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管理方法。机械类生产 在建筑施工现场如何管理施工机械设备?

作者&投稿:乐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现场管理是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生产现场管理是生产运作系统中一个区域,它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不断地优化生产现场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整体优化。本章主要阐述现场管理的概述,搬运管理,定置管理,“5S”活动,生产现场诊断等内容。

  第一节 现场与现场管理

  一、现场和现场管理的概念

  现场一般指作业场所。生产现场就是从事产品生产、制造或提供生产服务的场所,即劳动者运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完成一定生产作业任务的场所。它既包括生产一线各基本生产车间的作业场所,又包括辅助生产部门的作业场所,如库房、试验室和锅炉房等。在我国工业企业规模较小,习惯于把生产现场简称为车间、工场或生产第一线。

  工业企业的生产现场由于受行业特点的影响,既具有共性,又具有各自的特征:所谓共性,是指有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所有企业的生产现场都是普遍适用的,如所有生产现场都要求生产诸要素的合理配置,都有一个投入与产出转换的效益问题;在管理上都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和可控性等特点。所谓特性,主要是指由于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规模和生产类型等不同,从而优化现场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从生产技术特点看,不同行业的生产现场有明显的差别:钢铁企业是炼铁、炼钢、轧钢;纺织企业是纺纱、织布、印染。即使是在同一个机械制造企业中,冶加工与热加工的生产现场也有很大差异。从技术装备程度看,有些生产现场拥有较多机械化、自动化设备,技术密集程度较高,如大型化工企业的生产现场,一般都是通过装置和管道设施对原料进行加工。而有的生产现场则以手工业为主,劳动密集程度较高。从生产规模看,大型企业的生产现场,在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和环境条件等方面,一般要比小型企业具有较多的优势。从生产类型看,订货生产与存货生产、连续生产与间断生产、单一品种生产与多品种生产、流水生产与成批生产,其生产现场的组织管理方式皆不相同。按对象原则设置的生产现场与按工艺原则设置的生产现场,其组织管理方式也有区别。所以研究现场管理的重点首先放在共性上,主要揭示生产现场运作的一般规律,但在具体实施时要从企业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不同生产现场的特性要求,防止“一刀切”。

  有现场就必然有现场管理。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操作者、管理者)、机(设备)、料(原材料)、法(工艺、检测方法)、环(环境)、资(资金)、能 (能源)、信(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激励等管理职能,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必然会在现场得到反映,各项专业管理工作也要在现场落实。可是作为基层环节的现场管理,其首要任务是保证现场的各项生产活动能高效率、有秩序地进行,实现预定的目标任务,现场出现的各种生产技术问题,有关人员在现场就能及时解决,不等、不拖、不“上交”。从这个意义上说,生产现场管理也就是现场的生产管理。

  二、现场管理的特点

  1、基础性

  企业管理一般可分三个层次,即最高领导层的决策性管理、中间管理层的执行性管理和作业层的现场管理。现场管理属于基层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基础扎实,现场管理水平高,可以增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以及各项计划、指令和各项专业管理要求,顺利地在基层得到贯彻与落实。优化现场管理需要以管理的基础工作为依据,离不开标准、定额、计量、信息、原始记录、规章制度和基础教育,基础工作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现场管理的水平。通过加强现场管理又可进一步健全基础工作。所以,加强现场管理与加强管理基础工作,两者是一致的,不是对立的。

  2、系统性

  现场管理是从属于企业管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过去抓现场管理没有把生产现场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综合治理,整体优化。往往抓了某一个方面的工作改进,忽视了各项工作之间的配套改革;比较重视生产现场的各项专业管理,却忽视了它们在生产现场中的协调与配合,所以收效不大。现场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具有系统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这个系统的外部环境就是整个企业,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方针、政策和措施都会直接影响生产现场管理。这个系统输入的是人、机,料、法、环、资、能和信等生产要素.通过生产现场有机的转换过程,向外部环境输出各种合格的产品或优质的服务。同时,反馈转换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以促进各方面工作的改善。生产现场管理系统的性质是综合的、开放的、有序的、动态的和可控的。系统性特点要求生产现场必须实行统一指挥,不允许各部门、各环节、各工序违背统一指挥而各行其是。各项专业管理虽自成系统,但在生产现场也必须协调配合,服从现场整体优化的要求。

  3、群众性

  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人与人、人与物的组合是现场生产要素最基本的组合,不能见物不见人。现场的一切生产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要现场的人去掌握、去操作、去完成。优化现场管理仅靠少数企业管理人员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现场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广大员工群众参与管理。生产人员在岗位工作过程中,按照统一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实行自主管理,开展员工民主管理活动,必须改变人们的旧观念,培养员工良好的生产习惯和参与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员工素质中突出的是责任心问题,有了责任心,工作就主动,不会干的可以学会。如果没有责任心,再好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也无济于事。提高员工素质既不能任其自然,也不能操之过急,要从多方面做细致的工作。

  4、开放性

  现场管理是一个开放系统,在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经常需要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与信息反馈,以保证生产有秩序地连续进行。各类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分析利用,要做到及时、准确、齐全,尽量让现场人员能看得见、摸得着,人人心中有数。例如,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任务产量产值、质量控制、班组核算等。可将计划指标和指标完成情况,画成图表,定期公布于众,让现场人员都知道自己应干什么和干得怎么样。与现场生产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安全守则、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等,应公布在现场醒目处,便于现场人员共同遵守执行。现场区域划分、物品摆放位置和危险处所等应设有明显标志。各生产环节之间、各道工序之间的联络,可根据现场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必要的信息传导装置。例如,生产线上某个工位出现故障,流水线就会自动停下来,前方的信号灯就会显示出第几号工位出了毛病。

  5、动态性

  现场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是在投入与产出转换的运动过程中实现的。优化现场管理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在一定条件下,现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生产技术条件稳定,有利于生产现场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原有的生产要素组合和生产技术条件就不能适应了,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现场管理应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生产要素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合理配置,提高生产现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所以,稳定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变化则是绝对的,“求稳怕变”或“只变不定”都不符合现场动态管理的要求。

  上述特点有助于进—步理解现场管理的含义,同时也为优化现场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加强现场管理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加强现场管理,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从管理理论上分析

  生产现场是企业生产力的载体,是员工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创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场所。企业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商品要通过生产现场制造出来;员工的精神面貌、道德、作风要在生产现场培养和体现出来;投人生产的各种要素要在生产现场优化组合后才能转换为生产力;所有这些都要通过现场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好坏、消耗与效益的高低,以及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由此可见,优化现场管理是企业整体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大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从管理实践上分析

  我国工业企业对生产现场管理历来是重视的,并积累了不少好经验。“一五”时期,机械工业部通过调查,认识到应“根据企业不同生产类型,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提出要“以生产作业计划为中心加强企业管理”,强调要“管好在制品”。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创造了许多现场管理经验。例如.建立生产人员、基层干部和领导干部与机关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把生产现场的工作同广大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强调机关科室要为生产现场服务,实行“三个面向”(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五到现场”(生产指挥、思想工作、材料供应、科研设计、生活服务到现场)。在仓库管理中实行“四号定位”与“五五化摆放”,即对仓储的各种器材规定出固定的摆放位置,按库号、架号、层号、位号对号入座;并按五个为一个记数单元进行摆放。为培养职工队伍,提出“三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四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肃态度、严明纪律)、“四个一样”(黑天和白天、坏天气和好天气、领导在场和不在场、有人检查和没人检查一个样)的作风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许多企业从实际出发.在新形势下创造了许多优化现场管理的新经验。例如,南京第二机床厂用十年时间,坚持不懈地抓现场管理,形成现场管理优化11法和现场管理40条,促进了企业发展。哈尔滨锅炉厂从长远发展战略出发,对生产现场进行综合治理,系统优化,形成了良好的文明秩序,保证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连续几年大幅度增长。第二汽车制造厂从日本引进现场管理经验,建立以现场为中心的综合管理体系,形成“一个流”生产方式,成为挖掘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还有很多企业在加强现场管理方面,摸索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好经验,如山东博山水泥厂的“规范化工作法”,上海金陵无线电厂的“模特法”,黑龙江阿城继电器厂的“定置管理”,石家庄第一塑料厂的“满负荷工作法”等。

  尽管有一批现场管理搞得相当好的企业和车间.也积累了不少具有先进水平的管理经验,但从全局看,许多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些企业近几年来注意抓了市场,忽视了现场,管理重心外移,而不是内沉。有些新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差,还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的现场管理。现场管理落后集中反映在:现场纪律松弛,生产效率低,质量差,投入多产出少,效益低,生产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现场生产秩序混乱

  员工干活无计划,操作无标准;职责分工不明,遇事推诿扯皮,规章制度不能严格执行;供应不及时,生产不均衡,工时利用率低,安全、质量事故频繁。

  2、现场存在浪费现象

  用人过多,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停工等待,无效劳动;生产过剩,库存积压,资金周转慢;物料消耗高,产品档次低,不必要的装卸搬运,出现大量的废品和不良品;长明灯、长流水、到处“跑、冒、滴、漏”。

  3、现场环境“脏、乱、差”

  设备布局、作业路线不合理;物料、半成品乱堆乱放,工具箱、更衣箱参差不齐;门上有尘土,地面有油污,杂物堆积,通道堵塞,作业面积狭窄,环境条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要求。

  4、现场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必须改变人们不符合大生产和文明生产要求的旧观念、旧习惯,克服“惰性”、作风散漫和纪律松弛等毛病,增强凝聚力,提高思想和技术业务素质。有人认为,当前困扰企业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许多企业的领导者忙于搞“外交”,抓市场,筹资金,顾不上抓现场管理,即便抓了也认为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市场是完全必要和应该的,问题是不能把抓市场同抓生产现场割裂开来,这两者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向市场提供质量好、品种多、价格便宜、能按期交货的产品,而这些产品是在生产现场制造出来的,要靠现场管理来保证。因此,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实力。为什么在同样严峻的外部环境中,有些企业的经济效益连连滑坡,生产难以为继;而有些企业则应付自如,其产品仍能在市场上畅销不衰?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后方基地,注重现场管理,能及时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和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所以,企业的领导者要一手抓市场,一手抓现场,不能抓了市场丢了现场,也不能只顾现场忘了市场,要以市场促现场,用现场保市场,通过加强现场管理去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三)加强现场管理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

  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老企业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推广应用,这些都要具体落实和体现在生产现场。如果没有先进的现场管理,先进技术就很难充分发挥作用,技术进步的成果就不能很快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有些企业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但由于现场管理水平低,迟迟不能投产或投产后不能达标,就是明显的例证。

  (四)加强现场管理是提高企业素质,实现企业管理整体优化的需要

  现场管理与企业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者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作为区域性的子系统,现场管理要服从企业管理整体优化的要求,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总目标的实现,优化各项专业管理。同时,企业管理也要以现场管理优化为基础,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现场,各职能科室要主动地为生产现场服务,为现场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现场管理搞好了,企业管理的整体优化才有可能。

  提高对现场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目的是为了增强搞好现场管理的自觉性,把优化现场管理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四、现场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一)现场管理的任务

  有人把现场管理仅仅理解为“打扫卫生,文明生产”,这是很不全面的。现场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合理地组织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使之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生产系统,并经常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具体的目标任务是: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全面完成生产计划规定的任务,包括产品品种、质量、产量、产值、资金、成本、利润和安全等经济技术指标;

  2、消除生产现场的浪费现象,科学地组织生产,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开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实现生产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3、优化劳动组织,搞好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不断提高现场人员的思想水平与技术业务素质;

  4、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料和能源消耗,减少生产储备和资金占用,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5、优化专业管理,完善工艺、质量、设备、计划、调度、财务和安全等专业管理保证体系,并使它们在生产现场协调配合,发挥综合管理效应,有效地控制生产现场的投入与产出;

  6、组织均衡生产,实行标准化管理;

  7、加强管理基础工作,做到人流、物流运转有序,信息流及时准确,出现异常现象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使生产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可控的状态;

  8、治理现场环境,改变生产现场“脏、乱、差”的状况,确保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没复制全
  你可以去参考下
  谢

机械工程企业公司应该怎样推行5S生产现场管理?~

(1)确定推行机构 这是成败的关键所在,建立管理小组,由专人负责组织开展工作。
(2)制订指导文件 制订适合企业的5S 指导性文件,文件是企业内部的规章,有了明确的书面文件,员工才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3)进行培训宣传 培训的对象是全体员工,主要内容是5S 基本知识以及指导性文件;宣传可以营造氛围,旨在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5S 意识;让员工知道5S
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5S不等于大扫除,要结合自身企业特点,不能生搬照套。
(4)全面执行操作 从车间到办公室,从厂长到普通员工,都要投入到5S活动中来,在企业中建立一个良好的实行5S 氛围。
(5)认真监督检查 5S活动贵在坚持,企业首先应将5S活动纳入岗位责任制,使各部门、人员都有明确的责任目标;同时要严格、认真地搞好检查、评比和考核工作,不断提高5S管理水平。
机械工程企业公司应该怎样推行5S生产现场管理?5S管理有许多科学的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其中“三要素”(场所、方法、标识)、“三定原则”(定点、定容、定量)、目视管理等是现场规范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工作差错的基础。5S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也是一种质量方法;建立一种思想和理念,养成一种品质和惯。它无需任何复杂的原理与技术,是一个投资少、成效大、易学实用的管理方法。这对于众多生产技术与设备比较落后,生产规模偏小,产品的技术含量低,经营管理人才不足的中小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吸纳5S管理的精华,并将其服务于中国中小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将能够快速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只要企业领导重视,员工理解和支持,实施方法得当,持之以恒,5S管理方法都能得到很高的应用。

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一、 总则:
1.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合理装备、安全使用、服务生产,为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生产效益,取良好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2.搞好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尊重科学、规范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二、机械设备管理的台帐档案
1.项目经理部设备员负责所在项目经理部的机械设备技术资料的建档设帐,其中《机械设备登记卡》、《施工设备组织计划》、《施工设备维修计划》、《施工设备购置申请表》、《施工设备报废申请表》一式二份,一份自存,一份报生产科备案。
2.机械设备台帐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设备的名称、类别、数量、统一编号;
(2)设备的购习买日期:
(3)产品合格证及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及其他证明材料);
(4)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
(5)操作人员当班记录,维修、保养、自检记录;
(6)《大、中型设备安装、拆卸方案》,《施工设备验收单》及《安装验收报告》;
(7)各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明材料。
(8)《机械设备登记卡》、《施工设备购置申请表》、《施工设备报废申请表》、《机械设备检查评定表》、《施工设备验收单》、《设备运转当班记录》、《施工设备配置计划》、《施工设备检修计划》、《设备维修记录》、《早期购置之不理机械设备技术档案补办表》、《租凭合同》、〈自制简易设备技术评定表〉。
凡设备技术资料[(2)、(3)、(4)]丢失或不全,由生产科组织对设备状况进行鉴定、评定,填写《早期购置机械设备技术档案补办表》,作为设备技术档案存档。
三、机械设备标识
1.设备标识应制作统一的标识牌,分为“大、中型施工设备”、“小型施工设备”及“施工机具”三类。
2.标识牌应按要求填写。项目经理部设备员应将由生产科施工设备技术监督员组织的每三个月对设备进行一次检查的检查结果填入设备标识牌的“检验状态”一栏中,检查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停用”,同时施工设备技术监督员将检查情况填入《机械设备检查评定表》中。
3.标识牌应固定在设备较明显的部位。
四、机械设备的组织
1.凡属新开工工程,项目经理部应先根据该工程实际情况编写《施工设备组织计划》,并报生产科施工设备技术监督员审批、备案。
2.项目经理部设备来源可分为“新购、调配、自有、租凭”。
3.项目经理部需购置新的大、中型设备时,生产科施工设备技术监督员配合项目经理部设备员填写《设备购置申请表》,报项目经理部审批。项目经理部需购置小型施工设备可根据施工生产需要自行购置。
4.凡由项目经理部自行制作、改制的设备均要由生产科施工设备技术监督员组织进行评定审,评定合格才可投入使用,并由生产科施工设备技术监督员填写《自制简易设备技术评定表》。
五、机械设备租凭
1.项目经理部租凭大、中型设备时,要签订《租凭合同》;并将《租凭合同》复印一份报生产科备案。
2.租凭设备进场使用前,由生产科施工设备监督员组织对其性能进行评定、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安装使用,并将验收结果填入《施工设备验收单》中。
3.租凭设备的管理应纳入项目经理部设备的统一管理中。
六、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
1.机械设备使用的日常管理由项目经理部负责,即贯彻“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生产科负责技术指导和监督检察工作。
2.各项目经理部应聘任设备员,该设备员应具备机械设备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设备管理经验。
3.机械设备使用应按规定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操作人员、指挥人员及维修人员)。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持证上岗。
4.机械设备使用的工作人员应能胜任所担任的工作,熟悉所使用的设备性能特点和维护、保养要求。
5.所有机械设备的使用应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要求进行,严禁超负茶运转。
6.所有机械设备在使用期间要按《设备保养规程》的规定做好日常保养、小修、中修等维护保养工作,严禁带病运转。
7.机械设备的操作、维修人员应认真做好《设备运转当班记录》及《设备维修记录》。各项目经理部的设备员应经常检查《设备运转当班记录》的填写情况,并做好收集归档工作。
七、施工设备的保养、维修
1.施工设备的保养由项目经理部设备员组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按各类《机械设备保养规程》进行,并由操作人和设备员分别填入《设备运转当班记录》和《设备维修记录》中。
2.《施工设备检修计划》由项目经理设备员部根据《各类机械设备保养规程》编制,并报生产科施工设备技术监督员审核、备案。
3.施工设备的检修,由工地结合实际情况,按《施工设备检修计划》进行,日常维修工作由设备员组织进行,所有维修工作,设备员均要填写《设备维修记录》。
八、设备的安装、拆卸、运输
1.小型施工设备的安装、拆卸、运输,由项目经理部按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标明行;项目经理部设备员应做好相应记录。
2.大、中型设备进场后由生产科施工设备技术监督员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安装、使用,并由施工设备技术监督员将验收结果填入《施工设备验收单》中。
3.大、中型施工设备、工程设备的安装、拆卸工作应由专业队伍来完成,并事先由选定的专业队伍制定安装、拆卸方案,报生产科设备技术负责人审批。若拆装工作由非本公司队伍来承担,应先由生产科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承担拆装工作。
4.大、中型施工设备的运输,按《物资搬运操作规程》执行。
5.大、中型施工设备、工程设备安装完毕后,应由生产科施工设备技术监督员组织,按有关标准对安装质量进行验收,并由施工设备技术监督员填写相应的《安装验收记录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九、机械设备的停用管理
1.中途停工的工程使用的机械设备应做好保护工作,小型设备应清洁、维修好进仓;大型设备应定期(一般一个月一次)做维护保养工作。
2.工程结束后,所有机械设备应尽快组织进仓,进仓后根据设备状况做好维修保养工作。
3.因工程停工停止使用半年以上的大型机械设备,恢复使用之前应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试验。
十、机械设备的报废批准。
1.机械设备凡是属下列情况之一,应予报废:
(1)主要机构部件已严重损坏,即使修理,其工作能力仍然达不到技术要求和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
(2)修理费用过高,在经济上不如更新合算的;
(3)因意外灾害或事故,机械设备受到严重损坏,已无法修复的;
(4)技术性能落、能耗高、没有改造价值的;
(5)国家规定淘汰机型或超过使用年限,且无配件来源的。
2.应予报废的机械设备,项目经理部应填写《机械设备报废申请表》,送生产科施工设备技术监督员审查、备案。大、中机械设备要送主管生产副经理审批。
3.报废了的机械设备不得再投入使用。

车间现场生产管理的方法?
答:车间现场管理可以采用智能化生产车间以信息化作为根基,通过将生成车间的不同设备与通讯网络连接,收集设备的状态数据和质量数据,并作为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基础。对不同生成设备,采取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对于数据分析结果汇总,并采用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存储到云服务器进行数据显示和后续数据分析工作。再利用...

生产现场管理的方法
答:生产现场管理的实施 生产现场管理是个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现场管理工作,常见做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1. 治理整顿:着重解决生产现场:脏、乱、差,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 2. 专业到位:作到管理重心下移,促进各专业管理的现场到位; 3. 优化提高:优化现场管理的实质是改善,改善的...

制造业现场管理如何进行
答: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现场管理是生产第一...

论述生产岗位的现场管理五因素(4M1E)方法
答:现场中的人,班组长应当注意什么呢?首先应当了解自己的下属员工。00人,是生产管理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围绕这“人”的因素,各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那么生产的进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有的人温和,做事慢,仔细...

工厂生产车间管理方案范本(三篇)
答:同时,透过深入生产现场、持续与员工的沟通交流、鼓励员工根据工作中的细致观察和思考提出合理化推荐等多种方式,把员工的推荐和需求信息收集起来,并及时采取措施为他们排忧解难,做好服务工作。此刻,新区车间管理团队坚持每一天召开车间生产例会,把上个工作日的工作进行总结,发现的问题及时安排解决,把当天的工作安排进行...

生产车间该如何做现场管理?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为此,车间应在厂部生产指挥系统的领导下, 建立健全统一的、强有力的生产组织机构。 完善车间管理制 车间在贯彻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依据经济责任制的原则,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以及车间内部职能组、工段、班组等各项组织和车间主任、职能组长、工段长、班组长、技术 人员、工人等各类人员...

如何开展企业车间的现场管理工作
答:车间生产过程,既是产品形成的过程,也是各种资源的消耗过程。车间要生产出高质量、低消耗的产品,就要加强工艺纪律,严格技术管理,健全消耗、质量管理制度,在保证生产任务的同时,力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把投入到车间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以最优化的方式、最合理、最有效地组织起来,从而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5、大...

生产车间的设备管理制度?
答:生产设备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证生产设备正常安全运行,保持其技术状况完好并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装备素质而编制的一些规定和章程。一般应包括:设备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的规定,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备前期管理制度,设备改造、更新管理制度,进口设备、重点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检修计划管理制度,设备检修技术管理制度,设备管理与...

高效的生产现场管理方法有什么?
答:4、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劳动及消耗定额、统计台帐等;5、建立和完善管理保障体系,有效控制投入产出,提高现场管理的运行效能;6、搞好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方法 1、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

如何做好机械生产的质量管理?
答:4.2、不良品的管理4.2.1、原材料不良品的处理:a、每位现场生产人员都必须知道产品的要求和特征,对每个部件的材料都能辨别其品质好坏。b、物料员和操作工领料时,必须见有原材料或配件合格标签。c、使用物料时,判定不良的物料或配件应先挑出另放,不良轻微待返修后达到品质要求可再使用,不能返修物料要退还物料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