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唐宋时用什么语言? 中国古代人们用的什么语言

作者&投稿:后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12年6月,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强在吴江拜望南怀谨先生时,南师说,现在的普通话和古音有很大差别。广东话是唐代国语,闽南话是宋代国语,我们温州话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音读法,是唐宋时期的国语。用温州话作诗填词,押韵要比普通话更接近古音。他说:“现代人研究国学,要学习温州话。” 为什么南老会说温州话是唐宋间的国语呢?这是不无道理的。 现代汉语与古汉语 差异越来越大 中国有四五千年文明史,汉字汉语的发端也应差不多,而汉语比汉字具有更强的活力和张力。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一种类似国语的雅言——孔夫子教学的语言。雅言其实就是文言,依文读字,是一种完全来自文字的语言,和日常使用的方言是两码事。雅言基本以西周首都镐京地区的语音为根据。 秦始皇统一中国,提出要“书同文、车同轨”,却没有提出要“语同音”。 到了西汉,虽然都城仍在咸阳,但跟随刘邦过来的来自中原地区的外来人口成了首都居民的主体,从而给关中语音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改变。东汉定都洛阳后,河洛语取得了国语的地位。 西晋的覆亡,永嘉丧乱,天马渡江,造成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民族迁徙,从而造成了汉族文化中心的南移。东晋定都建康(南京),从而使河洛口音和吴侬软语被结合进新的国语里。《切韵》一书的问世,为汉语发音的标准化奠定了切实的基础,而《切韵》的基本发音标准乃是建康话,这足以证明汉文化的正宗已经转移到了南方。《切韵》是一项开拓性的工程,唐人编制的《唐韵》和宋人编制的《广韵》都只是对《切韵》的增补,并无根本变化。盛唐的首都在长安,但长安话未能取代《唐韵》读音的权威地位,后者被称为“官话”。 北宋的国语和唐代相差无几,只是首都开封的流行口音与韵语的差别更大。但是,宋室南迁后,首都落在了吴语区的临安(杭州),从而在江浙这个南方的精华之区,造就了吴语的独特地位。 蒙古人对中国的征服,占领了北方大部分地区。蒙元帝国的建立,使北方的汉语变得十分混乱。元政府以大都(北京)话为基础,编制了《中原音韵》,借以取代原来的《广韵》,作为汉语的标准音。大都话中掺杂了许多蒙古语的特点,特别是发音,实际上是一种“蒙古式汉语”,特别是将入声分派到其他三声,令南方人难以忍受。蒙古人统治百年之后,南北语言越发对立,吴、闽、粤等方言成了古汉语的孑遗。 明代开国以后,曾编了一本《洪武正韵》,试图以苏中、皖中一带口语作为标准国语,可惜来不及向全国推广,朝廷又迁到北京去了,从此,大都的蒙古式官话继续保持着国语的地位,成为明朝的“官话”。 满人入关后,本欲将满语作为至尊的国语,可惜由于满语相对简约,难以驾驭泱泱大国。到了雍正年间,朝廷正式确立北京话为标准官话,但此时的北京话,不同于元蒙时期的官话,又融入了许多满语和其他土语的音素和词汇。 从语音史可看出,全浊清化始于五代时期的北方,入声消失始于宋末元初。因浊音音低,传不远;入声音短,拖不长,皆不方便在草原上远距离对话,所以北方游牧民族对这些音素不感兴趣。而普通话中的翘舌音也非古汉语固有音素,语音史上有“古无舌上音”之说,其出现当在唐朝中期的北方。 在继承传统汉语音韵结构上,北方话声母结构迥异于古汉语。无入声、无浊音,导致北方话总体以高音为主,音感清轻高扬,符合草原生活环境,难怪有人将“打官腔”和“唱高调”扯在一块。 辛亥革命后,政府曾经本着“以京为主,兼顾南北”的原则,通过了一份国语读音方案,其主要内容是在北京话的基础上,参照南京话,保留入声并区分尖团(尖音和团音的合称。尖音指z、c、s声母拼i、u或i、ü起头的韵母,团音指j、q、x声母拼i、u或i、ü起头的韵母)。但就在此时,新文化运动掀起了一股文字拉丁化热潮。由于拉丁字母拼音难以解决汉语中某些复杂的发音问题,于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北京话作为国语的主张成了主流,直至解放后推广普通话,一脉相承,导致现代汉语的语音和古代汉语的语音差异越来越大。当然,推普的作用是正面的、积极的,但因此带来的遗憾和尴尬也是存在的。例如,现在六十岁以下的人,都是通过拼音接受汉语启蒙教育的,他们大多数人不知道入声为何物,也就无法分辨汉语的平仄。分不清平仄,也就不懂诗词的格律。 温州话保留许多 古汉语词汇和音素 春秋战国时,温州是越人的天下,我们的祖先是越人,说的是越语。战国中期楚灭越后,楚人最早给我们带来了中原汉民族的文明。晋室东迁,大量汉人逃难到了江浙地区,但对相对封闭的浙南到底有多大影响,还有待考证。应该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说的还是越语。温州话的雏形应该形成于唐宋,那是因为唐高宗之后,中原士人又大批迁移入浙,加快了越人被汉人同化的进程。温州话的定型和成熟,应该是在宋朝,特别是北宋灭亡时,宋高宗南逃,大量士族豪门大庄园主携家带口来到浙南大地,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汉族文明,而且把唐宋音带到这里,跟土著杂交后,形成了现在的温州话。由于东瓯遗民相对比较闭塞落后,所以温州话中河洛音的占比甚高,这就是温州话被称为唐宋时古汉语活化石的缘由。南师之所以把温州话称为“唐宋国语”,就是基于这样的历史。笔者认为,属于瓯语的温州话,比之闽语和粤语来,古汉语的词汇和音素保存得更多,那是因为,当宋末难民潮涌入南方沿海地区时,温州当时比之福建、广东要落后得多,东瓯文明几乎被中原文明连窝端掉了。 吟唱唐诗宋词 用温州话更具韵味 如果你想学习古诗词,就得掌握入声、浊声和一些古汉语音韵知识。 普通话与温州话的最大差异,是前者有卷舌音而没有入声,后者有入声而无卷舌音。温州人说不好普通话的最大障碍,是学不好卷舌音,分不清前后鼻音。反之,北方人说不好温州话的主要原因,是不知入声和浊音为何物。 有人喜爱用温州话来吟唱古诗词,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根据语言学家从声母、韵母、声调的分析,温州话最接近唐宋音,所以用温州话来吟唱唐诗宋词,在平仄的掌控上、音韵的谐调上更臻完美,尤其是仄声中的入声特质,更突显出诵读的韵味。 试举一例,辅音分不送气清音、送气清音和浊音三种,普通话、英语、法语都只兼具两种,唯有温州话和日语,这三组音兼备。 我们应该认识到,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本方言、以北京音为基本音,这是明中叶以来政治形势造成的结果。博大精深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不可能仅仅浓缩在北方话中。作为一种语音工具,作为南方最大方言的吴语并不比普通话逊色。几千年来北方话和南方话应该是瑜亮同生的。 推普和方言并无矛盾。人类走到今天,应该知道什么是共存共荣,什么是双赢,什么是宝贵的多样性。普通话是汉语,温州话也是汉语,吴、粤、闽、赣、客、湘等等方言都是汉语的组成部分,他们一起构成了汉语的多姿多彩。文化的多样性应当受到维护,一个能够容纳和交融不同文化的民族,才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民族,才是一个有着博大胸怀和魅力的民族,才是一个有着宽容和独立精神的民族。中国需要方言作为普通话的文化补充。 温州话是一份伟大的文化遗产,有普通话不能替代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客家人有一句老话:“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温州人也一样,不论是远涉重洋的华侨,或是背井离乡的商家,都抱着一个信念,“宁离祖宗乡,不丢祖宗腔。” 作为中国文化价值最高的语言之一,温州话急需加以发掘、继承和保护。

唐宋,江南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此江南的苏州吴音也成为南方雅言的一种通行语。由于政治中心在长安,长安话属于中原话。因此,长安雅言也是北方雅言的标准音。
到了宋代,汉文更出现了口语化的倾向。著名的大思想家朱熹的弟子所编的《朱子语类》,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朱熹使用宋代口语讲授和谈话的原貌。这证明即使像他那样文化修养很高的士人,尽管还是用古文写作,但平日的言谈,甚至讲授儒家经典,也已经不可能像六七百年前的北方庶民那样,“其辞多古语”,但他作为“读书人”,说的还是洛阳话。 及至南宋,首都建在临安,因此,临安雅言也成为标准音的一种。临安雅言属于吴语,但是临安雅元代时,首都在大都,因此,大都话也是一种通行语。

中国古代用的是什么语言?~

古代的官方语言被称为“官话”,明朝的官话类似现在的京剧念白

1官话: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即官话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2赣语:赣语是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主要通行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区,是该些地区事实上的公用语。使用赣语的人口在5300万。加上外省分散赣语人群,使用赣语的人口在6000万,约占中国人口的5%左右。赣语通行于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和皖西南一些县市通行的方言,其特点近似赣语,有的学者认为也可以划入赣语。
3客家语:以广东梅州地区的梅州话为代表。客家人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
、湖南、四川、浙江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四川客家人与广东客家人;浙江客家人与福建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彼此可以交谈。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5%。客家方言也算庞大,世界总人口超7000万人。
4湘语:又称湘语或湖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由于社会、历史、地理以及政制变革等各方面的因素,古老湘语南、北、西三面长期以来处于官话方言包围之中,东部又受客、赣系方言的影响,以致语音系统不断产生变化,逐渐形成了新湘语和老湘语两种明显有别却又并存并用的特殊局面。使用人口估计在2500万以上。
5吴语: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商周春秋至今有三千多年历史变迁,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一亿多。吴语是中国官方定义的中国八大方言之一,拥有国际语言代码。从历史、文风、语言特性分析,吴语极近中古华夏雅言,吴语的整齐八声调是为古汉语正统嫡传。和官话相比,现代吴语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诸多字音与古代韵书吻合。
6粤语: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白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种方言。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以广州话为中心。使用人口约4000万。此外,海外华侨及华裔中以粤方言为母语的也很多,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美洲华侨和华裔几乎百分之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粤方言区。
7闽语: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台湾省的21个县市中,除约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区说高山语,台北、彰化之间的中坜、竹东、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东、高雄等县市,以及东部花莲、台东的部分地区通行客家方言外,其余各地的汉族居民都说闽方言,约占全省人口的3/4以上。散居南洋群岛、中南半岛的华侨和华裔中,数百万人祖祖辈辈也以闽方言作为"母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国的华裔社区中,闽方言也是主要的社会交际语之一。

各朝各代通用语言
答:后来隋朝统一中国,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长安官音(秦音)。唐朝以洛阳读书音为标准,宋代国语称“正音”、“雅音”,仍以洛阳读书音为标准。元朝法定蒙古语为国语(主要为蒙古族使用),定都北平将汉语定为域内共同语言,称为“天下通语”,元朝汉语语音的标准仍然是唐宋...

古代人用什么语言交流?
答:”,可见西尔维娅应用广泛。秦始皇统一六国时,以三肥为标准。周秦的读音称为古声。从魏晋宋到中世纪。袁是一个近古音的未来。汉代到了汉代,共同语进一步发展。当时的通用语叫通假语。不同地方说不同方言的人可以用共同语言交流。从秦汉开始,中原沿黄人民陆续南迁,把河洛古语带到了南方。晋代金代五代...

弱弱的问一下,从奴隶社会到清朝,古代人说的是普通话还是方言?那时读诗 ...
答:“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 《尔雅》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著作。 它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孔子门人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作,经后人增益而成。后人大都认为是秦汉时人所作,经过代代相传,各有增益,在西汉时被整理加工而成。 关西秦声,在古代之所以称作雅言并做国语使用,除了王朝...

古人是怎么说话的?他们说文言文吗??语音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答:南曲和北曲),这种戏曲的剧本其实都是用民间白话写的,非常口语化,你也可以看看宋朝时候朱熹的文章,虽然宋朝理学是中国哲学中最晦涩的部分之一,但是朱熹的文章却非常地通俗;明清时候的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都是白话文小说,其中又以《水浒传》的语言更接近白话...

粤语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什么时候
答:而在汉族分布较少的山区,本土原住民则继续保持自己的语言文化。这一阶段粤语仍受古汉语影响,成为一种既能对应中古汉语发音但有独立词汇文法的语言。唐朝灭亡后,燕云十六州沦陷达四百年之久,宋朝时期,也是最后一次拉近粤语和中原汉语差别的时期。唐宋时期可被视为粤语的定型时期,因此现代粤语仍能对应...

古人说话用什么语言?
答:为什么使用文言文写作?说话和写作还要分两套语言?这样不是太麻烦了吗?为何不直接统一用白话,或者统一用文言文?其实这也是有考究的。首先,古时候为什么会出现文言文?其实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一种精简用语,为的就是节约书写成本。你想想看,先秦时期还没有纸,记录文字的工具是用竹简,更早的春秋...

古代人都说文言文么
答:越是古老的时候平民说的话越是难懂,《木兰辞》是南北朝时期的民歌,《三国》和《水浒》就是明时的白话文,就跟现在的语言差不多了。 其实,现在所说的文言文,是远古时期人们说话,成文当然与口语稍有不同,但差别应该不大。后来,在文章中沿用下来,而口语变化较大。到唐宋时代,文言与白话的差别就比较大了。后来在...

秦汉唐宋的官方语言一样吗
答:比如,据说客家、闽南话就非常接近唐宋的官话,而粤语则比较接近秦汉时期的关中话。但东南沿海各省因为位于丘陵地带,位置偏远、人口较少,交通也很不便,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迁移并没有政权的跟随,故而终究难以左右中国的主流,他们所保存的语言也难以反哺那个不断动乱变迁的中原。历史上中原文明的碎片,就...

唐宋明的讲的语言最接近今天的什麽方言
答:闽南话,因为唐宋战乱的,人口大部分迁到福建和广东。宋朝皇室后代现在仍然住在福建漳州,赵家堡一带。闽南话不仅在唐宋书籍可找到,南北朝的,魏晋的也可以找到。闽南话目前讲话仍然保存诗经的风格 明清的官话和现在北方官话是一样的

古代有统一语言吗?
答:中国大一统社会的建立始于秦朝,但是,历史记载显示,秦朝只统一了文字,所谓“书同文”,而没有统一语言。直到今天,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很大,也是一个历史的遗迹。秦朝以前,我们有理由相信,夏商周的官方语言应该相对统一,但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独立王国基本上都是各自独立的官方语言。齐楚燕韩赵魏秦,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