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大论是什么

作者&投稿:并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五部大论的汉译名为:《释量论》、《现观庄严论》、《中观论》、《俱舍论》、《律宗论》。这五部大论,包括了藏传佛教显宗基础原理。
五部大论包括:
(1)《释量论》
《释量论》是古代印度的因明学名著,此处的“因”指推理的依据,“明”为通常之学。顾名思义,因明学就是关于推理的学说。现代逻辑学将印度因明学列为古逻辑学之一种,是专门研究思维和思维规律的一门学问。因明学深奥难学,极费时间,当代的汉地僧众很少有舍得花时间去研习的。有的学者甚至非议因明学,将印度佛教衰微之原因也归于因明唯识等学问的日趋学术化,每一门学问非穷一生之功而不能精通,一与百姓越来越远。这种责难也不无道理。汉地净土宗大弘的原由之一,便是其修证简单,目的明确,易为百姓接受。但有一个事实是,许多跟外道辩论而取得最终胜利之大德,多是因明学大师。千年来,佛教就是在与外道的辩论中渐为更多的人所理解,进而信仰。一个仅想自己往生净土者固然可以不必学习因明,而一个大德便不能不学习因明。我看过不少佛学著作,有许多名气很大的人,一著书立说便漏洞百出,虽也观点正确,却显得逻辑混乱。其原因,就是不懂因明学之故。
因明学创立之初,主要用于辩论和著述。古印度宗派林立,号称有九十六外道,为争取信众的支持,各宗教之间,多以辩论定高下,故其思辩色彩很浓。许多时候,辩论的成败,直接影响宗教的存亡。败者往往自弃信仰,拜胜者为师。藏传佛教今日的格局,也源于公元八世纪末汉地和尚摩诃衍和印度僧人莲花戒的一次宗教大辩论。欲知详情者,请看法国戴密微著的《吐蕃僧诤记》(1952年在巴黎出版)若不是莲花戒获胜,藏地佛教也许会是另外一种局面。
古印度因明学形成于公元100年至150年间,最早研究因明学的是婆罗门教的正理派。最早的因明经典是《正理经》,成熟于公元3世纪左右。后来,龙树、无著、世亲诸大师也致力于因明研究,传世著作是《方便心论》、《回诤论》、《如实论》等,历史上将此以前的因明列入古因明系统。
到公元五世纪时,因明学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其标志是诞生了一个大论师陈那,《集量论》便是其代表作。法称等大师对《集量论》的理论进行了注释和发展,为新因明学奠定了基础并成为其代表人物。
论师陈那是世亲的亲传弟子,先学小乘,后入大乘,为印度著名人物,常在那烂陀寺讲授因明和唯识等。法称是陈那再传弟子,天资聪颖,跟其师自在军学《集量论》时,只学一遍,见解就和老师一样精妙;学第二遍后,便超越老师自在军,能和陈那比肩;学完三遍后,法称就发现了陈那学说中的不完善之处。他的著作是《释量论》,主要是评释《集量论》。著此书时,他接受上乐金刚的灌顶,并得到本尊加持,尽悉因明学奥妙,名声大振,受到当地国王的供养。婆罗门中有不服者,前来辩论,总是大败而归,外道皈依者甚多。法称一生,修建寺院百余座,授徒十万余人。
因明学于公元七世纪进入西藏,随着藏文的逐渐完善,译著和著述也得以盛行,在纳唐版《丹珠尔》中,就收入印度因明学著作66种,因明学在藏地地有了一定的影响。
到公元十一世纪,仁钦桑布、玛•勒贝喜饶继续翻译因明学著作。鄂•洛丹协绕译师边翻译,边授徒,弟子达2300人。此后,诸学者也开始著述。到公元13世纪,萨迎派第四祖萨班•贡噶坚赞著《正理藏论》,从而奠定了藏传因明学基础。
公元十五世纪初,宗喀巴大师赴藏求法,穷究经典,通达义理,藏地因明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宗喀巴大师认为:因明学不仅仅是推理辩论之学,更是佛教哲学的重要体系之一,除了能训练僧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修行悟道。因明通于内明,运用因明,照样可以达到解脱的目的。其名著《七部量论入门启蒙》,是藏地因明学重要经典。由于宗喀巴大师及其弟子的阐扬,因明学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藏传因明学,体系严密,思想深邃,文字古奥,分析十分繁琐。初学时,往往不得要领,如入迷宫,望洋兴叹。按格鲁派的教学安排,学完因明学需五年时间。学习圆满者,才成为摄类论士,称为“堆扎哇”。因明学虽然艰涩,但若是窥得门径,熟悉了它的推理规则和辩论程序,一切便迎刃而解了。
闻思学院中,对《释量论》的学习分为五个学级,前四级学习《堆扎》、《因理论》、《悟慧论》,以掌握因明学的基本概念。最后一级学习具体运用,就原理中的三十个论题,以破他宗,立自宗,断除邪见。
因明学的一些词汇有时也会出现在具体的修持仪轨中,如香巴噶举的《奶格五金法生起次第》中的观空中,就有“所取性空”和“能取性空”,其中的“所”与“能”便是因明学术语。法称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作用,他将人的主观认识能力称为“能量”,将主观认识对象称为“所量”。若不知何为“能”“所”,就会不知所云。
由于因明学内容深奥,非几句话所能解释明了,此处不再赘述。有兴趣者,可以去读因明学著作。
(2)《现观庄严论》
《现观庄严论》属般若部,以八品七十义解释全部大般若经,讲述菩萨循序渐进修至成佛的佛学内容、所观义理、所行境界。格鲁派学僧系统学修该论需要四年时间。般若学是佛教大乘的基础理论,因此被称为诸佛之母。
般若为六度之一,可以理解为智慧,但又非世俗智慧,而是出世间智慧。为防混淆,取其音译。龙树在《大智度论》中说:“般若为导,五度为伴,若无般若,五度如盲。”
《现观庄严论》的作者是弥勒,也即是汉地称为未来佛的那位贤劫第五佛。不过,亦有学者称,此弥勒非彼弥勒,说著述者可能是另一人,但此说不为宗教界认可。
注:资料来源于 密严寺 新浪微博

~

给对象的长篇大论怎么写?
答:给对象的长篇大论2 滴滴滴 !宝贝 ,爱你又要进入新的一天了,那也是距离我们见面又要近了一天了呀 !早上五点多给我发消息,那说明我就是你一睁眼想要找的那个人嘛 !不管什么事我都愿意去听的,就是你说你嘴干又没水喝,腿碰了,脖子疼,这些我除了只能安慰我什么都做不了,这个时候感觉...

日本漫画、动画中有哪些常用的专业术语?它们有些什么意思?
答:在乐园正式成立后不久,沃尔特•迪斯尼扩大了道具部的规模,除了要为影视作品制作道具外,还要负责所有在乐园工作所需的COSPLAY服装。当然早期的这些所谓的COSPLAY服饰只是一个拥有固定外形的"大纸袋",毫无美感可言,成品相对也较粗糙,装扮者穿上这种服饰后很容易发生呼吸不畅的现象。但不论怎么说,相对于当时而言,此时...

哪部佛经或大论中有出现过与“放生”有关的内容
答:经文大意是:大个子婆罗门为广施布施,举办邪盛大会,将很多牛羊和生物捆绑在柱子上,欲全部杀掉,供养他人。他听说世尊来到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担心邪盛大会礼仪上有所疏漏,就向世尊请教。世尊告诉他,你这样举办邪盛大会,杀戮众生,不是布施、供养,而是罪过。长身婆罗门听信世尊的教诲,叫人将被...

有论字的四字词语
答:相提并论、议论纷纷、平心而论、奇谈怪论、论功行赏、不刊之论、一概而论、无论如何、格杀勿论、就事论事、是非自有公论、长篇大论、谈古论今、高谈阔论、自有公论、论黄数白、笃论高言、笃而论之、议论英发、齿牙余论、纷纷议论、粲花之论、争论不休、物论沸腾、舆论哗然、成败论人、...

西藏密宗重视什么经典?
答:回答量:130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7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不妨看看电影《密宗威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pleurir 2006-06-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五部大论 ...

大圆满前行广释073
答:如今正值五浊恶世,众多续部中讲的所有法相样样俱全的上师,虽说难以寻觅,但我们也要依止一位具足以下法相的上师。 一、相续清净:从来没违犯过外别解脱戒、内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 二、广闻博学:上师一定要通晓显宗各大经典、密宗各大续部,以及后来诸位大德的教言论典。比如显宗的五部大论,密宗的《大幻化网...

印度佛教小乘十八派分派
答:上座部以长老权威为主,自然抬高罗汉地位,把佛算入僧团罗汉能增加自己权威。大众部则抬高神化释迦摩尼为佛神,架空了长老。故此两派对释迦摩尼的看法不同。当然榜样是让人学习的。两派到底是做人还是成神,修行上也越走越远。上座部 迦叶死后两百年,上座部分裂。原因是因为经论两派争执。主张经大的上座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8)
答:“四气调神大论”第二段(2) 【原文】: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少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太阴不藏,肾气独沉。 “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所谓逆春气,就是违背了春生的规律。做什么事逆春气? 春天杀气腾腾的人,是逆春气的人。春天是阳气回升,天...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史上三次大论战是什么
答:现实主义理论是所谓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它可被视为现实主义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后冷战时期最典型的、最激进的现实主义,代表作是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虽然这部著作的理论化程度不是很高,但现实主义意识却超过了以往的现实主义.进攻性现实主义从两个源泉获得了灵感,一是摩根索的权力论,二是华尔兹的结构论...

《最好的我们》是一部怎样的电视剧?
答:二、《最好的我们》简介 《最好的我们》这部电视剧是由刘昊然和谭松韵以及王栎鑫等人主演的一部校园青春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在2016年4月8日的时候与爱奇艺首播,同时在2018年4月10日的时候在浙江卫视上星播出,这部电视剧改编了八月长安的同名小说,这部电视剧在上映之后就收获了很多观众和原著粉丝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