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去三亚前 眼睛下面脸颊有轻微发红发热状况 在三亚五天时间中时 严重发展成 发红 痒 小疹子情

作者&投稿:超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当然要去医院看,早看早好,毕竟是在脸上

你是被虫咬了还是晒的

多久了呢?

发烧后眼睛很红身上起了很多小疹子很痒 是什么病?~

浅谈麻疹和风疹的鉴别诊断
麻疹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全球看,麻疹是引起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本文从临床表现、血清学、病毒分离和聚合酶反应等4个方面对麻疹病毒感染和风疹病毒感染加以鉴别诊断及分析。
1 临床表现
儿科医生对麻疹和风疹的确诊,主要依靠出疹情况来判断。麻疹的疹子开始时在耳后、额头、颈部等出现,然后逐渐向下扩展。出疹第2天就扩散到背、胸、腹,但下肢仍是散在性的疹子,疹子非常痒。与出疹子成正比,咳嗽、喷嚏、鼻涕、眼泪会相应减少。疹色淡红,直径一般小于5mm。风疹病人体温多数波动在38℃~39℃之间,一般3日内退热。部分病人出疹顺序改变,首先从上肢、腹部或后背开始出疹。约有10%的病人皮疹直径可达5mm,手心,足心可见到皮疹 。
2 血清学诊断
人体受到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感染时,早期会出现对应的IgM,恢复期则出现IgG。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二份血清,用抗体捕获ELISA法检测麻疹和风疹的IgM及IgG。实验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书,即可鉴别诊断麻疹和风疹病毒感染。
3 病毒分离和鉴定
已形成单层的B95a细胞,去掉90%的生长液,分别接种病毒标本。然后37℃吸附2h,加维持液,37℃过夜,然后再更换维持液。37℃继续培养,每2~3天更换1次维持液,并且每天观察细胞病变(CPE),等CPE达90%以上时收获病毒。分离病毒后应用麻疹和风疹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即可鉴别 。
4 RT-PCR检测
对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传统上主要采用血清学方法和病毒分离技术。病人感染病毒后,血清中产生特异IgM抗体需要一段时间,发病早期抗IgM抗体产生较少或不产生。以发病后10~14天的阳性率最高,发病初期1~3天时和恢复期时的阳性率为73%~50%,尤其在发病的当天与次日检出的IgM抗体阳性率更低。由于患者临床就诊与采血的时间往往处于发病的初期,所以临床上用IgM抗体作为确诊指标,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一定程度的漏检 。采集标本时间以出疹前和出疹后3天内病毒的分离较高,但由于病毒分离不但费时、费力,费用高,假阴性结果也较多,而且对技术条件要求较高,因此很少用于诊断,多用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基因诊断用于检测病毒基因组,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的优点,应用RT-PCR鉴别诊断标本中麻疹和风疹病毒的RNA可取得满意结果 :提取病毒RNA→麻疹/风疹病毒的特异引物→PCR扩增→检测PCR产物即可鉴别。提取样品中的病毒RNA,用合成的特异PCR引物,进行RT-PCR反应,以扩增病毒基因片段。可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PCR扩增结果,判断病毒基因组的有无。PCR产物还可以进一步测序,进行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某些基因序列分析,为病毒株的变异和基因分型提供信息。
5 小结
以上4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由于麻疹疫苗的使用,麻疹的典型病例越来越少,仅靠临床表现加以鉴别是远远不够的;ELISA法简单易行,但有漏诊现象;病毒分离阳性结果虽然准确无误但费时费力,而且技术条件要求较高;PCR法建立不仅解决了标本污染,细胞培养力不能及和死、活的病毒都能检出的问题,还解决了IgM抗体检测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临床诊断不易辨别的混扰。当然,在进行RT-PCR实验中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病人标本处理不好,有可能得不到病毒RNA,从而影响cDNA的合成,因此,最好用试剂盒来处理标本,可以避免在所配试剂中污染核酸酶,得到的病毒RNA最好立即进行RT-PCR,因为核酸酶无处不在而且除去比较困难,使RNA不易保存,而PCR扩增产物为DNA,容易保存,从而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故应根据自身实验室的条件把以上4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保证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可信性。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通过空气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春夏之交,风疹病毒也在蠢蠢欲动,它会伴随人的咳嗽和喷嚏而漂浮在空气中。抵抗力较弱的人吸入风疹病毒后,经过2~3周的潜伏期,便开始出现症状。先是全身不适,继而出现发热、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并有淡红色细点状丘疹,短期内扩展到全身,奇痒难耐或微痒,多在2~3天内消退,不留痕迹。由于风疹的症状和体征与感冒及荨麻疹相似,因而不太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对于孕妇来说,风疹病毒的侵入则会导致胎儿畸形、早产或胎儿亡,应引起重视。
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后,一部分人症状较轻微,但也有一些孕妇会出现典型症状。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后,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畸形。而且孕妇感染风疹病毒的时间越早,致畸的可能性越大。血清学研究表明,感染过风疹病毒的育龄妇女即使再被感染,怀孕后也不会对胎儿造成危害。但是约有10%的育龄妇女属于风疹易感者,她们在怀孕的头3个月内如果是初次感染风疹病毒,胎儿致畸率高达80%以上。这是因为孕育3个月以内的胎儿尚不具备合成干扰素的能力,难以抵制风疹病毒的感染,以致风疹病毒大量繁殖,阻滞细胞分裂,妨碍组织的分化,从而形成畸形,如免唇、腭裂、小头、白内障、先天性聋哑、骨发育障碍等。 预防风疹病毒的关键是减少与风疹病人面对面的接触,不要与风疹病人面对面地谈话。孕妇应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如果孕妇接触了风疹患者,5天内应注射大剂量的胎盘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如果孕妇在妊娠头3个月内确诊患了风疹,则需要考虑进行人工流产。风疹初愈的育龄妇女6个月内最好不要怀孕。
为了下一代的健康,当孕妇发生类似感冒的症状或发烧、身上起皮疹时,要及时就医,以防不测。
风疹又称“风痧”,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病儿常无疾病感觉,饮食嬉戏如常。风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风疹经过良好,预后佳,并发症少,但孕妇(4个月内的早期妊娠)感染风疹病毒后,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发生先天畸形,如失明、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和小头畸形等。因此,孕妇在妊娠早期尽可能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同时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一旦发生风疹,应考虑中止妊娠。
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出疹后1周。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维生素及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如菜末、肉末、米粥等。注意皮肤 清洁卫生,细菌继发感染。风疹并发症很少,一旦发生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时,应及时治疗。
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皮疹与发热,以利及早发现病人。幼托机构的接触班级,在潜伏期内应与其他班级隔离,不收新生,防止传播。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外感风热时邪,由口鼻而人,郁于肺卫,蕴于肌腠,与气直相搏,发于皮肤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风疹病毒(RNA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侵入人体,在呼吸道粘膜增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原发性病毒血症,可通过白细胞到网状内皮系统.受染的网状内皮细胞坏死,病毒释放再次入血,引起继发性病毒血症,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及淋巴结肿大.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加强护理,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加强营养.隔离至出疹后5天.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邪郁在表 .
发热恶风,喷嚏,流涕,伴有微咳,精神倦怠,胃纳欠佳,疹色浅红,先起于头面,躯干,髓后遍及四肢分布均匀,稀疏细小,2—3天消退,有痒感,耳后及枕部痰核肿大,苔薄白,舌质偏红。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 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2克,连翘45克,竹叶45克,牛蒡子12克,桔梗12克,荆芥12克,薄荷45克,豆豉12克,辛夷花12克,白前13克,甘草4克.
2.邪毒内盛
高热,口渴,心烦不宁,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较密、便黄少,舌质红,苔黄糙。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
[方药] 透疹凉解汤加减:桑叶45克,菊花45克,薄荷45克,牛蒡子12克,蝉衣7克,连翘12克,黄连7克,紫花地丁12克,赤芍12克,红花7克,甘草4克.口渴甚者加天花粉,鲜芦根,大便干结加全瓜蒌、郁李仁等.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主要是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可酌情给予退热剂,止咳剂及镇痛剂.喉痛用复方硼砂液漱口,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或生油涂拭,结膜炎用o.25%氧霉素滴眼液或10%醋酸磺胺液滴眼数日。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芫荽(香菜)35克或西河柳1把,煎水服.
(2)浮萍、苦参各7克,麻黄、蝉蜕、甘草各3克,白蒺藜、地肤子、生苡仁各45克,僵蚕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治小儿风疹。
(3)花生油50克,煮沸后稍冷加入薄荷叶30克,完全冷却后过滤去渣,外涂皮肤痒处,有止痒作用.
(五)中成药治疗: ,
(1)犀角化毒丸:每次1丸,每日2次,用于邪毒内盛。
(2)板蓝根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用于邪郁在表.
(3)银翘解毒片:每次1片,每日3次。
(六)饮食疗法
(1)银翘解毒粥:金银花、连翘,淡豆豉、竹叶、荆芥各10克,芦根15克,牛蒡子、甘草各6克,粳米100克。上8味药洗净煎汁,去渣,再煮洗净的粳米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上药汁,煎1—2沸即可.分2次,早晚温热服。
本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汗而不多,口渴,咳嗽咽痛,舌尖虹,舌苔薄黄,脉浮数.注意: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轻不宜用.
(2)清营粥:生地15~30克,竹叶卷心6克,银花10克,犀角3克(用水牛角6—10克代),粳米100克。将生地、竹叶卷心、银花、水牛角洗净,同入砂锅煎汤,取汁去渣,再入洗净的粳米,同煮为稀粥.每日2~3次,温热服食.
本粥清营泄热,兼以透表.适用于营分热盛。症见身热,夜间尤甚,烦燥,咽干但不欲饮,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预防与护理:
1.发现风疹病儿,应立即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天。
2.风疹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保护孕妇,尤其妊娠初期2-3个月内,避免接触风疹患儿。
3.患儿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后复感新邪,加重病情。发热期间,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和容易消化,不吃煎炸与油腻之物。

4.防止播搔破皮肤,引起感染。

辨异
风疹与风疹团(风疹块)一字之差,曾发生因有风疹团病史误认为是风疹而考虑终止妊娠的病例。事实上,风疹团是荨麻疹的别名,与本病无关。

风疹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又名风痧。是一种较轻的出疹性传染病。多见于五岁以下的婴幼儿,流行于冬春季节。症见疹点细小淡红,出没较快,退后无落屑及疹痕,状如痧子。多由外感风热时邪,郁于肌表,发于皮肤所致。治宜清热解毒,用银翘散或加味消毒饮。

可能是吃什么东西过敏,也可能是气侯的原因,一般不没太严重,就不会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