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号战列舰的详细资料? 大和号战列舰的基本数据

作者&投稿:辛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和号(Yamato)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超级战列舰大和级战列舰的一号舰。“大和”号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3000吨,大口径主、副炮20余门,航速27节,确是名符其实的最大、威力最强的战舰。其装甲厚、防护能力强,故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

建造背景:

自20世纪30年代初叶起,已经跻身于世界海军强国之列的日本帝国开始在太平洋地区向美、英挑战。1934年1月,日本修改帝国国防方针时,正式把美国列为假想敌。1936年6月再一次修改国防方针时,明确提出对美截击战略。日本帝国海军为确保在西太平洋地区对美作战的战略是,开战初期即须消灭美远东海上主力,摧毁或者夺取美海军赖以活动的基地,进而歼灭由美本土前来增援的舰队。为此,日海军选择小笠原群岛以西海域作为预定海上决战战场,并组建以战列舰为核心的海上打击力量,在海上截击美国舰艇编队,在此作战指导思想下,日海军认为,无法在战舰的数量方面,同美海军抗衡,因而企图以单艘战列舰的威力优势来抵消美海军在数量上的优越地位。与此同时日本与英美等国在伦敦海军会议上限制海军军备的谈判正在逐渐趋向破裂。1936年,日本拒绝在新的伦敦海军条约上签字。1937年确定建造3艘大和级战列舰,这就是“大和”号和“武藏”号, 中途岛海战后,日本决定将正在建造的第三艘大和级战列舰“信浓”号改建为航空母舰。

设计方案

日本是一个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资源匮乏的国家,日本在战舰数量上根本不可能与工业基础雄厚,资源丰富的美国竞争。日本海军预计,美国海军建造的战列舰舰艇宽度由于巴拿马运河的限制,将搭载406毫米(16英寸)口径舰炮。按照其明治时代以来“数量不足,质量弥补”的方针,日本海军开始准备建造搭载460毫米口径主炮的超级战列舰。日本早在1916年就试制过460毫米口径舰炮,1920年又制造过480毫米口径火炮,具有一定的经验。

1934年10月,日本海军军令部对海军舰政本部正式下达了新式战列舰的设计任务,要求新舰装备460毫米口径主炮8门以上,155毫米口径副炮12门(四座三联装),或者200毫米副炮8门(四座双联装),最高航速30节以上,舰体防御装甲能够承受自身主炮在20000-35000米距离上的打击。由舰政本部第四部福田启二大佐负责整体设计,由平贺让造船中将负责技术指导,从1935年3月10日至1936年7月20日,先后提出23个设计方案(A-140—A-140F5)。最初的A-140方案,新战列舰正常排水量69,500吨,长294米,主机输出功率20万轴马力,最高航速31节,续航力8,000海里/18节,3座3联装9门460毫米主炮和英国的纳尔逊级战列舰布局一样,集中配置在前甲板。最终,日本海军决定采用了两座三联装主炮塔配置在前甲板,1座三联装主炮塔配置在后甲板的设计。被认为是最佳的战列舰主炮配置方式。

在新舰的各种设计方案中,动力装置都计划要使用蒸汽轮机和柴油机并用的混合动力。由于日本海军安装了柴油机的大鲸号潜艇母舰故障率较高,最后放弃了这一计划,在最终的A-140F5方案中只采用蒸汽轮机。

建造经过

日本海军在1937年制定了军备补充计划(即03计划),正式决定建造2艘A-140F5号方案舰(当时称为1号舰和2号舰)。1937年11月4日,1号舰开始在吴海军工厂动工建造。

日本造船水平自明治维新以来不断提高,到了昭和时代,日本已经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之一,但是日本岛国资源贫乏,科技实力与英美仍存在相当的差距,而且还处在战争条件下(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仍然不惜代价建造空前强大的战列舰。日本耗费巨资为其造船工业增添大量新式设备,从德国购进了15000吨水压机(一说16000吨)以及3台70吨酸性平炉(据资料,这些设备一共花了1000万美元),从而能够制造出包括650毫米厚装甲钢板(为大和主炮炮塔使用)在内的大型锻造件。并且特意将吴海军工厂的船坞加深了1米。

在制造主炮时,日本遇到的一个重大难题便是如何保证高膛压条件下主炮炮身能具备足够的强度。1920年试制的480毫米舰炮便是由于强度不足而在试射中报废,460毫米舰炮在减装药的情况下勉强通过试射。吴海军工厂舰炮部采用了新的火炮自紧技术。通过内压增强炮身的强度。用这样的方法制造出来的炮身在试射中取得了成功,其身管寿命达200-250发。

1号舰1939年5月-10月,锅炉安装完毕,9月-11月,主机安装完毕。1940年7月15日,1号舰被命名为“大和”,这个名字来自古代日本畿内五国的大和国,也是日本人对自身民族的称呼。1940年8月8日大和号下水。建造中的大和为了保密,造船厂执行着严谨的机密管制,在能俯视造船厂的地方都加上围板。

下水后的大和舰开始舾装工程,到1941年7月,该舰主炮已经安装完毕。从10月16日起,大和舰开始试航,10月22日,在宿毛湾以153,553轴马力的动力输出达到了27.46节的航行速度,试航获得成功。11月1日,大和舰首任舰长高柳仪八海军大佐到任。12月7日,大和舰进行了首次主炮射击(主炮开火的声音连海边城市里的居民都听到了)。同时,日本联合舰队派出以6艘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舰队向美国夏威夷进发,在12月8日凌晨(当地时间为12月7日),这6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突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珍珠港。这一行动在宣告太平洋战争爆发,在这一天,大和舰结束了试航。1941年12月16日,大和舰正式竣工,入吴镇守府船籍,并被编入日本联合舰队。

大和舰的舰型

为了尽可能的缩短装甲带并为主炮射击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平台,排水量近73,000吨的大和舰舰体长宽比设计成6.76:1,为了凭借15万轴马力(只相当于当时一艘日本重巡洋舰的最大输出马力)的动力获得27节的航速,日本海军舰政本部从1935年开始,经过长期水池试验,前后提出40多个不同的船模,从中最终确定了舰型。

大和号舰艏水线以上部分明显向外前倾,舰艏前端成半圆形,其两舷大幅度外张,借以减少舰艏上浪。舰艏水线以下部分采用球鼻艏,其位置在水线下约3米处,和尖削型舰艏相比,这种新构型可以减少8%的兴波阻力,同时节省了30吨左右的排水量。在球鼻艏内装有零式水下听音器,可以探测敌方潜艇的活动。这种舰艏和美国依阿华级战列舰舰艏很相似,但大和的球鼻艏向前突出成一个球形,而“依阿华”的则与水线以下舰艏保持平齐,两相比较之下,大和舰的球鼻艏外观更接近于现代,而效能更明显。

大和舰舰艏内侧的细腰部却呈内凹的弧形,其减阻性能更为优良。这种外形和“依阿华”级同样非常相似,但“依阿华”级舰艏的内侧曲线延伸到舰体中部以后就变得平直了,而大和舰的内侧曲线则呈弧线一直延伸到了舰艉,实际效能也更为优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异,原因是“依阿华”级受到巴拿马运河33米宽度的限制。

大和舰舰艉水线以上高6.4米,与舯部舷水线以上高8.6米相比,其舰艉低陷。由这个地方可以通往大和舰的舰载机机库,舰载机在吊装之前就暂时停放在这里。舰内机库在后主炮之后的上甲板、中甲板的中部位置。可放置零式战斗机、水上观察机各3架。槽两侧设有与上甲板同高的舷台,舷台上有舰载机的发射装置。此外,舰尾还有起倒式起重吊放装置等。另外在舰艉两舷侧还有安放舰载小艇的隧道状艇库。

在大和舰的舰艉处安装有前后配置的半平衡舵,其主舵面积为46平方米,副舵面积为16.5平方米,两舵之间距离15米,副舵对主舵起辅助作用。一般来说,两舵并列的平衡舵,一旦被鱼雷命中,容易同时损坏。大和舰的舵效非常明显,其战术回旋直径仅为640米(航速26节状态),而这一优势对在战列舰炮战中占领有利阵位有着很大的作用。

大和舰的舰桥高45米(从龙骨处算起),从远处看去宛如一座高塔,在其顶部装有主炮观测所(内置98式方位盘)和15米大型测距仪,向下依次为防空指挥所,昼战舰桥,作战室,舰长休息室,罗经舰桥(夜战舰桥),第二海图室,司令塔。在舰桥内部装有直通式电梯。从外形来看,大和舰舰桥侧面积310平方米,正面面积却只有159平方米,仅相当于侧面积的一半,其迎风阻力比较小。

“大和”号采用单烟囱,各锅炉的烟道均曲折向后,与烟囱的某一部分相接。烟囱也尽量向后倾斜,以避免排烟影响舰桥工作。为保证舰体烟囱开口部的安全,在开口部装设一种蜂窝状板,厚380毫米,上面有直径180毫米的许多小孔。有孔面积是无孔面积的55%,另外在烟囱前面的倾斜部及侧面装有50毫米厚的防护甲板。这样,烟囱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

“大和”号烟囱之后是后舰桥,是预备战斗指挥所。火炮实施前后分火射击时,它也起后指挥所的作用。

“大和”号性能数据:(1945年状态)

舰体尺寸:舰长263m(水线长256m),舰宽38.9m,吃水10.4m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2810吨;

动力系统:
12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4轴,
主机输出功率150000马力(倒车45000马力)
航速:27节,
储油量6400吨,续航力7200海里/16节;

武备:
9门460mm/45倍口径主炮,3联装3座(炮弹基数100发/门,穿甲弹弹重1460kg,装药330kg,初速780m/s,发射药360kg)
6门155mm炮,3联装2座(改装中拆除了两座)
24门127mm炮,双联装12座(改装中增加了6座)
156门25mm炮,3联装45座、单装21座,4挺13.2mm机枪,双联装2座;
舰载机6架;

装甲:(装甲总重22895吨)
主装甲带,中甲板以下410mm(硬化层135mm),外倾角20°;
甲板,上甲板35~55mm,中甲板200mm;
炮塔,前650mm,侧面250mm,顶270mm,炮座560mm,底250mm;
弹药舱壁,顶270mm,底50~80mm,倾角25°;
机舱、锅炉舱,顶200mm,到舰底75~90mm,倾角14°。

主、副炮与高射炮
“大和”号以其巨型主炮闻名于世。3联装主炮三座,两座三联装炮塔配置在前甲板,一座三联装炮塔配置在后甲板。当时日海军对主炮口径保密,称为九四式身长45倍口径的400毫米炮,实际是460毫米。主炮炮塔的旋回部的重量约2700吨,相当于日海军秋月级驱逐舰的排水量。炮塔防护盾的装甲很厚:前面650毫米,侧面250毫米,顶部270毫米,底座两侧560毫米。炮塔后部装有长15米的测距仪,炮塔两侧前面及顶部前面均装有潜望镜式瞄准镜。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度,火炮装填炮弹时,固定在+3度,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回一周3分钟。发射速度1.8发/每分;最大射程42000米,需飞行90秒。炮弹基数每门炮100发,每发炮弹装药量330公斤。扬弹速度每发6秒,装弹机械化。3座主炮样式相同,都是由吴市海军工厂的舰炮部负责研制的。9门主炮若指向一舷射击,其后座力达8000吨。发射时冲击波也很强,为此日舰船设计部门煞费苦心。

副炮有3联装155毫米炮4座,分别设在上层结构的前后及舰的两舷。这些副炮是从最上级重巡洋舰改装时拆卸下来的主炮。此外,还装有127毫米高炮以及25毫米机关炮。

“大和”号作战经历

1942年2月12日,“大和”号接替“长门”号战列舰成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日本海军对它的期望值很大,将其当作最后决战的王牌未经许可联合舰队不得轻易动用。然而,太平洋战争期间在美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的打击下,“大和”号几乎无所作为。虽然威力强大但却生不逢时。

1942年6月,“大和”号作为联合舰队旗舰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出师受挫,四艘航空母舰全军覆没,而“大和”号则在三百海里以外无所事事。8月17日,“大和”号再次出港,这次的任务是支援对所罗门群岛方面作战。但该舰到达特鲁克群岛后,只是呆在港里很少出战。1943年2月11日,“大和”号的姊妹舰“武藏”接替“大和”号成为新的联合舰队旗舰。5月8日,“大和”号离开了特鲁克回到吴港入坞修理了3个月,又于8月23日回到特鲁克。其后一些日子里,该舰被指派去向一些岛屿上的日军运送物资和补充兵员。

1943年12月25日,“大和”号在特鲁克附近遭到美国潜艇的鱼雷攻击,战舰右舷第165号肋骨(第3号主炮塔附近)被一发鱼雷命中,进水约3000吨。受损后的“大和”号加速撤离了这一海域。1944年1月16日,“大和”号再次回到吴港入坞修理,出于防雷的考虑,在其舷侧水线以下的防水区域内增设了一层呈45度倾角,厚6毫米的钢板。同时进行改装提高防空能力,战列舰舷侧的2座155毫米炮塔被拆除,加装6座127毫米双联装高炮,25毫米高炮数则增至98门。同时舰上还装上了警戒雷达。1944年4月10日,“大和”号的修理及改装工程结束。

1944年6月,“大和”号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联合舰队把拥有“大和”号、“武藏”号战列舰的第二舰队编入第1机动舰队,为航空母舰提供掩护,在这场航空母舰大战中,第1机动舰队损失惨重。“大和”号第一次用主炮向来袭的美国飞机发射3式对空炮弹。

1944年10月22日包括大和,武藏等5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的第二舰队参加莱特湾海战。10月24日,进入莱特岛东北的锡布延海遭到美国海军第3舰队航母舰载机的猛烈空袭。在战斗中,“大和”号的姊妹舰“武藏”号被击沉。“大和”号仅在前甲板被美机投中一颗炸弹。10月25日晨,在萨沃岛附近,第二舰队发现美舰。“大和”号的460毫米主炮在32000米距离上对美舰开火。烟幕和雨幕、空袭以及美国驱逐舰的攻击行动干扰了“大和”号的射击。中午时分,开始回撤。1944年11月24日,“大和”号返回日本本土吴港。

1945年3月26日,美军开始实施冲绳岛登陆战。日本企图出动包括“大和”号在内的水面舰艇舰队支援冲绳日军的作战。4月5日,军令部正式下达了命令“大和”号自杀性出击作战的“天一号作战”命令,1945年4月6日,以“大和”号为旗舰的第2舰队10艘军舰(还有1艘巡洋舰及8艘驱逐舰)在伊藤整一海军中将的指挥下,从濑户内海西部的德山锚地起航。

4月7日凌晨,美国潜艇在九州岛西南海面发现了这支舰队。12时31分,美国海军发出的第一个攻击波,美国飞机集中攻击“大和”号左舷,有4枚炸弹落到了“大和”号第3号主炮塔附近,其中2枚225公斤炸弹穿透了后部主甲板爆炸,将战舰后部的155毫米副炮和预备射击指挥所炸毁。12时43时,大和舰左舷前部被1发鱼雷命中,“大和”号航速降职22节。13时35分,美军第二攻击波飞机到达。13时37分,“大和”号舰体左舷中部被3条鱼雷命中(分别命中143、124、131号肋骨),使其舰体左倾达7-8度。几乎与此同时,由于美机投下的一枚450公斤重的航空炸弹炸毁了“大和”号排水阀门,使该舰无法进行排水作业,舰长下令向右舷舱室对称注水以恢复舰体平衡,航速降至18节。13时44分,左舷中部又被2条鱼雷命中,使左倾增加到15-16度,这使该舰的大口径高炮无法使用。14时01分,美机3颗航空炸弹击中左舷中部。14时07分,一条鱼雷还击中右舷150号船肋。14时12分,大和舰左舷中部和后部又被2条鱼雷命中,舰体倾斜达16-18度。由于右舷注排水区已经注满水,只能继续往机械室、休息室和锅炉舱里注水。14时15分,大和舰左舷再中1雷,航速渐渐减至7节。舰长被迫发出了弃舰令。14时23分,大和舰突然发生主炮弹药库大爆炸,葬身海底,全舰2498名官兵(连同司令部人员共有2767人)中仅有269人获救(另有7名司令部人员获救),其沉没地点在日本九州岛南西,德之岛西北,东经128度04分,北纬30度43分。

历代舰长:
 宫里秀德(大佐):1941年9月5日~(舣装委员长)
 高柳仪八(大佐):1941年11月1日~
 松田千秋(大佐):1942年12月17日~
 大野竹二(大佐):1943年9月7日~
 森下信卫(大佐):1944年1月25日~
 有贺幸作(大佐):1944年11月25日~1945年4月7日
性能数据:
排水:62,000t(轻),68,200t(标)71,659t(满).
主尺度:263×38.9×10.8m
主武备:
主:9[3xIII]x460mm;
副:12 [4xIII] x 155 mm (1943.4换成6 [2xIII] x 155 mm ,另2座被6座双100mmAA替代);
高炮1:12[4xII] x 127mm(1943.4为127/100联合组成 [2xII]);
高炮2:24[3xIII]x 25mm . [1943.9]换为36 [12xIII]; 1944.4为98[24xIII, 26xI], [1944.7]为113 [29xIII, 26xI]; [1945.1]为152[50xIII, 2xI](另有几座[2xII]未被统计);
高炮3:4 [2xII] x 13,2 mm .
水侦:7架.装载型号包括中岛95,0式等.
装甲数据:
pb 410 mm (belt: 16.1")
Shinano: 400 mm (belt: 15.7")
bk 300 mm (bulkheads: 11.8")
cyt 350-300 mm (citadel: 13.8-11.8")
pp 230-200 mm (decks: 7.9-9.1")
Shinano: 190 mm (decks: 7.5")
pag/b 650 mm/560 mm (turrets: 25.6"/barbettes: 21.5")
Shinano: /530 mm (barbettes: 20.8")
pas ./75 mm (turrets: ."/barbettes: 3")
pka 80-50 mm (ammo boxes: 3.1-2")
pwd 500 mm (19.7" CT)
其他参数:
功率:150.000 千马(153.553 千马最大功率),4轴-3舵(1主2副).
航速/续航: 27节(正常),27.46节(最高航速,1941年试航结果).16节时续航7,200海里(63,000t时).
人员: 正常编制2,500人(1941年为 2300人[150军官+2150士兵],1945年为2767人).
日历:
动工:1937.(第三次造舰补充计划)
下水:1940.4.5(吴海军工厂)
服役:1941.12.16(濑户内海)
首次参战:1942.5.29清晨(中途岛海战,作为山本坐舰,联合舰队旗舰从柱岛出发)
战沉:1945.7.9(中国东海)

大和号战列舰的详细资料?~

大和号(Yamato, やまと)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历史上最大的超级战列舰之一。大和号建成时,标准排水量65,000吨,试航排水量69,100吨,满载排水量72,808吨注1。舰体全长263米,水线长256米,垂线长244米,舰宽38.9米,水线宽36.9米,型深18.915米,平均吃水(试航)10.4米,满载平均吃水10.86米。1945年4月7日,大和号战列舰在冲绳岛战役中被美军飞机击沉于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处
舰种 战列舰
国籍 大日本帝国
舰级 大和型战列舰(1号舰)
制造厂 吴市吴海军工厂
造价 137802000日元(相当于12.134吨纯金)
动工 1937年11月4日
下水 1940年8月8日
服役 1941年12月16日
结局 1945年4月7日被击沉
除籍 1945年8月31日
技术数据
基准排水量 65,000吨
满载排水量 72,808吨
全长 263.0米
全宽 38.9米
吃水 10.4米
动力 蒸气涡轮引擎(4座4轴)
功率 153,553匹
最高速度 27.68节(有27.46的异说)
续航距离 7,200浬(16节)
乘员 3,300人
舰载机 零式水上侦察机
零式观测机等
最大载搭机7架
武器装备 1941年:(新造时)
3座3连装46厘米舰炮
4座3连装15.5厘米舰炮
6座12.7厘米双连装高射炮
8座25毫米3连装机炮
2挺13毫米连装机枪
1945年:(最终时)
3座3连装46厘米舰炮
2座3连装15.5厘米舰炮
12座12.7厘米双连装高射炮
52座25毫米3连装机炮
6挺25毫米机炮
2挺13毫米2连装机枪
装甲 舷侧410毫米
甲板200-230毫米
主炮防盾650毫米

舰体数据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64000吨试航排水量69100吨满载排水量72808吨舰体尺寸舰长263米水线长256米垂线长244米水线宽36.9米舰宽38.9米型深18.915米平均吃水(满载)10.86米平均吃水(试航)10.4米动力系统动力12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传动4轴功率主机输出功率153000马力(倒车45000马力)航速27节 续航7200海里/16节储油量储油量6400吨装甲总重22895吨主装甲带中甲板以下410mm(硬化层135mm)外倾角20°甲板上甲板35~55mm中甲板200mm炮塔前650mm侧面250mm顶270mm炮座560mm底250mm弹药舱壁顶270mm底50~80mm倾角25°机舱、锅炉舱顶200mm到舰底75~90mm倾角14°武器系统 装备数量配置460mm/45倍口径主炮9门3联装3座155mm炮6门3联装2座(改装中拆除了两座)127mm炮24门双联装12座(改装中增加了6座)25mm炮156门3联装45座、单装21座13.2mm机枪4挺双联装2座舰载机7架

大和号战列舰的详细资料?
答:大和号(Yamato)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超级战列舰大和级战列舰的一号舰。“大和”号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3000吨,大口径主、副炮20余门,航速27节,确是名符其实的最大、威力最强的战舰。其装甲厚、防护能力强,故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建造背景:自20世纪30年代初叶起,已经跻身于世界海军强国之列的日本帝国开...

大和号战列舰的详细资料?
答:大和号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超级战列舰,属于大和级战列舰的首舰。该舰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3000吨,装备有20余门大口径主、副炮,设计航速27节,被誉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威力最强的战舰之一。大和号的装甲厚、防护能力强,其舰体防御装甲能够承受自身主炮在20000-35000米距离上的打击。

大和号战列舰的详细资料?
答:1. 大和号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超级战列舰之一,其标准排水量为65,000吨,试航排水量为69,100吨,满载排水量为72,808吨。2. 该舰全长263米,水线长256米,垂线长244米,舰宽38.9米,水线宽36.9米,型深18.915米,平均吃水(试航)10.4米,满载平均吃水10.86米。3. 大和号于1945年4...

大和号战列舰的详细资料?
答:大和号(Yamato, やまと)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历史上最大的超级战列舰之一。大和号建成时,标准排水量65,000吨,试航排水量69,100吨,满载排水量72,808吨注1。舰体全长263米,水线长256米,垂线长244米,舰宽38.9米,水线宽36.9米,型深18.915米,平均吃水(试航)10.4米,满载平均吃...

大和号战列舰的装备与结构是怎样的?详解大和号战列舰
答:说起大和号战列舰,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海军所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的一号舰,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曾经号称为“世界第一战列舰”、“日本帝国的救星”。1945年4月7日,大和号在冲绳岛战役中,被美军飞机击沉于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处,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特攻作战精神的炮灰...

大和号战列舰的装备与结构是怎样的?详解大和号战列舰
答:大和舰在建成时没有装备雷达,后来先后装备了3种雷达,包括21号电波探信仪(对空雷达)、22号对海电波探信仪(对海雷达)和13号电波探信仪(对空雷达)。大和舰搭载有零式双座水上观测机和零式三座水上侦察机共计7架,主要任务是为战列舰提供侦察,以及在炮战中观察炮弹的落点。1942年时,大和舰...

日本大和号战列舰有哪些作战经历?
答:1942年2月12日,“大和”号接替“长门”号战列舰成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从1913年到1942年的29年里,日本海军共建成战列舰12艘。其中“大和”号舰龄最短,排水量最大,火力最强,装甲最厚重,被誉为无坚不摧、固若金汤的海洋钢铁城堡。大和号舰体结构示意图因此,迷信大舰巨炮制胜论的日本海军对它的...

求大和战列舰的资料等
答:按该条约规定,美、英、日、意、法五国主力舰(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总排水量之比为5:5:3:1.75:1.75,单舰排水量不得超过35,000吨,火炮口径不得超过406毫米,而一旦条约失效,上述限制即不复存在。面对这样的形势,日本一方面在谈判桌上与美、英等国为制定新的军备条约讨价还价,一方面暗自筹备建造新型战列舰。作为一...

大和号战列舰的吨位
答:全舰重量分配如下:船壳20212吨,装甲21266吨,防御板1629吨,武器系统11611吨,主机设备5300吨,舾装1756吨,固定设备417吨,非固定设备641吨,鱼雷75吨,导航,光学设备95吨,电力设备1108吨,飞机111吨,锅炉水297吨,预备食用水212吨,重油4210吨,润滑油61吨,轻质油48吨,合计重量69100吨(正常...

大和号的主炮口径到底是多少
答:1号舰开始在广岛县吴市的吴海军工厂造船船坞开始动工。其正式的名称是“军舰大和”。大和号战列舰3座三联装460毫米口径的主炮可以击穿世界上任何一艘战列舰的主装甲带,其主装甲厚度410毫米,同时被2枚鱼雷或数枚重磅航弹命中也不致影响战斗,最高航速达到27节,建造费用相当于3艘飞龙级航空母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