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事件 三聚氰胺事件的始末

作者&投稿:许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或称2008年中国奶粉污染事故、2008年中国毒奶制品事故、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故)是中国的一起食品安全事故。事故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都检出三聚氰胺。

扩展资料:

限量标准

中国标准

2011年4月6日,《关于三聚氰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的公告》: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禁止人为添加到食品中。对在食品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聚氰胺作为化工原料,可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

资料表明,三聚氰胺可能从环境、食品包装材料等途径进入到食品中,其含量很低。为确保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在总结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公告(2008年第25号公告)实施情况基础上;

考虑到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已提出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标准,特制定我国三聚氰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现公告如下:

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高于上述限量的食品一律不得销售。

上述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公告(2008年第25号公告)同时废止 。

国际标准

2012年7月2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第35届会议审查通过了液态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标准,具体为:液态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0.15mg/kg。

2012年7月5日,联合国负责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为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设定了新标准,以后每公斤液态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过0.15毫克。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说,三聚氰胺含量新标准将有助于各国政府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健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



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或称2008年中国奶粉污染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制品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是中国的一起食品安全事件。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根据公布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9月25日,香港有5个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该事件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9月2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9月14日以后新生产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主要品种的液态奶样本的三聚氰胺抽样检测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2010年9月,中国多地政府下达最后通牒:若在2010年9月30日前上缴2008年的问题奶粉,不处罚。2011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调查发现,仍有7成中国民众不敢买国产奶。

2008年5月20日,一条控诉三鹿奶粉质量问题的帖子,赫然出现在天涯社区,发布者是一名女性,她13岁的女儿因为喝三鹿奶粉导致身体异常。

此后不久,第三、第十、第一百...起投诉事件,剑指三鹿奶粉。

三个月后,三鹿集团送检的16个婴幼儿奶粉样品中,15个检出了三聚氰胺的成份,毒奶粉事件轰动一时。

2009年2月,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告破产。这座曾经全国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就这样土崩瓦解了。

如今,尽管已过去十年,但人们心中对此依旧是耿耿于怀。

三聚氰胺事件一度导致香港等地外国品牌奶粉脱销,人们对国产奶粉一度痛失信心。质监部门也由于此次事件取消了食品免检标致。2003安徽阜阳多名儿童食用劣质奶粉出现营养不良等各类综合症状,死亡13例。当年大头娃娃本四肢短小,脑袋偏大,需要严重的婴儿出现了各类器官衰竭死亡。


为什么加了却没人发现?

三聚氰胺本身并没有毒性,也不被身体吸收,以原形从尿排出。唯一的问题是,量太大时,会形成肾结石,危害生命。牛奶在成人膳食中占比极小,三聚氰胺基本都可以顺利排出,因此一直都没喝出事。也正是这一点,更加助长了添加之风。

质检部门为何没发现,不说抽查比例,即使抽到,质检部门也只会检标准以内的项目。三聚氰胺当时不在任何标准中,当然不会去检,即使检了,检出了,也无标可超。



在三聚氰胺危机爆发之后,蒙牛接下的处理很是得体:快速停售、回收产品、开通消费者热线、启动赔偿程序、老牛甚至是电视机面前潸然泪下自责不已,可惜的舆论怒火并未就此消停。
在此次三聚氰胺危机中,受抨击最多的企业除三鹿,恐怕就轮到了蒙牛,甚至有人直接责骂牛根生就是蒙牛的三聚氰胺。
蒙牛既不是此次三聚氰胺事件的源头,也没有在此次危机反应缓慢,在危机爆发后也没有推诿责任,但为何舆论的怒火却揪着蒙牛不放?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危机中公众特殊的心理机制使然:在行业危机之为肆虐时,主动澄清自己与危机之源完全绝缘具有极大的风险,在抬高公众对企业的正面期望感之时,一点点的危机爆发会使公众对企业感到双倍失望——巨大的心理落差将使公众的舆论超越对事件理性的判断,而上升到质疑企业社会责任的高度,令到危机面扩大且深化。
危机公关守则2:事实总是脆弱的
在OMP事件发生之后,蒙牛迅速就特仑苏OMP安全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蒙牛总裁杨文俊表示,国家卫生部会同六部门已经明确表示特仑苏牛奶是安全的,因此对消费者的健康不存在一点损伤,蒙牛暂时不会启动对消费者的赔偿程序。消费者如对蒙牛产品有疑虑,可以进行退货。
从技术层面而言,特仑苏OMP的确不存在安全问题。卫生部的专家的也认为饮用添加OMP的牛奶不会产生健康危害。
但是,被澄清了的危机事实并没有化解媒体的批评与公众的怒气。而这些批评的焦点集中于几方面:
1、在过往广告宣传中,蒙牛有夸大特仑苏OMP的功效之嫌。
2、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企业在食品中加入任何一种新的添加剂都须报批卫生部等多个部门组成的食品添加剂标准编制委员会,即使作为新资源物质添加也须报批卫生部相关部门批准。虽然特仑苏OMP是安全的,但却违背了报批原则。
3、在三聚氰胺事件硝烟未散之时,蒙牛为何再次陷入产品质量危机之中?虽然事实表明可能是场虚惊,但也曝露蒙牛在产品生产、审批、宣传方面存在某些问题。
对于种种疑惑与批评,蒙牛回应的惟一准线就是OMP是安全的,蒙牛特仑苏是值得信任的。在眼下OMP的舆论危机之中,蒙牛表面是与公众在对话,其实却是在对抗——双方诉求重点已经不在同一层面之上。无数过往的危机事件告诉我们,事实总是脆弱的,当危机来袭并且不断深化时,公众对于企业的期望已不仅仅企业抹清事实之镜,而希望从更高的价值层面获得企业的反馈。
事实与价值是构成世界本体的二极。英国哲学家休谟以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为基础提出了事实知识与价值知识的区别。他认为事实知识可求之于检验、鉴定,可用于描述某种既定的事件;而价值知识却复杂得多,其起之于情,诉之于心,但比事实知识更容易打动人心。
在危机之中,关于事件起因、发展、后果等数据、证据的呈现属于事实之维,而对事件的反思、道歉、沟通、承诺等则属于价值之维。重大的危机事件中,公众对企业的期望值往往是先求事实之澄清,但很快就过渡到对价值回应的需求之上——所以,重大危机爆发之后,如果企业只一味执着自己是对或错、是或不是、有或无这个层面的事实之维,是无法从根本上消失公众的怒气的。心与心的沟通,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真诚承诺与行动,才是化解危机的有效之道。

这场改变了中国奶业格局的轰动事件被掀开了一个角,是2008年5月20日那天。
10年前的今天,时年40岁的王远苹在天涯发了个帖子。他在浙江泰顺县城的一家超市陆续买了15包三鹿奶粉,13岁的女儿每次只要睡前喝了三鹿儿童高钙配方奶粉,第二天小便就会变得浑浊,甚至拉肚子。
三鹿奶粉派来协调的工作人员没能在泰顺县工商局和王远苹达成一致,王远苹把他的疑问写在了天涯社区。三鹿奶粉想办法让王远苹相信了他买到的是假奶粉,“赔偿”了他四箱奶粉,并以一纸协议封了他的口。
然而随后几个月,和王远苹一样投诉三鹿奶粉质量的家长越来越多,并最终让三鹿轰然倒下。
宴宾客,楼塌了
“以母爱为最高标准”。在位于石家庄市和平西路与友谊大街交汇处的原三鹿集团总部大院内,这八个原本被漆成红色的大字连接着生产车间与销售楼,如今已经斑驳。
10年前,这几个大字象征着三鹿奶粉的品质,而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让这种品质被践踏在地,连带着三鹿集团顷刻倒塌,10年后的今天,偌大的三鹿集团总部已经人去楼空,曾经的研发中心、销售楼、生产车间被酒店、儿童活动中心、行政单位、物流企业等不相干的场所替代,唯有信号塔上被抠去的“三鹿乳品”和架在墙外的生产管道仍然告诉人们,这曾经是全国最大的奶粉企业制造基地。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石家庄市三鹿集团旧址

三鹿乳品四个字已经看不清楚
5月上旬的一天,我们在这里见到了三鹿的老员工何师傅(化名),他曾经承担着门卫和保安的工作职责,亲身经历过三鹿集团“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如今的他已经隶属于收购三鹿资产的三元集团,在三元集团两年前整体搬迁至石家庄城郊的新厂之后,何师傅无事仍然会在这里徘徊。
他指了指已经变成一家连锁酒店的二楼告诉我们,那里曾经是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的办公室,“加班会很晚,后来的事你也知道,可惜了。”
何师傅所说的事情是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
在当时,中国对牛奶的蛋白质含量测定使用的是“凯氏测氮法”,以蛋白氮的数值间接推算蛋白质含量。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区别奶制品中有无违规化学物质。三聚氰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含氮量高达66.6%,当它和水一起被添加到牛奶中时,就能骗过“凯氏定氮法”获得虚假的蛋白质含量。
王远苹发帖的那个5月,三鹿集团接到“因食用三鹿奶粉导致结石婴儿”的投诉突然增加并开始排查原因;
7月三鹿悄然回收已销售的三鹿奶粉;

三聚氰胺事件的始末是什么?~

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
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根据公布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9月25日,香港有5个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该事件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
2008年9月13日,中国国务院启动国家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I级”为最高级:指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患病婴幼儿实行免费救治,所需费用由财政承担。有关部门对三鹿婴幼儿奶粉生产和奶牛养殖、原料奶收购、乳品加工等各环节开展检查。质检总局将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市场上所有婴幼儿奶粉进行了全面检验检查。
石家庄官方初步认定,三鹿“问题奶粉”为不法分子在原奶收购中添加三聚氰胺所致,已经拘留了19名嫌疑人,传唤了78人。这19个人中有18人是牧场、奶牛养殖小区、奶厅的经营人员,其余1人涉嫌非法出售添加剂。
河北省对三鹿集团停产整顿,并将对有关责任人做出处理。三鹿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田文华被免职,后并遭刑事拘留,而石家庄市分管农业生产的副市长张发旺等政府官员、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长冀纯堂也相继被撤职处理。河北省委也决定免去吴显国河北省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职务。22日,李长江引咎辞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职务,这是因此次事件辞职的最高级官员。毒奶粉事件在中国形成了一股“行政问责与司法问责风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产品质量法》,三鹿集团被罚两亿元人民币。

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根据我国官方公布的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2008年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

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都检出三聚氰胺。

该事件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2008年9月2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2008年9月14日以后新生产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主要品种的液态奶样本的三聚氰胺抽样检测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

拓展资料
2000年,因为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乳制品市场转变成一个很大市场,且因巨大消费群体,更可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消费层次。为了调节大陆市场供应与需求,除了从海外的日本、新西兰等国进口将近30万吨乳制品以应付高中消费层次外,中国大陆绝大多数消费群体,包括婴幼儿,还是以我国自主生产的产品为主。
在此因素下,知名三鹿牌顺势推出以一袋18元人民币(约3美金),不到进口奶粉价格一半价格婴幼儿配方奶粉以应付大规模的奶业市场,之后并成为大陆重要且知名婴幼儿奶粉品牌,多年蝉联该中国大陆自制乳品市场的首位。不过因为需求甚殷,价格竞争等因素,公司与政府均漠视生产流程及质量控管,终于爆发此弊端漏洞。
虽然经相关单位调查后,我国大陆检察机构认为该污染事件应由乳品收购站负主要责任,并严惩逮捕相关当事人。不过,也有人质疑,该毒奶粉事件原因是三鹿集团抢夺大陆贫穷农村市场,为降低成本偷工减料所衍生出来。

三聚氰胺引发大头娃娃的原理是什么
答:因为三聚氰胺不能够被人体吸收,不能满足婴儿的生长需要,长期食用会导致婴儿患上“重度营养不良综合症”,在本是生长最快的时期停止生长,四肢短小,身体瘦弱,脑袋尤显偏大,这样的孩子被称为“大头娃娃”,严重的甚至越长越轻、越小,直至心、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答:1、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 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或称2008年中国奶粉污染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制品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是中国的一起食品安全事件。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

三聚氰胺事件
答:尽管三鹿的品牌危机已经有惊无险地得以化解,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会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而网络上绝大多数人表示“不再购买雅士利奶粉”的民意调查结果也似乎成为一种佐证,正如雅士利高层所预料的那样,这一事件对品牌的伤害是无法衡量的。但不管怎样,我们仍然可以从危机公关的角度肯定雅士利的反应速度...

郭利案终于重回人们视线,这次请不要再让他消失!
答:郭利案终于重回人们视线,这次请不要再让他消失!2020年,郭利案重回人们的视线,这位因女儿食用三聚氰胺超标200倍的奶粉,向雅力士集团索赔反被诬陷为敲诈勒索的父亲,在五年的牢狱之苦几乎让他失去了所有之后,终于又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我看着这些新闻默默回想,三聚氰胺事件,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可以说...

三聚氰胺曾造成了哪些严重影响?
答:距离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已经过去六年了。因为有婴儿服用了三鹿的奶粉,被发现有肾结石。从而在伊利蒙牛等多家厂家的液态奶中中都检测出了三聚氰胺,有的甚至于鸡蛋都有影响。这次事件受到最大的影响应该是那些喝了这些奶粉的宝宝们吧。因食用婴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儿累计39,965人,正在...

当年喝三聚氰胺奶粉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答:此次事件截至到08年9月 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2008年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那么三聚氰胺究竟是什么鬼?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 轻微毒性。 聚氰胺是氨基氰的三聚体,由它制成的树脂加热分解时会释放出大量氮气,...

质检总局解释为什么以前未检测出三聚氰胺
答:郭敦顒回答:发生在2008年的三鹿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事件,就是不法商人在奶粉中掺加非蛋白质的化工原料三聚氰胺(C3H6N6),假冒蛋白质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草菅人命而获取暴利的事件。蛋白质中含氮量平均为16%,而三聚氰胺含氮量为66.6%。三聚氰胺属于化工原料,是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的...

湖南太子奶事件是怎么回事
答:湖南太子奶事件是怎么回事 2008年3月,湖南太子奶集团株洲生产基地因受三聚氰胺污染而停产,8月,经湖南奶业协会证实,太子奶集团旗下4个工厂因涉嫌违规生产,已被株洲市工商局立案调查。株洲市工商局称,经初步调查发现,太子奶集团在株洲市有4个工厂,其中太子花、太子梅、太子枣三家子公司涉嫌在生产...

求写关于“三聚氰氨”的事件的议论作文
答:作为刚刚出生的婴儿,好多器官都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在喂养的时候对于食物的要求也就非常的严格,只要稍微的一点不注意,就可能引发儿童的一些疾病。这些想必厂家一定会非常清楚。那为什么厂家在生产的时候就不能把好各个关口吗?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三鹿奶粉是在原奶收购过程中被不法分子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