意松紧度。不可过紧或过松,以不妨碍血液循环为宜。
(3)包扎肢体时不得遮盖手指或脚趾尖,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4)检查远端脉搏跳动,触摸手脚有否发凉等。
2、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全巾:三角巾全幅打开,可用于包扎或悬吊上肢;
三角巾宽带:将三角巾顶角折向底边,然后再对折一次。可用于下肢骨折固定或加固上肢悬吊等;
三角巾窄带:将三角巾宽带再对折一次。可用于足、踝部的“8”字固定等。
(三)骨折固定
1、骨折的种类:
(1)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完整,骨折断端与外界不相通。
(2)开放性骨折:外伤伤口深及骨折处或骨折断端刺破皮肤露出体表外。
(3)复合性骨折:骨折断端损伤血管、神经或其它脏器,或伴有关节脱节等。
(4)不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未完全中断。
(5)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完全中断。
2、骨折的症状:疼痛、肿胀、畸形、骨擦音、功能障碍、大出血。
3、骨折的固定材料:夹板
4、急救原则和注意事项:
(1)要注意伤口和全身状况,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包扎固定。如有休克或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进行抢救。
(2)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局部要作清洁消毒处理,用纱布将伤口包好,严禁把暴露在伤口外的骨折端断送回伤口内, 以免造成伤口污染和再度刺伤血管和神经。
(3)对于大腿、小腿、脊椎骨折的伤者,一般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伤者,不要盲目复位,以免加重损伤程度。
(4)固定骨折所用的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肢体相称,其长度一般应超过骨折上下两个关节为宜。
(5)固定用的夹板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在固定时可用纱布、三角巾垫、毛巾、衣物等软材料垫在夹板和肢体之间,特别是夹板两端、关节骨头突起部位和间隙部位,可适当加厚垫,以免引起皮肤磨损或局部组织压迫坏死。
(6)固定、捆绑的松紧度要适宜,过松达不到固定的目的,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坏死。固定四肢时,要将指(趾)端露出,以便随时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指(趾)苍白、发冷、麻木、疼痛、肿胀、甲床青紫时,说明固定、捆绑过紧,血液循环不畅,应立即松开,重新包扎固定。
(7)对四肢骨折固定时,应先捆绑骨折断处的上端,后捆绑骨折端处的下端。如捆绑次序颠倒,则会导致再度错位。上肢固定时,肢体要屈着绑(屈肘状);下肢固定时,肢体要伸直绑。
(四)搬运
1、搬运的方法: 常用的搬运有徒手搬运和担架搬运两种。可根据伤者的伤势轻重和运送的距离远近而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徒手搬运法适用于伤势较轻且运送距离较近的伤者,担架搬运适用于伤势较重,不宜徒手搬运,且需转运距离较远的伤者。
2、注意事项:
(1)移动伤者时,首先应检查伤者的头、颈、胸、腹和四肢是否有损伤,如果有损伤,应先作急救处理,再根据不同的伤势选择不同的搬运方法。
(2)病(伤)情严重、路途遥远的伤病者,要做好途中护理,密切注意伤者的神志、呼吸、脉搏以及病(伤)势的变化。
(3)上止血带的伤者,要记录上止血带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4)搬运脊椎骨折的伤者,要保持伤者身体的固定。颈椎骨折的伤者除了身体固定外,还要有专人牵引固定头部,避免移动。
(5)用担架搬运伤者时,一般头略高于脚,休克的伤者则脚略高于头。行进时伤者的脚在前,头在后,以便观察伤者情况。
(6)用汽车、大车运送时,床位要固定,防止起动、刹车时晃动使伤者再度受伤。

(一)止血
1、出血的种类
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 外出血——体表可见到。血管破裂后,血液经皮肤损伤处流出体外。
内出血——体表见不到。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
根据出血的血管种类,还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及毛细血管出血三种: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呈喷射状,与脉搏节律相同。危险性大。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慢,呈持续状,不断流出.危险性较动脉出血小。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伤口创面渗出,一般不易找到出血点,常可自动凝固而止血。危险性小。
2、失血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年人失血量在500毫升时,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当失血量在800毫升以上时,伤者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当出血量达1500毫升以上时,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者出现视物模糊、口渴、头晕、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甚至出现昏迷症状。
3、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通过用手指压迫血管,使血管闭合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他的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
是急救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之一。
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
方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手帕、毛巾、衣物等敷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压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合适。若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关节脱位及伤口内有碎骨存在时不用此法。
(3)加垫屈肢止血法。适用于上肢和小腿出血。在没有骨折和关节伤时可采用。
(4)止血带止血法。当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使用上述方法止血无效时采用。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带、布条止血带等。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采用止血带止血。

4、注意事项:
(1)上止血带时,皮肤与止血带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应加垫敷料、布垫或将止血带上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肤。
(2)上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扎松了不能止血,扎得过紧容易损伤皮肤、神经、组织,引起肢体坏死。
(3)上止血带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肢体坏死。因此,止血带上好后,要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3分钟。为防止止血带放松后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应在伤口处加压止血。
(4)运送伤者时,上止血带处要有明显标志,不要用衣物等遮盖伤口,以妨碍观察,并用标签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二)包扎 常用的包扎材料有绷带、三角巾、四头带及其它临时代用品(如干净的毛帕、毛巾、衣物、腰带、领带等)。绷带包扎一般用于支持受伤的肢体和关节,固定敷料或夹板和加压止血等。三角巾包扎主要用于包扎、悬吊受伤肢体,固定敷料,固定骨折等。
常用的包扎法如下:
1、环形绷带包扎法。 此法是绷带包扎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多用于手腕、肢体、胸、腹等部位的包扎。
方法: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最后用扣针将带尾固定,或将带尾剪成两头打结固定。
注意事项:
(1)缠绕绷带的方向应是从内向外,由下至上,从远端至近端。开始和结束时均要重复缠绕一圈以固定。 打结、扣针固定应在伤口的上部,肢体的外侧。
(2)包扎时应注意松紧度。不可过紧或过松,以不妨碍血液循环为宜。
(3)包扎肢体时不得遮盖手指或脚趾尖,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4)检查远端脉搏跳动,触摸手脚有否发凉等。
2、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全巾:三角巾全幅打开,可用于包扎或悬吊上肢;
三角巾宽带:将三角巾顶角折向底边,然后再对折一次。可用于下肢骨折固定或加固上肢悬吊等;
三角巾窄带:将三角巾宽带再对折一次。可用于足、踝部的“8”字固定等。
(三)骨折固定
1、骨折的种类:
(1)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完整,骨折断端与外界不相通。
(2)开放性骨折:外伤伤口深及骨折处或骨折断端刺破皮肤露出体表外。
(3)复合性骨折:骨折断端损伤血管、神经或其它脏器,或伴有关节脱节等。
(4)不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未完全中断。
(5)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完全中断。
2、骨折的症状:疼痛、肿胀、畸形、骨擦音、功能障碍、大出血。
3、骨折的固定材料:夹板
4、急救原则和注意事项:
(1)要注意伤口和全身状况,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包扎固定。如有休克或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进行抢救。
(2)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局部要作清洁消毒处理,用纱布将伤口包好,严禁把暴露在伤口外的骨折端断送回伤口内, 以免造成伤口污染和再度刺伤血管和神经。
(3)对于大腿、小腿、脊椎骨折的伤者,一般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伤者,不要盲目复位,以免加重损伤程度。
(4)固定骨折所用的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肢体相称,其长度一般应超过骨折上下两个关节为宜。
(5)固定用的夹板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在固定时可用纱布、三角巾垫、毛巾、衣物等软材料垫在夹板和肢体之间,特别是夹板两端、关节骨头突起部位和间隙部位,可适当加厚垫,以免引起皮肤磨损或局部组织压迫坏死。
(6)固定、捆绑的松紧度要适宜,过松达不到固定的目的,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坏死。固定四肢时,要将指(趾)端露出,以便随时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指(趾)苍白、发冷、麻木、疼痛、肿胀、甲床青紫时,说明固定、捆绑过紧,血液循环不畅,应立即松开,重新包扎固定。
(7)对四肢骨折固定时,应先捆绑骨折断处的上端,后捆绑骨折端处的下端。如捆绑次序颠倒,则会导致再度错位。上肢固定时,肢体要屈着绑(屈肘状);下肢固定时,肢体要伸直绑。
(四)搬运
1、搬运的方法: 常用的搬运有徒手搬运和担架搬运两种。可根据伤者的伤势轻重和运送的距离远近而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徒手搬运法适用于伤势较轻且运送距离较近的伤者,担架搬运适用于伤势较重,不宜徒手搬运,且需转运距离较远的伤者。
2、注意事项:
(1)移动伤者时,首先应检查伤者的头、颈、胸、腹和四肢是否有损伤,如果有损伤,应先作急救处理,再根据不同的伤势选择不同的搬运方法。
(2)病(伤)情严重、路途遥远的伤病者,要做好途中护理,密切注意伤者的神志、呼吸、脉搏以及病(伤)势的变化。
(3)上止血带的伤者,要记录上止血带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4)搬运脊椎骨折的伤者,要保持伤者身体的固定。颈椎骨折的伤者除了身体固定外,还要有专人牵引固定头部,避免移动。
(5)用担架搬运伤者时,一般头略高于脚,休克的伤者则脚略高于头。行进时伤者的脚在前,头在后,以便观察伤者情况。
(6)用汽车、大车运送时,床位要固定,防止起动、刹车时晃动使伤者再度受伤。

人们掌握急救常识对急诊早期救治非常有好处,下面简单介绍生活中急救常识:鼻出血时可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4~8分钟或用浸了冰水的棉球填塞鼻腔,压迫止血。鼻出血时仰头的办法是不正确的,非但不能止血,反而会导致鼻血倒流进入气管引起窒息。中暑时应将患者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保持安静休息。要解开衣服用冷毛巾擦身,以迅速降低体温。
可让中暑患者喝淡盐水、清凉饮料等。严重中暑患者会出现神志不清、抽搐等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晒伤出现皮肤红肿、疼痛时可用冷毛巾敷于患处,并适当涂一些润肤霜。若皮肤已有水泡,千万不要挑破,以免继发感染,应到医院进行专业治疗。被蜂蜇伤以后应将残留的毒刺拔出,轻轻挤出毒液,涂一点氨水、苏打水等。若病人出现恶心头晕等异常反应,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烫伤后应立即用冷水冲洗或冷敷伤处,应持续15分钟以上。不要擅自在伤口处涂药,更不能用酱油、植物油等涂抹伤口。
若烫伤处有水泡,不要挑破,可用干净纱布覆盖后送医院处理。骨折后一定要对伤肢固定以后,再送往医院,否则骨折断端异常活动,会加重损伤。自发性气胸发作以后,严禁拍打背部和搬运患者,要让患者平卧位。如家中有氧气,应立即吸氧,同时拨打120急救
一、触电急救

随着电器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发生的触电事故也随之增多。触电后的人,体内可能会出现心脏、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因此,如何在第一时间急救成为关键。

首先,应迅速切断电源,如果找不到闸门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或者砍断电线。接着,立即将触电者抬到通风处,并揭开其衣扣、裤带,有条件者,可用盐水或凡士林包扎伤处。万一发生呼吸停止的情况,应立即做人工呼吸并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

二、灼伤急救

一旦发生灼伤的情况,应立即迅速脱离灼伤源,以免情况加剧;接着尽快剪开灼伤处的衣裤和鞋袜,然后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以降低伤口温度,情况严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如果灼伤的面积不大,可用一些治疗烫伤的药膏涂抹。

三、心脏病急救

心脏病一旦发作,急救就成了关键一步,错失黄金时间就很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遇到心脏病突发的状况,可先将硝酸甘油放于患者舌下,并让患者取半坐位。如若是心脏骤停,应马上对患者持续实施胸外压,或者胸外心脏按摩,直到救护人员到场或送至医院。


四、溺水急救

夏天是溺水事故较为多发的季节,遇到溺水者,应先将溺水者头朝下地趴在施救者的腿上,并迅速按其背部,让其将肚子中的水吐出,同时清理口中异物,接着持续做人工呼吸,直至救护人员到场。


五、煤气中毒急救

遇到煤气中毒的情况,应尽快打开窗门,并迅速带着患者离开现场。

六、被猫狗咬伤

被猫狗咬伤最容易患上的就是狂犬病,因此应第一时间用清水或者肥皂水冲洗伤口,将伤口中的猫狗唾液冲掉。接着用碘酒或者酒精进行消毒,避免伤口被细菌感染,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前往医院打狂犬疫苗。另外要注意的是,不是打了狂犬疫苗就100%不携带狂犬病,因此建议要时刻观察自身状况,做好相关检查。

人们掌握急救常识对急诊早期救治非常有好处,下面简单介绍生活中急救常识:鼻出血时可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4~8分钟或用浸了冰水的棉球填塞鼻腔,压迫止血。鼻出血时仰头的办法是不正确的,非但不能止血,反而会导致鼻血倒流进入气管引起窒息。中暑时应将患者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保持安静休息。要解开衣服用冷毛巾擦身,以迅速降低体温。可让中暑患者喝淡盐水、清凉饮料等。严重中暑患者会出现神志不清、抽搐等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晒伤出现皮肤红肿、疼痛时可用冷毛巾敷于患处,并适当涂一些润肤霜。若皮肤已有水泡,千万不要挑破,以免继发感染,应到医院进行专业治疗。被蜂蜇伤以后应将残留的毒刺拔出,轻轻挤出毒液,涂一点氨水、苏打水等。若病人出现恶心头晕等异常反应,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烫伤后应立即用冷水冲洗或冷敷伤处,应持续15分钟以上。不要擅自在伤口处涂药,更不能用酱油、植物油等涂抹伤口。若烫伤处有水泡,不要挑破,可用干净纱布覆盖后送医院处理。骨折后一定要对伤肢固定以后,再送往医院,否则骨折断端异常活动,会加重损伤。自发性气胸发作以后,严禁拍打背部和搬运患者,要让患者平卧位。如家中有氧气,应立即吸氧,同时拨打120急救

救的基本技术主要有五项,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少一项什么技能~

外伤急救的五大基本技术,包括:1.通气;2.止血;3.包扎;4.固定;5.搬运.

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
一、止血技术1、辨别分析出血的种类2、外出血的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

二、包扎技术:常用的包扎材料有绷带、三角巾及其它临时代用品(如干净的手帕、毛巾、衣物、腰带、领带等)。绷带包扎一般用于支持受伤的肢体和关节,固定敷料或夹板和加压止血等。三角巾包扎主要用于包扎、悬吊受伤肢体,固定敷料,固定骨折等。

三、骨折固定技术1、骨折的症状:疼痛、肿胀、畸形、骨擦音、功能障碍、大出血。2、骨折的固定材料:夹板。

四、搬运技术:常用的搬运有徒手搬运和担架搬运两种。可根据伤者的伤势轻重和运送的距离远近而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徒手搬运法适用于伤势较轻且运送距离较近的伤者,担架搬运适用于伤势较重,不宜徒手搬运,且需转运距离较远的伤者。


扩展资料
《创伤急救》分总论(第一章至第四章)、各论(第五章至第九章)、实验指导和教学大纲四部分。第一章至第四章重点阐述创伤急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五章至第九章介绍人体各部位常见急性创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后续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创伤急救

现场急救的四项技术是指()
答:D.止血清创固定搬运 E.清创止血包扎固定 正确答案:C

现场急救的四项技术是指___。a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b清创 包扎 固定 搬...
答:1.止血 在创伤发生时,止血是最紧急的任务之一。如果血液大量流失,可能会导致休克并危及生命。最常见的止血技术是直接压迫伤口。为了加强止血效果,可以使用止血带或者止血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止血带的使用需要经过专业训练。2.包扎 包扎是创伤救护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它可以帮助控制流血并保护伤口。在包...

创伤救护的四大技术包括止血固定搬运
答:创伤急救四大技术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创伤急救三先三后原则 1、如果伤患出现窒息、心跳和呼吸刚刚停止,千万不能移动,必须要进行先复苏,后搬运。2、如果伤患出现出血情况,要先止血,后搬运。3、如果发现伤患出现了骨折的情况,就要先帮助伤患进行固定,然后再搬运。要学会判断患者的伤情,下面...

现场急救的四项技术是指___。a清创 包扎 固定 搬运b止血 包扎 固定 搬...
答:现场急救的四项技术是指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1、止血技术:在创伤情况下,止血是至关重要的。止血的方法有多种,如直接加压止血、止血带止血等。对于大出血,应迅速采取止血措施,以防止失血过多导致休克或死亡。2、包扎技术:包扎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的重要手段。在包扎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伤口清洁,...

急救四大基本技术包括
答:1.包扎止血法:一般的小伤口、小面积的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可用包扎止血法。先用盐水冲洗局部,消毒清洁皮肤(毛发较多部位应先剃去毛发再清洗),盖上消毒纱布敷料,包扎局部即可。2.指压止血法:用手指按压出血血管的上端(近心端),使血管受压闭塞,血流中断达到止血的目的。救护人员要熟悉各部位血管...

野外四大救护技术如何操作
答:这里指的野外四大救护技术应该就是创伤急救四大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一、止血术 止血技术是外伤急救技术之首。现场止血方法常用的有四种:1、指压止血法 直接压迫止血:用清洁的敷料盖在出血部位上,直接压迫止血。间接压迫止血: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血运,能有效达到快速...

简述现代急救的基本技术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急救的基本技术主要包括了创伤急救和心肺复苏两大块内容。创伤急救包括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基本技术,徒手心肺复苏则是由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三步骤组成的,另外还有如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海姆力克手法,烫伤、烧伤、冻伤的急救等。心肺复苏指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

急救四大基本技术包括
答:日常生活中会遭遇各类突发情况,尤其是面对各种意外伤害应尽快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而应对意外伤害有四项必备救护技术,包括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这四项救护技术均为院前临时急救措施,并根据情况进行其他紧急处理,对症处理后应将伤员尽快安全送往医院进行后续救治。一、止血 血液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现场急救七大基本技术是什么
答:一、基础生命支持(BLS),有关现场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技能共有3项技术,1、徒手心肺复苏CAB 2、电击除颤D(及心电图识别)3、复苏药物(及气管插管)二、基础创伤急救(BTLS),有关创伤的现场急救基本操作技能共有 4项,称之为外伤的四大急救基本技,1、止血 2、包扎 3、固定 4、搬运 ...

战伤救护基本技术主要包括
答:战伤救护基本技术主要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战场救护对于及早挽救指战员的生命,保证部队的战斗力,赢得战斗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习和掌握战场救护的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战伤救护的四项技术:创伤止血,人体的血液有一定的路线,要准确地止血,就必须掌握主要动脉的压迫点。常用的止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