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巴枯宁的学术观点

作者&投稿:符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巴枯宁认为,自由是个人的绝对权利,是道德的唯一基础,无自由即无幸福。国家按其性质来说,必然是对外实行侵略,对内庇护特权阶级,剥削人民劳动的暴政独裁工具。 有国家必然有统治,有统治必然有奴役,有奴役即无自由。他主张立即摧毁和破坏一切国家,只有国家的消灭才有资本、 剥削和奴役的消灭。他提出要摧毁国家必须不断地进行暴动,由个人坚强意志领导的密谋团体组织全民暴乱是推 翻资本主义的唯一途径。巴枯宁虽然认为农民是无政府主义的社会基础,但把流氓无产者看作暴动的主要力量,认为在他们身上包含着未来社会革命的全部智慧和力量。他把未来社会描绘成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他反对一切权威、社会立法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拒绝进行政治斗争,主张个人和社会的绝对“自治”。他的信条是“自由即至善”。
巴枯宁的主张19世纪在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广泛传播,对现代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潮也有一定影响。



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落维奇.叶赛宁的《静夜》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感受有什么异同?~

这是同题材诗的比较。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夜景、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 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 像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对这两首诗,可从具体内容、景物描写、语言特点、感情意蕴等方 面进行比较。
这里我给出一例:
《静夜》和《夜》的不同之处,在于写法上有所不同,郭诗主要是以情为景,字字句句都流露着一种思念,而叶诗则是以写实为主,抒发的是诗人看见夜的美丽精致的情感波动变化。两篇文章都描写了静谧的夜景,,但是,是描写实景,是由实到虚!!
希望可以帮到lz ~O(∩_∩)O~

楼主也不是不知道韩国的公司有多变态!不是有一句“聪明人会知道我只用中文的原因”吗?就是说他不想被韩国的人知道他在写他们啊!!!他们压力很大的,我觉得一定是公司给他们很多压力还有演出太多了,这样子别说u-kiss会疲倦了,你看看连韩庚那样坚强的孩子都回国发展!但是会过去的!人总是要经历过这些才懂得长大才懂得去应对,才会变强大!微博是个好东西,可以让我们的甜酸苦辣一起分享,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