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的演变顺序 汉字的字体经历了哪几个演变发展阶段?各有什么主要特点

作者&投稿:桓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起源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文字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汉字产生的时间,还难以断定。

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铸在铜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金文。商代的字已经是很发达的文字了,最初产生文字的时代必然远在商朝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于夏代。距今约四五千年以前的时代。

金文

古代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铭文。金文始见于商代二里岗的青铜器,不过商代二里岗发现的青铜器有金文的只有少数几件。

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上金文增多;至西周时,青铜器上金文已经较为普遍。商代金文多为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会意字。这些字像一幅幅图画,生动逼真,浑厚自然,有的呈团块状。

大篆

据传为周朝史籀所创,故又称籀文、籀篆、籀书等。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大篆是古字向小篆过渡的一种汉字字体。

小篆

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相对于大篆而言,小篆的形体结构简明、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发生一定的变异和合并。与大篆相比,小篆的图画性已经大大减弱,每个字的结构已经比较固定。

相传小篆是战国时期秦国宰相李斯负责整理出来。如果小篆的确是在短时期内整理出来的,则在秦国国内必然有一个主动推广小篆和主动摒斥包括大篆在内的古字的改革过程。

隶楷

在小篆通行不久,民间又创造一种比小篆更为简便、更为定型的新书体。这就是“隶书”。隶书开始时是写得比较草率的和不够规范的小篆。到秦始皇统一文字时,隶书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规范的字体。隶书改篆书一味圆转的线条为方折的笔画,顺应了社会对书写方便和规范的需要。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隶书以前的汉字是用绘画式的线条书写的,而隶书以后的汉字是用横竖撇点折等笔画构成的。自隶书出现后,汉字的结构基本上固定了下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随着秦王朝的覆灭,小篆也就迅速退出历史舞台,隶书成为社会首要书写方式和书法的典范。其后不久,出现了更为规范的楷书字体。汉朝以后楷书占据正统地位。

简化

1909陆费逵在《教育杂志》上发表《普通教育当采用俗体字》一文,首次向国人阐明简体字的优越性,并且说明简体字并非本身不雅观。这篇文章被认为是近代简化字运动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以后,汉字简化工作很快就提上了议事日程。1949年10月10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正式成立,并选举吴玉章为主席。1952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主任委员是马叙伦,下设拼音方案组、汉字整理组、教学试验组、编辑出版组、秘书处。

1954年10月,这个委员会将多方研究讨论并经过四次大的修正的《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上报中央,得到中央的批准,并下达地方进行进一步审阅,并开展初步试验。

同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隶属于国务院直属单位。1956年国务院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以及《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开始正式推行汉字简化方案。

扩展资料:

汉字是是我国古代先民发明的记载工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

秦统一前,各诸侯国使用的文字各不相同,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整理小篆,“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尽管汉语方言发音差异很大,但是书写系统的统一减少了方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

三千余年来,汉字的书写方式变化不大,使得后人得以阅读古文而不生窒碍。但近代西方文明进入东亚之后,整个汉字文化圈的各个国家纷纷掀起了学习西方的思潮,其中,放弃使用汉字是这场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汉字书写复杂,这种“汉字落后论”的说法存在了很长时间,认为汉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颈,并有“汉字拉丁化”甚至废除汉字的推动行为。

这些运动的立论以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是繁琐笨拙的。许多使用汉字国家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汉字简化,甚至还有完全拼音化的尝试。

世界上只有汉字是唯一的流传至今从未中断的文字,英语等拼音文字现代人看几百年前的书大都看不懂,更别说几千年了。

汉字体系分为繁体字和简体字,前者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后者用于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的华人社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演变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六国文字——隶书——楷书。

甲骨文是古代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现在发现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盘庚时期的甲骨文,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

甲骨文大部分是象形字或会意字,形声字只占20%左右。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隶书以前的汉字是用绘画式的线条书写的,而隶书以后的汉字是用横竖撇点折等笔画构成的。自隶书出现后,汉字的结构基本上固定了下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随着秦王朝的覆灭,小篆也就迅速退出历史舞台,隶书成为社会首要书写方式和书法的典范。其后不久,出现了更为规范的楷书字体。汉朝以后楷书占据正统地位。

汉字起源

汉字其中的一种是以甘肃大地湾遗址的彩陶上的刻符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号;另一种是以河南贾湖遗址的甲骨上的刻符为代表的生肖象形的符号。前者有序地演变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上的刻划符号系列;后者则发展成为大汶口陶器上的图象。

到龙山文化后期,父系社会基本确立,该时期出现了良渚文化玉器上的成组的刻符。这些刻符,有与大汶口陶器图象相同或相象者,也有与西安等地的刻符相象者。这些刻符可能是当时的雏形前汉字系统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处于中国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诞生的前夕,夏朝应该是正式的汉字系统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对汉字的发扬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汉字也有可能是仓颉所造。可能是仓颉根据鸟,兽,虫的脚印所改编的。不过这只是传说的一种。具体还需经过科学考证。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汉字演变(书籍)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起源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文字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汉字产生的时间,还难以断定。

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铸在铜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金文。商代的字已经是很发达的文字了,最初产生文字的时代必然远在商朝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于夏代。距今约四五千年以前的时代

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隶书一楷书一行书七种字体。(最简便的答案)

汉字的演变顺序~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以上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也是从商朝开始的。

金文是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由于它铸刻在钟鼎上,所以又称钟鼎文。金文有粗而宽的笔画,点画圆浑,体势雍容。金文和甲骨文属于同一系统的文字,但比甲骨文更规范,结构更整齐。

西周晚期,金文形体趋向线条化,笔画比较整齐、匀称,这种字体叫大篆。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

秦统一后,为维护国家统一,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统一文字。李斯按照秦国的文字标准,对汉字进行整理和简化,制定标准写法,在全国推行,这种新字体叫小篆。

篆书笔画圆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存着象形的意味,但符号性显然大大加强。小篆使文字规范了,但书写还很不方便,因此,在民间流行一种更简单的字体,叫隶书。

隶书字形扁平,字的构架多有方折棱角,笔画有粗有细,形成波势和挑法,所谓“一波三折、蚕头燕尾”。从篆书到隶书,是一次更大的变化,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从此,汉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丧失了。

汉朝后期,隶书又演变为楷书。楷书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楷书。从隶书到楷书字形结构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在书写时把隶书的波势挑法改变成定型的勾撇,使字形更加方正平直,书写更为简便。

与楷书并行的还有草书和行书。草书特征是笔画连带、结体简约、气势连贯、字形奔放。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比楷书简便,且比草书易辨认。

“国”字的变迁?
答:宋元时出现了我们今天通用的简化“国”,“囗”里从“玉”,表示我国地大物博,宝藏丰富。 武则天即位后曾以“囗”中加“武”及“囶”、“圀”取代“国”字。还出现“囻”,以及“囗”中加“众”、加“戈”、加“土”、加“主”字等和三个“秦”代表“国”字等。有人统计,“国”字的...

"国"字的演变历史
答: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域”字。“或”字的“口”指的是一个有栅栏围着的重要地方,从早期的“或”字看来,“口”的四方都有一横,这一横很可能是“止”字的简化,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而“或”字的“戈”便是古代...

国字的起源
答:汉字演变的过程顺序:象形文字、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以上就是我们中国古老汉字的演变过程顺序了,目前我们确定的历史出现的时候最早的时候叫做象形文字(也有人说象形文字并非文字而是图画)。首先根据历史来说的话,我们最早可以追溯出来的时候是公元前1300多年前的商朝出现的甲骨文、金文、籀文...

国字的起源和演变是什么?
答:演变是:国(拼音:guó),始见于商代。“国”的初文是“或”,也是“域”的古字。字本义是“邦国”“封邑”。字的构形,有土地(“一”),有保卫城池土地的武力的“戈”。“囗”的四方都有一横,这四横可能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到了周代晚期的金文...

国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
答:“国”字的演变。国最早写为“或”,商殷时代的甲骨文可以印证。古代“或”和“域”相通,取的是地域之意。汉字“国”字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字形始见于商代,经过历代变迁演变,异体字非常繁多,据统计,其写法多达40余种。不过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时期,最常用的为“国”。1956...

国字的起源和演变
答:国字的起源和演变如下:国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在这些古老的文字中,国字被写成或,它是一个象形文字,其含义是拿着武器的士兵在守卫领土。这个形状生动地表现了古代社会中士兵守卫国土的情景,也是国字最初的起源。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经过了多次演变,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

国这个字的来历和演变
答:“国”字的来历和演变答案如下:国有繁体字“国”,一个口和一个或.(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西周时期,(或许更早,我没记清楚)天最大,地上是人管辖,最大的那个称为“天子”,天子把领土分封给他的兄弟,他的兄弟成了“诸侯”,到这里就...

中国这两个汉字的演变过程。
答:1、中:zhōng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中。中原。中华。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适于,合于:中看。 外西洋 中 zhòng 恰好合上...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演变顺序是什么?
答: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