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中学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各有何优缺点

作者&投稿:种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物理常用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方法的含义——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工作方式来分类,并考虑物理学科的特点,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教师通过语言,辅以演示通过建立物理情境,描述物理现象,阐述物理规律等,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它是物理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一般包括讲述、讲解等方法。
讲述法:多用于对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物理过程的描述,对所要掌握的物理知识建立一个清晰的物理情景,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在“述”。
讲解法:运用说明、分析、论证、概括等手段讲授物理知识,以揭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内在联系。重在“解”。 讲授法的注意事项:
1.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观点正确,概念准确,对学生有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
2.讲授要有逻辑性。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要注意学生的认知心理,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
3.讲授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抑扬顿挫语速适中。
4.讲授中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已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再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时候,让学生坐在座位上用力推课桌,看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可以感受到,桌子在推自己,用力越大,身体后仰的越厉害。
用笔再用力写下“牛顿第三定律”这几个字。再用力握笔写字时,会发现笔杆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有时手指的肌肉会压下一个坑,是肌肉变性。
用力拍桌子,学生会感觉到,用力越大越感觉到疼,因为在手对桌子施加力的时候,桌子也 对手有力的作用。
从而总结出:力的作用时相互的。
(二)实验法
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大部分原理规律都来自实验,实验方法是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应用实验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规律、原理、现象等知识的理解,还有利用培养他们的探索研究和创造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讨论法
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围绕一定的问题共同进行讨论的方法。它可以较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选择好讨论题,明确讨论的具体要求
讨论的问题要具体,要切合学生实际,不能太大、太深,也不能太容易。论题的选取要有针对性,要有梯度,能吸引所有学生参加讨论,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话说,题目难度应该使中等水平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同时,也要估计和预设讨论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其解决应对措施。
2.善于启发和引导,创造和谐的讨论气氛
在讨论时,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又要抓住问题的中心,把讨论引向揭露问题的本质。使讨论的重点落在对物理意义的理解、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对物理现象的解释上。在模拟试讲时,我们也可在学生讨论环节设置“插曲”:预设学生的讨论方向出现偏离,或进度十分缓慢等,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予以引导,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教师把问题分成三个阶段让学生进行讨论。
第一阶段:
1.上节课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如何把理想化?
2.增减砝码的目的是什么?
3.在牛顿第二定律中质量的含义是什么?作用力的含义是什么?加速度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通过回忆、分析与讨论,能够准确回答。
第二阶段:
1.如果合外力发生时,加速度变化吗?为什么?
2.这反映了加速度与合外力的什么关系?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得出加速度与合外力之间的瞬时对应关系。
第三阶段:
1.你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对加速度与合外力之间的瞬时对应关系进行具体阐述?小组交流后,派代表用投影仪投影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完善。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合外力决定。 (四)谈话法
通过师生“问题性对话”活动传递和交流信息,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一定作用。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详见问答技能。
(五)自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阅读教材或有关材料主动获取知识。自学不单单要看懂教材,还应该包括通过阅读,可以做实验,计算问题,解释现象和灵活应用知识等。

物理教学方法都有哪些
我认为多利用生活中的实例与物理定律、规律结合,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实验,老师给与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若能巧用各种教学方法,必能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它对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此,谈谈几种方法。
一、以实验激发兴趣
物理实验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趣味性,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实验演示都非常的感兴趣,在教学中如果精心设计实验,并巧妙的进行演示,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或通过生动的文字叙述为学生创设诱人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学习时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善于联系学生身边生活实际,为学生学好物理插上翅膀
教师要巧妙的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要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
实践证明: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爱物理,进而学好物理。

自主探究法,演示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等等

你也没学习方法去物理学校班咯。

中学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讲授法、实验法、探究法、启发法、讨论法。

讲授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学生探究法。
一般来说,前三种混合使用比较多,学生探究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如果学生比较活跃的话效果比较好。

物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物理教学的方法三、物理模型的重要性 当学生对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没有办法的时候,往往是不能将物理问题细分为简单的物理模型,寻找不到突破口,导致问题无从下手。 物理学中的许多问题,是有共同点的,通过课堂实验并且进行归纳,可以建立起若干个模型,这就是物理模型。在平时的教学中,将常见的...

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好探究式方法:中学物理有哪些探究性实验_百度知 ...
答:(3)应选择哪些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最后通过实验,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这样得出的结论学生记忆深刻,并且由于自己亲自体验了这一过程,也有一种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四、物理课与探究式教学法相适应的特点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很多概念和规律是建立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是大量...

初三物理电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电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了电学知识后,教师可安排指导学生在家观察电路,利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线接法,会读电表指示数,会根据家用电器铭牌上的数值,算出家中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等,同时还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到工厂和建筑工地去观察哪些地方用到了物理知识。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浅谈如何解决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困惑
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感物理学科在教学中有许多困惑,令师生在教与学中难免有些尴尬和困惑,要解决困惑之忧,以下方法或许切实可行。一、“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式教学通常运用于物理教学之中,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创造性学习,扩大学习领域,拓展思微空间。就像科学研究...

物理规律教学中有哪些科学方法07
答: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等实验中都运用到图象法。这样把数形结合、图形与文字结合起来处理数据、描述物理规律,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处理数据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六、理想化方法 理想化方法是指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想象建立模型和进行实验的一种...

如何搞好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
答:“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物理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不限以上的几个方面,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钻研,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方法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武器,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更应视不同教学内容适当选择,灵活应用,只要运用得法,必将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常见的实验方法有哪些
答: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常见的实验方法 1、等效(替代法);2、建立理想模型法;3、控制变量法;4、实验推理法;5、转换法;6、类比法等。

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答:特别是在学习物理时,更要认真采用观察的方法,要从单纯的好奇的观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观察。怎样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呢?首先,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要大量挖掘已经通过日常观察积累起来的有关经验,并去伪存真。例如,一个物体受力时是否可能没有别的物体作用于它?在日常接触到的各种物质中,哪些较易或不易传热?要用...

物理教学中怎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答:由此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合理科学的探究,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教学目标,而且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没有科学探究就没有物理学。初中物理课堂应当将充足的科学研究机会给予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探究中,可以通过...

如何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难点的几种方法
答:一、形象类比 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既省时、省力,也达到了教学目的,又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