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量定义--易溶、微溶、难溶、不溶的定量值是多少 求溶解性的分类的标准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是按什么

作者&投稿:挚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通过实验的验证,在相同条件下(温度相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剂和溶质的本性有关。所以在描述一种物质的溶解性时,必须指明溶剂。

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可以用四个等级来表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不溶),很显然,这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

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从溶解性的概念,我们知道了它只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也许会有同学问:能不能准确的把物质的溶解能力定量地表示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在这里要注意:如果没有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就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人们根据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的大小,把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分为以下等级

溶解度 10g易溶,1g可溶,0.1g微溶,0.01g难溶

2.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定义跟固体溶解度不同。由于称量气体的质量比较困难,所以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体积来表示,所以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某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除了跟气体本性有关外,还跟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有关。加热冷水,在水还没有沸腾之前,就可以看到有气泡从水中冒出。这是因为加热使水的温度升高,原来溶解在水中的空气的溶解度减小,因而冒出气泡。其实气体的溶解度一般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另外,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增大。

易溶、微溶、难溶、不溶一般针对固体物质: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根据物质在20℃(室温下)时的溶解度的大小,把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分为以下等级
溶解度:>10g易溶,1~10g可溶,0.01~1g微溶,<0.01g难溶(不溶)

室温时物质的溶解度在10克以上,称为易溶物质;1到10克为可溶物质;0.01到1克为微溶物质;小于0.01克为难溶物质.任何物质没有绝对的不溶,只是溶解得非常少罢了

浙教版必修一的化学书上说: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可将物质分为可溶性物质、微溶性物质和难溶性物质。~

难容性在一百克水中只能溶0.1克以下,微溶性在一百克水中能溶0.1克以上到1克,可溶性在一百克水能溶1克以上到10克,易溶性是10克以上,极易溶在100克以上

按温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是所溶解的质量为(溶解性是由2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决定的):
1、难溶或不溶: <0.01g ;
2、微溶: 0.01~1g ;
3、可溶: 1g~10g;
4、易溶:>10g。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扩展资料如果一种溶质能够很好地溶解在溶剂里,就说这种物质是可溶的。如果溶解的程度不多,称这种物质是微溶的。如果很难溶解,则称这种物质是不溶或难溶的。
实际上,溶解度往往取决于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平衡常数。这是平衡常数的一种,反映溶质的溶解-沉淀平衡关系,当然它也可以用于沉淀过程(那时它叫溶度积)。因此,溶解度与温度关系很大,也就不难解释了。
达到化学平衡的溶液便不能容纳更多的溶质(当然,其他溶质仍能溶解),称之为饱和溶液。在特殊条件下,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会比正常情况多,这时它便成为过饱和溶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溶解性

在药物分析中什么叫微溶、初溶、难溶、全溶、易溶?
答:易溶>10 1-10可溶 0.1-1微溶 0.01-0.1不溶/难溶 根据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的大小,把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分为以下等级:溶解度 10g易溶,1g可溶,0.1g微溶,0.01g难溶 电解质的溶解度在每100g水中为0.1g以下的,称为微溶电解质。

300ml水中最多溶解1g,属不属于微溶于水?
答:一般把水中的溶解性分为以下等级 溶解度10g以上易溶 1g-10g可溶 而0.01g-1g微溶(如氢氧化钙)而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通常为水)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这里的300ml水中最多溶解1g 即100克水里溶解0.333g 确实就是微溶于水 ...

如何判断易溶,难溶,微溶,可溶与水
答:单位mol/L >10易溶 1< <10可溶 1< <0.1微溶 0.1< <0.01难溶 还有相似相溶。溶解度表:Ag+ Hg22+ Pb2+ Hg2+ Bi3+ Cu2+ Cd2+ As3+ Sb3+ Sn2+ Sn4+ Al3+ Cr3+ Fe3+ Fe2+ Mn2+ Ni2+ Co2+ Zn2+ Ba2+ Sr2+ Ca2+ Mg2+ K+ Na+ NH4+ 碳酸盐, CO32- HNO3 HNO3 ...

什么是溶解度
答:这些数据可以说明20℃时,食盐和氯化钾在100克水里最大的溶解量分别为36克和34克;也说明在此温度下,食盐在水中比氯化钾的溶解能力强。 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100g...

初三溶解度
答: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克。这些数据可以说明20℃时,食盐和氯化钾在100克水里最大的溶解量分别为36克和34克;也说明在此温度下,食盐在水中比氯化钾的溶解能力强。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

化学:什么叫氧气易溶于水?
答:>1g的叫做可溶物质 >0.01g的叫做微溶物质 <0.01g的叫做难溶物质或不溶物质 但气体不以上面的标准来衡量,化学上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我大致这样划分,在0℃时:一升水如果能溶解10升及以上气体,就属于易溶 一升水如果能溶解1-10升气体,就属于可溶,或能溶 一升水如果能溶解0.01-1升气体...

初3化学小常识 在线等
答:这些数据可以说明20℃时,食盐和氯化钾在100克水里最大的溶解量分别为36克和34克;也说明在此温度下,食盐在水中比氯化钾的溶解能力强。人们常根据室温(20℃)时溶解度的大小对物质溶解难易进行分类,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物质溶解难易的分类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气体溶解...

物质的溶解性怎么区分
答: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溶剂中分散的程度,通常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四种。1. 易溶:指在常温下或加热后,物质在溶剂中能够迅速分散并形成均匀的溶液,且不产生沉淀或凝固现象。例如,糖、盐等在水中易溶。2. 可溶:指在常温下或加热后,物质在溶剂中能够分散并形成较为均匀的溶液,但需要一定的时...

能溶于水与易溶于水的区别
答:能溶于水即可溶于水 在20℃下 固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性的关系:(100g水中溶解固体溶质的质量称为固体溶解度)易溶于水 固体溶解度:大于10g 可溶于水 固体溶解度:1g到10g 微溶于水 固体溶解度:0.01g到1g 难溶于水 固体溶解度:小于0.01g 所以区别就在于两种情况下固体的溶解度一个...

...难溶,不易溶,其“易溶,难溶,不易溶”是什么意思?
答:易容:溶解溶解在水中 难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几乎不容 不易溶:在水中可以溶解,但溶解度很小,只能溶解一小部分