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基本答题格式及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各种题型答题技巧?

作者&投稿:任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文章体裁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

4、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 人物、 环境、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 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1、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12、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3、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6)作者情感

14、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 平叙(略)

15、 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 、 “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16、 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7、 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 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8、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9、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20、分析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21、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22、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 “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①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②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23、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24、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25、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26、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7、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1)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可按时间或空间转换、事件的发生经过、内容的、表达方式变换或感情的变化逻辑关系(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学会概括段意、层意。

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28、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29、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30、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1、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32、记叙文中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3、 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3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35、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

照应可以分为:开头(起段)与题目的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章前后照应,或称:相互照应)、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迭式照应。

36、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37、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38、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39、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议论文阅读技巧

一、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 1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

分论点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从位置上找:Ⅰ标题;Ⅱ开篇;Ⅲ中间;Ⅳ结尾。

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二、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三、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 记叙

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 道理论据 议论

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喻证法 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四、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并列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

递进式。

五、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六、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说明文阅读技巧

一、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一)、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

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二)、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

二、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配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三、说明要有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四、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五、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题型一: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文章的标题或者反复出现的关键词
题型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谁+干什么+结果或什么+怎么样
题型三: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答案一般不止一点,注意连接词前后
题型四:标题有何用处?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领全文内容,点明主旨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感情变化
题型五:文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
1.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人(事)的特点,表现人物XXX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XXX的场景,反应了人物XXX的心情)
题型六:赏析句子
1.分析句子里面词的表达效果(参考题型五)
2.分析该句子的修辞+修辞作用
修辞:1.比喻:用XX比喻XX,形象地写出了XX的XX特点,表达XX的XX感情
2.拟人:把XX人性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XX的情绪,写出了XX的特点,表达了XX的XX思想感情
3.排比:使句式更加争气,气势更加强烈,强调了XX的XX,突出了XX的XX感情
4.夸张:夸大或缩小了XX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XX的XX特点
5.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XXXXX,以强烈的预期表达了XX的XX态度(观点、情感)
6.引用:a.引用诗句,作用通常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优美(或者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XXXX)
b.引用故事、传说,通常是怎样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7.对偶: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节奏感和韵律美
题型七:某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1.在文章开头:(1).引出下文 (2).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 (3)照应文章标题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5)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2.在文章中心:(1)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2)为下文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在文章结尾:(1)总领全文 (2)解释全文主旨 (3)照应前文 (4)照应文章标题 (5)引人深思
题型八:请分析XX的形象(文中XX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分析人物性格
题型九: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描写:表现XX的特点,突出XX性格(品质)
2.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XX气氛,表达了XX的XX思想感情
题型十: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1.把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主旨联系起来,用浅显的语言表达
2.解释句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题型十一: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
1.先回答字面上的意思
2.联系文章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便可得到深沉的含义
题型十二:说说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1.找到加点词在文中的位置
2.联系上下文弄清上下句具体语境
3.弄清这个词语的含义
题型十三:线索是什么
1.以人物为线索
2.以事物为线索
3.以行踪为线索
4.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5.以作者或者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题型十四: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XX气氛,体现人物XX心情)
1.交代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
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烘托人物形象或心理
4.借景抒情
5.渲染特定气氛
题型十五: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采用了XX论证,论证了XX论点,使XX变得XX
题型十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格式:XXXXX(事例),从这点可以体现他是个XXX的人
题型十七:人物描写
肖像:点明人物身份、地位、处境、心境
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表现人物XX性格、特征、心情
题型十八:反复出现XX,有什么作用?
内容:情感、主题
手法:结构、表达
线索、点题
题型十九:动作描写
XX(动词)用了动作描写,突出XX的XX心态,突出了XX的XXX性格特点
题型二十:文中加点词XX可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
1.定性(解释词语) 2.若删去,与事实不符 3.XX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题型二十一:对文中XX的XX作法是否赞成?为什么?
1.亮出观点 2.结合情理的理由
题型二十二:仿写文中句子
1.句式一致 2.修辞相同 3.字数相等 4.语意连贯

....好吧,自己亲手给你打,认真体位一下哈...

1.阅读答题技巧:
1.最重要的:在原文当中找答案
2.次重要的:在原文当中找答案!
(打个比方,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原文找答案
作者通过这个事例告诉读者什么?原文找答案)

3.开放性试题其实就是“乱”写。让你从生活当中举例子就一定要举例子,忘了就没分!

2.换词那种题最好答了啊 大姐(大哥)

答:不能。(一定要先写。写“能”你就SB了)
因为:原句当中这个字表达出了作者XXX,XXX的情绪(情感),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原文中的某某)的XXX,XXX。如果换成X,那么就无法确实表现。所以不能换。

一般是回答不能。再说一下如:更加形象生动,有诗意啊,有感染力,换了不能准确表达.....................

ujf

语文阅读答题有什么技巧和格式~

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来源:
a.尽量摘引材料中的原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等)作为答案。b.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c.根据文意自己归纳。有时可以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
三、感想启迪类
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 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 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四、词句品味类
1. 词语品味: A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2. 句子品味: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1、2,怕丢分不妨n+1,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尽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审题要细,别看错,别遗漏。
/iknow-pic.cdn.bcebos.com/9e3df8dcd100baa1cbbec0a84b10b912c8fc2e16"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9e3df8dcd100baa1cbbec0a84b10b912c8fc2e16?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e3df8dcd100baa1cbbec0a84b10b912c8fc2e16"/>
(一)、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B什么怎么样)
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
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3、写法上:气氛渲染、、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以《孔乙己》为例,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
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情节发展。
七、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感想启迪类答题方法:
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恰当运用对比比喻
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词句品味类答题方法:
词语品味答题方法:
A.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句子品味答题方法: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答题方式:本段运用了??的描写手法,塑造了(如果是侧面描写用衬托)??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十一、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类考试类型及答题方法:(适用于其他文体)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
十二、赏析表达技巧
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说明: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描写:身临其境,栩栩如生
记叙文中的议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记叙: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

语文阅读题的答题标准有哪些?
答: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 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 是带着问题阅读, 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 时间.“倒 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
答: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五、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 ...

语文阅读答题格式
答:1、基本要领: 整体把握, 抓住关键语句, 在文中找答案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

语文阅读答题格式。 多一点(更多方面或问题)
答:【答题模式】修辞手法+语言特色+表达效果 【技巧解密】(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衬、夸张、反复、对比等。(2)语言特色:形象生动、简练传神、准确鲜明。(3)句式:设问句提出疑问,引起读者注意;反问句情感强烈,引起读者深思,并且能够加强语气;对偶句式可使语言凝练,形式整齐;…… 【注意】这样的题目在回答时一定要...

语文阅读理解问题回答方式有哪些?
答:记叙文阅读:一、记叙文基础知识:(一)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三)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

语文阅读理解各种题型答题技巧是什么?
答:(一)、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二、文章概括: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

语文阅读理解 万能答题公式,技巧
答:高中语文答题公式 (1)某句话在文中作用1.文首 开编点题 渲染气氛(散文) 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 设置悬念(小说) 为下文做铺垫 总领下文2文中 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3文末 点明中心(散文) 深化主题(记叙) 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2)修辞手法的作用1。。。句子本身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2022
答:记叙文的答题技巧是什么 一、概括文章内容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技巧:找出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看待。即:内容+作者情感态度。 答题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格式
答:1、阅读全文: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