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栽培稻的五级分类法? 亚洲栽培稻有哪些分类?

作者&投稿:巩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丁颖(1957)根据我国稻作自古以来从黏性强弱区分为籼粳两大类型,以及栽培品种的起源、演变、生态特性和栽培发展过程,综合有关的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中国栽培稻品种生态类型的五级分类系统(图2-10),并将籼、粳亚种分别命名为O.sativaL.subsp.hsienTing及O.sativaL.subsp.kengTing。

图2-10中国栽培稻五级分类法(丁颖,1957)。

第一级,籼亚种和粳亚种。主要是栽培地带的温度高低而形成的气候生态型。几千年的稻作历史,在我国形成了南籼北粳、高海拔粳低海拔籼的品种布局。籼稻和粳稻这种在地理分布(纬度和海拔)上不同,主要是由温度条件的不一致所决定。高纬度和低纬度的高海拔地区,水稻生育期间(特别是前期和后期)的温度一般较低,以栽培粳稻为主;低纬度和低海拔的温热地区,以栽培稻籼稻为主。具体而言,我国籼稻主要分布在华南热带和淮河以南亚热带的低地,而粳稻则分布稍广,包括南部热带、亚热带的高地,华东太湖流域以及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由于籼稻许多特征、特性与普通野生稻更相似,因此,籼稻是基本型,而粳稻是变异型。这是在农业地理上由地势或纬度高低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气温)所影响和人工选择的结果,而分化形成的第一次气候生态型。

第二级,晚季稻和早、中季稻群。早晚稻因栽培季节的日照长短不同,而形成的季节气候生态型,在分类上应区别为不同的两个稻群。根据栽培品种的熟期和季节分布,在籼稻和粳稻中再分晚季稻和早、中季稻。影响晚季稻和早、中季稻分化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因季节和纬度而异的日长条件,这是籼粳稻在光周期发育阶段受纬度和季节上日照时间长短的影响及人工选择的关系而分化形成的第二次气候生态型。晚季稻和早、中季稻在植物性状上相差甚微,但在生理上或生物学上的光照阶段发育特性方面则差异显著,晚季稻感光性强,是典型的短日性作物,发育特性与普通野生稻相似,故认为是基本型,而早、中季稻则是变异型。

第三级,水稻和陆稻型。水稻和陆稻是对于栽培土壤中的水分条件而产生反应的土地生态型,两者在植物学和生物学上均没有显著区别,其差异在于耐旱性不同,陆稻耐旱性极强,而水稻和生长于沼泽的普通野生稻一样,具有特殊的裂生通气组织,能将空气从植株上部输送到根部,使根部有足够的氧气,不会在淹水的情况下因缺氧而死亡,反过来,耐旱性较差。水稻是基本型,陆稻则是由水稻的籼粳型早、中季稻或晚季稻的环境适应性变异而生成的变异型。

第四级,黏稻和糯稻变种。两者在淀粉性质上有区别,在用途上有所不同。在籼、粳、早、中、晚、水、陆稻中,都有黏稻和糯稻两种类型。两者的主要差异是米粒内存在着不同的淀粉链结构。黏稻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而糯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很低,几乎全为支链淀粉。黏稻为基本型,糯稻是黏稻在栽培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米粉生化特性中的淀粉发生个体变异以致系统变异所形成的变异型。

第五级,栽培品种。品种一级即各类栽培品种,根据其不同的特性又分为不同的生态型。气候生态型反映品种的耐寒、耐热性;土地气候型反映品种的耐旱、耐涝、耐酸和耐碱性;生物生态型反映品种的抗病虫性,这些生态型与实际栽培有密切关系,还有一些原属于植物特征的性状,如主秆节数、秆和穗的长短、大小及稻谷、米粒长短与大小等,属于农艺性状而与栽培关系密切。同时,根据诸如叶毛、叶色等等,可进行形态特征的分类。

品种栽培特性的分类主要有:(1)熟期性不论籼粳稻,早、中、晚稻,根据其抽穗期的迟早,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迟熟品种。

(2)耐阴、寒、热、旱、涝性

(3)耐酸、碱性

(4)抗病虫性。



什么是程侃声的亚洲栽培稻的五级分类系统?~

程侃声等认为,栽培植物的分类应融形态、生态和利用于一炉,才便于生产的应用,同时结合宏观与微观的分析,以保证分类的严谨。程氏等对来源于全世界各类稻种资源,特别是大量的云南稻种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后,综合前人的研究,对亚洲栽培稻分类提出了依种—亚种—生态群—生态型—品种的五级分类系统。在亚种一级尽可能和植物学的分类保持一致,在亲和性、形态和地理分布上都有较大的区别,同意丁颖(1957)的意见,将亚洲栽培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亚种以下力求满足农学上的需要,分生态群、生态型和品种三级:
表2-13普通栽培稻三个生态地理亚种的形态和生理性状比较

Ⅰ籼亚种(O.sativaL.subsp.hsienTing)生态群(1)晚稻群aman(雨季稻,感光性强)。
(2)冬稻群boro(不感光)。
(3)早中稻群aus(春稻,不感光)。
Ⅱ粳亚种(O.sativaL.subsp.kengTing)生态群(1)普通粳稻communis
(2)光壳稻nuda
(3)爪哇稻javanica
每个生态群下分不同的生态型和品种,生态型包括一些生态特性、分布地区和栽培特点大致相同的品种,不同生态群下生态划分不一致。由于研究材料的限制,程侃声(1993)等对粳亚种的分类较详细,对籼亚种不同生态群下生态型的划分则比较有限。

亚洲栽培稻亚种的分类主要有形态分类、生态分类、生化分类以及数值分类等方法。日本加藤茂苞(1928)首先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从稻种形态、杂种结实性和品种间的血清反应的区别,将亚洲栽培稻划分为籼与粳两个亚种,分别定名为O.sativaL.subsp.indicaKato和O.sativaL.subsp.japonicaKato。随后这两个学名被广泛采用。中国丁颖(1949、1957)根据中国栽培稻的起源、演变、生态与栽培情况提出五级分类系统,将籼、粳稻分别定名为O.sativaL.subsp.hsienTing和O.sativaL.subsp.kengTing。张德慈(1976)主张将粳稻改名为sinica。由于“命名法规”中规定“一个物种在文献记载中有两个不同的学名时,应按优先原则,以先正式发表者为有效”,因此在稻作文献中应用学名时仍用indica和japonica。自1928年加藤命名亚洲栽培稻籼、粳两个亚种以后,70多年来,中外学者根据各自研究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分类体系与相当于亚种的新的学名(表2-12),然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国际一致公认的亚洲栽培稻的分类体系。本文重点介绍几个主要的亚洲栽培稻的分类体系。
表2-12几种主要的亚洲栽培稻的分类(王象坤,1993)。

中国对普通栽培稻是怎样分类的?
答:据古籍记载,自公元2世纪以来,稻作就分为籼、粳、糯和水稻、陆稻。丁颖将中国栽培稻科学地进行五级分类。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根据育种方式与生产种子的繁殖方法而将栽培稻区分为常规稻与杂交稻。常规稻是指历史上的农家品种及现代改良品种,其生产种子由纯系繁殖。杂交稻是根据稻的杂种优势利用的...

什么是程侃声的亚洲栽培稻的五级分类系统?
答:(2)冬稻群boro(不感光)。(3)早中稻群aus(春稻,不感光)。Ⅱ粳亚种(O.sativaL.subsp.kengTing)生态群(1)普通粳稻communis (2)光壳稻nuda (3)爪哇稻javanica 每个生态群下分不同的生态型和品种,生态型包括一些生态特性、分布地区和栽培特点大致相同的品种,不同生态群下生态划分不一致...

亚洲栽培稻有哪些分类?
答:中国丁颖(1949、1957)根据中国栽培稻的起源、演变、生态与栽培情况提出五级分类系统,将籼、粳稻分别定名为O.sativaL.subsp.hsienTing和O.sativaL.subsp.kengTing。张德慈(1976)主张将粳稻改名为sinica。由于“命名法规”中规定“一个物种在文献记载中有两个不同的学名时,应按优先原则,以先正式发...

世界水稻人均产出排名和世界水稻总产出排名?
答:几乎是中国广东省和湖南省的产量总和。由于越南独特的亚热带气候,非常适合水稻生长,大部分都能一年三熟。世界水稻总产出最高的是中国。中国号称“只使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中国科学家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低产量的问题。虽然中国耕地少,但却是产量最高的。

粳稻和籼稻的区别?
答:1、籼稻的形态特征:叶宽、色淡绿、剑叶开度小。一般叶毛多、谷粒长形、略扁 平;多数无芒、有芒的都是直生短芒。2、粳稻的形态特征:叶窄色浓绿、剑叶开度大、一般叶毛少或无叶毛。谷粒短宽厚,横断面近圆形,多无芒、稀有芒。3、粳稻的生理特征:发芽最低温度10℃以上,发芽速度较慢...

籼稻与粳稻的区别在哪里?该如何区分?
答:水稻经长期性演变和不一样土壤条件的再营造便发生了分裂,在我国专家学者丁颖(1957)依据对中国栽培稻(属亚洲栽培稻)的发源,演化和相关古书的科学研究评定,中国栽培稻可分为籼,粳2个亚种,并依据种类的温光反应,用水量及胚乳木薯淀粉特点等在籼,粳亚种下又分成早,晚,水,陆,粘(非糯),糯等不...

张德慈的亚洲栽培稻的常规分类是什么?
答:图2-11O.sativa栽培品种的常规分类 亚洲栽培稻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及欧洲。由于地理分隔和生态环境多样性,亚洲栽培稻形成三个生态地理亚种:籼亚种主要分布于湿热的热带和亚热带;粳亚种适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高海拔地区;爪哇亚种主要分布印度尼西亚以及后来被引入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等...

水稻的栽培历史
答:七、水稻栽培种的起源与分类是什么 水稻栽培种起源于野生稻,野生稻之一的普通野生稻则是普通栽培稻的祖先。 我国不仅是世界稻作起源地之一,而且也是世界稻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栽培稻的分类,世界上有多种划分的方法,譬如较流行的划分法之一是将它分为籼型(也称印度型)、粳型(也称日本型)与爪哇型。 而我国...

什么是五级分类法?
答:五级分类是指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贷款分类指导原则》,要求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基本信息 贷款五级分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