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体经营户,可不可以不卖商品给顾客,如果不卖有没有违法? 办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后不经营,会有什么后果?

作者&投稿:赵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个体经营户可以不卖商品给顾客。
个体工商户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或者家庭。单个自然人申请个体经营,应当是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的自然人。家庭申请个体经营,作为户主的个人应该有经营能力,其他家庭成员不一定都有经营能力。个体工商户享有合法财产权,包括对自己所有的合法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以及依据法律和合同享有各种债权。
关于个体工商户在经营中所负债务的清偿原则如下:
1、个体工商户是以个人进行经营的,其所负债务就是个人债务,应当以其个人财产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与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同财产没有关系;
2、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营的,无论是其收益还是负债,都是家庭共有财产,对在个体经营中负担的债务,应当以家庭的全部财产承担无限责任;
3、个体工商户在经营中无法区分是个人经营还是家庭经营的,应当按照有利于债务人的原则确认,认定为家庭经营,以家庭财产承担。
《国务院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第五条 个体经营户,一般是一人经营或家庭经营;必要时,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请一至两个帮手;技术性较强或者有特殊技艺的,可以带两三个最多不超过五个学徒。请帮手、带学徒,都要订立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期限和报酬等。合同要经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鉴证。
第六条 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于发展个体经济所需的铺面、网点、场所、摊位,应当统筹规划,积极安排。个体经营户也可以同有关方面协商,借用、租赁或购置必需的房屋、工具和设备。

正常情况下,商家无权不卖给客户商品,除非有正当理由,比如不在营业时间,客户无理取闹等等。正常情况下,买卖双方应持公平公正原则交易,如无正当理由商家拒卖是有歧视性行为的,客户可向相关监管部门投诉。

卖不卖是你的权力。但你已将贺物摆上贺架并公开叫卖,顾客要买了你又不卖,你这是欺骗顾客,对有成见的顾客拒卖这是歧视行为。

不卖是不可以的,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以依此索赔,但应该很少有人那么无聊,你承担的法律责任不会很严重,但是做生意和气生财,这样你的商誉有可能会受损,划不来,和气生财

买卖双方自愿,没有规定说不能卖,不违法。

问:正常营业的商店是否有权不卖东西给客人!有法律法规规定吗~

商店不卖东西给顾客是不犯法的。市场交易是一种民事活动,交易的双方都要遵循平等自愿诚信的原则和缔结合同自由的原则,商家不能强制消费者消费,消费者也不能强制商家提供消费服务,因此商家有权拒绝卖东西给顾客。法律分析买卖交易是双方自愿行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其他方式表示其不愿意交易,是其基本权利。无论什么大事,不卖东西给客人,就表明商家与顾客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也没有损害顾客的利益。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经营过程中也不能存在强买或者强卖的行为。但是在原则上商家是不能拒绝顾客消费的,但出现为了大多数顾客安全等情形时,有权拒绝个别消费者消费。商家拒绝消费是否涉及歧视,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而消费者也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强制交易行为的特征是违背消费者的意愿,其表现 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饭馆强拉客人进餐,书摊在出售一本紧俏书时强迫读者必须另购一本滞销书,特别是一些公用企业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限定消费者购买其指定的商品。对消费者而言,强制交易行为不仅侵犯了其自主选择权,而且还侵犯了其公平交易权,因而消费者有权予以拒绝。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 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第十六条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 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

自国家提出“双创”口号以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创业,其中就有不少创业者选择注册个体工商户,但是在很多地方会出现同行业的个体户或者公司太多的情况,市场竞争太激烈,部分个体工商户出现经营不下去,不想再经营了的情况。下面企盈小编给大家带来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不注销后果的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一、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不注销的后果
1、进入工商黑名单
如果营业执照一年不审,工商局就会自动吊销执照,并将法人和股东例为非正常黑名单。三年内不能担任企业法人。
2、税务稽查完税情况
如果公司有营业额,但在税务部门没有完税凭证,有欠缴的应缴税款,则会产生滞纳金,目前标准是每天万分之五。如果是个体每月交了定额税,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3、银行开立的公司专户,每年要审,并要交纳管理费,如果不注销,银行可能将法人纳入征信黑名单,对法人的信用评级产生影响,对经后货款买车、买房或办理出国移民,有一定影响。
如果是个体执照,没有在银行开立专用帐号,在税务没有申请一般纳税人或小额纳税人,只每月在税务购买定额发票,以上情况,且公司账目不涉及债权、债务问题,公司不作注销,最坏结果就是三年内不能担任法人。基本不涉及法律风险。这种公司要注销也很单简。
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停复业登记
个体工商户停业/复业税务登记是指,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纳税人)需要停业的,应在停业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停业登记,停业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已办理停业登记的纳税人,在恢复生产经营前,应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复业登记。
1、纳税人在申报办理停业登记时,应如实填写《停业申请登记表》,说明停业理由、停业期限、停业前的纳税情况和发票的领、用、存情况,并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税务机关收存其税务登记证件及副本、发票领购簿、未使用完的发票和其他税务证件。
2、纳税人在停业期间发生纳税义务的,应当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报缴纳税款。
3、纳税人停业期满不能及时恢复生产经营的,应当在停业期满前向税务机关提出延长停业登记申请,并如实填写《停、复业报告书》。
4、纳税人在申报办理复业登记时,应如实填写《停、复业报告书》,领回并启用税务登记证件、发票领购簿及其停业前领购的发票。

问:正常营业的商店是否有权不卖东西给客人!有法律法规规定吗_百度知 ...
答:商店不卖东西给顾客是不犯法的。市场交易是一种民事活动,交易的双方都要遵循平等自愿诚信的原则和缔结合同自由的原则,商家不能强制消费者消费,消费者也不能强制商家提供消费服务,因此商家有权拒绝卖东西给顾客。法律分析买卖交易是双方自愿行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其他方式表示其不愿意交易,是其基本权利。

个体工商户注册了不经营可以吗?
答:法律分析:个体工商户注册了不经营,是不可以的。公司成立后,如不按时申报税收,税务部门核查后,公司的状态在税务局会成非正常户,补缴税款和罚款后方可成为正常户。另外,公司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局报送上一年度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工商局定时或随时抽查,...

我想注册一个商标,但是没有申请公司,申请个体户营业执照不卖东西...
答:知友您好,您的情况可以有两种方法解决:1,借朋友的公司(或者个体户)来注册,10个月后得了商标证再转回给您自己。这样,万一注册不成功,自己就不用折腾一个个体户了。和您信得过的朋友签好合约,这是最省心省钱的方法。2,自己注册一个个体户,申请了商标得了受理通知书后,把个体申请停业,停业...

起个烟酒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不卖烟只卖酒可以吗?
答:起了个烟酒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可以只卖酒不卖烟,只要不超出经营范围都是允许的。

办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后不经营,会有什么后果?
答: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后不经营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挪用创业贷款,属于违规,只要按时还款,就不属于违法。违规,银行有权提前收回贷款,甚至罚款。营业执照批下来后30天内应该去税务登记,长时间不经营,也不纳税有可能被工商部门依法清理,吊销营业执照。《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司成立...

办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不经营会怎么样
答:如果是个人营业执照并且在银行中没有专属的帐户。 在税务没有申请一般纳税人或小额纳税人,只每月在税务购买定额发票,以上情况,且公司账目不涉及债权、债务问题,公司不作注销,最坏结果就是三年内不能担任法人。 基本上不会涉及法律风险并且这样的公司其实取消也很简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营业执照办了以后不营业可以吗?
答:一、营业执照办了以后不营业可以吗? 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后不经营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挪用创业贷款,属于违规,只要按时还款,就不属于违法。如果有违规行为的,银行有权提前收回贷款,甚至罚款。 营业执照批下来后30天内应该去税务登记,长时间不经营,也不纳税有可能被工商部门依法清理,吊销营业...

单纯办理营业执照不开店可以吗?后续有没有什么影响?
答:可以只办理营业执照不开店的,但是需要交税,就是零申报,如果几个月都不申报是要罚款的。在税务机关办理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当期未发生应税行为,按照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应向税务机关办理零申报手续,并注明当期无应税事项。通俗地讲,纳税申报的所属期内(如11月申报所属...

办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不经营会怎么样
答:法律依据:《个体工商户条例》第十二条 个体工商户不再从事经营活动的,应当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第二条 有经营能力的公民,依照本条例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可以个人经营,也可以家庭经营。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