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之以庄则敬这句话的含义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

作者&投稿:店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含义: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

原句出自于春秋孔子的《论语·为政》。

原文: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翻译: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扩展资料: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全中国各地也有是孔庙祭祀孔子。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为政



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原句出自于春秋孔子的《论语·为政》。

1、句中字词解释:

(1)临:对待。

(2)庄:恭敬;庄重。

(3)敬:尊敬。

(4)则:表示前后两事的因果、条件关系。

2、原文: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白话译文: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扩展资料:

季康子问为政之道,孔子以敬、忠、劝善答之,似答非所问,因为这三者都是讲个人修身的,而非具体的为政之道。看似孔子答非所问,事实并非如此,孔子如此回答自有他的道理。一方面因为季康子是鲁哀公时的鲁国权臣,他蔑视礼法,僭越君权,孔子对他相当的不满。

因此借他问政的机会,试图劝说他作为为政者应该以身作则,尊礼忠君。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对他恭敬忠诚。试想任何有识之士也不会对一个不忠诚庄重的人忠诚庄重。同时,孔子认为,为政者只有先正己而后才能正人,高高在上权重一时的重臣,是人民所众目睽睽的,他的一举一动对人民有教化影响作用。



【临之以庄则敬】
愿意;季康子问孔子:“我怎么做才能让我的下属忠敬于我,尽心尽力且快快乐乐的工作?”孔子回答说(在此注意是曰而非对):“你敬重自己的下属,他们就会敬爱于你;你如同对父对子地一样关爱他们,他们也不会复之不忠不义于你;有能力的你要重用,没有能力的你要帮助他们提高能力,这样你的下属就会快快乐乐地为你尽心尽力工作了。”如果对人敬礼,只是表面的动作,而内心却不诚恳,则敬礼的姿势都会有偏差,这样的敬礼有什么意义?“临之以庄,则敬”,即对部下、对群众,要有发自内心的庄严情操,部下对你自然就恭敬了;

前一时期,**集团裁员,采用了一种让员工极为不爽的方式,执行时手段强硬无比,结果天天说“以人为本”的**集团被大家骂得体无完肤,走的员工成了仇人,社会形象也一度受损。为什么?没有充分考虑员工的想法,没有从内心去尊重员工,表现出来的行为也自然如此。

而近期的**公司的裁员却采用了另一种方式:首先,董事长***亲自出面给全体员工写了一封信,真诚地告诉大家裁员的战略目的,希望获得员工们的理解和支持;其次采用了高额补偿与自愿离职相接合的方式,把人性化贯穿始终。最终的结果是,裁员融洽而愉快,员工依然是朋友。由于企业充分为员工考虑,员工也自然会为企业考虑。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你发自内心的尊重员工,他们自然会投桃报李。你表面文章做的非常好,天天口头把“员工第一”喊得再响亮,若不能落到实处,则员工也不会实心踏地为你工作。因为他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容不得半点沙子。你骗他,他自然骗你;你敬他,他也自然敬你。
这就是的理解“临之以庄,则敬“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天天快乐!

恩,去百度查吧.我就是那样的.

言以立信,临庄则敬什么意思~

这两句多是对领导而言
第一句是讲说话,意思是要言而有信。
第二句是讲做事,意思是和人接近时语言和行为都要端庄,人们才会尊敬你。来源:《论语》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出自《论语-为政第二》
原文: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评析:本章内容还是在谈如何从政的问题。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仍是如此。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

扩展资料:
季康子,鲁国三大贵族之一,三大贵族亦称“三桓”。“三桓”之中,以季孙氏位高权重,掌握着鲁国的军、政大权。季康子,亦为周公后人,姓姬,名叫季孙肥。季平子生季桓子,季桓子生季康子。孔子出走时,季桓子尚在位。鲁哀公三年,季桓子去世,其子季康子即位。
以执政能力而言,季氏一族还算可以。季桓子曾重用孔子,后虽逼走孔子,也是基于自身利益一时糊涂,晚年见鲁国势力日弱,终于后悔,转而嘱咐季康子召回孔子。季康子欲召孔子时,其家臣劝其不要召。
理由也可笑,说:“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终不召孔子,而是召了孔子弟子冉求。后齐国伐鲁,冉求带兵打败齐国,受到季康子赞赏,于是再次想到孔子,终于以币迎孔子回国。
虽迎回孔子,但终不敢用,孔子亦不求仕。这就是季康子在问孔子问题之前之后时期内的情况。《论语》中,季康子还有多问,亦可见其有治国之心,只是没有治国之“知”。季康子亦如鲁哀公一样,是对孔子敬而远之的一类人。
从中亦可看出,“学不在官”已是大势所趋,从政者不讲“学”,不知“学”,这也是鲁国乃至整个周代日益没落的根本原因。“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这是季康子的问题。季康子毕竟是实权人物,问孔子的话较鲁哀公更直接。
季康子这里所谓的“敬、忠”,就是指使民众敬自己,忠于自己,“劝”,也是希望民众听自己的话。很明显,季康子也是一个只要结果而不问根由的人,希望从孔子那里得到一些“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的治民办法,实质上是误解了孔子乃至儒家思想。
孔子倡导的政治,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敬、忠”作为“礼”的具体行为方式,不仅表现为人表面上的态度,更反映为人内心的感受。季孙氏作为臣子,却拥有国君才能执掌的军政大权,虽在礼节上表现出尊敬国君,忠于国君,实则内心对国君充满了反感,这才是真的不敬、不忠。
作为民众,自然以季孙氏为榜样,上行下效。其家臣阳虎就是一例,阳虎作为季孙氏家臣,亦越过季孙氏而执国政,大权在手,反过来想除掉“三桓”,“三桓”共攻阳虎,方使阳虎败走齐国。家臣及民众的不敬、不忠,使季孙氏倍感政治危急,这也是季康子之问的主要原因。
“临之以庄则敬”,以上就下为“临”,“之”指代民众,“庄”,本义为草木繁茂,人在草木深处居住,故引申为村落,繁茂之状用以形容人,引申为人的庄严肃穆状态。本句字面意思是:“以庄严肃穆的形象站在民众之前,则民众就会表现出尊敬之情。”
“庄”与“敬”都是一种表面态度,但传达的却是一个人内心对对方的感受。一个人内心对对方是重视的、关切的,表现在容貌上,自然就是“庄”;一个人内心对对方是崇敬的、仰慕的,表现在容貌上,自然就会“敬”。
作为执政者,如果能认识到民众乃是国之根本,内心极度关注民众的反映,在态度上自然会生起“庄”的容貌,以此容貌出现在民众面前,民众内心自会把执政者看得高大威严,自然会生起“敬”的态度。
此亦可见,“庄”与“敬”互为条件,要想使民众“敬”,务必先表达出“庄”,此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孝慈则忠”,本句承接上句,应与上句句式一致,即“临之以孝慈则忠”。子于父为“孝”,父于子为“慈”。
字面意思是:“对民众能做到孝慈,则民众就能做到忠”。“孝慈”与“忠”的关系,亦如同“庄”与“敬”的关系。“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举善”亦如同“举直”,“善”,对一般人而言,指善良的人,公认的好人,从“学”的角度理解,则应指合道之人,合“礼”之人。
“不能”指不能做到“善”的人。孔子此处所言“劝”,应区别于季康子所言“劝”,当为“勉励人向善”的意思。本句话字面意思是:“选举那些善人的事迹,用来教导不从善的人,则民众就会受到勉励,主动向善”。孔子回答季康子的话肯定不能使季康子满意。
季康子想要的是为政之“法”,而孔子回答的是为政之“政”。其实,孔子这么回答已经是顾及到季康子的“面子”了。从根本上讲,“庄”即“敬”,“孝”即“忠”,“举善”即“劝”,此即以概念解释概念。
孔子这么回答的目的,不是教季康子在民众前去“庄”、去“孝”、去“举善”,而是引导季康子本人先做到“敬”、“忠”和“劝”。执政者若能“敬、忠以劝”,民众自然会“敬、忠以劝”。但若孔子直接这么说,就等于说季康子不敬、不忠、不劝,那就是骂季康子,季康子必不接受。
故孔子稍加转换说法,委婉相告,目的是诱导季康子把注意力放在他本人身上,通过改变自身来改变民众,这才是执政者为政之道,为政之“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为政第二

善读「论语」15.33:智及仁守庄莅之,动不以礼未善也
答:“仁”,此处指有仁爱之心,非指有仁德。专有名词,不译。“守”,守官也。此处为“主管、掌管”之意。如《商君书》中的“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守之”,即掌其位。“庄”,《篇海》中解作“恭”,此处即孔子所谓之“敬事”。如《论语·为政篇》中的“临之以庄则...

论语紧急问题!
答: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

论语子曰学而不学则罔文言文翻译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即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归纳总结,理解性记忆。否则学习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扩展资料: 孔子提倡读书不要一味读书而不思考,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

论语翻译
答: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提示:看到季康子向孔子问内政之道,发现孔子此时的回答,是对以上几条的总结。即论语劝孝善的同时,影射国君也要以孝善的心境来对待国家的子民。这就是为政之道了。注释:季康子(?—前468)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姓季孙,名肥,康为其谥号。鲁国大夫,...

有没有一点的文言文
答: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 【译文】季康子问:"要使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和勤勉,应该怎么做?"孔子说:"你对待百姓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的事情也严肃认真;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他们就会对你尽心竭力和勤劳努力;你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教育能力弱的人,他们就勤勉...

论语两则
答: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论语为政篇
答: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译文】季康子问:”要使老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又互相勉励,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对你严肃认真;你孝顺父母,爱护幼小,他们就会对你尽心...

关于孔子文言文
答: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

关于论语
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

《论语》有多少“忠”的句子?她们都是什么意思?
答:鲁定公问孔子,“君使臣,臣事君”,各应该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君应该依礼使用臣子,臣应该忠心事奉君主。鲁国的正卿季康子问孔子,“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孔子回答说:“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孝兹,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