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图),完成下列要求。 (1)...

作者&投稿:伏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东部季风区,约占全国面积的46%

①季风影响显著,风向、降水、温度均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更替。夏季风影响明显,湿润程度比较高。

②新构造运动上升幅度一般不大。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岭不多。在呼玛—北京—郑州—钦州一线以东,新构造运动以沉降为主,其间500米以下的面积很大,有广阔的堆积平原。

③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少部分为草原。

④地表外营力主要是常态的风化物质移动。水力侵蚀、堆积和溶蚀作用突出,沿海还有波浪和潮汐的破坏和堆积作用。纬度较高和海拔较高的地方有冻裂作用,部分地域有风沙及风尘的搬运和堆积。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要来源,潜水较丰富。

⑤在第四纪冰期受冰川影响不大,植物种类繁多,分布比较混杂,并且有不少是从中生代末及第三纪保存下来的植物。红色风化壳分布很广,长江以南尤为普遍。

⑥人类影响广泛而深刻。凡可开垦的地方,几乎全部辟为农田。天然森林大多破坏。本区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区域,但有很大面积应该经营林业。

⑦区内自然界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随纬度而变化的温度,随距海远近而变化的湿润情况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湿润情况南北各地虽相近似,但降水量的绝对值差异很大,低者不足400毫米,高者2000毫米以上,对于自然区的分异也有影响。

2.西北干旱区,约占全国面积的27.3%。

①在晚近地质时期,有显著的差异上升运动,大部分地区上升幅度不大,一部分上升很大,形成广大的高平原和横亘于高平原中的很显著的山脉。高平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其中也有较低的部分,如准噶尔盆地不少地域在250—5O0米之间。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竟在海平面以下155米。许多山地的高度超过3000米,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也有不少山地高度较低,景观的垂直分异不明显。

②地处内陆且四周多山岭。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夏季风难以到达。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在高山的垂直分带中则有森林、山地草原等,以及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

③地貌外营力主要是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下的微弱风化、微弱的物质移动、微弱的水力侵蚀和堆积以及广泛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但暴雨之后,水力侵蚀可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风力作用虽然很广泛,但只能对颗粒较细的松散沉积物起作用,并在风力变缓的时候发生堆积。在高大的山岭中,以冰川作用以及冰缘条件下的寒冻风化、物质移动和流水侵蚀为主。全区绝大部分属内陆流域,在平地上产生的地表水几乎全属雨水补给的短暂水流。湖泊较多,大多是咸水湖。山地径流是重要的资源,其补给来源以冰雪融水为主。

④自中生代末期以来,即断续出现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植物逐渐旱生化,种属较少。第四纪初曾经有过比较湿润的时期,有些地方古水系较为发育。湖岸阶地的存在,也可以作为地质时期中气候向干旱变化的证据。

⑤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广泛、深刻。但在与东部季风区接壤的地区,以及有流水可资灌溉的地域等,也可看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干草原利用不尽合理,往往造成沙漠化的扩展。

干草原、荒漠草原大部是畜牧地区,水源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大山地则是经营林业与畜牧的场所。本区主要的问题是水源不足。应防风固沙、防治土壤盐渍化、改良草场等。

⑥随距海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决定区内自然界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

3.青藏高原区,约占全国面积的26.7%。

①新第三纪以来全区大幅度上升,形成平均高度4000米以上的大高原。其间还有超出雪线以上,高度在6000米甚至8000米以上的极高山岭。

②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很低,太阳辐射强,风力强,由区外输入的水汽不多。植被以荒漠、高山草甸灌丛为主,森林很少。由于古冰川的影响以及化学风化作用微弱,成土母质的机械组成很粗,土层薄,加以成土年龄不长。成土作用缓慢,土壤剖面发育较差。

③地貌外营力主要是在冰缘气候条件下比较强烈的物理风化与物质移动,以及冰川和流水的搬运堆积。大部分为内陆流域,有较多的冰川、湖泊。高原边缘为许多大河的上源。

④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比西北干旱区还要微弱。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可以发展林业、农业。本区主要的不利条件是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大,水分不足,地势崎岖。

⑤决定自然界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界随高度而变化的垂直地带性因素。在高原面上自然界的地域分异也表现出水平地带性。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A、B、F三地位于___________区,C地位于________~

(1)东部季风 青藏高寒 (4分) (2)热量 (2分)(3)水分条件(降水量差异) (2分) (4)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热量不足 水源不足 (6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图中A、B、F三地位于东部季风区,C位于青藏高寒区,D、E两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2)B→A→F地自然景观差异表现为从南向北的变化,自南向北,随着纬度的升高,热量条件逐渐减少,自然景观出现差异,所以,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3)E和D地都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但D地距离海洋更远,降水更少,为荒漠植被,E地据海洋较近,降水相对较多,为草原植被,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水分。(4)C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寒区,因海拔较高,降水较少,光照资源丰富;D地位于新疆内陆地区,因气候干旱,晴天较多,光照资源丰富,因此,两地发展种植业的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光照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但两地的限制条件不同,C地位高寒的气候,主要的限制条件是热量不足,D地为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的限制条件是水源不足。

(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区(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与半湿润区分界线、草原带与森林带的分界线、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3)

中国的自然地理分区共分几区?
答:西北: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地理概念的“西北地区”是指“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是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划之一。华北:一般指中国北部2省2市1区所在的区域,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

该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划分a、b...
答:小题1:C小题2:A 小题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是根据气候和地形。选择C项。小题2:自然区的界线是过渡的,黄河经过三大自然区,三大自然区均既有内流区也有外流区。选择A项。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1-1-7”,回答19-23题。 小题1: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划 ...
答:小题1:A小题2:B小题3:A小题4:D小题5:C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小题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3000米等高线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故反映了气候和地形是我国三大自然区划的主要依据。小题2:直接根据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A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B为青藏高...

我国三大自然区
答:我国三大自然区是指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全国可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个自然大区。东部季风区主要是指我国东部,气候上属于季风气候的区域,大致范围为大兴安岭、至400毫米等降水...

中国地图三大自然区
答: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别具有鲜明的特征:1. 东部季风区:这一区域海拔相对较低,拥有广阔的平原。气候风向和降水量随季节显著变化。该区域的河流多数为外流河。原本的植被类型以森林为主,间或伴有草原森林,但现在天然植被几乎已不复存在,除了一些极少数的地区。2. 干旱半干旱区:这一区域的海拔较高,地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指标
答: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的影响依据是气候和地貌。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包括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在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成分(岩石、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群落等)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由于自然条件的空间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区域共轭性,以及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

中国三大自然区分界线是什么??
答:中国三大自然区分界线如下:(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自然区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成分(岩石、地貌、气候、...

中国哪三大自然区
答: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原区 三大自然区分界线:1.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大致从大兴安岭出发,经过张家口,至兰州,再至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

中国地图(要有山脉,高原,盆地,地形,国界,省界)
答:中国地图如下: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复杂多样,各类地形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是:山地33.3%,高原26%,盆地18.8%,平原12%,丘陵9.9%。地势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三大平原都分布在中国的什么地方
答:中国三大平原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自北往南依次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以上位于北方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南方地区)。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