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千万要记住的满清十三皇是指哪十三位君王? 初中历史学不好怎么办

作者&投稿:柳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众所周知,清朝公元1644年入关后定都北京到1911年被推翻,共经历了十帝,而在关外经历了二帝,总共才十二帝也可称十二朝,他们分别是清太祖.清太宗.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以在位皇帝算也只有十二朝不可能有十三朝。那第十三朝怎么算的呢,现在有三种说法。
一是说在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前也有过强大的女真族首领建制(当然这是指在明末时的女真族,而不是指北宋时的金国),不过那是次短暂的统一,因此合称十三朝。我个人翻遍很多有关清宫的正野史都没找到,相信这种这法应该不大可信。
二是说当时顺治在位时多尔衮把握朝政号称摄政王,权手之热尤胜皇帝,因此史家也把他归于一朝皇帝合称十三朝。这种说法可信性也不大,照这么说不应该是十三帝而是十四帝,看过清史的上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就是清朝入关兴于摄政王到最后也是败于摄政王。按公平原则,那能只算一个摄政王为帝,要算也要算二帝。那不是应该说满清十四王朝了吗?
第三种说法,我个人认为更不合理,把宣统在东北建立的满州国也算是一个朝代,合称十三帝,当然这种说法早前也在历史上有过,最好的例子就是汉朝,巧的是西汉众汉高祖刘邦建汉朝开始到王莽篡位共经历了十二帝,而东汉由汉光武帝刘秀开创到曹丕篡位也刚好经历十二帝,所以就有史家所说的汉朝二十四帝或二十朝的说法,不过现在很多书中都有将刘备和刘禅联同汉朝二十四帝和称二十六帝也叫汉朝二十六宫。我个人却不十分赞同。

是满清十三皇朝,并不是十三个皇帝。由于皇太极用了两个年号,所以为两个皇朝,加上后面的那些,就是十三皇朝了。当然了,还有摄政王多尔衮,也有人说加上他是十三个皇朝。说法众多,就看你怎么理解了。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崇德【这里两个,第一个是没入关之前用的,后面的是入关改国号为大清后用的】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同治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
(无庙号)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1年 宣统
溥仪还当了几年满洲国的伪皇帝,年号为康德,但不计入其内。

胤祥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十月初一。由于康熙的儿子此前有不少夭折,就存活者叙齿排名,胤祥便成了皇十三子,人称十三阿哥。他在康熙朝的政治生涯浮沉,大概以废太子事件为界。

清宫十三朝就是指清朝入关以来的13个皇帝他们都还算有所作为,但是给我们汉族人带来了灾难和耻辱。

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应该是过号13个

历史一定是正确的吗?~

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实,没有正确与错误一说,只有真实和虚假的区别。但历史上的人物却有正确与错误的评价,这必须是与这段历史无关的后人才能给出的结论。在中国,也许结论要过去很多很多年才能得出,只要有利益人存在,历史就很难做到真实。

一、从现实入手,回望历史历史尽管是过去的事情,但是和现实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人类的记忆,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延伸,任何现实问题都能从历史中找到根源。我们学习历史决不只是单纯为了猎奇而去翻检陈年旧帐,而是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学习中如果我们能从现实问题入手,就找到了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就能在我们的脑海中激活相应的那段历史,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真切的感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兴趣与价值。那么如何找到好的突破口呢?一是利用纪念性活动。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经常会有周年性的纪念,届时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都会有大量报道,还会提供许多背景资料,这就为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和氛围。比如,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各种记念活动很多,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去回望那段历史,肯定会有和平时不一样的感觉。二是通过现实中的一些现象,追溯历史,类似于文学上的倒叙。比如,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许多不安定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影响,那么这样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去回顾美国200多年的历程,总结、认识它的起步、发展。 二、倡导有思想的历史学习面对众多的历史事件、人物,有些同学感到特别的无从下手、难以把握。其实盲目地沉到琐碎的历史片断中去自然会无所适从,同学们可以尝试整理一些相关的史实,形成自己的观点,用观点去统帅史实。这样可以让琐碎的知识获得一种生命力,让死的内容活起来。并且还要学会用清晰的思路,把自己的想法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比如,对一些影响较大的著名人物,我们可以把散见于各课的内容组织起来,写出一篇关于他的人物传记,并且得出你对此人的看法和评价,对重大事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在这样的过程中,多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三、注重挖掘历史事件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历史不可能是孤立的,而逐课的学习有意无意中将历史割裂开来,变成了一个个的片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始终要有一种整体的观念,要突破“课”的限制,挖掘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历史的发展中,总是前面的事件引出后面的事件,后面的事件呼应前面的事件,环环相扣,连续不断,历史是不可能停顿、中断的。在总复习阶段要学会自己总结归纳,把知识按一定的学习主题重新整合起来,把看似零散的知识立起来、活起来,把隐含的关系挖掘出来。有人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比如前面提到的在“美国的历程”的归纳中,我们会看到“独立战争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样的叙述,那么它如何体现出来呢?在几课之后,可以找到“18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北部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在南北战争的影响中说到“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这又如何印证呢?实际上就是几年以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高速发展,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单从时间上就可以看出奥妙,我们的思维只需要往前跨出一小步,把它们之间隐含的内在关系揭示出来,就可以形成整体的认识。 联系对比可以是多方面的,横向可比同一时代不同国家、地区间的差异,纵向可看同一国家、地区的发展轨迹。角度不同,更能折射出历史的迷人之处和魅力所在,只有从更多角度的细致观察才有可能获得更加全面、准确、客观的认识。因此,我们要特别注重从不同角度梳理历史。比如在美国发展的每一阶段,我们还可以对比一下当时的世界形势、当时中国的状况等。 四、放宽视野观察历史,才能思路开阔历史学习和研究,总是以后人的眼光看待前人的事情,因为有了时空的距离,才使我们能够更加方便全面地去考察特定时代的人和事。我们在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和便利,尤其是在总复习阶段,要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去重新审视历史,把事件放到更加广阔的背景、环境中去观察认识,得到更加理性的判断,提高自己思想的境界与层次,摆脱浅陋与狭隘。比如从1840年开始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单个看、综合起来看、放在中国近代史范围中看、放在东亚范围看、放在世界范围看,是不同的视野,也会有不同的但是更加准确、客观、清晰、完整的认识。 五、多分析揣摩出题人思路,掌握一定考试技巧我们毕竟要面对考试,所以我们在谈论学好历史的同时中也绝不回避考试技巧的问题。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当然此外也还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至于材料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讳的是认为自己不会,就什么都不写。最后,答题的时候,字迹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每点内容不要罗嗦,但一定要把要点概括地讲出。每点都要用序号标明,这样才能清晰明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历史,也都有着自己的历史。过去是古人的历史,现在是今人的历史,未来是后人的历史。真诚希望同学们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能找准方法,注意培养好的学习兴趣,把历史学好。
说一句现实点的话,现在是应试教育,你只需要会背就好了,以后根本用不着这些东西。

满清十三皇朝的皇帝列表
答:清太祖努尔哈赤(追尊)、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清圣祖康熙、清世宗雍正、清高宗乾隆、清仁宗嘉庆、清宣宗道光、清文宗咸丰、清穆宗同治、清德宗光绪、宣统帝溥仪。(注:清朝只有12个皇帝,清朝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故一个年号为一朝,而皇太极用过两个年号,故称13朝)一、皇帝列表(姓名/统治时...

满清十三皇朝皇帝的名字
答:天命(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天聪 (爱新觉罗皇太极) 崇德(爱新觉罗皇太极) 进关后 顺治(爱新觉罗福临)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 雍正(爱新觉罗胤禛) 乾隆(爱新觉罗弘历) 嘉庆(爱新觉罗颙琰) 道光(爱新觉罗旻宁) 咸丰(爱新觉罗奕詝) 同治(爱新觉罗载淳) 光绪(爱新觉罗载湉) 宣统(爱新觉罗溥仪)...

满清十三皇的顺序
答:1、努尔哈赤(太祖)年号天命,1616年登基,在位11年,卒于沈阳,终年68岁。2、皇太极(太宗)年号天聪,1627年登基,在位10年,卒于沈阳清宁宫,终年52岁。3、福临(世祖)年号顺治,1644年登基,在位18年,卒于北京养心殿,终年24岁。4、玄烨(圣祖)年号康熙,1662年登基,在位61年,卒于北京畅春...

满清十三个皇帝是哪些?
答:满清十三个皇帝排列:1、努尔哈赤(天命)2、皇太极(天聪)3、福临(顺治)4、玄烨(康熙)5、胤禛(雍正)6、弘历(乾隆)7、永琰,后改顒琰(嘉庆)8、绵宁,后改旻宁(道光)9、奕詝(咸丰)10、载淳(同治)11、载湉(光绪)12、溥仪(宣统)。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语...

满清十三个皇帝排列
答:1、努尔哈赤(天命)2、皇太极(天聪)3、福临(顺治)4、玄烨(康熙)5、胤禛(雍正)6、弘历(乾隆)7、永琰,后改顒琰(嘉庆)8、绵宁,后改旻宁(道光)9、奕詝(咸丰)10、载淳(同治)11、载湉(光绪)12、溥仪(宣统)

满清十三皇朝指的是哪13个皇帝?
答:1、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2、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3、顺治(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4、康熙,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

满清十三皇是指哪十三个皇帝呢?
答:满清十三皇是指只有十三个皇帝。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开始算起,也总共是有十二位皇帝在位,然而却有很多人称之为“满清十三皇朝”,其实不然,这因为其中的一位皇帝,即皇太极,在位期间,拥有了两个年号,天聪、崇德,因而也就成了清朝十二帝十三王朝。十二位皇帝具体如下:1、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满清十三皇朝皇帝排名
答:清太宗--崇德帝--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1643 清世祖--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 1644-1661 清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 1662-1722 清世宗--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1723-1735 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1736-1795 清仁宗--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 1786-1820 清宁宗--道光帝...

满清十三皇朝顺序是什么?
答:满清十三皇朝顺序是努尔哈赤(天命)、皇太极(天聪)、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永琰,后改顒琰(嘉庆)、绵宁,后改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载湉(光绪)、溥仪(宣统)。拓展 1、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

清朝13位皇帝
答: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 1722年~1735年 雍正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 1735年~1795年 乾隆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1760—1820) 1796年~1820年 嘉庆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 1820年~1850年 道光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1830—1861) 1850年~1861年 咸丰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